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已经很遥远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p2hyo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故乡,是在外游子魂牵梦绕的画卷;故乡,是诗人笔下沉醉不醒的乐土;故乡,是高空风筝终究要依偎的归宿。
  年轻时候,读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是没有感觉的,总觉得“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有些夸张,毕竟“老大”一词离风华正茂的自己十分遥远。转眼之间,自己已经两鬓斑白的时候,仍然觉得“年轻”就在昨天,自己仍然不老。直到父母相继离世,儿女长大成人,孙子孙女也上小学了,才觉得自己真的老了,蓬勃朝气没有了,强壮的身体没有了,雄心壮志更是无从谈起,“年轻”真的离自己渐行渐远。
  故乡,山高水长,祖辈相继耕田种地,唯独自己虽不是功成名就,也算是靠着学业离开山高坡陡的农村,在县城谋得一份工作,又在县城安了家,所谓的铁饭碗让我受用终身。没有远离家乡,更没有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惆怅,没有远离父母,也不懂得“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无奈,与远行千里还是大不一样的。刚参加工作那会儿,星期天回家帮助父母干农活,春节也常回家和父母团聚,即是后来结婚生子,也是年年带着全家回乡过年。年货都是父母置办的,尽管父母已经弯腰驼背,两鬓斑白,他们还是一如既往地精心置办着年货,等待着我们回家。习惯了父母的呵护,习惯了家乡的味道,却忽视了父母的年迈。家乡相距县城不远,不曾远走高飞,也根本不存在“乡音未改”。每次和父母相约回家,走近村口,远远看见坐在门前石头上等待的父母,画面永远难忘。碰见街坊邻居都会热情地打招呼,村里的男女老少没有不认识的。那时候眼神非常好的爹娘,远远看见我们进村,并不说“你们回来了”,而是手扶一下坐着的大石头站起来,也不拍打身上的尘土,默默地引我们回家,虽然步履有些蹒跚,身体仍然健康,弯了的腰走着走着会稍微直一下,也并不是准备说话,他们基本上是没有应酬话的,一辈子都这样。在家“享受”的日子里,父母脸上永远洋溢着笑容,我想吃什么,母亲就做什么,时时处处能够感受到母亲的味道,体验的是家的温暖。尽管长时间不回家,如果是不期而归,父母也并不惊喜,家中的床铺被褥是没有人随便翻动的,隔几天母亲会把被褥晒一晒,把房间里打扫得干干净净,等着儿子一家人回来;父亲会把我的房门收拾得非常整洁,窗户纸烂了,他会千方百计找来上好的白纸张贴上,决不使用废纸,决不会让门里门外有一团蛛网。儿子回家,天经地义,再怎么“吃馋坐懒”,父母没有一句怨言。
  常言说父母在家就在,父母下世之后,老家一下子散了,家乡也就逐渐变得遥远起来,自己一下子成为断了线的风筝。偶尔有发小或者族人的孩子结婚,我也回家一趟。熟悉的乡间土路,曾经洒下我拉车挑担的汗水,熟悉的层层梯田,曾经留下我春种夏耘秋收冬藏的身影,曾经熟悉的沟沟岔岔,都是我儿时曾经割草放羊的场所,一草一木如数家珍,都是家乡的印记,然而我却非常失落,没有了家的感觉。又过了几年,老家搬了新村,面对熟悉的家乡,曾经的主人似乎成了客人,曾经熟悉的邻居长辈一个个故去,当年花枝招展的鄰居大嫂已经白发苍苍,老眼昏花。当年叫我名字的人兄弟姐妹不见了,称呼我哥哥的人多起来,再后来称呼由叔叔伯伯变成了爷爷。老宅更是目不忍睹,残破的老屋,坍塌的窑洞,干涸的老井,荒芜的庭院,无处不是悲凉。接下来老村响应国家号召变成了耕地,面对曾经的老宅,便是匆匆忙忙“三过家门而不入”。不是不入家门,是父母不在,老宅只在记忆之中,眼前的耕地已经不是家了,老家只能在梦里。
  现在偶然回到故乡看望哥哥弟弟,情景已是天壤之别,故乡还是故乡,房舍却焕然一新,搬了新村的家,邻居不是当年的邻居,多数人见面也不认识,房前屋后玩耍的后生并不知道他们是谁家的孩子,一切都是那么陌生,那么没滋没味。此时此刻,才真正体会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惆怅滋味。尽管老家还有哥哥弟弟,还有几个侄子,他们对我热情无比,可他们的家总归不是自己的家,坐在他们的家里也总有走亲戚的感觉,吃饭住宿都有说不出的别扭。尽管他们经常说“咱家”什么的,好像家就是我的,可我也很少回家。想起故乡,每每无由地生出一些伤感来。
  时光如白驹过隙,人生如大梦一场。老人相继下世,后生长大成人,“好男儿志在四方”的话已经与自己格格不入,面对既熟悉又陌生的新村,不禁感慨时光易逝,世事沧桑,青春年华再也不能回转,爹娘也早已成为传说。家乡,只是我人生的一张名片,往事尽在追忆的梦中。不由自主地感慨人老在外无故乡,乡土离我越来越远了。继而又情不自禁地自言自语:故乡永远在我的血脉之中,将遗传在子子孙孙的生命里。然后把“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再吟诵一遍,是自我嘲笑,也是自我安慰。
其他文献
阿列克谢·阿尔布卓夫(1908-1986)是苏联时期的重要剧作家之一。作为苏联心理剧的领军者和“后契诃夫”戏剧的重要代表人物,阿尔布卓夫活跃在戏剧界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共创作了四十余部戏剧作品。其剧作是苏联戏剧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契诃夫以《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姐妹》《樱桃园》四部多幕剧为代表革新了戏剧的表现形式。他反叛传统的古典戏剧美学,构建了“新戏剧”——心理
期刊
王苏兰,洛阳人。职业医生,生长于农家。喜欢自然灵动的文风,喜欢随性素净的文字。  一  只有在最宁静的时候去回想,村庄才是最清晰最完整的模样,梦里的永远只是片段。  出门向西,大路就横在西岭上。从大路望下去,簸箕状的地形,村子就在北半坡上,隔着小河,对着南坡。  永远不变的样子。  总觉得苇园还在,在西洼的两个河坪中间。在大门外向西望,那一片绿是柔和的,我也曾经用“壮观”来形容过它。  “蒌蒿满地
期刊
JAMEBROO的夜声  没有网络 没有  信号 没有WIFI  只有陡起的风声  和一台电视机诉说着  似乎地球人都听不懂的语言  在这个原始森林中  隐匿的酒店里  时差微醺的初夜 静谧  仿佛回到默片时代  只有蛮荒的安逸 和  南半球闲适的心  今夜 我愿意做一个闲野散漫的人  以鸟鸣洗尘 用富氧清心  披星戴月 把酒临风  袒胸露乳 无忧无虑  放弃这世间的一切恩怨情仇  
期刊
为爱命名  你发现一些不知名的花  不知名的草,和爬虫  你把它们用手机  拾起,造册,开始起名  爱情草 友情虫  或者你叫这些花  是爱情或彼此  它们在你脚边经过  大地,雨露  清唱对世间的爱  你指着手机告诉我  用一生的时间为其命名  像极了人世间,你路过时  所有的不言而喻  顺水词  顺水而下,依江而游  我在猪槽船上教你组词  丽江的江 江水的水  水中你我 雪山  可以爱上摇撸
期刊
在王村大街上,有张三碰上了李四。正是下午一点多钟的样子,天空的太阳和气地照耀着大地,李四看上去也红光满面,连他胯下骑着的那辆破旧的自行车也一副志得意满的派头。  张三望着李四,眼神充溢着羡慕与忌妒。  去坐席了?  去坐席啦!  仿佛“坐席”是一桩很“高大上”的事情。——在从前的乡下,的确如此。  在王村,“坐席”是一个专用名词,并不仅仅是你随便去别人家里走一趟亲戚,吃一桌丰盛的饭菜,喝一瓶有滋有
期刊
祖克慰  祖克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散文被《散文》《散文选刊》《北京文学》《西部》《山花》《山东文学》《散文百家》《飞天》《草原》《青海湖》等刊物发表。曾获第二届林语堂散文奖。散文集《观鸟筆记》获“第二十七届东丽杯全国孙犁散文奖”。出版有散文集《观鸟笔记》《动物映像》《鸟声中的乡愁》等6部。  一  紫色,极具美感的色彩。而关于紫色,留给我最深的记忆,是一只划过天空的鸟。  我时常在春天走进山野,
期刊
近日,我市作家任禾(会说话的肘子)、司伟平、杨亚丽分别入选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  其中,任禾(笔名:会说话的肘子)《第一序列》入选中国作家协会2020年网络文学重点作品扶持名单,司伟平《大天使》入选中国作家协会2020年度少数民族文学重点作品扶持项目,杨亚丽《天青梦》入选中国作家协会2020年度定点深入生活項目扶持名单。 (文艺洛阳)
期刊
十年之前,我孤身一人来到铁一中。十年之中,娶妻生女,在铁一中旁边经营起自己的小家。  头两年,只顾埋首工作,忽视了感情生活。那时候我被国栋们叫做“工作狂”,甚至有时候忘了吃饭,主要是忘了回去做饭,国栋就到办公室去敲窗子。介绍对象的也很少,真正的“门前冷落鞍马稀”,两年也就两三个。大约因为我一介文弱书生,本就不引人注目,再加上常常宅在故纸堆里,不问世事,自然被忽视。不像国栋,高大威猛,又能说会道,隔
期刊
汗漫,诗人,散文家。著有诗集、散文集《片段的春天》《水之书》《漫游的灯盏》《一卷星辰》《南方云集》《居于幽暗之地》。曾获《诗刊》新世纪(2000-2009)十佳青年诗人、人民文学奖(2007年度,2014年度)、孙犁散文奖(2015-2016双年奖)、琦君散文奖(2018年度)等。  城门落雪  清朝以至民国,南阳城维持明代以前格局。一道砖石城墙,高、宽各二丈二尺,环绕城区如漫长襟抱,把满城的人烟
期刊
在最初的一声鸡鸣之后,整个村子便覆盖在柔和的晨雾之下。  乡下的早晨,空气清冷而潮湿,触及肌肤,带着一种比舒适稍微刺痛一点的凉意,鹅卵石铺就的路面总是湿漉漉的,一些说不上名的树木高大葱郁,它们从杂乱的荒地上倔强地升起,遮盖住大半个天空。不太透亮的窗户总是被一阵若有若无的风敲打着,风中带着一种隐约的,蕴含着生气和绿色的声音——有露珠从叶片上滚落的声音、燕子在屋檐上扑闪翅膀的声音、早出锄地的舅舅从窗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