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情景下的北京绿色行动

来源 :科技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5871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除了新能源,低碳经济无疑是另外一个热词。随着能源安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发展低碳经济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在今年的两会上,有关低碳经济的提案位列第一,因此,2010年成为中国吹响进入低碳经济时代号角的元年。低碳经济国内外发展的动向如何?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如何选择?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作为首善之区的北京如何应对、有何举措々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轻工业清洁生产中心主任、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程言君所长。
  
  低碳经济方兴未艾
  
  记者:请您简单地向读者介绍一下什么是低碳经济?
  程言君:所谓低碳经济包括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和低碳生活等经济形态,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它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低碳经济的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人类能源利用的发展轨迹,从第一代能源薪柴,到第二代能源煤炭,再到第三代能源石油、天然气和核能,是从低效到高效、从不清洁到清洁、从不可持续走向可持续、从高碳经济走向低碳经济的过程。
  记者:请您谈谈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
  程言君:大家知道,人类能源利用的发展轨迹,从第一代能源薪柴,到第二代能源煤炭,再到第三代能源石油、天然气和核能,是从低效到高效、从不清洁到清洁、从不可持续走向可持续、从高碳经济走向低碳经济的过程。
  首先是由于人为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引起了全球气候变暖,反过来又影响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降低碳排放强度就成为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的客观需要。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了严峻挑战。其次,过多过滥、粗放式地使用资源,单位能耗与单位资源耗量过高,资源枯竭进一步加深,引发能源危机、环境危机、生存危机。在上述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名词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通过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的全新内涵
  
  记者: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模式,它包含哪几个方面的内涵?
  程言君:低碳经济包含三方面的内涵:首先,低碳经济是相对于基于无约束的碳密集能源生产方式和能源消费方式的高碳经济而言的。因此,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降低单位能源消费量的碳排放量(即碳强度),通过碳捕捉、碳封存、碳蓄积降低能源消费带来的碳排放强度,控制CO2排放量的增长速度。其次,低碳经济是相对于新能源而言的,是相对于基于化石能源的经济发展模式而言的。因此,通过能源替代、发展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控制经济体的碳排放强度,并最终实现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增长的脱钩。第三,低碳经济是相对于人为碳通量而言的,是一种为解决人为碳通量增加引发的地球生态圈碳失衡而实施的人类自救行为。因此,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干改变人们的高碳消费倾向和碳偏好,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费量,减缓碳足迹,实现低碳生存。可以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由高碳能源向低碳能源过渡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旨在修复地球生态圈碳失衡的人类自救行为。
  
  国外低碳经济动向
  
  记者:对于中国来说,了解和借鉴国外低碳经济发展的动向非常必要,请您谈谈?
  程言君:早在1992年,154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签订了第一份关于气候变化的国际性条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在日本举行的第三次缔约方会议上,又签订了《京都议定书》。 2005年《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200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印尼巴厘岛举行,制订了世人关注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2009年召开的哥本哈根国际气候会议,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近几年美国、日本、德国、英国、丹麦、芬兰、荷兰、澳大利亚等国分别推出了各种低碳经济法案,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法律保障。
  比如,2007年,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2008年,英国颁布实施《气候变化法案》,这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适应气候变化而建立具有法律约束性长期框架的国家。2008年,日本提出新的防止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即著名的“福田蓝图”,这是日本低碳战略形成的正式标志。
  
  中国的必然选择
  
  记者:面对中国的国情,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选择是什么?
  程言君:2007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首次提出了中国要发展低碳经济,加强研发推广节能技术和低碳能源技术。
  目前,中国已经确立了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一系列努力。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战略构想,不断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先后制定了一系列促进节能减排的政策,在客观上为低碳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
  具体来说,第一,要加快构建和形成发展低碳经济的国家战略框架、社会行动体系和规划体系。第二,构建低碳经济试点区,探寻发展低碳经济的具体途径。第三,加强金融对低碳经济的支持,积极发展碳金融市场。第四,要积极鼓励技术创新,鼓励低碳友好型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与应用。第五,建立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制保障机制,形成具有法律效力的低碳体制。第六,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绿色北京低碳先行
  
  记者:北京作为首善之区,北京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在哪些方面?
  程言君:据北京发布的《绿色北京行动计划(2010-2012年)》显示,到2020年,绿色北京建设的远景目标是:利用低碳方式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利用绿色消费改变传统生活方式,利用宜居环境形成提升首都魅力,将北京初步建设成为生产清洁化、消费友好化、环境优美化、资源高效化的绿色低碳现代化世界城市。
  绿色北京提出了一是要研究碳排放指标和碳汇生产、计量、交易等相关标准体系:二是试点启动石景山五里坨等一批低碳生态社区建设;三是各区建立低碳示范社区,例如低碳CBD:四是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建设,鼓励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高端产业功能区、丽泽金融商务区等重点区域采用低排放、低污染 的设计理念和执行标准,集成节能环保新技术,打造若干低碳示范园区。
  比如,2009年北京石景山五里坨生态社区启动建设,作为北京市首个低碳生态社区,七八年后,这片31.25平方公里的区域将大变样。未来的五里坨生态社区,包括现在的五里坨街道和广宁街道,面积占到了石景山区大约1/3。依天泰山而下,这里属于浅山地带。新社区建设贯穿生态理念,将从天泰山“借绿”。园林建设者会从山上“引下”3条绿化带,直接深入住宅区。每条绿化带还将向两侧延伸、拓展,最终汇集在建设区中心地带的中央公园内,形成绿化轴心。
  记者:在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方面,北京的选择重点是什么?
  程言君: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方面主要在6个方面:
  一是新能源和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技术。它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和风能利用等新能源技术应用,推动光伏产业、生物质能产业等新能源产业发展,照明节电、供暖节能等建筑节能技术等。
  二是节能与新能源技术的应用推广。包括新建建筑节能技术、绿色建筑技术、空调节能技术在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中的应用;照明节电技术,普及高效照明产品;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上的应用与推广等。
  三是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应用、推广。包括太阳能汽车、电动汽车、清洁燃料汽车等。四是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技术的应用推广。包括二恶英等有毒气体排放污染治理技术,建筑施工扬尘防治技术等。
  五是水资源保护和利用技术的应用推广。包括脆弱区生态系统监测、恢复与重建示范工程,建立水土流失及面源污染监测、控制、治理的技术与措施等。
  六是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技术的应用推广。包括餐厨垃圾等有机垃圾微生物资源化处理技术、垃圾焚烧发电、热能利用和污染控制技术等。
  记者:在北京绿色行动计划指导思想下,责单位做了哪些工作?
  程言君:绿色北京行动计划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发展战略,将城市发展建设与生态环境改善紧密结合,以切实提升首都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把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建设低碳城市作为首都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以技术进步、制度创新为动力,深入推进节能减排,积极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全力打造绿色生产体系,积极创建绿色消费体系,加快完善绿色环境体系,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更加繁荣、文明、和谐、宜居的首善之区。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作为北京重要的技术支撑研发单位,对接北京绿色行动计划,积极开展低碳经济、低碳技术、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新能源利用等技术开发研究工作。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建立了“节能审核与评价实验室”、“清洁生产技术水平评价支撑平台”、“水污染控制实验室”、“环境微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北京北科土地修复工程技术中心”,开发了能源与环境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开展节能诊断和测试,开展了生态恢复治理方法研究,污染土地修复技术研究,开展了碳排放核算应用研究。在节能减排与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城市和农村饮用水安全、废水处理、城市污染场地评价、固体废弃物利用、土壤环境安全技术的应用研究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科研自主创新特色和优势,为建设绿色北京做出成绩。
  
  (责任编辑 艾华)
其他文献
作为世博会东道主场馆——上海世博会上海馆2010年4月11日竣工落成,它位于中国馆内省区市馆,采用科技与艺术结合的现代视觉传播手段和大量互动参与活动演绎“永远的新天地”这一主题。从遥远的上海滩到上世纪30年代的“十里洋场”,从上海解放到改革开放,从浦东陆家嘴到虹桥枢纽,直至未来上海一绿色之城“森林中的城市”。在光影交响乐中,带领观众回顾百年上海的浮光掠影,看到上海人心目中的未来城市形态。  上海馆
期刊
助残鼠标是一款为失去双臂的残疾人设计的“特殊”鼠标,其外观类似一个耳机。  使用者可将鼠标佩戴在头上,摆动头部,利用陀螺仪的空间定位原理,由陀螺仪感知平面移动,在屏幕上显示光标轨迹。精确定位光标位置后,使用者向两边吹起触动传感器,信号传回电脑便可控制鼠标左右键按动,实现鼠标功能,简单地完成电脑操作。
期刊
本刊讯4月23日,在第十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委会、海淀园工委在皇苑大酒店举行了“但廉洁、守法纪、做表率”主题活动启动暨“保护知识产权,防范侵权风险”动漫光盘首发仪式。  会上,海淀园工委向与会者赠送了他们与海淀区人民法院、海淀区人民检察院、海淀区知识产权局、海淀区文化委员会共同制作的“保护知识产权,防范侵权风险”动漫光盘。海淀区人民法院负责人还发布了《核心区知识产权保护
期刊
唐彦华“压箱底”经验传菜农  邓爱华    从17岁进入生产队开始,唐彦华就跟蔬菜行业打交道。30多年过去了,他已经从当年的“菜把式”变成了北京永顺华蔬菜种植有限公司老板,但他热情助人的本性却没变,经常把自己“压箱底”的经验都传授给周围的农户们,受到农户的好评。  黑桥村历来有种植温室蔬菜的历史,但农户的栽培技术相对落后、视野不够开阔、生产成本高,造成温室蔬菜效益低下。唐彦华在2000年成立公司后
期刊
阳春三月,记者踏上了南下的列车,赴全国唯一的以“共青团”命名的城市——共青城开放开发区采访。到此,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春风吹绿、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色,以及新工业园区热火朝天、欣欣向荣的繁忙建设景象。  共青人以“坚忍不拔、艰苦创业、崇尚科学、开拓进取”的“共青精神”,团结拼搏,用青春的激情、热血、智慧、汗水铸造了现代化、科学化、国际化的开放开发区。  艰苦创业勇于创新  共青城开放开发区位于庐山南麓,鄱
期刊
在这里,您可以参观“中华货币四千年”展览,并亲自动手古钱币拓片、机器压币和钞版印刷;在西边的钱币交易市场,您不仅可以选购中意的古代钱币和精美的钱币纪念品,还有专家提供钱币鉴定服务:最后,您还可以登上古老的德胜门箭楼,领略北京城的风貌。  这就是北京市古代钱币展览馆——中国古代钱币文化的见证者。  北京市古代钱币展览馆(简称展览馆)设在复建的真武庙内,常年展出“中华货币四千年”展览。在这里可以了解到
期刊
随着中高考的临近,越来越多的家长更多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由此更加关注孩子用在学习上的时间。有的家长感到自己的孩子用于学习的时间不够长;还有的认为孩子回家后磨磨蹭蹭,耽误了很多时间,很晚才开始学习;也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回家倒是马上写作业,可就是拖拖拉拉能写到半夜12点,天天如此。  对于成人,虽然不用写作业了,但是有的人对于上好班,照顾好孩子,干好家务疲于奔命,顾此失彼。有的人即使在工作上
期刊
策划人语  2003年,“低碳经济”首次登上英国能源白皮书。2007年,我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明确提出“发展低碳经济”。2009年末召开的“哥本哈根气候峰会”,让低碳、减排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2010年以来,低碳经济已成为社会各界的热门话题,我国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新能源发展的政策,鼓励和引导传统产业向新能源及低碳经济模式转变。  作为以“世界城市”为目标的北京如何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呢?
期刊
前不久,收到朋友发来的一封电邮,内容是她在埃及的游记和照片。这位朋友的研究方向是科技史,置身“现场”,她对古埃及人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成绩大加赞叹。比如,埃及人在4000年前就已经把一年确立为365天,古埃及人最早采用了十进制的计数法,古埃及人已经掌握了计算圆面积的方法,古埃及人已经能建造金字塔,等等。  其实,除了在科技方面的成绩,埃及人在艺术方面的表现也毫不逊色。朋友随信还寄来古埃及颜色鲜艳的
期刊
2010年4月26日,北京市科委发布消息,年底前首批50~100辆纯电动出租车将在延庆县上岗,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示范。同时,联想起2009年底的京能集团等8家新能源投资机构和科研院所与延庆县政府签下40亿元新能源建设投资大单的消息,让我们相信,延庆县正朝着“打造低碳经济社会示范区”的目标迈出坚实的步伐。那么,延庆县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征程中,如何调整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如何调动群众广泛参与,共建低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