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的学习动力是学生学习活动正常进行和深入发展的内部驱动力,决定了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学习活动是否充满生机和活力。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的高低不仅影响其学业成绩,而且对其毕业后发展也将产生重要的影响,会使学生终身受益。如何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显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结合在物理学科中实施自主性探究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一探索。
1.基本思路
学生的学习动力决定于哪些因素?许多研究者都认为,它决定于整个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中的各要素。而课堂教学是激励学生学习动力最重要环节,在物理学科教学的实施过程中,笔者认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主要决定于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落实;学生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心理水平的发展状况以及认知过程的合理性,认知方法的科学性等。并由这些要素构成一个动态系统。(见图1)
在这个系统中,为将学生学习动力趋于最大化,必要的条件是各要素都能在教学的实施中得到强化。物理学科的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科学的认知过程,对学生智力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所起作用已被广大老师认同并成为研究的热点。在探究性学习的基础上,如何寻求学生心理发展与认知过程的契合点,使之在学习过程中相互融合,协同强化,将学生学习动力充分激发,更具有研究的价值。对此,笔者认为,图2所示自主性探究式学习模式,可望能有效地达到预期目标。
这是在探究式教学的基本模式基础上构建的学生互动学习模式,其显著特点是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性探索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从实质上强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又通过师生的互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控制学习的进程和节奏,从而将学生的学习动力充分地激发出来。
2.教学实践
自主性探究式学习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笔者以“楞次定律”的教学为例进行探究。
2.1 提出问题。
对于本部分内容的教学,传统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是:教师将内容布署给学生,用明确的实验过程指导学生完成。由于学生已知结论,现行的教材不便于学生探究规律,常常将探究课变成验证课,对于学生认识、掌握新知识十分不利,同时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效果上看,学生也能应用愣次定律来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但从发展的角度看学生还是处在被动接受知识和被动发展的位置上,只能算学会,不能算会学。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的设思是:能不能放手让学生自主完成探究过程,自已设计方案,通过实验,记录实验现象,从现象中发现和总结规律。这样学生对整个规律的来龙去脉都非常清楚,因而是真正的掌握了规律,而不仅仅在于会应用。这样处理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得,而且更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及方法,更加突出了学生的学,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从而真正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思想,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
2.2 回顾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引出本节课的研究内容。
从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知道,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闭合回路中就会出现感应电流。那么感应电流的方向有没有一定的规律呢?
观察实验演示:演示条形磁铁N极向下的插入和拔出,让学生观察两次实验中的不同之处。再演示S极向下的插入和拔出,观察实验中的不同。
大胆猜想,思维发散:提示学生要找到感应电流方向遵循的规律应该从磁通量的变化和原磁场的方向两方面去考虑。指出科学猜想是研究自然科学一种广泛应用的思想方法,它不是无根据的幻想,是有客观根据的。
2.3 实验研究感应电流方向所遵循的规律。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提出的猜想是否正确需要通过实验加以验证。在前面学生提出猜想的基础上,分组实验,探索研究。但是在实验中没有提供现成的实验器材,而是提供了些组装实验仪器所需要的原始器材,由学生自已组装仪器,绕制所需要的线圈,并设计实验过程,再逐步完成实验过程。
在以前的实验中,都是由教师提出了明确的实验要求,并给出了相应的器材,学生只需要按部就班的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就可以了。而现在学生需要自已制造实验仪器,在绕制线圈的过程中,对线圈的绕向和构成首先应有了非常明确的概念。同时也启发学生装,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研究和改进实验仪器并不神秘和复杂,实际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可以作为创造的源泉,从而激发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做一个有心人。从效果来看,由于学生对规律的来龙去脉非常清楚,所以加深了对楞次定律的认识和理解。原来女生不爱动手,但绕起线圈来又快又好,而且有的学生做完之后还主动换一个绕行方向重新完成,再看能否得出同样的结论。同时这种实验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积极主动地参与,动手研究,每步都有明确的目标,在课堂上形成了一种和谐亲密、积极参与的教学气氛,形成了一个思维活跃、鼓励创新的环境,从而培养了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
2.4 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学生根据自已的实验结果,通过分析和讨论得出结论,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的磁通量增加时,感受应磁场的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反;反之,当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磁场的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同。
再进一步地提示学生思考;感应电流的磁场对原磁场来说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分析得出楞次定律的内容:感应电流的方向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的磁通量的变化。并引导学生分析和归纳在理解和应用此定律时,应注意的问题及用楞次定律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一般步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是对自已做的演示实验进行自我总结,而是在学生自我发现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积极思维来归纳和得出结论。
2.5 验证与应用。
组织学生运用结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是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的一种手段,也是迁移知识、深化知识的重要环节。通过运用和深化,使学生的知识、技能逐渐转化为能力和素质,这是学生完成自身发展的延续。在此过程中,可选取一些与实际实验相联系的问题,先让学生根据前面自己研究探索得出的规律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再用实验进行验证,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由实验建立物理规律,再进一步把规律应用到新的物理情景中,激发学生的求知动机,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 在本节课中,学生的活动贯穿始终,通过学生发现问题、进行猜想、探索研究、得出结论、指导实践,同时整个过程也渗透了研究物理的基本思路和科学研究方法。教学中不是只关注掌握知识结论,而是更加关注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启发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结构。
3.初步体会
通过实践,笔者认为,自主性探究式学习是一种有效激励学生学习动力的学习模式,它依托学生自主性探索,达到了下述目的:
3.1 挖掘了物理学科自身的魅力。
自主性探究学习给学生主动参与创设了良好的空间,充分激发了学生对物理的求知欲、兴趣和情感,在自主发现和探究中,物理不再是一些僵死物理而是一门充满无穷乐趣和无穷奥秘的科学,是充满理性的思考,特别是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社会发展密切联系,更使学生体验到物理是一门人性化的科学,是一门有着光辉发展前景的科学。
3.2 体现了现代教育基本理念。
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做人,以人为本,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科学情感与创新能力。它们在自主性探究式学习中较充分地体现出来。
在自主性探究中,学生在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充分显示出了他们的个性差异和独特潜能,他们独有的审视问题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途径都能得到充分发挥,这无疑使学生的自信心、创造力等独立人格充分发展。
自主性探究学习创设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密切合作,互相交流,互相促进的氛围,扬弃了教师中心居高临下的灌输而代之以平等的合作共商,既体现了现代教育“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的价值,又增强了师生间的情感。
创新,需要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在自主性探究中不迷信权威,敢于突破旧观念和思维定势的束缚,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探索具有特色的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无疑为学生挖掘潜能、勇于创新创设了空间。
3.3 支撑了学习动力持续发展。
学生学习动力的持续性,必须在学生长期学习中不断强化学习动力所形成,自主性探究构成了学习动力持续发展的无限链条的重要链节。在这个链节本身,通过学生自主发现、自探解决问题的途径等诸多环节,使学生的学习动力从激发向高潮发展形成的体验,可以预见,无数次体验的积累,最终将转化为学生对科学的不懈追求,这正是我们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目标,也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了潜在内驱力。
4.几点注意
4.1 保护探究激情。探究过程中,学生的观察、思维难免出现片面性的错误,教师此时的容纳与帮助极为重要,一棒子打死,将对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将造成障碍。
4.2 把握教师导航作用。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有可能海阔天空远远偏离主题,教师应努力捕捉学生切中主题,将想像丰富,思路新颖的观点提供给同学们共同探讨以拔正航向。并且,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包括收集参考书籍与实验的准备,保证探究学习达到预期效果。
4.3 有效控制教学进程。自主性探究有一难点,这就是教学时间控制较难,这是因学生发现问题及探究解决途径需较多时间并某些问题又非教师所能预见,所以,机动灵活控制教学进程极为重要。
1.基本思路
学生的学习动力决定于哪些因素?许多研究者都认为,它决定于整个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中的各要素。而课堂教学是激励学生学习动力最重要环节,在物理学科教学的实施过程中,笔者认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主要决定于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落实;学生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心理水平的发展状况以及认知过程的合理性,认知方法的科学性等。并由这些要素构成一个动态系统。(见图1)
在这个系统中,为将学生学习动力趋于最大化,必要的条件是各要素都能在教学的实施中得到强化。物理学科的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科学的认知过程,对学生智力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所起作用已被广大老师认同并成为研究的热点。在探究性学习的基础上,如何寻求学生心理发展与认知过程的契合点,使之在学习过程中相互融合,协同强化,将学生学习动力充分激发,更具有研究的价值。对此,笔者认为,图2所示自主性探究式学习模式,可望能有效地达到预期目标。
这是在探究式教学的基本模式基础上构建的学生互动学习模式,其显著特点是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性探索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从实质上强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又通过师生的互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控制学习的进程和节奏,从而将学生的学习动力充分地激发出来。
2.教学实践
自主性探究式学习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笔者以“楞次定律”的教学为例进行探究。
2.1 提出问题。
对于本部分内容的教学,传统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是:教师将内容布署给学生,用明确的实验过程指导学生完成。由于学生已知结论,现行的教材不便于学生探究规律,常常将探究课变成验证课,对于学生认识、掌握新知识十分不利,同时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效果上看,学生也能应用愣次定律来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但从发展的角度看学生还是处在被动接受知识和被动发展的位置上,只能算学会,不能算会学。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的设思是:能不能放手让学生自主完成探究过程,自已设计方案,通过实验,记录实验现象,从现象中发现和总结规律。这样学生对整个规律的来龙去脉都非常清楚,因而是真正的掌握了规律,而不仅仅在于会应用。这样处理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得,而且更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及方法,更加突出了学生的学,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从而真正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思想,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
2.2 回顾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引出本节课的研究内容。
从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知道,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闭合回路中就会出现感应电流。那么感应电流的方向有没有一定的规律呢?
观察实验演示:演示条形磁铁N极向下的插入和拔出,让学生观察两次实验中的不同之处。再演示S极向下的插入和拔出,观察实验中的不同。
大胆猜想,思维发散:提示学生要找到感应电流方向遵循的规律应该从磁通量的变化和原磁场的方向两方面去考虑。指出科学猜想是研究自然科学一种广泛应用的思想方法,它不是无根据的幻想,是有客观根据的。
2.3 实验研究感应电流方向所遵循的规律。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提出的猜想是否正确需要通过实验加以验证。在前面学生提出猜想的基础上,分组实验,探索研究。但是在实验中没有提供现成的实验器材,而是提供了些组装实验仪器所需要的原始器材,由学生自已组装仪器,绕制所需要的线圈,并设计实验过程,再逐步完成实验过程。
在以前的实验中,都是由教师提出了明确的实验要求,并给出了相应的器材,学生只需要按部就班的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就可以了。而现在学生需要自已制造实验仪器,在绕制线圈的过程中,对线圈的绕向和构成首先应有了非常明确的概念。同时也启发学生装,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研究和改进实验仪器并不神秘和复杂,实际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可以作为创造的源泉,从而激发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做一个有心人。从效果来看,由于学生对规律的来龙去脉非常清楚,所以加深了对楞次定律的认识和理解。原来女生不爱动手,但绕起线圈来又快又好,而且有的学生做完之后还主动换一个绕行方向重新完成,再看能否得出同样的结论。同时这种实验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积极主动地参与,动手研究,每步都有明确的目标,在课堂上形成了一种和谐亲密、积极参与的教学气氛,形成了一个思维活跃、鼓励创新的环境,从而培养了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
2.4 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学生根据自已的实验结果,通过分析和讨论得出结论,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的磁通量增加时,感受应磁场的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反;反之,当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磁场的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同。
再进一步地提示学生思考;感应电流的磁场对原磁场来说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分析得出楞次定律的内容:感应电流的方向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的磁通量的变化。并引导学生分析和归纳在理解和应用此定律时,应注意的问题及用楞次定律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一般步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是对自已做的演示实验进行自我总结,而是在学生自我发现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积极思维来归纳和得出结论。
2.5 验证与应用。
组织学生运用结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是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的一种手段,也是迁移知识、深化知识的重要环节。通过运用和深化,使学生的知识、技能逐渐转化为能力和素质,这是学生完成自身发展的延续。在此过程中,可选取一些与实际实验相联系的问题,先让学生根据前面自己研究探索得出的规律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再用实验进行验证,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由实验建立物理规律,再进一步把规律应用到新的物理情景中,激发学生的求知动机,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 在本节课中,学生的活动贯穿始终,通过学生发现问题、进行猜想、探索研究、得出结论、指导实践,同时整个过程也渗透了研究物理的基本思路和科学研究方法。教学中不是只关注掌握知识结论,而是更加关注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启发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结构。
3.初步体会
通过实践,笔者认为,自主性探究式学习是一种有效激励学生学习动力的学习模式,它依托学生自主性探索,达到了下述目的:
3.1 挖掘了物理学科自身的魅力。
自主性探究学习给学生主动参与创设了良好的空间,充分激发了学生对物理的求知欲、兴趣和情感,在自主发现和探究中,物理不再是一些僵死物理而是一门充满无穷乐趣和无穷奥秘的科学,是充满理性的思考,特别是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社会发展密切联系,更使学生体验到物理是一门人性化的科学,是一门有着光辉发展前景的科学。
3.2 体现了现代教育基本理念。
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做人,以人为本,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科学情感与创新能力。它们在自主性探究式学习中较充分地体现出来。
在自主性探究中,学生在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充分显示出了他们的个性差异和独特潜能,他们独有的审视问题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途径都能得到充分发挥,这无疑使学生的自信心、创造力等独立人格充分发展。
自主性探究学习创设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密切合作,互相交流,互相促进的氛围,扬弃了教师中心居高临下的灌输而代之以平等的合作共商,既体现了现代教育“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的价值,又增强了师生间的情感。
创新,需要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在自主性探究中不迷信权威,敢于突破旧观念和思维定势的束缚,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探索具有特色的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无疑为学生挖掘潜能、勇于创新创设了空间。
3.3 支撑了学习动力持续发展。
学生学习动力的持续性,必须在学生长期学习中不断强化学习动力所形成,自主性探究构成了学习动力持续发展的无限链条的重要链节。在这个链节本身,通过学生自主发现、自探解决问题的途径等诸多环节,使学生的学习动力从激发向高潮发展形成的体验,可以预见,无数次体验的积累,最终将转化为学生对科学的不懈追求,这正是我们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目标,也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了潜在内驱力。
4.几点注意
4.1 保护探究激情。探究过程中,学生的观察、思维难免出现片面性的错误,教师此时的容纳与帮助极为重要,一棒子打死,将对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将造成障碍。
4.2 把握教师导航作用。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有可能海阔天空远远偏离主题,教师应努力捕捉学生切中主题,将想像丰富,思路新颖的观点提供给同学们共同探讨以拔正航向。并且,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包括收集参考书籍与实验的准备,保证探究学习达到预期效果。
4.3 有效控制教学进程。自主性探究有一难点,这就是教学时间控制较难,这是因学生发现问题及探究解决途径需较多时间并某些问题又非教师所能预见,所以,机动灵活控制教学进程极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