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收入为何分化?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gao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改革开放20年带给中国人的重要理念,由于地区经济与各行业发展的不平衡,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人们收入的差异应在预料之中(何况国家正按预期的政策来缩短这种差距);而在同一地方不同部门吃财政饭的公务员,其实际收入的日趋悬殊则是让人难以理解的现实。
  1992年前后,国家公务员制度逐步取代了传统的"机关干部"制度,公务员收入水平及结构也悄然发生变化。公务员收入一般由三大块组成:①级别工资、职务津贴,②各种津贴,③奖金补贴、实物或现金形式的福利。每个职能部门都有自己的辖权范围,公务员们并不是像老百姓想像的那样完全吃"皇粮",而是通过与辖权相关的创收活动乃至变相的权力寻租"自我补贴",吃的"杂粮"份额比"皇粮"多得多,而"杂粮"的多寡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一个部门所"占用"(管理)社会资源的稀缺状况。这使部门之间分化出"肥差"与"清差"。
   由此,同一地方的同一级别的公务员尽管在固定工资、职务津贴上严格遵循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统一工资标准,而且在"工资单"上加上其它补贴也相差不大,但因所处部门的不同,各种名目的补贴、资金、福利及其它隐性收入的差距,使得他们的实际收入大相径庭。以沿海中等发展城市为例,一些如工商、财税、房管、城建、银行等"要害"部门干部收入达到四五万以上,而一些清闲部门的干部年收入仅在一万七八,差距达到二三倍。公务员收入的日趋严重的分化已是不争的现实存在。
   那么这差异的收入是怎样来的?
   ---各种各样的行政"规费",据国家权威部门的统计其总额超过4000多亿元,其中大部分被认为是不合理的。从1999年底浙江省搞的"三乱"问题的群众投诉活动反映的情况来看,被投诉较集中的正是公安、建设、工商、房管、教育等所谓"肥差"部门。---摊派性的推销与赞助。变相推销、摊派、赞助,实际上是披着市场经济外衣(如"自愿征订"或"认购")而对部门权力的严重滥用。---下属实体:变相的部门"自留地"。
  它们在其主管部门的"势力范围"内展开"市场化运作"的过程中,享受着优先、甚至垄断的权利,于是教委下属的校企公司无竞争、高利润地经营着学生的各种教具、校服及营养午餐;城建部门的绿化公司与建筑公司、财税部门的财政开发公司、公安机关的保安公司、交警部门的汽修厂、法院参股的拍卖行……等等,无不享受着这种主管权力的荫庇乃至暴利。它们以上交管理费、承包金及年终机关福利的形式汇入部门利益、公务员隐性收入的"蓄水池"。如果说,近年来成为人们关注热点的社会财富分配问题还是转型时期社会财富总量整体扩张过程中基本合乎法、理的暂时现象的话,那么公务员收入的分化则更多意义上是由权力因素孕生的分配畸形,它的存在乃至膨胀对我们这个致力于强国富民的政府之行为方式、行为能力而言,无疑将是一种可怕的"自残"。
  公务员收入的倾斜虽未达到贫富分化的程度,但其进一步走下去的后果将远远超出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范畴。公务员收入分化的本质是"部门利益"的肆虐,由此引发了权力的金钱化及公务员行政执法行为的扭曲:审批权拽紧不放,要盖的章多如牛毛,有利可图的事各部门争着去管,公益性的行政管理敷衍了事,《企业法》定的企业十四项自主权松而不放,等等。这么多年三乱禁而未止,最根本的源头就在于"部门利益"。当三乱已是事关公务员手中的票子时自然难治。公务员收入与权力的同向倾斜,必然导致政府部门应有的职能管理、宏观调控能力的退化及公正裁判方式的失落,最终使得政府职能转而不变,政府形象树而不立,这是部门利益、公务员小利对国家整体利益的公然挑战。部门利益至上、公务员收入分化造成的另一个后果是职能部门之间协作精神的淡漠。
  趋利成为管理执法的重要目标,公务沦为陪衬。由部門争利而推诿扯皮的事不胜枚举。公务员收入的分化也导致了公务员心态失衡。在同一地方财政这口大锅中吃饭的不同部门公务员的实际收入相差好几倍,并不是因为各自的能力高低、贡献大小,而是因为各自所属部门权限的大小、下属"采邑"及逐利的手段的多寡,这很容易促使公务员们对权力、特权的进一步追逐,导致比权比富、争权趋利的风气在很多地方政府部门中蔓延。
  因公务员实际收入多来自部门这个"分利集团",利用权限通过收费、罚款、提成、摊派乃至"权力寻租"等途径,堆积部门利益这座小"金山",最终获取比其它部门同级干部多得多的收入,这在很多公务员们看来实在是既可有效规避个人贪污受贿的风险、又是法不责"众"的好事,但这是另一种形式的腐败,它腐蚀的对象将是我们成批次的公务员队伍。□
其他文献
人格魅力与企业兴衰    众所周知,任何企业组织都是由一群人构成的,人是最主要、最具决定性的经营要素。而人首先是有思想、有感情的高级动物,其次才是有体能、会劳作的物质实体。当今社会价值日趋多元,人心日益浮躁,相对于简单的基本物质生活需要而言,绝大多数人都格外注重并追求精神上的快乐和满足。作为一个打工者,他(或她)固然很在乎工资收入的多少,工作环境的优劣,劳保医疗的保障;但是,他(或她)更关注工作气
期刊
编者按:  本文作者是在瑞典隆德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一位中国福建学子。他在给编辑的信中写道:"祖国的父老乡亲,别以为我们留学生在海外享受着西方的富有物质,那富有不属于我们;别以为我们变得崇洋媚外,其实,我们每天都在为了祖国的尊严和荣誉而战斗着。我们不仅要以尽量好的成绩来证明中国人的能力,而且还要同偏见和误解以及人格侮辱抗争。每一个中国留学生都有自己的心酸、艰难和不容易。"下面,便是他的一篇回忆文章。
期刊
前提    对于未来的预测一向是见仁见智的,方法的正确与否常常成为预测成功与否的重要前提。错误的前提永远也不能推导出正确的结论,股评家们时常大跌眼镜让人捧腹的原因正在于此,不是他们不卖力气,而是非常卖力气地做了一些儿子有病给老子吃药的事情。因此,在切入正题之前,我觉着非常有必要把这些近乎于常识性的但却一再被我们忽视的问题做个澄清,至少可以向真理迈出关键的一步。  首先,我们必须澄清的一个观念是,中
期刊
世上没有能够永远潜伏而不暴露的问题,除非问题本身没有发生。只要存在着"地雷阵",踩响或引爆只在迟早之间。故作不见并不等于问题不在。这一年多来,广东频频触雷的经验之惨痛,在全国又属"先行一步",是谁也回避不了的。伴随着广信破产、粤海重组;于飞(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折翅、陈同庆(原湛江市委书记)死缓;乙烯停工,标致云散;清理逃汇,走私路断……广东人起初大概没有料到,要增创新优势,必先对现存的顽症来一
期刊
农民负担为何减不轻?    我是一个在广州读书的大学生,也是一个农家子弟。春节回家,经常看到全副武装的公安人员,手拿电警棍,腰别手枪和手铐,骑着摩托车,穿梭在村前村后,来往于各家各户,一打听,才知是来收税的。  奇怪,收税要公安来干嘛?  在一家夏天受到特大洪水洗礼、几乎颗粒无收、确实无法交清各种各样税收的农户家中,我见到主人求情道:"行行好吧,我家真的没有钱交啊,明年再交行吗?"女主人的声音更凄
期刊
"我决定退稿……"    1998年底,一部名叫《啊,山还是山》的电视连续剧在广东有线电视台播出。播出前,照例有一个内部的观摩会,也照例请来了一批专家。  令人始料未及的是,专家们进入剧情后不久便开始落泪。《羊城晚报》在《批评家为何流泪》的文章中写道:"观看者为了掩饰流泪,起初还假装扶眼镜而偷偷擦拭;后来泪水越流越多,扶眼镜再也掩饰不住了,他们干脆就用纸巾抹;当有人终于忍不住抽泣起来时,掩饰者觉得
期刊
在一般人眼里,电脑病毒是个纯粹的技术问题,其实不然,电脑病毒同时也是一个社会政治问题---有虚拟世界第一杀手之称的CIH病毒作者陈盈豪在今年4月接受警方讯问时就宣称,他要"以电脑病毒反攻大陆"、要"病毒报国",为此正在编写比CIH 更厉害的病毒---电脑感染该病毒之后,一旦进入WINDOWS简体中文系统,病毒即刻发作。这样,到了非常时期,台湾当局就可以借助该病毒偷袭大陆电脑,使之全部瘫痪。  
期刊
多年来,我记下了一些句子,犹如一个沙滩上贪玩的孩子拣拾到一些奇异的贝壳,每每捡视,时有心动。记得歌德曾说过:"人应该每天起码听首小歌,读首好诗,看幅好画,如有可能,说几句合情合理的话。"这挺简单,不奢侈。  好句子是可以在高处或低处诵读的,是可以在远处或近处回味的。日月精华、山河故人,但在回首之间,却又能在明朝路上。  我把这些喜爱的句子作出分类,并主观评点,愿与朋友们赏析。  1.质朴的句子[云
期刊
有企业重组之父美称的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哈默认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企业的唯一生存和发展之道,就是以顾客为导向把生产要素进行重组,建立起能为顾客创造价值的流程。这个概念相当简单,但是实施起来却难度极大。企业家在实施的过程中必须彻底地摒弃在企业内沿袭了百多年、稳定性固若金汤的金字塔型组织结构。在以流程为中心的企业世界里,各种传统的生产要素,比如组织形式、职务安排、奖金分配、技能组合、考核制
期刊
人类"向前走"的脚步,应该起始于对既往历史教训的真诚反思,才是扎实、牢靠的。历史的发展深刻地印证了这一点。  对于中国人来说,從延安时期的"抢救运动",到建国后的反胡风、反右、到十年"文革",教训惨痛剧烈。其中真相,如不加以挖掘、剖析,在历史的道路上坚决树起一块醒目的"黄牌"("黄牌"上应鲜明地写上这样的话:"不除封建,枉自亡秦;未赋民权,空谈革命。"),就难以真正扫除潜伏在发展背后的某种可怕的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