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期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趋势

来源 :音乐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49759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新时期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出发,联系声乐艺术的特点,就新时期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历程做出深入的探讨,并以原生态唱法、民族通俗唱法、学院派唱法等为切入点,详细分析了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趋势,希望能以此弘扬我国民族声乐的艺术形式,培养更多的声乐爱好者,让民族声乐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不断扩大其国际影响力,为声乐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新时期 中国民族声乐 发展趋势
  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在历经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后,无论唱功、流派,还是声乐技巧、曲目等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提升。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期,国家的稳定与经济的快速增长均为民族声乐艺术的稳步推进创造了较为宽松的时代环境,使得中华传统的民族声乐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与国际上其他歌唱艺术表现形式碰撞出火花,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为新时期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一条康庄大道,
  一、新时期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走势
  (一)初级阶段
  自改革开放后,中国刮起了一阵文艺热。社会的稳定团结与经济的开放复苏,为刚刚历经建国、文革的歌唱艺术爱好者创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人民在生计与安全得以保障的前提下,逐渐认识到精神追求的重要性。在党组织的号召下,一大批艺术青年刮起一阵声乐之风,此间涌现出许多歌颂党、颂扬美好生活的优秀民族声乐作品,反映出改革开放初期人民对祖国的热爱与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享有“时代歌手”美誉的新一代作曲家施光南先生创作出的《祝酒歌》,直接掀开了改革开放后期中国民族声乐艺术蓬勃发展的序幕,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弘扬做好铺垫。
  (二)繁荣阶段
  步入20世纪末期后,我国经济迎来了飞速发展时期,国家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稳步向前推进,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及影响力逐渐崭露头角。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与物质生活的丰富,使其主动向精神世界过度,力求通过声乐艺术的表现形式抒发其对新生活的满足与赞叹。民族声乐艺术创作题材的增加、创作形式的变化、艺术内容的新奇独特逐渐将其推入一个全新的繁荣时期。时代的进步与科学的发展,使得光碟、磁带走进千家万户,为民族声乐艺术进一步被普通百姓接纳、喜爱提供了条件。
  (三)多元化阶段
  民族声乐艺术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既是时代的趨势,也是科技进步的必然需求。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并逐渐与国际接轨后,歌唱文化表现形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艺术表现手法,也日益融入部分西方歌唱文化,实现中西合并。让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宽松的时代背景下相互融合、相互碰撞,呈现最绚烂缤纷的色彩,促使中华民族声乐艺术走出国门、走向国际,以民族声乐艺术的特有魅力征服外国艺术家,使其更加了解中国歌唱文化,领略其独特之处。
  二、新时期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趋势
  (一)沿袭传统的原生态唱法,去粗取精
  传统的原生态唱法融入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是其在生活实践与生产作业中总结出的歌唱艺术表现形式。原生态唱法具有地域性与差异性,不同地区人民从小受到的文化熏陶不同、生活环境不同、风俗习惯不同,导致其歌唱方式也存在一定差异。新时期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有意沿袭传统的原生态唱法,借助几千年劳动人员的智慧结晶,突显出我国不同地区人民的风土人情,使民族声乐艺术回归人民、回归本真、回归自然,向听众呈现其最真实的形态特征,反映国民大众普通的生活场景,抒发劳动人民所闻、所见、所感、所思。
  (二)巧妙借鉴民族通俗唱法
  我国地广物博,生活着五十六个民族,部分民族虽逐渐被汉化,但仍旧保留其“原汁原味”的声乐歌唱技巧及唱法,人们将这种未经修饰、纯天然的歌唱方式称为民族通俗唱法。在大城市摸爬滚打,并积累一定人生阅历的人,往往见过太多被修饰后的美好事物,当他们面对最淳朴自然的歌声时,才能触碰其内心柔软所在。民族通俗唱法将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巧妙融合在一起,使听众感受到浓烈的自然气息,让其倍感亲切、舒适。
  (三)存在一定的“学院派唱法”发展趋势
  所谓的学院派唱法则在传统的民族唱法上融入西方歌唱文化,将其中适用于民族声乐发展的演唱技巧与民族唱法有机结合在一起,着重突显出浓烈的时代性与民族性气息,因其起源于歌唱专业院校而得名。在民族声乐艺术中加入学院派唱法,能吸引到更多年轻人的目光,表现出强烈的时代特征,为民族声乐艺术培养更多爱好者与欣赏者,为其健康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时代的滚滚洪流迫使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不断发展改进,以迎合时代潮流与人民不断变换的审美需求。改革开放至今,民族声乐艺术历经初级阶段、繁荣阶段,已经步入多元化发展阶段,与西方歌唱文化及其演唱技巧相互交融、相互碰撞,试图激荡出最美丽的艺术花朵,让世界为之倾倒。
  参考文献:
  [1]崔姝声.浅谈中国民族声乐的演唱特点及其发展[J].乐府新声,2012,(04).
  [2]郭晓芳.中国民族声乐的昨天、今天、明天[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3]王世飞.个性使然的中国民族声乐多元性发展[J].音乐创作,2013,(07).
  [4]伊丽媛.传播学视野下的中国民族声乐价值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09).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民族风格之形成和民族传统音乐是各个时代社会生活、精神形态提炼的结晶以及钢琴作品中民族音乐元素的审美特征。  关键词:民族音乐 审美 钢琴作品  我国自“五四”以来,钢琴音乐的创作、演奏活动逐渐兴起,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一些专业音乐家,开始创作具有中国艺术特征的钢琴独奏曲,且大多具有我国民族音乐风格,新中国成立后,创作曲目增多,体裁形式更为广泛。中国钢琴音乐更趋于情
音乐教学语言不同日常生活语言,它作为一种职业语言,必须符合音乐教学和艺术实践的需要,能适应教育对象的心理特征,并遵循语言现象的一般规律。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可以让课堂生动
6月14日,为期两天的"2014乐堡绿放音乐节"在春城昆明著名的红塔体育中心开唱。当晚,新加坡全方位音乐人黄义达携其乐队正式亮相绿放舞台。为春城乐迷带来一场"义式摇滚"的音乐盛
7月8日,田沁鑫导演、小彩旗主演的话剧《山楂树之恋》在国家大剧院戏剧场,正式面见北京观众,从头跑到尾的男女主角小彩旗和韩东君,将这段被评论家誉为的“史上最纯净的爱情”,抽象
凭借《小时代》系列的成功,一夜成名的陈学冬不仅拥有超高的人气.还跃居为内地90后最高票房的男主角。在此次的《小时代3》中,陈学冬再次华丽变身,除一人分饰两角挑战演技外.在新
20世纪下半叶,美国音乐教育哲学出现了两种范式:雷默的审美范式与埃里奥特实践范式,这两种范式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了音乐的本质与价值,并且对音乐教育的目标和教学提出了具体的
《秦桑曲》是周延甲先生20世纪70年代创作的一首陕西筝曲,也是学习陕西筝乐时的必修曲目之一,它涵盖了陕西筝乐的各种特点,颇具代表性,所以如何教好此曲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潘美辰鹰与月奇幻王国"演唱会5月30、31日在北京连续两天上演,当日,演唱会现场座无空虚,一首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再次诠释了珍贵经典之作的魅力。北京两场演唱会的圆满落幕,再次
摘要:“素质教育”的提出,一定程度上是为了缓解“应试教育”带来的硬伤。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全方位的重视学生的个性基础,从学生年龄段和生理特征的角度入手,灵活的寻找教育教学方式,通过艺术、德育、美育、体育等方面的综合培养,来尽可能的保留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并为智力培养提供良好的思维和情商基础。然而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素质教育的口号提出了十多年,仍然没有很好的改变应试教育的单调教育模式,反而随着时间流逝
摘要:成功的声乐表演,不仅需要高超的声乐表演、发声技巧,而且需要有丰富的情感表现,让人沉醉在高超的音乐情感艺术中。文章就声乐表演中情感表现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然后着重讨论了加强情感表现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声乐表演 情感表现 有效策略  声乐表演不仅是声音的艺术,更是表演中的情感表现的艺术。故此,笔者联系实践,就情感表现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情感表现在声乐表演中的重要意义  声音表演就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