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常儿童教育呼唤“正常”模式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xiao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褚宏启:进入21世纪,国际科技竞争更加激烈,很多国家希图通过超常儿童教育(即英才教育),提升国家在全球化时代的国际竞争力。在这方面我国相对滞后,与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很不适应,必须急起直追。
  在培养模式方面,超常儿童教育具有挑战性,其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学策略与一般教育相比有“质的不同”,在课程与教学的进度、深度、广度等方面更具有挑战性,在教学组织形式方面也具有区分性。国际通行的培养模式包括加速教育模式、充实教育模式、能力分组模式三类。加速教育模式包括早入学、跳级、早毕业、浓缩课程、导师制、大学课程先修等。充实教育模式是指在不改变就读年级的情况下,向这些学生提供常规课程之外的拓展课程,包括垂直充实(增加课程的深度)和水平充实(增加课程的广度)。能力分组教育模式主要与教学的组织形式有关系,具体分三种:普通型分組,与普通学生同处一个教室内学习,但课内和课后都有针对超常儿童的区别性课程;特殊型分组,为超常儿童专门开设英才班或者英才学校;混合型分组,是上述两种分组方式的混合类型。
  超常儿童教育不是培养人的应试技巧,而是培养卓越的创新能力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创新分为微创新(Mini-C,体现在学习过程中)、小创新(Little-C,体现在日常生活中)、职业性创新(Pro-C,体现在日常工作中)、大创新(Big-C,杰出人才的创新)四个层级,超常儿童教育所要培育的是“大创新”能力。
  高江涛:人大附中早培班并没有缩短学制,而是采用了兼具加速与丰富这两者优点的模式,扩充、打通了小学到高中阶段的课程,并将个性化课程常态化。
  首先,增加阅读课程分量,弥补超常儿童形象思维短板。早培班学生具有很强的抽象思维能力,但他们的形象思维明显不如抽象思维,阅读写作是他们的短板。因此,我们开设了名著阅读课程。
  其次,打造贯通与进阶常规课程,彰显超常儿童数学与科学优势。早培班的很多学生在数学和科学方面具有强烈的兴趣,有些学生也表现出了特长,常规课程已经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我们打通了初高中学段,按年级整合出贯通与进阶的课程。最初在六年级开设理、化、生课程时,一度受到质疑。其实这些课程不同于初中,绝大部分都是开设在实验室或者校外,以动手实验为主。以物理课为例,我给出的主题是“桥”,让学生制作各种各样的手工桥,给他们讲解力学原理和平衡知识。同时,将主题延伸到越野车前桥后桥的变化上。学生上课听得起劲儿,提出想去看看,我就带领大家来到停车场实验。我来开车,一个班的学生趴在地上观察。通过这些课程,重要的是让孩子们觉得好玩有趣,学习时很投入。在玩与乐中,学生体会到科学的乐趣,渐渐学会了观察,触发了思考。
  再次,创设专项研修课程,给学生自由创新空间。超常儿童思维极其活跃,甚至经常异想天开。我们尊重学生的兴趣,为他们搭建平台,开设学生自主选修的个性化课程,即专项研修课程,实行走班上课。授课教师来自全校不同学科、部门,不局限于本年级,也有校外教师参与。
  张学新:超常儿童并非一定要提前学那么多知识。从国际先进经验来看,一旦发现了特殊孩子,往往会给他们安排额外的辅导。对于超常儿童来说,体现天赋的常常是在某一个学科上,而非全才。比如一个孩子数学能力很强,而语文、音乐、体育可能就相对平均,因此可以让他跟随正常的学段安排学习其他学科,而在数学方面补充课外内容,甚至允许他的数学课不按常规学习来进行。原则上,这些补充需要国家和社会来提供和承担。一个可行的办法是通过网络,让某一领域的科学家给这一领域超常发展的儿童授课。同时,在日常的网络学习之外,定期组织线下小规模接受指导。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补充不能用利益条件去激励孩子,比如和升学、择校、金钱挂钩,不然反而可能会消耗了孩子学习这一学科的兴趣。
  杨森:西安交大少年班实行“预科—本科—硕士/博士”贯通培养模式,在预科阶段学生集中培养,预科阶段结束后进行以“分类培养、因材施教、优中拔尖”为原则的专业选择和试验班选拔,一部分学生选拔入其他各类试验班进行二次超常儿童教育,另一部分随普通本科生进行大类培养,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学校成立钱学森荣誉学院,将使命感、荣誉感融入创新人才成长全过程;设立钱学森大讲堂、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开设前沿科学讲座,增长知识、提升能力;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教育活动,促进思维创新与品行养成,全面践行“知识—能力—思维—品行”四位一体育人新理念。
  高江涛:我们探索从多维度、采取多种方式开展超常儿童的早期鉴别与培养工作,形成了一定的参考指标框架。一是注重考查儿童的智力因素,但智商测试所占权重并不大,因为一个学生初次测试和多次测试差异比较大,也存在同一个孩子多次进行训练后表现超常的现象。我们更注重好奇心、创造力、抗逆力等非智力因素,这几方面的表现要占到30%,甚至更多。二是既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也注重考查其问题解决能力。三是要求学生能做、能说、能写,具备领导力与自信心。四是注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革命传统文化教育,重视学生的家教家风。对超常儿童发现的过程是动态的因材施教的过程,而培养成果又会反哺鉴别工作。
  2011年开始,我校就在早培班七年级的研修课程里设置了探究性小课题,从八年级开始尝试和大学及科研院所对接,让学生利用研修课时间进行真实的科研实践,同时全过程都要求学生能做、能写、能说,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由于研修课被列入课表,因此平时有固定时间保证。课题研究期间,校内导师要同时联系学生和校外导师,把学生分为若干讨论组,每两周一次各组集中交流提问,每人都要总结并做口头汇报。学校还在每学期安排一次正规的课题答辩,由校外导师组成的专家团进行评议,学生要写论文、做PPT汇报……要完成任务,单打独斗是不行的,必须学会合作。有的学生通过几年的科研实践,高质量地完成了课题,还发表了论文。就算没成果或者论文没写完也没关系,重要的是体验科研过程和多元化的学习方式。   在实践中,十年级的李玮涵在高中化学选修课本中发现对草酸和高锰酸钾反应浓度的探究不够明确,查阅文献后发现了更多矛盾——文献中的结论难以在实验室重复。他尝试了很久,终于找到解决办法,整理并发表了论文。胡雨石和王天冶在阅读文献时发现芝加哥大学的一篇文章讲到了μ子平均寿命测量实验。获得启发后,他们想进行测量,并计划改进实验——在压缩成本的同时,测出更好的效果。当时他们只有八年级,想要做这项实验,中间缺少的知识太多了,指导老师推荐了需要的书目,两个人以自学为主一直读完了好几本大学工程物理的书籍。这场持续两年多的实验最终取得了理想效果,测试结果和国际标准值非常接近,一些结果比芝加哥大学教授发表的文章还要精确,成本也有效降低。在2012年北京市青少年科技俱乐部的学生选拔中,包括他俩在内的四名同学从全市中学生脱颖而出,被清华大学物理系选中参加科研实践活动。所谓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就体现在类似的案例中,而这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是难以想象的。
  针对超常儿童,学校还开设了必修的公益课,让他们了解公益、学会做公益;知道怎样关心周围的人,传播正能量。公益研修课也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研修课。
  杨森:我认为从事超常儿童教育的教师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第一,教学水平高、学术能力强、创造力强、思维活跃,愿意接受更大的挑战,带领超常儿童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第二,认同超常儿童教育理念,对超常儿童的成长规律及特殊发展需求有独到的见解,并以此作为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基本出发点;第三,师德高尚,乐于奉献,愿意投身于超常儿童教育事业,对超常儿童有爱心、有耐心,愿意与学生一同成长。西安交大少年班注重超常儿童教育师资团队建设,主张“用今天最优秀的人培养明天更优秀的人”。具体做法包括:以“弘扬钱学森精神,求解钱学森之问”为引领,鼓励高水平教师投身超常儿童教育;启动荣誉团队和荣誉课程建设项目申报,推动师资团队建设;实行绩效考核+激励制度,促进师资团队高水平发展。
  高江涛:包括北京在内的一些城市,研究生、博士生进入中学任教的情况越来越普遍。一些小城市中研究生进入中小学的情况也不少见。这是超常儿童教育一个很好的前提,不过,更关键的是教师的理念。我曾经让学生根据重力加速度测算数码相机的闪光频率,实验器材十分常见,农村中学也可以操作,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以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许多知识是学生不知道的,但不意味着实验就不能做。从教师队伍的年龄来说,老教师自然有经验的优势,但我们发现不管是老教师还是年轻教师,只要是理念先进、知识渊博、功底扎实、勤恳工作、无私奉献、发自内心地爱学生、能引领学生进步的,都可以胜任这一工作。我看过一则新闻,报道贫困地区的一名体育教师,通过废物利用制作了许多体育器材,学生特别喜欢,这就是真正的好老师。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跟教师的观念、方法有关系,跟校长的追求有关系。校长要给教师自由,让他们和学生“折腾”喜欢的事情。
  张学新:超常儿童是多元的,他们在教育方面最大的需求是自由,教师要给予其主动发展的机会,不要时时刻刻要求孩子跟着自己的速度走。在绝大多数基础教育的课堂上,孩子们没有学习的主动权,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提出了对分课堂的教学方法。它是一种新的教学流程和课堂范式,要求教师压缩自己讲课的时间,留出给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的时间。讨论之后,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教师予以解答。讲课时,教师要面向三类学生设计内容,80%的大多数、10%的成绩优秀学生以及10%的待优生。要有分层教学的意识,面向优等生的那部分内容,其他同学听不懂也没关系。讲完课后,学生们可以各自做各自的事情:自行选择教师布置的三类题目之一完成。要相信孩子自身求成长的天性,完成对自己有一定挑战度的题目是最要紧的。通过讨论来给学生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敢于开口表达、暴露缺点,敢于提出和回答问题。在互动中,超常儿童能够感受到同学间温暖、安全、舒适的合作氛围,对其今后走向社会融入群体都是有益的。针对当前超常儿童无法和普通儿童区分教学的情况,这种“讲授—独学—讨论—对话”的课堂教学方式可以实现讲授法/讨论法、传统课堂/自主课堂等两种理念、范式的全面整合,具有一定参考性。
  褚宏启:我们曾有许多重点中小学,这些学校设立的初衷是通过严格选拔一批优秀学生,进而为国家培养一批优秀人才。然而,由于高考、中考压力的存在,学校也走向了应试教育的轨道,与超常儿童教育的本质追求南辕北辙。目前,有些学校开设大学少年班和中小学超常教育实验班,已初步建立了具有一定特色的超常儿童培养模式,课堂教学强调思维训练,强调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遗憾的是,这些学校数量极少,远远不能满足超常儿童的需要。
  当前存在一个重要认知误区,认为超常儿童教育有违教育公平原则,不敢在政策上予以突破。实质上,超常儿童教育反映了因材施教的教育规律及教育的差异性公平,恰恰是教育公平的体现。要非常警惕教育公平政策实施中存在的平均主义思想,走出对于教育公平、教育平等的庸俗性认识。
  第一,在政府层面建立超常儿童教育专责机构。在教育部、各省市教育部门设立教育管理机构,分别在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统筹推进超常儿童教育。第二,建立国家级超常儿童教育研究中心。由几所大学和科研院所共同筹建,其主要任务是:建设全国性超常儿童教育数据库,追踪超常儿童的成长、发展;制定超常儿童教育总体方案,开发超常儿童教育课程、教材与评价工具;调查及整合全国超常儿童教育师资,进行全日制培训和在职进修,推动优秀专业师资养成;进行超常儿童教育的国内外学术交流。第三,建立健全超常儿童教育的政策与法律体系。从政府管理、财政支持、甄选程序、教育体系结构、项目评估等各个方面,整体设计、全面规划我国超常儿童教育的政策体系。同时,积极推进超常儿童教育的立法进程。第四,系统筛查超常儿童群体。采用多样化的选拔方法如标准化成就测验、标准化智力测验、标准化性向测验、创新能力测验来甄选,锁定目标群体,摸清超常儿童的底数,为因材施教奠定基础。
  杨森:探索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有效衔接一直是西安交大少年班探索实践的重点。早在少年班创办初期,西安交大就根据“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的办学特色,为少年班设置预科阶段,为学生打好数理人文基础。为进一步创新预科阶段培养,西安交大陆续在西安交大附中等学校创办四所预科基地,与中学联动改革探索,正式建立“基础—高等”教育有机衔接、“中学—大学”协同育人新制度。通过开展以激发早慧学生潜质提升为目的教学探索,不断融通知识内容、衔接两级教学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实现“预科—本科”无缝衔接,保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连续性。
  张学新:真正的融合是一个系统里大量的单元跟另一个系统里大量的单元密切的接触。一两个教师、校长的融合,只是其中的百分之一,而我们需要的是高校教师跟中小学教师大量的、深刻的、常规性的互动。现在的多数情况是,大学里同一个学院的教师都不交流,中学里语文老师和数学老师都没得聊,又何谈不同学段的贯通呢?因此,对于融合的定位是最重要的,方向如果错了就变成空喊口号。
  有了正确的定位,接下来要思考的就是不同学段的老师谈什么,这是融合的基础。如何找到共同语言呢?不同学科的内容必然是区分的,而教学方法是共通的,这才是教师们的共同语言。大家都是教师,面临的是同一班需要成长的学生,怎么讲课、怎么布置作业、怎么师生答疑,这才是教师能够实现跨学科交流的基础。当教师形成了领域内都认同的教学范式,融合的基础就会随之生成。
  从政策层面来说,首先需要在学校内给超常儿童一些特殊的关照,可以允许他们不去上某些课。其次,鼓励各个地方教育局通过组织化形式利用互联網去探索,为超常儿童提供指导,形成区域范围内的支持,相应成本投入也会降低。同时,这种支持切忌以考试为导向。
其他文献
国内外学者从理论和模型构建角度对创始人与投资者之间的冲突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由于缺乏真实案例的剖析研究,使得研究结论缺乏现实背景和案例支持。以LS企业控制权之争为例,从社会资本视角梳理了LS控制权争夺的基本脉络,探索引发创始人和投资人之间控制权争夺的根源,明晰社会资本在控制权争夺中发挥的作用。同时分析拓展了公司治理的传统模式,以期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非正式治理提供现实启示。
本文提出了一种让数据中台灵活化集成装载异构化 Excel 业务数据的技术思路,实现了针对企业灵活化、临时性异构化业务数据表填报需求的快速实现方案,并可将其数据转换成二维数据进行存储、抽取、展现。
伴随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建设脚步的越来越快,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城市综合体建筑的发展,现代城市综合体建筑的设计已然获得业界的高速关注。本文分析了现代化城市综合体建筑的设计要点,意在为现代城市的飞速发展提供参考。
各类工程项目在管理过程中都设立了综合管理部门,主管日常办公、后勤保障、宣传推广等工作。文章通过对综合管理部门职工职业价值观的研究,进一步探讨职业价值观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作用发挥,为优化项目管理方法、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基于风能是一种可再生的能源,风力发电的开发具有非常可观的前景,它是新能源的关键构成部分,风能的开发利用已经成为竞相发展的方向。为了保证风电工程的可靠性、稳定性,必须进行风机基础施工技术的深入探究,通过采取有效的施工策略,确保风电场运行的安全性。由于在实践期间风电工程的施工对各种专业知识均有涉及,相应要求施工技术人员必须具有较广的专业知识面,而且还要合理把控好施工各环节的要点,以保证施工技术质量与预期要求相符合。
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促使对建筑设计的质量要求也随之提高,尤其是建筑设计中施工图的设计方面,其作为工程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加上完善的实际体系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对施工作业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因此,为了推动建筑工程建设作业的有序开展,就必须加大对建筑设计中的施工图的重视力度,从而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本文基于优化设计图的作用,分析了当前建筑设计中施工图设计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以推动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图书馆作为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重要阵地,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已经成为其重点工作之一,是高职院校图书馆创新服务理念,建设校园阅读文化,实现阅读文化育人的重要手段。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图书馆在多年来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四季”阅读推广系列活动,采用项目化管理的模式,但是在传统模式下项目化管理存在着活动内容固化、组织过程烦琐、评价通道不畅、文档管理杂乱等问题,协同创新平台为图书馆提供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但是未来图书馆必须开发属于自己的管理平台,才能更好地实现阅读推广活动的项目化管理,充分发挥其在校园
在建筑工程中招投标是较为普遍的一种交易运作方式,随着网络技术及电子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形式的建筑工程招标也开始逐渐向电子招投标转变。相较于传统工程招投标,电子招投标工作具有更好的操作性以及安全性,能够极大地提升建筑工程招投标工作的效率。但由于我国在电子招标工作方面的起步时间较晚,在实际的运用中难免存在一定问题的制约,因此,本研究将通过阐述电子招投标的概念以及实际运用中的意义、分析当前电子招投标工作在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的优化策略,以期更好地为我国电子招投标工作的应用及发展助力。
本文首先分析了石油化工工艺管线安装施工存在的问题,接着分析了石油化工工艺管线安装关键技术。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我国自改革开放一步步地发展到今天,在经济这一与广大国民息息相关的领域建设中取得了硕果累累,进而使得国民在商业用房上也随之有了更多的需求,促使我国在房地产领域也随之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在商业用房上有着各自不同的用途,对相应的设计也是较为重视。因此,对商业房地产建筑设计要点加以探析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