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水稻插秧应坚持以机械化作业中的技术短板为导向,只有从机械插秧短板环节入手,精准发力,才能加快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提高技术水平,更多地贴上了“机械现代化”的标签,增强农机技术的有效供给,促进农业机械化向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
一、水稻机械插秧的现实意义
在水稻种植业中采用机械化插秧可缩短人工的劳动时间,在有限的时间范围内完成更多的插秧亩数,提高了水稻种植的劳动生产率,机械化作业还节约了种植成本。由于插秧不用人工手拔秧,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他們的劳动强度,有利于推动我国农业市场化发展。采用机械化的方式进行稻田插秧,为种植户提供了栽苗服务,通过统一的育苗活动,提高了种植密度,进而提升了稻田的利用率,完善了集中化管理,有利于实现水稻种植稳产高产。
二、水稻机械插秧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
(一)秧苗距离较大,密度相对较小
一般情况下,插秧的标准穴距为15cm,但是目前水稻机械插秧的穴距却在17-21.5cm之间;规范的穴数应在20-25穴/m2,而当前的种植穴数却在15-18穴/m2。这样的机械插秧方式直接导致秧苗距离过大、密度小,自然影响最终的亩产量。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种植户单纯地认为设备在出厂时已经是按照标准设置好的,不懂得如何调试插秧机的各项参数。
(二)漏插现象严重,降低插秧质量
只有在保证插秧率的基础上,才能提高机械化种植的亩产量。然而当前我国水稻机械插秧的漏插率高达3%以上,每间隔2-3米就会漏插1个穴位,经过现场查看,部分地区水稻机械化插秧的漏种率甚至达到了7%以上,严重降低了插秧的质量。
(三)播种不匀称,个体之间差异大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插秧播种量在100-120g/盘,通过计算得出每盘播种的粒数在4500左右,进而推导出秧盘的面积为1600cm2左右,即每平方厘米的种子粒数在3个左右。通常情况下,水稻插秧机每排秧爪抓秧宽度为1.8cm。手扶式插秧机插秧面积在2.4m2,种子每个穴位的粒数在7个左右;高速插秧机每穴插秧面积应在2.7cm2左右,每个穴位的种子应在8粒上下。但是部分种植区域由于播种不均,达到标准要求穴苗数量仅在50%上下,秧苗穴位个体之间差异过大。
(四)秧苗营养不足,缓苗情况差
值得注意的是,水稻种植后缓苗情况差同插秧机的作业情况有着密切关系,另外,还与秧苗自身情况(鲜干重、干物质、充实度、营养供应)有关,这些因素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秧苗的成长和产量。另外,水稻机插秧后秧苗所需营养跟不上生长所需,导致了秧苗的缓苗情况差。
三、优化水稻机械插秧技术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政策扶持,施行硬盘育苗
对于水稻种植户来说,资金短缺是机械化全面推行的主要障碍,对此为了解决农户的实际问题,镇政府应当将存在的问题汇总后上报给上级机关,向财政部门申请农业项目补助资金,加大机械化种植所用设备的资金扶持力度,助力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进步发展,提高水稻机械插秧的工作效率,为机械化生产提供硬件设施。另外,部分农业种植户不知如何调试和维护插秧机,故此在农忙时期农机推广部门应下派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指导种植户操作,提高其工作能力。为了提高水稻插秧机械化标准程度,这种情况下农户就可以采用硬盘育苗的方式,培育出整齐的毯状秧片,推行育苗程序化作业,这样既能保证播种均匀,还提高了幼苗的成活率和生长质量。
(二)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分期播种
为了改善水稻机械化种植的现状,各级行政部门应当起到先锋模范的带头作用,积极推广插秧技术,明确村干部第一责任人制度,同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合作制定机械化插秧技术的推广规划,加强监督管理,以提高种植户的技术水平为核心,为农业种植的机械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为推动技术实验、指导、实践工作,农业部门应当肩负起协调沟通的责任。农业种植户根据已掌握的分期播种技术和土地情况,做好分期播种水稻秧苗,通常秧龄应控制在33天左右,30天时开始进行插秧程序,种植户尽量在35天之前完成插秧工作,另外种植亩量较大的农户,应合理分配播种时间,做好分期播种。
(三)做好技术推广,培育标准化秧苗
为了培育出强壮的秧苗,种植户应选取自然条件好的田园和高台区域进行育苗,在土壤肥沃、透气性较好的区域恰当稀播,加大穴坑的插秧面积,播种量每盘应保证在100-120g之间,这就要求每平方厘米的种子数在3颗左右。为了有效避免秧苗出现病虫害现象,种植户可适当增加消毒剂、除草剂和壮苗剂的使用量,使秧苗生长更加壮实。除此之外,水稻种植户应加强田间管理,以此培育出符合要求的秧苗,做好管水、防病和炼苗工作,采用喷洒甲水剂的方式预防立枯病,坚持通风炼苗,并保证育苗室内温度稳定,无较大温差,从源头杜绝秧苗徒长和青枯,促进秧苗健康平稳生长。
(四)加强农机和农艺衔接,探索多元化的插秧作业
为了突破水稻机械插秧的发展瓶颈,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应积极创新生产技术,密切连接农机和农艺,结合当地的气候、土质和水稻品种,破解育苗的技术难题,促进水稻种植的现代化发展,同时注重开展因地制宜的农业技术推广活动,通过试验田和日常宣传培训,提高种植户对机械插秧技术的了解,农户采用育秧、带秧机插和自主育秧等形式,灵活地应用到农业生产活动中去。
综上所述,政府只有加大政策和资金等的扶持力度,利用社会中各种有效资源,做好硬盘育苗、分期播种和标准化育苗工作,采取多元化的插秧措施,逐步推动机械化插秧的普及应用,促进我国水稻种植业的机械化发展。
(作者单位:232213淮南市寿县农业机械管理局大顺镇农机站)
一、水稻机械插秧的现实意义
在水稻种植业中采用机械化插秧可缩短人工的劳动时间,在有限的时间范围内完成更多的插秧亩数,提高了水稻种植的劳动生产率,机械化作业还节约了种植成本。由于插秧不用人工手拔秧,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他們的劳动强度,有利于推动我国农业市场化发展。采用机械化的方式进行稻田插秧,为种植户提供了栽苗服务,通过统一的育苗活动,提高了种植密度,进而提升了稻田的利用率,完善了集中化管理,有利于实现水稻种植稳产高产。
二、水稻机械插秧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
(一)秧苗距离较大,密度相对较小
一般情况下,插秧的标准穴距为15cm,但是目前水稻机械插秧的穴距却在17-21.5cm之间;规范的穴数应在20-25穴/m2,而当前的种植穴数却在15-18穴/m2。这样的机械插秧方式直接导致秧苗距离过大、密度小,自然影响最终的亩产量。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种植户单纯地认为设备在出厂时已经是按照标准设置好的,不懂得如何调试插秧机的各项参数。
(二)漏插现象严重,降低插秧质量
只有在保证插秧率的基础上,才能提高机械化种植的亩产量。然而当前我国水稻机械插秧的漏插率高达3%以上,每间隔2-3米就会漏插1个穴位,经过现场查看,部分地区水稻机械化插秧的漏种率甚至达到了7%以上,严重降低了插秧的质量。
(三)播种不匀称,个体之间差异大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插秧播种量在100-120g/盘,通过计算得出每盘播种的粒数在4500左右,进而推导出秧盘的面积为1600cm2左右,即每平方厘米的种子粒数在3个左右。通常情况下,水稻插秧机每排秧爪抓秧宽度为1.8cm。手扶式插秧机插秧面积在2.4m2,种子每个穴位的粒数在7个左右;高速插秧机每穴插秧面积应在2.7cm2左右,每个穴位的种子应在8粒上下。但是部分种植区域由于播种不均,达到标准要求穴苗数量仅在50%上下,秧苗穴位个体之间差异过大。
(四)秧苗营养不足,缓苗情况差
值得注意的是,水稻种植后缓苗情况差同插秧机的作业情况有着密切关系,另外,还与秧苗自身情况(鲜干重、干物质、充实度、营养供应)有关,这些因素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秧苗的成长和产量。另外,水稻机插秧后秧苗所需营养跟不上生长所需,导致了秧苗的缓苗情况差。
三、优化水稻机械插秧技术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政策扶持,施行硬盘育苗
对于水稻种植户来说,资金短缺是机械化全面推行的主要障碍,对此为了解决农户的实际问题,镇政府应当将存在的问题汇总后上报给上级机关,向财政部门申请农业项目补助资金,加大机械化种植所用设备的资金扶持力度,助力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进步发展,提高水稻机械插秧的工作效率,为机械化生产提供硬件设施。另外,部分农业种植户不知如何调试和维护插秧机,故此在农忙时期农机推广部门应下派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指导种植户操作,提高其工作能力。为了提高水稻插秧机械化标准程度,这种情况下农户就可以采用硬盘育苗的方式,培育出整齐的毯状秧片,推行育苗程序化作业,这样既能保证播种均匀,还提高了幼苗的成活率和生长质量。
(二)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分期播种
为了改善水稻机械化种植的现状,各级行政部门应当起到先锋模范的带头作用,积极推广插秧技术,明确村干部第一责任人制度,同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合作制定机械化插秧技术的推广规划,加强监督管理,以提高种植户的技术水平为核心,为农业种植的机械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为推动技术实验、指导、实践工作,农业部门应当肩负起协调沟通的责任。农业种植户根据已掌握的分期播种技术和土地情况,做好分期播种水稻秧苗,通常秧龄应控制在33天左右,30天时开始进行插秧程序,种植户尽量在35天之前完成插秧工作,另外种植亩量较大的农户,应合理分配播种时间,做好分期播种。
(三)做好技术推广,培育标准化秧苗
为了培育出强壮的秧苗,种植户应选取自然条件好的田园和高台区域进行育苗,在土壤肥沃、透气性较好的区域恰当稀播,加大穴坑的插秧面积,播种量每盘应保证在100-120g之间,这就要求每平方厘米的种子数在3颗左右。为了有效避免秧苗出现病虫害现象,种植户可适当增加消毒剂、除草剂和壮苗剂的使用量,使秧苗生长更加壮实。除此之外,水稻种植户应加强田间管理,以此培育出符合要求的秧苗,做好管水、防病和炼苗工作,采用喷洒甲水剂的方式预防立枯病,坚持通风炼苗,并保证育苗室内温度稳定,无较大温差,从源头杜绝秧苗徒长和青枯,促进秧苗健康平稳生长。
(四)加强农机和农艺衔接,探索多元化的插秧作业
为了突破水稻机械插秧的发展瓶颈,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应积极创新生产技术,密切连接农机和农艺,结合当地的气候、土质和水稻品种,破解育苗的技术难题,促进水稻种植的现代化发展,同时注重开展因地制宜的农业技术推广活动,通过试验田和日常宣传培训,提高种植户对机械插秧技术的了解,农户采用育秧、带秧机插和自主育秧等形式,灵活地应用到农业生产活动中去。
综上所述,政府只有加大政策和资金等的扶持力度,利用社会中各种有效资源,做好硬盘育苗、分期播种和标准化育苗工作,采取多元化的插秧措施,逐步推动机械化插秧的普及应用,促进我国水稻种植业的机械化发展。
(作者单位:232213淮南市寿县农业机械管理局大顺镇农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