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瑞士女汉学家的“取经路”

来源 :文化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rc_1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年前,她翻译的德文版《西游记》首发,这是这部著名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第一次被完整地译成德语并出版。
  2018年10月,她再出新作,用德语翻译了号称“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之一”的《千字文》。德语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报纸《法兰克福汇报》将它纳入“适合节日阅读”的推荐书目中。
  她的名字叫林小发,一位瑞士汉学家。
  林小发原名叫Eva Luedi Kong。“林”是根据自己的姓氏Luedi找一个L开头的中文姓,而小发又和她的德文名字EVA比较接近。她之所以喜欢“发”字,是因为其中蕴含了“发起”“发动”“萌发”之意。

14岁时爱上中国汉字,21岁来杭学书法


  《千字文》虽列入蒙学经典,但与《三字经》不同的是它的文字相对晦涩难懂,含义比较深刻,包含的内容涉及自然、历史、建筑、修身、人物等等,堪称“一部浓缩的中国百科全书”。
  林小发曾经在浙江图书馆的旧书市场买了一本微型版《千字文》,回家后放在书架上做摆设,也没有详细阅读。直到2017年有一天闲暇时,她把那本册子拿下来翻了翻,一下就被吸引住了。她动了翻译的心思。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这篇由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文,林小发大约翻译了半年多。
  “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将充满画面感而又搭配紧凑的文言文翻译成逻辑严密、精确详尽的现代德语。”
  林小发的办法是,把每一个汉字都译成一行德文。四字一句的汉语,经她之手,成了一首简短工整的德文四行诗。
  在译文旁边,林小发加上了原文和拼音,同时每一个汉字配上德文单词直译,让德文读者见微知著。
林小发近照A recent photo of Eva Luedi Kong

  “除了翻译和注释之外,我还做了整本书的排版设计,为此也参考了诗歌图书,请教了设计师。很高兴的是出版社也全部认可通过,完全照着我的方案编辑成书。”
  瑞士人林小发对中国的兴趣,始自14岁。
  她第一次发现汉字,是在中学地理教室中的一本很老的地理书上。
  书上列出了几个与地理有关的汉字,如“江”、“河”、“海”之类,并说明了三点水“氵”作为偏旁的作用。
2018年北京书展上,林小发与六小龄童(右)对话。Eva Luedi Kong and Zhang Jinlai (right), the artist most famous for his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Monkey King in a blockbuster television series, hold a talk at a writer’s salon at the 25th Beijing International Book Fair in August 2018.

  “這样一种文字,对我就像是小时候喜欢玩的秘密文,很有趣,对我颇有吸引力。”林小发说,“我就开始了一种游戏性的研究,逐步发现了越来越多的汉字。”
  十七八岁时,她就能够读懂中文书了。
  “我读了巴金的《家》,这一本当时读得非常地投入,后来从中国订了巴金的《春》与《秋》,有意将其翻译成德文,但只完成了一个短短的开头。”
  林小发开始对照《道德经》的原文和种种德译本,还通读当时书市上为数不多的中国文学德文译本,如《红楼梦》、《今古奇观》,还有鲁迅、老舍、茅盾、丁玲、张洁、阿城等人的作品。
  1990年,21岁的林小发在哥哥的陪同下,第一次来到中国。
  走访了北京、南京和上海的一些朋友之后,这对瑞士兄妹来到了杭州。林小发在杭州的原浙江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报了一个为期一年的书法班。
  “每天的临摹中,我逐渐体会到了笔画线条的生命力、用笔的强弱和动静。在刘江老师认真用心的指导下,我了解了印章艺术的阴刻与阳刻,汉字结构中的黑白、虚实等关系。”
  在原浙江艺校(现为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林小发找到了一位二胡老师,体会弓法和笔法之间的相似之处。每天清晨,她还跑去柳浪闻莺公园,跟当地人练习气功。“就这样,我逐渐摸索到了中国深邃传统文化中的一点点皮毛。”
  当时中国学生和外国学生住不同的宿舍楼,食堂也分开。
  “同样是学生,怎么能因国籍不同而享受不同的待遇?”在一位新加坡女同学的帮助下,林小发弄到了饭菜票。她买了一个白色蓝边的搪瓷碗,混进了热闹拥挤的中国学生食堂,“这里的气氛活跃,更有朝气,大家无拘无束,这让我很舒服。”

花17年翻译《西游记》,填补了德语空白


  在上海古籍书店,林小发第一次读到中文版《西游记》。
  对这部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她欣然翻开阅读,却发现连开篇诗都很难理解,只好叹了一口气,将其放回书架。
  她开始学习古文诗词,用中国语言学家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做教材,做了密密麻麻的手写注释和翻译笔记。
  大约半年后,林小发再次走进上海古籍书店。“同一本《西游记》仍然放在同一个位置上。我重新拿起翻开,这一次开篇诗的内容自如地在我眼前展开,带我走进了中国古代的世界观,触动了我的心弦。我立即把书买了下来,回家一口气通读。”   林小发说,这本《西游记》与一般通行本有所不同,是中华书局1993年出版的清初版本《黄周星定本西游证道书》。书中的清代评语给了她不少启发,她开始认识到《西游记》热闹表面之下的深层寓意。
  “《西游记》可称为中国儒释道文化的一个重要结晶,其中包含着许多我非常欣赏的中国文化特征,如以大观小的宏观思维、正面向上的生活态度,还有修德养性和明心见性之旨。”
  本科毕业回到瑞士后,林小发开始着手《西游记》的翻译工作。
  书中蕴含的文化精神,既给了她精神支撑,也是莫大的挑战。
  “翻译到一定时候我发现自己功底不足,有的是汉语的问题,有的是背景知识不足,比如对明代的服装发饰或者是古代建筑不够了解,于是自己就去看相关书籍,或者是去博物馆学习。再后来又发现自己古文水平有待提高。”
  如何準确翻译《西游记》里的宗教术语,是她遇到的最大问题。
  “和佛教有关的用语还好,德国的佛教研究做得不错,很多佛教词语可以直接查到德文或译回梵文。但是道教就不同了,比如不同人物在原著中有分别的代号:金公和木母、铅和汞等,直接字面翻译成德语很容易,但这不是我的翻译方式。我认为译者必须理解透彻,否则无法把真正含义传达给读者。”
  翻译了一段时间之后,林小发将十回的内容加上小说简介寄给了几家出版社,但都被婉拒——当时德国几乎没有人听说过《西游记》,更不知道这本书的文化价值。
  “手头有了一百多页没人要的《西游记》译稿,我无奈之下也犹豫了该不该继续翻译下去,同时也觉得自己功底不足。”
  纠结之后,林小发决定继续——她再次回到杭州,前往浙江大学学习明清文学和古代文化。她的硕士论文主题是《西游记》的“正路”思想。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林小发说,“越到后面,有待解决的翻译问题越难,从大学老师和学术文章中,已无法获得帮助了。最后几年,我参访了佛学院和道学院的几位大德,才大大提高了对《西游记》各种隐喻的理解。”
  这场翻译持续了17年。
  出版方面也传来了好消息——德国雷克拉姆出版社愿意出版此书,“多亏编辑本人对中国情有独钟,对《西游记》也不陌生。”
  2016年法兰克福书展上,林小发翻译的德文版《西游记》首发。2017年,这一译本入选了莱比锡书展。《法兰克福汇报》推荐其入选德国最适合做节日礼物的书。作家马克·西蒙斯的推荐理由是:“中国古代最具独特创意的小说之一……首次全面译成德文。”
  到2018年11月,林小发的译著已出了第五版,发行7000多本。2019年秋天将出第六版,带有《西游记》资料的附录本。
  “这对德语书市而言,可以说相当畅销。若有读者能够从头到尾看完这部厚厚的译本,我都会挺感动,有一个读者给我邮件说她非常喜欢这本书,已经通读了三遍。”林小发说。

举办讲座从事翻译,为中欧文化搭桥梁


  2016年的夏天,林小发离开中国,返回瑞士生活。
  她尝试为中国和欧洲之间的文化交流搭一个桥梁。“目前主要是通过有关中国传统思想的讲座和课程,也有一些关于《西游记》的论述和读书会,以及一直延续的古代经典的翻译。今后我也很想举办一些中国文学研读会和翻译工作室活动,中文水平较高的欧洲人应该也会越来越多,期待和同行们共同阅读、研究探讨。”
德语版《千字文》
The German edition of Thousand Character Text
德语版《西游记》
The German edition of Journey to the West

  从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10年代,见证中国快速发展的林小发曾经有一些疑惑,“有的人所关注的话题似乎只剩下了一个字‘钱’——成功赚钱的有哪些人,股市的行情如何,房价多少钱一平方米,新汽车多少钱,艺术品多少钱,饭菜多少钱……至于房子是否住得舒畅、饭局是否吃得快乐、艺术作品是否能打动人心,他们并不关心。”
  就像她的中文名。林小发之所以喜欢“发”字,是因为其中蕴含了“发起”“发动”“萌发”之意,“当时还不知道这个字在中国已变成‘发财’的代名词。”
  “不过,中国的社会现实虽然错综复杂,也有一些问题,但其中也蕴藏着不可估量的宏大潜力。”渐渐地,她也看到了一些新的动向——社会兴起了“国学”和“复古”潮流,“这在文化风气浓厚的杭州尤为明显,许多人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新的热情。”
  林小发所熟悉的几位精通古代文化的学者,“他们不仅学识渊博,而且懂得将上古智慧运用于自己的生活,充分体现在日常的言行举止之中,这一点对于我是非常宝贵的熏陶和精神导向。这些人与社会上存在的物欲、贪婪、自私和冷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给我带来了新的希望。”
  “中国古代文化蕴含的高深智慧,能让我们对世界和生命有更通透的理解,这一点恰恰可以给欧洲人提供鲜活的新思路。实际上,面对当今已成为世界强国的中国,欧洲人也应该尽快加深对中国的认知。在几百年的欧洲中心主义历程之后,这正是一个开阔视野、充实思想的良好机缘。”林小发说。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汽车人均持有量逐年递增,为提高汽车内饰观感与触感体验,优化汽车整体舒适性与安全性,采用包覆工艺对内饰零件进行处理已经成为一种流行
机械基础课程是指跟机械相关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该课程对于机械类专业的学员很重要.机械基础课程应用广、实践性和技术含量较强,已经逐渐渗透到工作生活实践当中,尤其是已经
少年和青年时期的金庸 Two photos of Jin Yong in his youth  金庸出生于浙江海宁,先后在海宁、嘉兴、余杭、临安、丽水、衢州等地读完了小学、中学,算是走过了半个浙江。  虽然金庸成名于香港,在那里成就了他的事业,但他一直惦念着故乡浙江。20世纪90年代起,他更是多次回到浙江探訪、工作、省亲,留下了不少流连忘返的身影。为嘉兴金庸书院奠基  笔者第一次见到金庸,是在20
期刊
“船将近岛,郭靖已闻到海风中夹着扑鼻花香,远远望去,岛上郁郁葱葱,一团绿、一团红、一团黄、一团紫,端的是繁花似锦。黄蓉笑道:‘这里的景致好么?’郭靖叹道:‘我一生从未见过这么多、这么好看的花。’黄蓉甚是得意,笑道:‘若在阳春三月,岛上桃花盛开,那才叫好看呢。’”  在《射雕英雄传》中,金庸笔下美丽而神奇的桃花岛,令无数的金庸迷心向往之。世间可真有桃花岛?金庸題词:射雕英雄传旅游城。Jin Yong
期刊
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以5G通信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为教育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
早晨醒来后的3分钟在确定完全清醒后,身体平躺,双手伸直缓慢抬起至垂直位置,保持10秒钟,慢慢放下,反复几次。然后,侧身向左伸右手或侧身向右伸左手做同样的动作。需要注意的
在巴拿马运河边表演。The dancers from Hangzhou stage a flash show by the Panama Canal.  水,静静地流淌,在人类文明的版图上开辟出江河湖海;大运河,联通着水与人的距离,勾勒出赓续千年的文化命脉。如今的大运河,成为重要的文化符号,并通过崭新的艺术形式,传唱起古与今、中与西。  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委派、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舞蹈剧
期刊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原党委书记张梦新(右)向金庸汇报工作。Zhang Mengxin (right), then secretary of the CPC committee of the Faculty of Humanitiesof ZJU, reports his work to Jin Yong.  记得人文学院成立后,于1999年12月印发了一本学院简介,篇首就是金庸先生的《院长献词》。《院
期刊
2003年10月8日,卢敦基(右一)和金庸合影。(卢敦基提供)Jin Yong and Lu Dunji (right) on October 8, 2003第一次知晓先生小说  第一次知道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是在一个非常意外的场合。那是1981年的9月底,我与几位大学同学乘坐费时一天的长途汽车前往黄山旅游。前座有一对年轻夫妻,男的从女伴另一侧的邻座拿了一册书后低头苦读,浑不理旁边女伴的拉、扯、嗔
期刊
(记者钱峰)卫生部、国家发改委、水利部近日通知要求,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和水质卫生监测工作。“十一五”期间,重点解决饮用水中氟大于2mg/L、砷大于0.05m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