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初探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q2009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H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0)06-0089-01
  摘要: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语文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语文教学是一种文化行为,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渗透文化的内容,才能更充分地承载传播文化和育人的功能。
  关键词: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 教育策略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的国家,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了丰厚的传统文化。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语文课程是最具社会文化、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的,她能涵盖伦理道德、艺术审美、哲学思想等元素,融载道、载情、载史于一体。语文教材的字里行间无不流淌着浓浓的鲜活的民族文化的血液,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就是让学生穿越时空,和圣者、智者对话,和先驱者、跋涉者交流,感受伟大的心灵、深邃的思想、超凡的智慧和创造力量。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既感受、体验到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表现力、生命力,又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开阔视野,提高审美情趣和精神品格,形成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中国社会在向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许多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正在消失,而且随着外来文化的渗透,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热衷于外来文化,他们吃的是洋快餐,看的是日韩动画片,很少了解自已的传统文化,造成用方块砖字传承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正面临断链的危险。学习并传播中华文化经典,是语文课程当仁不让的使命。所以我们要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传统文化气氛,深入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秀美,受到祖国优秀文化的熏陶。那么,怎么样在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呢?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课堂上加强祖国经典著作的推介和引用
  现在许多学生对卡通漫画这类书籍比较感兴趣,在于它的简短幽默。但是在我国的名著里,却蕴涵着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她的朦胧、她的深厚正等待我们去摸索。课堂上不失时机地把对祖国经典著作推荐和引用,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的最好途径。但每天抽出一点儿时间读一读,对文化的熏陶有很大的帮助。现在不需要有过多的研究,只需博览,为将来的精读打下一个基础。
  
  2、从个性化的阅读中品位作品文化的意蕴
  语文教材的选文无不语言优美,意境悠远,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选编的课文如《论语十则》有关于学习方法、人格修养等方面的行为准则。又如南朝宋人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一篇《陈太丘与友期》则让学生感知到传统礼仪的重要。《孟子》中的《鱼我所欲也》,则显示中华民族对“舍生取义”的崇尚。而这一传统美德的延伸,对于生活在21世纪这个经济时代的年轻人来说,又是何等重要!因为语言文字具有民族性和历史性,她承载着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传达着生活信息,泛着人文素彩的光芒。当我们走近语文,捧起一部部经典著作,也就走进了中国文化。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着眼与对文学语言,形象和审美情趣的品位。
  
  3、利用古诗文教学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熏陶
  中学课本中的古诗文,几乎遍涉历代经典。从先秦诸子到明清散文,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虽然选录的只是浩瀚文学海洋中的点滴,却能饮到中华文化之一瓢。所以,巧妙利用这些古诗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而诵读则是最基本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诵读就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出作品的独特神韵。它对于理解和继承优秀文化,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古语分别从深度和广度上强调量的积累的重要性:只有熟读,才能自悟其义;只有广读,博采众家之长,才能下笔如有神;也只有这样,才能传承文化经典。在平时教学中,采用多种方式,自由诵读,开朗诵会,演讲等,让学生咀嚼体悟,自然就润养身心,化育灵魂,铸造人格的支柱,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髓在无形中得以传承。
  
  4、利用传统节日进行教化
  中国的传统节日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但如今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这些洋节却在中国大行其道,它们其实是西方文化乘着商业载体的扩散。韩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的文化遗产一事就是一声响亮的警钟啊。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可以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佳节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比如九月开学不久就是中秋节。每届学生我都会让他们课外收集有关月的古诗文,专门开一节专题课进行赏月品诗,接受一次优美诗文的熏陶;并让每位学生寄一张贺卡给父母,让他们懂得感恩,理解象征合家团聚与和美的时刻的中秋节的内涵。
  
   5、加强书法教学,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作为传统文化之一的书法艺术,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是我国几千年文化的结晶,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从最初的文字形成到书法艺术日臻完善,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体现着伟大的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古代社会是十分重视书法教学的,人们也重视书法本身的文化内涵,把它当作修身养性的法宝,也涌现出了许多书法大家,如王羲之等。遗憾的是,在向国际化、信息化、现代化迈进的过程中,我们在享受新技术给我们带来高效率、便利化的时候,整个社会却步入了少纸、无纸的时代。随着敲击键盘的速度越来越快,而人们的字却越写越难看,更多的学生甚至大学生感到,写一手漂亮的汉字真不容易。
  我们要多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汉字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正视汉字,喜爱汉字,临摹并写好汉字,在书法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激情。我们可以用“忧劳可兴国,逸豫可亡身”、“勤则难朽,逸则易坏”、“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倡导“克勤为邦”、“业广惟勤”等蕴含中国人民高尚品格来培育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等。
  语文教师应提高自已的文化修养,善于学习,善于创新,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传统文化气氛,传承文化,但课内的通过各种方式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十分有限的,真正宏伟、博大的内容在课外。要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在课外实践的过程中启发引导学生自行发现、辨别、评价我国传统文化,加深自己的体会和认识。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0)06-060-01  摘要:寻找德育智育的结合方式,引导学生阅读材料畅读启示,挖掘课本中心的德育材料,更新德育内容,增强环保意识。  关键词:物理教学 渗透德育      一、寻找德育智育的结合方式    物理规律反映自然界物质的一般规律,在许多物理规律以及物理概念的教学中,运用“比喻”是德育智育结合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普遍的提高,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今的学生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无忧无虑的生活。我国传统的艰苦朴素、劳动致富的美德在他们心目中荡然无存。做家长的总是千方百计地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饱食终日,根本不知道饥饿的痛苦;他们衣着丰余,根本不知道“衣不蔽体”的凄凉……。一些巨商、大款,他们营造的洋楼别野,富丽堂皇,他们乘坐的豪华轿车,奔驰于大街小巷,
学生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因为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但在语文教学中听说训练起步早,写作训练无论从时间上还是数量上相对来说都较少,而且收效甚微。目前,我们虽然有一整套作文教材,但真正落实教材的要求尚有很大差距。因此重视作文教学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不可推卸的责任,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   一、“仿”写入手激发潜能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
[摘要]篮球运动是由跑、跳、掷等多种多样动伤所组成的快速、激烈、多变、综合性体育运动,这项运动深受广大学生和体育爱好者的喜爱。然而由于篮球运动的特点,使得篮球运动存在较多的运动损伤危险。本文通过对造成篮球运动的损伤机理和损伤原因以及损伤发生规律的分析,提出了如何做好预防,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运动损伤,从而保证正常地进行篮球运动训练和比赛。  [关键词]篮球运动;常见损伤;预防    篮球运动中常见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0)06-0018-02    一、问题的提出    美国驻华大使普理赫曾在中国人民大学就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发表演讲,在回答学生提问时发生了一段小插曲。在场的一位老师说:“很多同学说出来的英语是彻底的‘外语’,不仅中国人听不懂,外国人也听不懂。”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现在我国外语教学已经处于一种颇为尴尬的境地:一方面,学生在英语学习上
[摘 要]劳动教育不仅可以使智障学生成为具有生活自理能力,能够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和劳动,创造和享受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劳动者,而且,对于矫正和补偿他们身心缺陷,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需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渠道帮助其建立起爱劳动的观念,使智力障碍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劳动,切实达到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括障学生 补偿缺陷 劳动观念    人类通过
[摘 要]本文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运用具有特色的教学手段,对中班幼儿德育教育进行创造性地分析,以开创如争中班幼儿德育教育的新局面。  [关键词]中班幼儿 德育教育途径    中班幼儿一般是指4—5岁的儿童,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具有意识萌芽,是非观念还比较模糊,淡薄;活泼好动;但已经可以控制自己情绪;在活动中学会和同伴们进行交往、学习;对事物的理解能力逐渐增强等特点。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进行德育教育
识字是孩子学习母语的起点,是阅读、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而对一年级小学生的学习又是一大难关。这是因为识字学习内容较单调、枯燥,如果用单一、简单的方法教学。会让孩子们感到素然无味,甚至产生厌倦的情绪。《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文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的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为此
【摘 要】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应以新课程倡导的基本理念和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高效课堂 高中数学    新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展开,在新的形势下,新课程所阐述和倡导的全新理念也是我们这些中学老师必须全面学习的。课堂教学是高中数学教育的主要教学方式,高中学生数学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和数学素养
在学校的有效教学达标活动中,听了许多节阅读课。课堂上教师们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注重体现语文意识,留心关注学生发展,让语文在走向平实和扎实的路上更进了一步。但是在听课中也生发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如何让阅读课的语文意识更浓一些呢?还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去研究,向语文更深处漫溯!现以田海燕老师执教的三年级《陶罐和铁罐)卜课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课的基本流程是:1.师生共写课题,强调“罐”写法。2.听写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