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和写作密不可分。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要选择好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课堂练笔,通过学生的随文练笔,又能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度解读。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实现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
一、依托文本,解决选材问题
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是重要内容,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刚刚接触写作的小学生,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无话可说,也就是面临着选材难的问题。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文本内容,让学生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这样就能让学生掌握写作的技巧,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西湖》是一篇写景散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资料以及多元诵读等方式,深入体会文本表达的精妙之处,在学生对文本内容有了深刻体会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首先,教师这样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学完《西湖》这篇课文,我们明白了在写景物的时候,应该怎样围绕所写景物确定写作的内容,而且也知道使用一些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能够使我们的文章更加生动。那么,今天我们要模仿这篇文章写一篇作文《我们校园中的树》,你应该怎样安排素材呢?”这样的问题,为学生展示了需要完成的任务,同时也为学生指明了写作的方向,于是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组织材料。例如学生提到:在写作的过程中,可以描写校园树的种类以及人们在树下的生活。这样的素材安排,让学生的文章表达更加生动,而且别具特色,同时在写作的过程中,也让学生对《西湖》这篇文章的写作内容安排,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在这个教学实例中,教师为学生明确写景类文章的谋篇布局以及素材选择的方法,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让学生进行练笔。这样的教学过程,帮助学生解决了无话可说的问题,让学生学会了选择作文素材,这样既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同时也能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认识,一举两得。
二、抓住空白,展開个性表达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名家的经典作品,这些作品中,作者总是会预留一些空白点,而作为语文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就要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空白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品味文本的言外之意。同时,教师也可以抓住这样的空白点,引导学生进行个性表达,这样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处,和文本进行对话,进行随文练笔,让读写能力得到提高。
在教学《普罗米修斯盗火》时,教师就抓住文本中的空白点进行教学,不仅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本内容,而且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实现了读写能力的双赢。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故事情节进行概括和体会,让学生对文本中的主要人物有了自己的独特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空白进行写作训练,教师设计的题目是这样的:在黑暗和寒冷中生活的人们得到火种后是一种怎样的表现呢?对于普罗米修斯又是怎样的态度呢?学生们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大胆想象。例如在描写人们获得火种情境的时候,使用了“沸腾、载歌载舞、欣喜若狂”等词语。通过这样的练笔过程,让学生的文本解读更加深刻,而且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在这个教学实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整体感知,让学生对文本中的人物进行深入解读,而就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抓住文本中的空白点,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通过这样的过程,不仅能让学生更加深入地走进文本,帮助学生高效阅读课文,而且能够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想象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三、注重积累,促进生动描绘
小学阶段语文学习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进行随文练笔之外,还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文本中语言,若学生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也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有效方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用语进行品味,并且在自己的写作中灵活应用,这样让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刻,写作能力也得到提高。
在教学《雾凇》这篇课文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选用文中的一些词语来描绘一处雾景或雪景。教师将教学的重点之一设计为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来理解雾凇的变化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掌握了一系列的词语,例如“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弥漫、飘荡、涌向、笼罩、淹没、蒸腾”。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引导学生进行雾景的描写,学生这样描绘:早上起来,我发现外面起雾了,雾气弥漫, 周围的房屋看起来隐隐约约、模模糊糊的。
在这个教学实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时,引导学生将文本中的词语积累下来,并且为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使用积累的词语进行相似情境的描写,对文本的解读有更加深刻的体会,同时学以致用,学会了生动描绘。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教师要关注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帮助学生深入解读文本,积累词语,获得属于自己的真切体验。并且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让语文教学在读写交融中走向精彩。
一、依托文本,解决选材问题
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是重要内容,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刚刚接触写作的小学生,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无话可说,也就是面临着选材难的问题。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文本内容,让学生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这样就能让学生掌握写作的技巧,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西湖》是一篇写景散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资料以及多元诵读等方式,深入体会文本表达的精妙之处,在学生对文本内容有了深刻体会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首先,教师这样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学完《西湖》这篇课文,我们明白了在写景物的时候,应该怎样围绕所写景物确定写作的内容,而且也知道使用一些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能够使我们的文章更加生动。那么,今天我们要模仿这篇文章写一篇作文《我们校园中的树》,你应该怎样安排素材呢?”这样的问题,为学生展示了需要完成的任务,同时也为学生指明了写作的方向,于是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组织材料。例如学生提到:在写作的过程中,可以描写校园树的种类以及人们在树下的生活。这样的素材安排,让学生的文章表达更加生动,而且别具特色,同时在写作的过程中,也让学生对《西湖》这篇文章的写作内容安排,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在这个教学实例中,教师为学生明确写景类文章的谋篇布局以及素材选择的方法,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让学生进行练笔。这样的教学过程,帮助学生解决了无话可说的问题,让学生学会了选择作文素材,这样既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同时也能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认识,一举两得。
二、抓住空白,展開个性表达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名家的经典作品,这些作品中,作者总是会预留一些空白点,而作为语文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就要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空白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品味文本的言外之意。同时,教师也可以抓住这样的空白点,引导学生进行个性表达,这样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处,和文本进行对话,进行随文练笔,让读写能力得到提高。
在教学《普罗米修斯盗火》时,教师就抓住文本中的空白点进行教学,不仅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本内容,而且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实现了读写能力的双赢。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故事情节进行概括和体会,让学生对文本中的主要人物有了自己的独特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空白进行写作训练,教师设计的题目是这样的:在黑暗和寒冷中生活的人们得到火种后是一种怎样的表现呢?对于普罗米修斯又是怎样的态度呢?学生们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大胆想象。例如在描写人们获得火种情境的时候,使用了“沸腾、载歌载舞、欣喜若狂”等词语。通过这样的练笔过程,让学生的文本解读更加深刻,而且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在这个教学实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整体感知,让学生对文本中的人物进行深入解读,而就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抓住文本中的空白点,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通过这样的过程,不仅能让学生更加深入地走进文本,帮助学生高效阅读课文,而且能够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想象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三、注重积累,促进生动描绘
小学阶段语文学习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进行随文练笔之外,还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文本中语言,若学生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也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有效方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用语进行品味,并且在自己的写作中灵活应用,这样让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刻,写作能力也得到提高。
在教学《雾凇》这篇课文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选用文中的一些词语来描绘一处雾景或雪景。教师将教学的重点之一设计为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来理解雾凇的变化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掌握了一系列的词语,例如“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弥漫、飘荡、涌向、笼罩、淹没、蒸腾”。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引导学生进行雾景的描写,学生这样描绘:早上起来,我发现外面起雾了,雾气弥漫, 周围的房屋看起来隐隐约约、模模糊糊的。
在这个教学实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时,引导学生将文本中的词语积累下来,并且为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使用积累的词语进行相似情境的描写,对文本的解读有更加深刻的体会,同时学以致用,学会了生动描绘。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教师要关注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帮助学生深入解读文本,积累词语,获得属于自己的真切体验。并且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让语文教学在读写交融中走向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