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性设计方法的多维分析及其可视化

来源 :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chenjie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包容性设计 方法研究 定量与定性 双钻模型 分类可视化
  引言
  21世纪以来,全球都在努力建设一个更具包容性的社会,了解人们的需求、愿望和能力,以便更好地解决公共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在人口老龄化和更多残疾人的双重人口结构的背景下,包容性设计被认为是产品、服务和环境设计中无障碍和社会平等的驱动力,为全体人民提供平等的未来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包容性设计的历史溯源
  包容性设计思维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出现和发展始于1984年,理查德哈奇(Richard Hatch)提出有关包容性设计的理念。1994年8月,罗杰·科尔曼(Roger Coleman)介绍包容性设计的概念,并与通用设计区分开来。2003年,罗杰·科尔曼(Roger Coleman)与 约翰·克拉克森(P. John Clarkson)共同出版名为《包容性设计:面向全体人民的设计》的书籍。同年,约翰·克拉克森(P. John Clarkson)与西蒙·基茨(Simeon Keates)合著《反对设计排斥》。2004 年,《斯德哥尔摩宣言》通过的欧洲全民设计(DfA)和新加坡的无障碍方案等倡议,鼓励为具有各种能力和处于不同经济状况的人提供无障碍的产品、服务和环境设计。
  2006年,联合国通过《残疾人权利公约》,明确保护残疾人的人权,残疾人应被视为有权自主决定和作为社会成员积极参与的积极主体。从产品要求和用户能力出发,提出有效的评估框架(图1)即产品的使用对用户的能力提出要求。当用户能力与产品要求的能力无法匹配时,用户可能会被排除在外而无法使用产品[1] 。
  同济大学是国内最早接触包容性设计理念的学校,在2010年创立国内首家包容性设计研究中心。董华学者十几年来一直致力于包容性设计的研究,她在文献[2] 中通过对EQUAL项目进行分析,探究人、残障人士与建筑环境的关系,希望能够推动中国多学科领域的合作和研究项目的开展。2012年,赵超[3] 学者从人口老龄化的角度出发,提出在满足用户的生理、社会、文化需求的同时全方位考虑不同用户的生理变化和能力差异。从2014年开始,同济大学每年都会举办以包容性设计为主题的研究国际研讨会,旨在为学者提供交流的机会,促进国内多学科领域的合作。
  2016年,黎昉学者在包容性设计中引入效用价值概念能更好地满足不同人群的多方面需求,最大程度上提高设计方案的包容性[4] ;2019年,包容性设计研究中心发布新书《包容性设计:中国档案》,这本书系统总结了包容性设计现有的研究成果、设计方法、核心理论、工具以及应用,同时汇总了2014年以来包容性设计研究中心研究者的主要学术成果和项目成就。
  二、包容性设计相关定义
  随着包容性设计研究的不断深入,包容性设计的定义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从研究对象来看,从环境、产品逐渐向服务、用户拓展;从关键词来看,包容性设计开始从对残疾用户的关注延伸到全体用户和人口老龄化。包容性设计的定义梳理见表 1。
  三、包容性设计的研究内容
  根据对包容性设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定义梳理,不难发现包容性设计的研究对象集中于环境、产品、服务和用户等。在包容性设计发展的进程中,研究内容十分广泛。可分为以下三个类别:
  (1)以人为中心,包括能力包容、文化包容、需求包容、性别包容、情感体验包容、心理社会包容[5] 等。国内现阶段对能力的研究较多,董华[6] 等学者对认知能力的分类、测量以及影响因素进行详细阐述以及宁维宁[7] 学者等对中国老龄人群的能力收集。心理社会包容[5]指的是将心理和社會方面应用于设计,来提高个人的生活质量。
  (2)以产品为中心,包括使用空间包容、尺度包容、功能包容、界面包容等。智能产品的功能趋于多样化和复杂化,对使用者的认知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部分用户在与产品交互时受到阻碍。通过优化产品界面,可扩大产品的包容性。张凯[8] 等学者提出需要从实体设计向虚拟设计转变,在关注产品和服务的包容性的同时,解决虚拟交互设计和数字化设计中存在的“数字鸿沟”。
  (3)以环境为中心,包括可持续包容、场景包容、情景包容等。设计更具包容性的空间和建筑能够减少对改造的需求和经济成本,促进社会互动的项目、过程和产品的发展,尊重社会多样性。情景包容意味着用户在不同阶段会遭遇不同的情景障碍,出现暂时“失能”的情况。外界环境和不同情境的影响会限制用户的能力,通过解决个体问题而能辐射更广的用户群体,让更多人受益。
  四、包容性设计的方法
  (一)包容性设计方法的数据来源
  在谷歌学术中搜索关键词“Inclusive design”、“包容性设计”,主题词“Inclusive design”、“包容性设计”获取国内外相关书籍和文献,并通过知网和WoS进行筛选和整理,并提取涉及的方法和工具,最终本文选取来自国内外的六本书籍与十五篇文献进行数据分析。书籍类,包括《包容性设计:面向全体人群的设计》[9] 《反对设计排斥》[10] 《在人机交互中实现通用访问面向所有人的设计和共融》[11]《一种面向可访问计算的多通道端到端方法》[12] 《为包容而设计》[13]《包容性设计:中国档案》。
  文献类,盖伊·迪斯伯里(Guy Dewsbury)等学者使用文化探测器和协同设计框架,将用户置于设计的中心从而提升设计的包容性;卡多索(C.Cardoso)等学者对产品包容性进行量化并提出六种评估方法。国内文献包括陈汗青等学者针对设计过程提出的“三七律”的设计方法;白仲航等学者应用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方法对产品包容性进行评价;刘斐学者基于端点思维结合包容的界限进行了设计尝试;宁维宁[14] 等学者通过分析互联网产品的设计过程,列举部分包容性设计方法。此外,笔者通过各类网站搜索并了解其他的包容性设计方法和资料介绍,其中包括许多实践案例所涉及到的方法。   (二)包容性设计方法的分类原则
  包容性设计作为一个设计过程,将以人为中心的设计理念融入理论和实践研究。因此,笔者将典型的以用户为中心的方法纳入包容性设计的范畴。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通过分析用户需求和能力获得更广泛的用户视角。
  (2)以设计师为中心的方法,能够帮助设计师们准确了解用户真实想法和使用产品的状态。
  (3)以包容性设计理论为中心的方法,借鉴包容性设计的核心理论或者模型。
  (三)包容性设计的系统总结
  本文筛选得出包容性设计方法共51条,在设计过程中引入双钻模型的概念,厘清设计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实际需求和可能会运用到的方法和工具。从中英文名、属性、流程以及理论来源进行梳理,具体方法见表2。
  五、包容性设计方法的信息可视化以及多维分析
  (一)单维数据分析
  根据上述包容性设计的分类原则,发现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有39种,占比为76.4%。在包容性设计的研究中,从用户角度出发,考虑身体机能是尤为关键的;以设计师为中心的方法有6种,占11.7%,设计师通过这些方法能够快速了解哪些用户会被产品排除在外,从而设计出匹配边缘用户能力的产品;以包容性设计理论为中心的设计方法有6种,占比为11.7%。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已经形成以理论-原则-模型相关的重要体系。比如说从“用户金字塔”的理论出发,确定极端用户的需求,会让金字塔底层用户受益。
  在设计流程维度中发现问题的阶段,设计方法为11种,占比为21.5%。设计师们能够通过现有方法在初期进行完整的问题研究,了解用户特征和使用习惯等;在定义问题阶段,设计方法为17种,占比为33.3%,可以运用大量方法厘清待解决的核心问题。比如说移情设计帮助设计师亲身体验用户在不同阶段使用产品的感受;在构思方案的阶段,设计方法为10种,占比为19.6%。在设计过程中,寻找具体的解决办法帮助产出设计方案;在交付方案阶段,设计方法为13种,占比为25.4%,运用现阶段的方法能够对设计方案的包容性进行有效评估,以此确定此次研究的最佳方案。
  在属性维度中,定性方法为36种,占比为70.5%。说明对研究对象采用质化研究方法进行文献分析和用户研究的比重较大,能够深度挖掘用户需求,消除对边缘用户的偏见;定量方法为4种,占比为7.8%。在文献中,通常采用数据研究和公式计算来准确考究产品的包容度,希望能结合更多的数据或者公式进行计算,就可以清晰对比包容性设计方案的提升程度;混合方法有11种,占比为 21.5%。定性与定量研究混合,从质和量的角度综合把握,才能做出更全面的决策。
  (二)二维分析
  在“属性+流程”维度中,从图2不难看出,在设计的前期通常采用大量定性方法对用户进行研究并挖掘核心需求,包括邀请极端用户参与共创、进行多样化的用户测试等。在设计过程中引入端点思维或效用价值的概念,侧面反映出包容性设计需要多学科共同合作能迸发更多灵感;以数据和计算为主的定量方法使用较少,设计初始阶段能够计算出有效用户被被排斥的百分比和测量相关指标的权重,可以直观反映存在的设计问题;在设计后期寻找解决方案和评估设计方案,灵活运用定量与定性的方法。通过定性研究将问题具体化,定量研究中的排除计算器或者视力走查等对方案进行有效评估,意味着包容性设计的过程逐渐成熟。
  在“流程+理论”维度中,如图3。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分布在设计的各个阶段,定义问题和交付方案阶段相对多一点;在以设计师为中心的设计方法在构思方案阶段缺失相关的方法,主要存在于交付方案的阶段,设计师从多角度对上一阶段的产品或者设计方案进行评估和验证;以包容性设计理论为中心的方法缺少在发现问题和交付方案阶段的方法,主要分布于定义问题和构思方案,目的是聚焦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并构思初步的解决方法。
  在“理论+属性”维度中,如图4。定性研究在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发展较完善,以设计师和包容性设计理论为中心的数量较少,缺少对核心方法的探索;在定量方法的研究中,以设计师为中心的方法存在空白,其他两个部分较为平均。设计师作为用户与产品的媒介,需要考虑用户的能力和需求以及产品对用户的需求。因此定量研究是至关重要的,否则依靠主观猜测来对产品进行设计创新是不准确的;在混合方法研究中,多数从用户角度出发,或者从包容性设计的核心理论进行深层次分析,从设计师展开研究的较少。如果能够设计师能掌握核心的设计方法,就能从根源上解决部分设计迭代的问题。
  (三)三维分析
  通过流程-理论-属性维度的分析(图5),包容性设计研究内容较广并涉及多门学科。从设计过程来看,设计方法分布较为平均。每个设计阶段都能运用多种方法,以保证研究的准确性;在设计方法理论分类上,可以发现包容性设计从用户、设计师、核心理论三方面切入,全方位对设计方案进行考量。但是比较集中于用户,从用户入手进行痛点挖掘和需求分析,质化方法用的较多。量化方法多运用于交付方案,通过数据和测评来判断设计方案是否对用户产生排斥。以包容性设计理论为核心形成特色方法还比较少,但是呈现出以定性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以响应不同人群需求,定量方法进行评估方案包容性的趋势。伴随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重,许多老龄用户的需求不再单纯局限于基础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设计师们需要考虑人在认知、情感和社会层面上被排斥的现象。
  六、讨论与结论
  当前的包容性设计方法研究围绕以用户为中心、以设计师为中心和以包容性设计理论为中心三方面进行分析,反映出设计师们在考虑用户需求和行为的同时,学会从自身角度和理论维度入手,才能实现设计方案的创新。结合“双钻模型”进行设计流程的划分并将其可视化,挖掘包容设计的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潜在联系。
  时代更迭和现实需求将影响设计方法的发展趋势。技术力量的提升,意味着在质化研究的基础上,越来越多量化研究工具将会出现在设计过程的各个阶段。在前期设计评估和后期进行相关原型测试时,能够借助辅助工具获得用户能力的测量数据和产品对用户的排斥程度并以图像、视频等可视化的方式进行呈现。
  包容性设计从能力视角,逐步向情感认知再到可持续发展过渡。多学科领域的交叉使得许多学者在基于包容性设计理念来开展设计研究时,灵活引入许多其他学科的核心概念来进行更客观的思考并提出新的方法和工具,让包容性设计的方法更加多元化的同时,丰富了包容性设计的理论。在设计前期虽然仍集中于主流的设计方法,但是涌现出许多以用户金字塔、能力排除等包容性设计核心理论为基础的特有方法来确定极端用户的数量和被排除的用户范围。如果长期依赖于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而不进行完善更新,就会导致包容性设计发展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核心的设计方法也无法继续增加。
  结语
  本文以包容性设计理念为研究起点,梳理了包容性设计的历史发展脉络、现有定义。从人-产品-环境三个角度推进,明确包容性设计的研究内容。在此次研究中,虽然搜集了国内外现有关于包容性设计的专著和文献,但是对有关方法的英文资料搜集不够全面,對部分设计方法的理解存在不足,还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梳理和完善。通过信息可视化的方式,聚焦设计方法来理解包容性设计的内涵,希望能够为后续的研究工作带来新的启发。
其他文献
关键词:吴冠中艺术特色 现代建筑 东梓关 新农居设计 乡村振兴  引言  东梓关村新农居从繁杂、具象、千篇一律的建筑设计中反思设计趋同化严重这一问题,用明快清晰的当代设计技巧,酝酿出新农居如何不失情感的再生,实现传统意向的现代化转译。因此,文章以东梓关村新农居设计为例,对其所运用的吴冠中艺术特色元素进行整理,探索出设计借鉴绘画艺术的新方式。  一、吴冠中艺术特色与东梓关新农居概况  (一)吴冠中绘
期刊
关键词:革命精神 文创产品 互联网+ 交互设计 三合一新模式  引言  本文通过将文创产品设计、交互设计、平面设计等不同领域相结合,将线下、线上销售方式相结合,建构线上互动式文创产品体验平台的新模式;[1] 李玲玉,郝琳哲,潘海花,曾丽明在桂林旅游城与红色文创产品现状及发展路径探究——以湘江战役红色文创产品设计为例中通过分析红色旅游产品的发展现状,提出红色文创产品发展对策;[2] 矫红运,李晓慧在
期刊
社区营造,从表面上是指对外部环境以及生活辐射范围的改变,而内在的本质是要让人们发自内心感受到社区的凝聚力、社区归属感,激起人们参与社区的主观能动性。現如今的社区营造,绝不仅仅是一种“物”的建设和不考虑“人”的发展,而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变化,会创造出一种情况。在这种情况中,“人”在“物”中会发生许多不可预知的“事件”。无论从选择参与者类型的角度,还是从选择参与方式的角度,指导性设计都对社区营造有着重要
期刊
关键词:老年玩具 双钻设计模型 情感设计 记忆提取 创意产品  引言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群的身心健康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更是高龄社会发展的目标。[1] 老人在退休后有更多的时间用于休闲娱乐,虽然市场上儿童玩具种类丰富,但专门为老人设计的玩具产品稀缺。总体而言,中国老年群体的娱乐休闲项目较为单调,大部分老人聚焦于传统的棋牌类游戏或广场舞、太极拳等运动。需要为老年人群开发一些集精神
期刊
关键词:旧城区 小尺度公共空间 改善设计 有机更新 城市复兴  引言  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加剧,国内经济持续发展,各个城市建设快速蔓延。城市复兴面临着结构功能衰退、物质性老化、人文关怀缺失等问题。旧城区小尺度公共空间活力的缺失,掩盖了原本可以展现城市社会日常活动丰富性和多元化的特征,抑制了日常社会活动的发生[1] 。  小尺度公共空间活力的塑造,使得城市的文化、活力、特色及生活方式等方面集中
期刊
关键词:ViP设计法则 美妆收纳系统 未来情境 交互 产品特质  引言  随着女性消费力和经济自主权日渐强大,她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物质条件的满足使她们已不再满足于单品的消费,而是追求产品内在的态度、观点、情境与体验等内容。近年来,美妆消费领域的增长也直接拉动了美妆收纳需求的爆发式增长,这表明女性开始重视化妆过程的体验,而不仅仅追求化妆效果本身。美妆收纳产品是女性化妆生活的集合体,文章拟
期刊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 城市老旧社区 全龄 户外康体 空间营造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健康生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1] 。特别是在卫生公共事件频发的大背景下,“健康”话题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而健康的决定因素除了个人因素
期刊
关键词:移动端 商业广告设计 动态图形 传播特性 动态表现  引言  5G时代的到来,移动通信、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兴媒介的飞速发展,商业广告有了更多的投放渠道和设计空间。传统纸媒、电视广告更新迭代效率低,收益难以评估,难以适用于新时代下商业模式。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已然成为当代人的第一信息终端,不仅如此,移动端商业广告也因其用户群体基数大、周期灵活、费用低、投放内容垂直等特点成为商业广告主流的
期刊
随着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期望越来越多的面向网络的多媒体应用服务。但这些多媒体应用服务对数据传输带宽及数据实时性传输有很高的要求,尤其是视频数据。因此,视频压缩编码技术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影响视频压缩编码质量和效率的因素很多,运动估计是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因素之一,在整个视频编码过程中是最为耗时的过程。通过这几年的各国学者的不懈努力,运动估计算法的性能已经通过多种途径得到了很大提升,能否找到新的突破点成为了这类算法能否取得更大发展的关键。
  在运动估计中,不同形状不同步长的搜索模式和运动矢量
关键词:有机更新 历史街区 更新与改造 中街步行街 可持續性  引言  历史街区是城市形象的重要体现,是城市记忆的载体,在经过历史沿革延续到今天,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不仅要给予延续保存,更应以现代人的思维与科技手段进行更新,历史街区是城市的一张名片,记载着城市的历史文化,有效的更新与改造历史文化街区,会增强历史街区的文化感染力与影响力。[1] 历史街区的振兴不仅能够传承本土的特有文化,也对当地经济的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