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渠道自主使用科学教材的有效尝试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on19829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就小学科学课堂教育中科学教材使用情况做了相关调查,从教师、学生、教材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实例性的探索和研究,在实践的基础上,就自主有效使用科学教材做出了尝试,并提出了一定的有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自问; 自学; 互答; 思维框架图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5-066-001
  现实教学过程中,经常能够发现学生的科学习作、科学书找不到的现象,从学生个体的角度而言,这是一种学科地位缺失的体现,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笔者尝试从科学教材使用现状进行分析,以及通过自主课堂教学尝试,从自问-自学-互答以及构建思维框架图的方式进行了有效尝试。
  一、教材使用现状的阐述
  1.课堂上学生不使用教材
  苏教版现有的科学教科书是图文并茂的,很适合学生自己学习,但经调查,有很多老师上课不怎么使用教科书。当然,上课的教师会用提问或者精美的课件创设更有趣的情境来体现教材上的内容,虽然保持了学生原有的兴趣和好奇心,但明明学生自己可以通过几秒钟或者几分钟的时间就可以掌握的知识,并且能满足、解决自己通过阅读所产生的疑惑,为什么不让学生自己习得呢?在这里,课堂的价值难道就仅仅是做孩子能自己做的事情吗?
  2.照本宣科的使用教材
  有的老师由于教学方式的问题,会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来解读教材,教师只是“抢了”学生可以自己做的事情,对于普通学生而言,或许在教师的“引导下”学到了一些知识,但对于大部分有着强烈好奇心的学生来说,他们肯定会认为,这位教师上课太没意思,太没水平了,试问:这又怎能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素养呢?
  3.公开课几乎不使用教材
  公开课是学生展示自我的时候,几乎每位学生都会在课堂上表现出最优秀的自己,试问:这样场合下,上课时的学生却用不到自己的教材,教材的地位在学生心中会不会缺失呢?而那些所谓的“主课”,教材使用的频率还是很高的,随堂课、公开课,几乎节节用,天天用,这是否也在学生心中强化了“主课”意识——它们很重要,每天都在用!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思考:既然是学生使用的教科书,连书都不发,或者使用频率极低,那这样的教材对于学生而言还有什么意义?能够更有效、更合理、更充分的利用教材,促进学生的思维提升,使其养成一种具有学习力的有效学习方法,以受用终生呢?
  二、自问——自学——互答三步曲,使学生更有效地使用教材
  针对科学课堂教材使用有效性缺失的现象,笔者从自问——自学——互答三个方面进行了尝试性教学,取得了有效的教学效果。
  1.自问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意义,那是因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往往能成为促使人积极思考的动力,教师可以通过教材的主题,让学生自己提出相关问题,可以是:“我已经知道的或者我想知道的”,通过举手分享罗列出不同学生想知道的不同问题。
  2.自学
  所谓自学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教材,利用看书或分享资料的方式来习得知识,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当然,并不是所有被提出的问题都能在教材中找到答案,但如果在教材中找不到答案,这个问题在学生脑子里的印象则会更加深刻,想解决这个问题的意识就会更加强烈,这样就会产生所谓的“疑留问题”。疑惑所留下未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入资料学习或互答解疑的环节,这样课堂会从教材层面上得到升华,从而也在思维层面上让学生学会思考,让后续的讨论更有价值。
  3.互答
  这里的互答有两个层面,一是相互交流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在教材中能找到答案的问题;二是交流,在教材中找不到答案,但学生之间能充分调动彼此的已有知识或经验,能回答告知“为什么”的问题,这个过程不仅使学生巩固了教材中的内容,还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补充和延伸,也用别人的知识丰富了自己的视野。
  三、自制思维框架图,将教材与已有经验有机整合
  对于小学生而言,所有的学习都应该是源于生活,所谓“思维框架图”,就是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将教材中所呈现的内容用简洁的文字或图表的形式标示出来,是学生直观学习教材的思维过程的产物。
  以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中的三课为例,学生通过思维框架图呈现出的差异较为明显,同时这也是这个班级的学生初次尝试使用思维框架图来建构科学课的知识体系,如下:
  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可以借助它来梳理、巩固教材上的知识,以便于记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在最基本的思维框架图上补充自己的想法,借助图标、图案、文字等标识完善自己主题式知识的构建,形成具有个性的科学学习方法,当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适用于其他课程的学习,具有学课整合的优势,让学生更擅于学习,并把这种学习变成自主的、具有一定乐趣的事情。
其他文献
利用迭代方法,分别在铁磁和亚铁磁两种情况下,研究了晶体场作用下二重Cayley树上自旋为1/2和3/2的混合Ising模型的热力学和临界现象.通过数值求解,得出了q=6时的亚晶格磁化强度MA,MB
大学课程的内容和实施方式正在发生着质的变化,在我国中小学新课程建设已取得重要突破的基础上,大学新课程应该在吸纳当前国内外课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
摘要: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针对不同实验,可以通过平时的过程性考查、成果考查以及阶段性的统一考查等不同形式来进行,其中以横向比较学校科学实验教学情况的阶段性统一考查组织难度较大,需要从量化测评题的编制、学生的选取等方面平衡考虑,值得深入研究。关键词:实验;操作;考查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8-061-002最近阅读了王栋
摘要:“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这么一句话。要想使语文走进生活,就必须使语文教育与生活互相融合,做到语文教学生活化、社会生活语文化。那么,教师该怎样把语文教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呢?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观点:一、导入课题,了解生活;二、明确背景,回归生活;三、创设情境,再现生活;四、升华感情,体验生活。关键词:低年级;语文;教学;生活化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
目的:探讨利钾尿肽(KP)与心钠素摩尔比变化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发病中的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老年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浆及心房和心室组织的KP和心钠素
高二《生物》第六章第三节“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是全章教学的一个难点,在进入这一节之前,学生已经学会了有关常染色体上的遗传现象,因而在接触新课时,很多学生由于思维定势,会将
洋葱(Allium cepa)为百合科(Liliaceae)植物,是中学生物学实验常用材料。高中《生物》实验四“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九“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和初中“观
目的 研究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修复时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s)亚类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的变化,探讨其在肾损伤修复中的意义。方法 夹闭大鼠双侧肾蒂造成急性缺血/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