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合并感染及其危险因素探讨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26026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了解各类肝硬化患者感染发生情况,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对98例各类肝硬化患者合并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各类肝硬化合并感染发生率53.06%(52/98),院内感染总发生例次率33.67%(33/98)。发生感染者病死率26.92%(14/52),未发生感染者病死率1.96%(1/46)(P<0.01。结论:肝硬化合并感染与肝功能分级、患者住院时间、是否存在严重的并发症、合并症、是否有侵袭性操作以及抗生素应用等有关。肝硬化患者易并发各种感染,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对上述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有可能减少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 肝硬化 感染 危险因素
  肝硬化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常发生各种严重的感染,如败血症、腹膜炎、肺炎、心内膜炎等[1],导致病情加重,甚至肝功能衰竭及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本文对我科近10年来收治的98例各类肝硬化患者并发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以提高防治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2004年1月-2014年1月我科各类肝硬化患者98例,入院时或住院过程中发生感染52例,男43例,女9例。年龄16-64岁,平均43.6岁。其中乙肝型45例,胆汁性型5例,酒精性型2例。诊断依据2000年9月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标准[2].
  1.2 医院感染诊断依据:《医院感染学》。[3]
  1.3 研究方法
  设计表格,登记项目,查阅记录,对诊断、预后、病原学检查等进行统计。肝硬化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自身因素,如:年龄、性别、病程、合并症、并发症等;记录肝功能、肾功能等;医源性因素如:住院日数、侵袭性操作、抗菌素应用等。
  1.4 统计学方法:两样本率比较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肝硬化患者感染发生率
  98例肝硬化合并感染52例,发生率53.06%。发生各种感染71例次。其中院外感染38例次(28名),院内感染33例次(24名),院内感染发生例次率33.67%。老年组和非老年组院内感染例次率分别是30.2%和33.52%,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 感染发生部位
  52例感染者共发生感染71例次,其中2例为3部位感染,15例为2部位感染,发生部位按感染发生频度依次为:腹膜炎33例次,肠道感染11例次,上呼吸道感染8例次,肺部感染5例次,胸膜炎4例次,胆道感染3例次,泌尿系感染3例次,菌血症、口腔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感染性休克各1例。
  2.3 肝硬化患者合并感染的病原菌及药物敏感情况
  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腹水、痰)、大肠埃希氏菌(腹水、血、痰)、肺炎克雷伯氏杆菌(痰、褥疮脓液)、白色念珠菌(尿、痰)为多见。8例患者存在两种病原菌混合感染,其中以真菌混合其它细菌感染为最常见。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检测到的病原菌均有较严重的耐药性,对青霉素类和氨基糖甙类较为明显,最有效的抗生素为第三代头孢菌素。真菌对氟康唑较为敏感。
  2.4 肝硬化合并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2.4.1 感染与肝功能Child-Pugh
  分级关系:感染组(52例)A、B和C级患者人数分别为5(9.62%)、21(40.38%)和26(50.00%),非感染组(46例)A、B和C级患者人数分别为14(30.43%)、22(47.83%)和10(21.74%)。肝硬化合并感染组中Child-Pugh C级患者数明显高于非感染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8.39,P<0.01)。
  2.4.2 肝硬化其它并发症对感染的影响
  肝硬化患者出现肝肾综合征、消化道出血和肝性脑病等并发症者发生感染率57.69%(30/52),无并发症者发生感染率35.71%(15/42),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x2=4.42,P<0.05)。
  2.4.3 住院时间与院内感染的关系
  住院时间<1月和>1月者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2例)24.32%和(40例)62.56%,住院时间>1月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机会明显高于<1月者,其差异有非常的显著性(x2=14.43%,P<0.01)。
  2.4.4 侵袭性操作与院内感染的关系
  33例次院内感染中,接受侵袭性操作人数列于前3位的是:12例深静脉穿刺置管术,11例腹腔穿刺术,6例胸腔穿刺术。
  2.4.5 合并症与肝硬化合并感染的关系
  52例感染组有27例合并其它疾病(51.92%),原发性肝癌5例,重度高血压病3例,糖尿病4例等,46例非感染组有8例合并其它疾病,糖尿病2例,高血压病3例等。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x2=12.68,P<0.01)。
  2.4.6 年龄、性别对肝硬化合并感染的影响
  统计学处理二者与肝硬化感染无密切关系。(P>0.05)。
  2.4.7 抗生素应用种类及时间对感染的影响
  52例感染者有30例使用多种抗生素,分析显示,抗生素应用种类及时间与一般细菌感染无明显关系,与真菌感染密切相关(P<0.05)。
  2.4.8 转归
  发生感染者病死率26.92%(14/52),未发生感染者病死率2.17%(1/46),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x2=11.53,P<0.01)。52例合并感染的肝硬化患者发生并发症者22例次(消化道出血12例,肝性脑病6例,肝肾综合征4例)死亡12例,病死率54.55%。老年组病死率22.32%,非老年组病死率25.56%,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肝硬化时,肝细胞内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低下,补体水平下降,血清杀菌活性及调理素作用缺陷,肝脏对放射性胶体的清除下降。另外,门体分流助长了细菌在血流中持续存在[1]。机体易并发感染。本组肝硬化患者感染发生率53.06%,发生感染者病死率26.92%,明显高于无感染者的病死率2.17%,提示肝硬化合并感染是病情加重,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与免疫功能低下、高胆红素血症、白蛋白下降、肝功能衰竭等有关。肝硬化合并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等也使感染率升高,而感染又常诱发上述并发症,使病死率升高。
  本组肝硬化合并感染的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及白色念珠菌多见,且耐药率高。依据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使用抗生素,对发生二重感染及细菌耐药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肝硬化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从以下方面防治:1肝功能失代偿期患者,特别是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加强原发病治疗,积极控制并发症,预防二重感染及细菌耐药的发生。2肝硬化患者在诊治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减少侵袭性操作及医源性感染,病情稳定尽早出院。3发现感染征兆如持续低热、黄疸升高、腹痛、腹胀、腹泻,腹水增多、利尿剂无效等,应做细菌培养。根据培养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有效预防和积极治疗感染。
  参考文献
  [1]梁扩寰,李绍白。肝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465-466。
  [2]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传染病信息,2000,13(4):141-149。
  [3]王枢群,张帮燮。医院感染学[M]。重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90:274-284。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分析胃十二指肠溃疡的诊断和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3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对患者的诊断和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所有患者通過治疗后,发生感染的有2例,粘连性肠梗阻1例,通过及时用药后,并发症得到有效的控制。所有患者经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后,全部治愈出院。结论:针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诊断,需要有效的结合患者的既往病史、临床表现和胃镜检
通过田间试验,采用市面上常见的6种杀菌剂探讨了对苹果轮纹病的防效。对苹果采收前、储藏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颗粒稀释1500、2000倍液,250g/L吡唑醚菌
本文设计了一款基于Zigbee和GPRS的全无线城市照明监控系统,实现了对远程路灯的控制,并能对路灯的电力参数、开关量和报警信息进行实时监控。采用S3C2410和CMS91芯片构成了集
目的观察应用针刀整体松解术结合卧位平衡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效果。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4年6月~2015年12月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和住院部收治的90例肩关节周
运用IAPAGCM模式证实了大气对南极冰异常的强迫遥响应是激发产生全球大气季节内振荡的重要机制,进而着重考察了候平均偏差结果的时间序列,并且通过带通滤波处理,特别分析了响应场中30 ̄60d低频
反腐败,兴廉政,如同春风化雨,飘洒中原大地,振奋亿万民心,同样也深深地渗透到我们金融系统,沁入广大干部职工的心中。录像《激流扬清》以大量的画面和事实,介绍了我省金融系
【摘 要】 目的 探讨脑出血急性期抑郁的发生原因以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2年至2014年收治的脑出血患者78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患者进行测评,并将结果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脑出血急性期抑郁的发生原因主要与卒中部位、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文化程度、经济条件等因素有关。
【摘 要】 目的 探讨分析百白破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以及有效的预防措施,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可靠性的参考意见。方法 将2012年1月-2014年5月到我院进行预防接种的300例儿童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后,进行比较与总结。结果 在不良反应的发生方面,基础免疫组儿童较加强免疫组儿童的发生率较低,且与针刺次数有密切关系。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经进一步研究发现,接种疫苗时
以红落藜为试验材料,进行茎段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75%酒精5s+0.1%升汞8min既可进行彻底消毒,又保证具有较高的成活率;通过初代培养筛选出NAA为最适的生长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