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动了我们的科学素养?

来源 :科技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a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策划人语
    1992年,中国科协第一次正式组织了“中国公众对科学技术的态度抽样调查”,时至今日已经走过20个春秋。20年过去了,公众科学素养的提高比之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科技的迅猛发展,显得缓慢了很多。至2010年第八次科学素养调查,中国公民的科学素养仅为3.27%,在科技资源雄厚的北京,这个比例也不过10%。
    眼下已经到了2012年5月。5月,是科普工作者的“盛月”。国家和地方的“科普日”活动都在这个时节亮相。当一幕面向公众科普的大戏即将拉开帷幕的时候,“科学素养”这个萦绕在我们心中的关键词也不期登场。如何看待3.27%这个数字?如何评价这个数字背后的科学普及工作?这把衡量中国公民科学素养的标尺是否严谨科学?中国的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工作到底有多紧密的关联?科普工作的成败得失该如何反思?科学创新的入口到底在哪?一系列问题扑面而来,挥之不去。
    于是,《科技潮》杂志由追寻一个数字的内涵开始,来追问科普工作者心中最核心的关键词:科学素养。本专题的受访对象,或者是参与这项工作的起始、成为持续跟踪20年的权威专家;或者是调查工作的研究者组织者、视野广阔经验丰富;或者是卓有建树的科普专家、在国内外享有盛名。他们每一位对此都有独到的见解和思考。
    这篇报道可能远不能穷尽我们的追问,但相信它能给您带来一个全新的视角;这篇报道也许未必有多大的实用价值,但相信它能够为中国科普事业的决策者提供一些决策参考。
    毕竟,我们都期望自己的国家在科学理性的道路上健康发展,期望在下一个天灾人祸到来的时候,社会上不再出现“抢盐风潮”。
    “3.27%,这个数字我一直牢记在心。”2012年3月4日,在全国“两会”政协科协组分组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深感忧虑地说。郑国光提到的数字,是2010年中国第八次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的结论数据。尽管离数据公布的时间已一年有余,但这一数字结果在社会上,尤其是在科普界的反响,依然巨大。
    毋庸置疑,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是一项全国性的、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仅就第八次调查而言,往返就有近7万份样本,历时数月,7000多位工作人员参与。表面上看,如此的付出最后所关联的,似乎只是那个简单的统计数字。然而,3.27%之所以一再触动社会的敏感神经,恐怕难离调查开展的最终目的,尤其是对于国家科普政策的导向性作用。
    带着对这一争议数据的探究欲望,记者走访了多位专家、学者,听到了从科学素养内涵、调查测评标准、工作方式到调查结果、社会效应、调查对科普工作的推动等来自多个方面的不同声音。
  
  3.27%掩盖了什么?
  
    学过统计的人都知道,3.27%只是一个统计数字而已,它是一个估计值,有一定的置信范围。“真的不必那么在乎这个数字,美国的类似数字同样有置信范围。在我们国家,这个数字被许多人简单地解读成1万个人里只有327个人具备科学素养,这不是科学的解释。” 对于公民科学素养调查,中国科普研究所科学素质研究室主任何薇有相当的发言权。她是唯一一位参加了全部8次调查的研究人员。在她看来,评价公众科学素养方面的量化指标很少,因而测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公民的比例,更多的时候是作为一个课题在研究,希望能为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支撑。从这一点来看,这个数据承担了太重的责任!
    其实,这份沉重还有另一个出处。2010年的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养水平(3.27%)相当于日本(1991年为3%)、加拿大(1989年为4%)和欧盟(1992年为5%)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而众媒体用“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落后发达国家20年”的标题解读了3.27%,这让何薇感到不安,在她看来,不能简单地作数字对比,因为这会产生误读。
    何薇说,原因就在于数字的背景及透露的信息不一样。
    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从3个方面进行测度:公民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崇尚科学精神的程度。一个被调查者只有同时通过以上3个方面的测度,才被认定为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对科学知识,我国的调查又分为两个方面,即对科学术语的掌握和科学观点的理解。这样,我国的科学素养调查实际上有4个维度。而美国只用到了两个维度,该国学者在研究中发现:随着科技的进步,了解科学知识和掌握科学方法具有极高的相关性,因而将其合并为一个,加上崇尚科学精神的程度,就构成两个维度。由此可以看出,美国近年的28%和中国的3.27%其实已经没有什么可比性,测度的口径不一样,得出的结果怎么能进行简单对比呢?
    此外,“崇尚科学精神的程度”也很不好比较,各国的情况都不一样,国际上并没有统一的题目和标准可供对比。何薇说,“历次调查都显示,中国公民不相信迷信的比例是很高的,而且不同人群之间的差异很小。”那这是不是就意味着中国公民都很具备科学精神呢?其实不尽然。何薇表示,这实际上跟新中国成立后一直都很注重破除封建迷信,至今仍在进行宣传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测度口径的差异、文化背景的不同,都会造成结果的不可比, 但如果进行纵向比较,则很明显的看出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是在稳步提升。如2005年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1.60%,2010年这个数字上升为3.27%,翻了一倍还要多。何薇估计,如果按美国的测度口径,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可能在8%-10%之间。
    何薇的观点并非一家之言。
    北京市科技情报研究所副研究员袁汝兵也表示,如果对比一下历年的调查结果,可以明显感觉到公众对科学技术的态度更加成熟和理性了,对科学技术正向和负向两个方面的影响认识也更为全面。
    如有一个观点,“仅仅依靠科学技术,就能使我国在近几年内迅速强大起来”,2001年时,公众对这一观点的支持率为70%,而2003、2005、2007年时相应的比例分别为63%、41%和34%,呈逐渐下降趋势。
    “科学技术既给我们带来好处也带来坏处,但好处多于坏处”,2003-2010年的几次调查中公民对这一观点的支持率分别为71%、72%、62%和75%,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公众对相关问题的判断更为多元,更为理性了。
    “由于中外文化的差异和对科学技术的普及所应该达到的效果的理解的差异,在我国的科普工作和新闻报道中对科学素养的理解的差异也是很大的。”我国最早参与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的学者之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李大光教授介绍说,2006 年美国发布的《科学与工程指标》第一次将中国在2001 年进行的调查列入国际比较分析,这表明我国的公众科学素养调查工作已经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
    从 1996年开始,李大光就根据各国进行科学素养研究的状况和中国的具体情况,着手设计符合中国社会条件的调查方式。基于认真思考和与各国专家的交流,他提出了建立“中国公众科学素养变化观测网”的调查研究方案。
    2000年 6月,中国科协主管领导同意“建立中国公众科学素养变化观测网”的建议 ,并批复由中国科协继续组织进行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
    为保证调查质量,特别邀请统计学领域中的权威学术机构——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系,参与调查的抽样、调查员培训和数据统计。
    2001年按照分层四阶段不等概率PPS抽样,“中国公众科学素养变化观测网” 正式建立,在全国共设立 201个观测点。观测网的建立使得中国公众科学素养的研究,由过去的感性分析或单纯的典型分析,进入到应用社会学研究方法进行的重要阶段。观测网在调查和研究公众科学素养水平发展变化的同时,也密切跟踪、发现影响公众科学素养变化的各种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科技和媒体等),这为2003年和 2005年的调查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策划人语  当我们的社会饱受医患矛盾、高昂费用之苦时,当我们即使付出再多金钱也没有办法挽救一个罹患重病的生命时,是否还有一种医疗理想状态值得我们期待?  面对疾病,人类无疑是渺小的,可是,即使在与疾病的战争中,我们也从来没有放弃过对于生命本身的探索。  1957年,DNA的发现,人类终于可以尝试着去了解生命的奥秘。  50多年的时间过去了,当基因测序变得越来越简单、快速时,我们终于看到了基于基因的
期刊
摘要:本课是专为入学儿童进行涂色训练而设计的一堂综合课,是用各种颜色在白纸上任意涂画成色彩斑斓的糖衣后,用各种简单的方法包扎的一堂课。涂色和包扎是本课学习活动的两个主要内容,应注重以涂色为主,包扎为辅。在前课的基础上,应着重培养学生大胆随意地运用色彩进行涂色表现,进一步熟悉各种绘画材料的运用。掌握好正确的涂色方法,有助于学生以后能更好地进行绘画创作。利用涂好色的画纸包扎"糖果"的活动让学生在动手过
期刊
摘要:"问题串"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它有利于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的新课程理念,营造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以具体的教学案例展现"问题串"教学过程,对案例进行反思、总结。  关键词:"问题串";教学案例;教学反思;课后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1-
期刊
2012年9月13日,北京市科技创新大会在北京会议中心隆重举行。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系统部署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加快首都创新体系建设的各项重要任务,对推进首都科技创新工作、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和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会后,首都科技界代表就学习贯彻北京科技大会精神,以及《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以及《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首都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
期刊
为贯彻落实北京市科技创新大会精神,2012年9月18日,北京市科委与清华大学签署了“北京市科委──清华大学创新成果产业化基地”合作协议,北京市委常委陈刚、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出席仪式并讲话。北京市科委主任闫傲霜与清华大学副校长康克军分别代表双方签署协议。  基地将充分调动政府、高校、企业、医疗机构、社会金融等多方资源,每年调动1亿元以上资金,重点支持一批创新成果在京转化和产业化。首批将重点支持植入式
期刊
“把北京建设成为国家创新中心”,2011年发布的《北京市十二五规划》描绘了“科技北京”建设的未来发展。这项宏伟蓝图为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进一步统筹和用好中央科技资源,聚集各类创新要素,提升首都创新能力。基于此,2011年8月10日,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简称:首科院)正式成立。该院是怎样的组织方式?采取了什么样的运行和管理机制?取得了哪些阶段性成果?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期刊
2011年5月1日, 美国海军特种作战强化大队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附近阿伯塔巴德市一处建筑中击毙了本·拉登。  那么,那个被击毙的人真的是本·拉登吗?。5月2日下午,美国总统国土安全与反恐助理布伦南表示,基因检测结果证明:“该尸体和本·拉登本人达到99.9%的匹配率”。  在这次举世瞩目的事件中,美国Life Technologies公司提供的基因测序技术进入了大众的视线。  1987年,在美国
期刊
22岁最年轻教授获奖100万!前不久,无数人的目光,集中到一位破解了国际数学难题、被人们称为“数学奇才”的青年刘路身上。此前人们只知道,中南大学这位瘦瘦高高的“学术型男生”,2010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国际学术会议上报告他破解了世界数学难题——“西塔潘猜想”,震惊国际数理逻辑界。  破格晋升和重奖的好消息着实来得有点儿突然,让人震惊,也令人欣喜。的确,在人们的惯性思维中,大学或许是最讲“论资排辈”
期刊
日前,北京通用航空产业基地重大项目落地签约暨北京通用航空科技创新园揭牌仪式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举行。这标志着北京通用航空产业基地落地平谷。在签约仪式上共签约金额40余亿元。5年后达产预计年实现产值650亿元,收入800亿元,带动就业7500人,培育3~5家龙头企业和20~50家规模较大、影响力较强的中型企业,形成独具特色的通用航空产业集聚区。  据介绍,该项目将在北京市科委支持下,搭建具有通用航
期刊
两年前,在人类基因组草图公布10周年之际,中国科学家宣布:人类有望在2020年全面实现“100美元基因组测序”;到2025年,主要疾病将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治疗,人类最终将进入医疗保健个体化时代,医疗保健将针对个人基因差异而有目的地实现。  换句话说,有些长期困扰人类的医疗问题从“根儿”上就能解决——成功的基因疗法,有潜力校正导致很多疾病和健康状况产生的根本原因,甚至有可能像半个多世纪以前的抗生素开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