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作为一种优美的艺术形式,对塑造小学生的审美观,人生观,对世界的发现力与感悟力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小学音乐教育旨在使学生开拓音乐眼界,初步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必须从贴近生活实例出发吸引他们,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著名音乐家卡巴列夫斯基说:“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先决条件。”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兴趣是培养人们确立奋斗目标的潜在动力,只有产生了浓厚兴趣才能使人产生学习探索的欲望。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去创设学生们熟悉的情景,通过激发学生们的兴趣走进课堂,我做了以下一点尝试。
一、有效地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中我通过多媒体制作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将生动的画面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结合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加深感受,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江南好》这首歌曲时,我在备课这一环节时细心地查阅资料,了解江南水乡的特点,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在刚上课时,同学们跟着优美的江南地方音乐走进教室,婉转的旋律一下就把学生们的兴趣激发出来,接着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们知道中国的鱼米之乡是哪里吗?”通过与学生们的讨论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让整个课堂进行的很流畅。
二、更好地利用小学教学内容间的知识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创设愉悦和谐的情感氛围,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指导的作用,以“美”为突破口,根据教学内容,运用学生们的基础认知和一些简单的人文艺术知识,激发学生们的联想,让学生们通过了解与音乐相关的知识激发兴趣,这样不仅能达到一个理想的教学目的,也能体现出音乐是艺术文化中的一部分这个主题。例如,在教学《快乐的泼水节》时,我首先简单地介绍了傣族的泼水节,然后还和学生们一起回忆了学过的语文课文《难忘的泼水节》,展示了泼水节的图片,告诉他们这就是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欢庆泼水节的热烈场面,在泼水节里,不管男女老少都加入泼水的行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就叫《快乐的泼水节》。接着学习旋律,我们跟着图片或者视频中的无声影像或图像来进行配乐,烘托出泼水节这种快乐的气氛,然后再把话题转到泼水节,询问学生们关于泼水节他们有什么好玩的故事,或者熟悉的事情和大家分享,然后通过介绍傣族服饰,傣族舞蹈来进行接下来的歌词学习以及,歌唱练习,分组练习演唱,一组做出舞蹈动作另一组进行演唱,那么这一节课学生不仅对歌曲本身产生了兴趣更对傣族的传统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课下收集资料,自主学习,学生们会对本课歌曲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和感悟。
三、灵活运用多媒体课件以及多媒体影视资料引导学生对课堂内容产生兴趣
在人类的生理生长期中,幼儿和少儿阶段是对光图片记忆力最深的时候,随着右脑的开发少年儿童对于图片和视频的直观理解,要高于课本文字以及音符客观理解。并且对于光影等视觉刺激他们的脑神经和视神经有着绝对的敏感性,如何第一时间抓住学生们的视角,激发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我建议使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图片或者播放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视频文件,第一经过图片与视频的声光刺激学生们迅速进入上课状态,第二对于歌唱引入和讲解引入来说,图片和视频引入更加的直观有感染性,学生们能更好地了解所学内容的背景和来源,第三经过以上两点的铺垫,学生们会潜意识的学习或者模仿多媒体中形象这对于音乐新课标中表演一项起到了充分的展示,第四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不仅是一名教师的基本功,更是时代进步,教学手段科学化的一种体现。新时代要求我们教师要与时俱进,才能更好的教出有时代感的学生。
四、灵活安排律动等音乐艺术活动
奥尔夫的音乐律动学说,指出从音乐产生的本源和本质出发,即“诉诸感性,回归人本”我国音乐课程最开始只是单纯的唱,教材也是以唱为主,而随着音乐课程改革,我们要提倡学生们动起来,即“综合性,即兴式”,所以枯燥的演唱歌曲不会让学生们产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那么假如在歌曲中加入一小段的律动动作就可能极大的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一个良好的上课环境。而且唱和跳是人生来具有的情感表达方式,让学生们融入其中并不难。
五、综合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得不说即使在现代小学唱歌教学中,最常使用的传统教学方法还是由老师进行范唱或聆听录音为主。也可言之为:即“听唱法”。它的优点是:学生可以直接地、简便地学习歌曲,同时可以把主要注意力放在歌曲的情感和韵味的体验及表达上面,比较有利于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能较多地练唱歌曲。但是,让学生长时间地进行模唱,学生会感到很被动,觉得很枯燥,造成“鹦鹉学舌”,虽然歌曲很快会唱了,但学生根本没有参与音乐思考,阻滞了他们对唱歌的兴趣,而且这种方法过于单一,不利于采用多种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来发展学生多方面的音乐才能,并且难以适应比较长、比较复杂的歌曲学习,尤其是合唱歌曲。
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了旋律引导、图示比较、难点突破、综合能力训练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如在教唱《小小音乐家》这首歌时,先采用“旋律引导”,让学生模唱歌曲的旋律,进而要求学生自己把旋律换成歌词。这就在“听唱法”的基础上减少了老师逐句歌唱的过程,增加了学生动脑思考的活动及学生与旋律的接触,对培养学生识谱及乐曲感受能力都有帮助。其次采用“图示比较”法,将曲谱中旋律的高低变化用线条表示出来,使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结合起来练唱,对歌曲中各乐句间出现的重复、模进和内在联系进行辩唱,以加深记忆。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乐感、创造思维都有很大的帮助。再用“难点突破法”,将歌曲中难以掌握的部分,先重点练会,再练唱全曲。最后通过“综合能力训练法”,将歌曲的主题、节奏型难点及歌唱声音的要求编成短小的辅助练习,分别通过唱、听、记、看等练习方式,进行基本能力的训练,让学生有充足的空间来领悟歌曲旋律,歌词的内涵,这对于歌曲整体的把握及情感体验有很大帮助,既完成了会唱歌曲又提高音乐知识技能的教学任务。
总之,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要享受一节课堂,从而能够感受到音乐的乐趣。音乐课的内容丰富多彩。作为课堂上的引导者,组织者——教师,要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同学们感受到他们并不是被老师灌输知识,而是学习玩耍的受益者,参与者。以学生学习新知识为目的掌握课堂内容为目标,那么本节课就应该使得学生们融入进来,走进来,而这一前提就是今天的内容最好的诠释:从兴趣出发走进音乐课堂。
一、有效地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中我通过多媒体制作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将生动的画面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结合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加深感受,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江南好》这首歌曲时,我在备课这一环节时细心地查阅资料,了解江南水乡的特点,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在刚上课时,同学们跟着优美的江南地方音乐走进教室,婉转的旋律一下就把学生们的兴趣激发出来,接着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们知道中国的鱼米之乡是哪里吗?”通过与学生们的讨论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让整个课堂进行的很流畅。
二、更好地利用小学教学内容间的知识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创设愉悦和谐的情感氛围,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指导的作用,以“美”为突破口,根据教学内容,运用学生们的基础认知和一些简单的人文艺术知识,激发学生们的联想,让学生们通过了解与音乐相关的知识激发兴趣,这样不仅能达到一个理想的教学目的,也能体现出音乐是艺术文化中的一部分这个主题。例如,在教学《快乐的泼水节》时,我首先简单地介绍了傣族的泼水节,然后还和学生们一起回忆了学过的语文课文《难忘的泼水节》,展示了泼水节的图片,告诉他们这就是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欢庆泼水节的热烈场面,在泼水节里,不管男女老少都加入泼水的行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就叫《快乐的泼水节》。接着学习旋律,我们跟着图片或者视频中的无声影像或图像来进行配乐,烘托出泼水节这种快乐的气氛,然后再把话题转到泼水节,询问学生们关于泼水节他们有什么好玩的故事,或者熟悉的事情和大家分享,然后通过介绍傣族服饰,傣族舞蹈来进行接下来的歌词学习以及,歌唱练习,分组练习演唱,一组做出舞蹈动作另一组进行演唱,那么这一节课学生不仅对歌曲本身产生了兴趣更对傣族的传统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课下收集资料,自主学习,学生们会对本课歌曲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和感悟。
三、灵活运用多媒体课件以及多媒体影视资料引导学生对课堂内容产生兴趣
在人类的生理生长期中,幼儿和少儿阶段是对光图片记忆力最深的时候,随着右脑的开发少年儿童对于图片和视频的直观理解,要高于课本文字以及音符客观理解。并且对于光影等视觉刺激他们的脑神经和视神经有着绝对的敏感性,如何第一时间抓住学生们的视角,激发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我建议使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图片或者播放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视频文件,第一经过图片与视频的声光刺激学生们迅速进入上课状态,第二对于歌唱引入和讲解引入来说,图片和视频引入更加的直观有感染性,学生们能更好地了解所学内容的背景和来源,第三经过以上两点的铺垫,学生们会潜意识的学习或者模仿多媒体中形象这对于音乐新课标中表演一项起到了充分的展示,第四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不仅是一名教师的基本功,更是时代进步,教学手段科学化的一种体现。新时代要求我们教师要与时俱进,才能更好的教出有时代感的学生。
四、灵活安排律动等音乐艺术活动
奥尔夫的音乐律动学说,指出从音乐产生的本源和本质出发,即“诉诸感性,回归人本”我国音乐课程最开始只是单纯的唱,教材也是以唱为主,而随着音乐课程改革,我们要提倡学生们动起来,即“综合性,即兴式”,所以枯燥的演唱歌曲不会让学生们产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那么假如在歌曲中加入一小段的律动动作就可能极大的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一个良好的上课环境。而且唱和跳是人生来具有的情感表达方式,让学生们融入其中并不难。
五、综合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得不说即使在现代小学唱歌教学中,最常使用的传统教学方法还是由老师进行范唱或聆听录音为主。也可言之为:即“听唱法”。它的优点是:学生可以直接地、简便地学习歌曲,同时可以把主要注意力放在歌曲的情感和韵味的体验及表达上面,比较有利于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能较多地练唱歌曲。但是,让学生长时间地进行模唱,学生会感到很被动,觉得很枯燥,造成“鹦鹉学舌”,虽然歌曲很快会唱了,但学生根本没有参与音乐思考,阻滞了他们对唱歌的兴趣,而且这种方法过于单一,不利于采用多种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来发展学生多方面的音乐才能,并且难以适应比较长、比较复杂的歌曲学习,尤其是合唱歌曲。
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了旋律引导、图示比较、难点突破、综合能力训练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如在教唱《小小音乐家》这首歌时,先采用“旋律引导”,让学生模唱歌曲的旋律,进而要求学生自己把旋律换成歌词。这就在“听唱法”的基础上减少了老师逐句歌唱的过程,增加了学生动脑思考的活动及学生与旋律的接触,对培养学生识谱及乐曲感受能力都有帮助。其次采用“图示比较”法,将曲谱中旋律的高低变化用线条表示出来,使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结合起来练唱,对歌曲中各乐句间出现的重复、模进和内在联系进行辩唱,以加深记忆。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乐感、创造思维都有很大的帮助。再用“难点突破法”,将歌曲中难以掌握的部分,先重点练会,再练唱全曲。最后通过“综合能力训练法”,将歌曲的主题、节奏型难点及歌唱声音的要求编成短小的辅助练习,分别通过唱、听、记、看等练习方式,进行基本能力的训练,让学生有充足的空间来领悟歌曲旋律,歌词的内涵,这对于歌曲整体的把握及情感体验有很大帮助,既完成了会唱歌曲又提高音乐知识技能的教学任务。
总之,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要享受一节课堂,从而能够感受到音乐的乐趣。音乐课的内容丰富多彩。作为课堂上的引导者,组织者——教师,要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同学们感受到他们并不是被老师灌输知识,而是学习玩耍的受益者,参与者。以学生学习新知识为目的掌握课堂内容为目标,那么本节课就应该使得学生们融入进来,走进来,而这一前提就是今天的内容最好的诠释:从兴趣出发走进音乐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