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难点内容。从历来的语文高考的情况来看,学生对文言类的题型解答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涉及到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以及对文言文作品的内涵分析等题型,错误率较高。就文言文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教师采用的还是讲授模式,学生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不强。提倡“读、说、议、练”,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到文言文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提升其文言文的学习效率。
一、让学生多读,读中感悟
学好文言文首先理解“文”,再探究“意”,但文言文涉及诸多生僻字、词类活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在熟读的基础上展开探究活动。反视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堂中读的机会不多,试想,学生还未熟读课文,又如何理解其含义,获得体验呢?
1.初读感知,扫清障碍
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学生读的机会和时间不多,对文言文不熟悉,故而在听教师讲的过程中,对于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文言词汇的含义难以掌握。提倡让学生多读,就是要引导学生自主朗读文言文,在读的过程中扫清障碍,为“意”的探究打下基础。如《滕王阁序》中对于“棨戟遥临”“襜帷暂驻”“披繡闼,俯雕甍”“遥襟甫畅,逸兴遄飞”“舍簪笏于百龄”“穷睇眄于中天”等句子,教师要先引导学生查阅生僻字,再引导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做到正确、流利。高中语文所涉及的文言文内容较多,教师要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去读,这样才利于课堂中探究活动的开展。
2.再读感悟,理清思路
在文言文教学中,学生通过读解决了字词障碍后,接下来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读了解文言文的内容,理清作者的思路。当然,在读中,学生要了解作品的背景,这对理解作品的内容也有积极作用。
以《师说》为例,韩愈当时为何会写下这样一篇文章,了解背景后就知道该文是为了抨击当时“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错误观念,了解了这一点,再去读文,也就能更好地了解作者的意图。再如《始得西山宴游记》,作者先写始游西山时的心情及对西山景色总的评价,再正面写游西山的情景,抓住这一点,理解文本也就容易多了。
二、让学生多说,说中理解
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会认为文言文难读,教师多讲更利于学生掌握。其实不然,学习是一个主体构建的过程,就文言文而言,要让学生理解文本的含义,弄清作者的观点、情感,还得让学生多去自主探究。提倡让学生多说,目的就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交流中感悟理解,获得知识的构建。
1.立足文本,交流“文”
在文言文教学中,“说”是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交流词汇的意思、用法。如《始得西山宴游记》中“僇人”,可翻译为“受过刑辱的人,罪人”,那么,作者为何会这样说呢?引导学生交流后知道作者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故自称僇人。又如“为之文”中的“为”“之”,“之”指代的是西山之游,“为”则是动词,“之”是“为”的间接宾语。
《师说》中“其可怪也欤”,“其”是“难道”,表反问,而“欤”则是语气词,表感叹。对于这些重点词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翻译中相互交流,增强学生的学习体会。交流中也要引导学生对句式展开分析。如《劝学》中判断句式的“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定语后置的“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抓住脉络,交流“意”
弄清了“文”,那么,接下来就需要引导学生对“意”展开探究。文言文的学习可分为“文”和“意”,文指向的是文言基本知识,而意则指向于作品的内容。抓住作者的脉络,以问题方式来引导学生探究其意,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作品。如《赤壁赋》中对作者情感的探究,在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能体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乐甚、愀然、悲、喜而笑”,然后围绕这些词汇相互交流作者的情感变化,理解其“乐、悲、乐”的感情变化。同样,对景物的探究,先找出“风、月、露、舟”,再对具体景物展开交流。如“月”则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如此,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效果更好。
三、让学生多议,议中掌握
文言文教学,以讲的方式进行,虽然能把书本上的知识以最简便的方式告诉学生,但学生掌握的效果却不够理想。新课改提倡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在过程中构建。就文言文而言,提倡让学生议,就是要让学生多讨论、多交流,在议中更好地掌握文言知识。
1.结合目标,以问促议
在文言文教学中,讨论活动不是随意为之的,相反是要紧扣目标来展开,要让学生通过讨论活动达成预期的目标。如教学《师说》,目标之一是让学生把握该文的论证结构,故而可先设问:“本段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它是什么?”“作者是怎样从理论上对总论点作初步论证的?”“本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述了哪些内容?”由上述三个问题来引导学生结合作品展开交流活动,弄清其论证结构,再结合相应段落展开分析。如第二段的分论点是什么,针对的对象是什么,前后是如何衔接的,论证方式是什么,以问题来引导学生展开探究,由对问题的探究而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2.抓住难点,以议促学
教学不是所有知识点、所有问题都要向学生去阐释,都要让学生去讨论。进入高中后,学生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提高,文言文教学更多的是要结合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去探究,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如本段提出的分论点是什么?答:圣人无常师。第三段与第一段关系怎样?答:这一段是正面论证,用历史事例论证第一段中的论点。第一层:提出分论点“圣人无常师”。第二层:用孔子的言和行两方面的事例论证。作者举出孔子询官于郯子,访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问礼于老聃的事例。孔子言论中的“三”,应理解实指三人:一个自己,一个善者,一个不善者,而“我”却能从其善,改其不善。这样解释才能体现格言的警辟性。最后作者从孔子的事例中推断出“弟子不必不如师,术业有专攻”的结论。
再如《师说》中正反对比论证是一个难点,针对该难点,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找到其论点、论证对象和所采用的论证方法,再引导学生探究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对“不从师”展开对比论证的,由此“今之众人”与“古之圣人”、“为子择师”与“其身则耻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展开讨论活动。
四、让学生多练,练中巩固
文言文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文言作品中所涉及的文言基础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但以往的文言文练习以抄写和背诵为主,学生在练习中的兴趣不高,练习也是被动为之。要让练习更为有效,必须把课内外整合起来,形成有机体。
1.优化课内练习,巩固提升
就课内练习而言,在形式上要多样化。再如对基本文言词汇的翻译,可采用小组竞赛方式进行,学生边比赛边复习,效果就较好。如对文言作品的识记,采用接龙背诵的方式,学生为表现自己,识记中主动性更强。当然,课内练习也要让学生多动笔,如词类活用,采用小组相互出题方式进行,学生为让自己的小组获得胜利,会结合作品找出多个文言词类活用,再想方设法让其他小组去完成,从而达到巩固的目的。课内练习要多让学生参与,激发学生兴趣,这样变被动为主动,练习效果才会更加明显。
2.加强课外练习,拓展应用
文言文课外练习不能限定在对文言作品的背诵上,一是要进行拓展阅读,如学习《始得西山宴游记》后,引导学生读《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等作品,拓展阅读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文言知识,也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应用所学知识。二是要加强针对性训练,在文言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了词类活用,学会了特殊句式,要在练习中加强此类知识的练习。三是要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如特殊句式中的判断句式有哪些,有什么基本特点,文中出现了哪些等。这样,通过练习引导学生拓展应用,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很多学生怕学文言文。“读、说、议、练”能充分发挥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的主体性,让学生多读,读中感悟;让学生多说,说中理解;让学生多议,议中掌握;让学生多练,巩固提升。这样,引导学生抓住“文”而探究“意”,更好地掌握文言知识,如此才能提高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平望中学(215221)
一、让学生多读,读中感悟
学好文言文首先理解“文”,再探究“意”,但文言文涉及诸多生僻字、词类活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在熟读的基础上展开探究活动。反视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堂中读的机会不多,试想,学生还未熟读课文,又如何理解其含义,获得体验呢?
1.初读感知,扫清障碍
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学生读的机会和时间不多,对文言文不熟悉,故而在听教师讲的过程中,对于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文言词汇的含义难以掌握。提倡让学生多读,就是要引导学生自主朗读文言文,在读的过程中扫清障碍,为“意”的探究打下基础。如《滕王阁序》中对于“棨戟遥临”“襜帷暂驻”“披繡闼,俯雕甍”“遥襟甫畅,逸兴遄飞”“舍簪笏于百龄”“穷睇眄于中天”等句子,教师要先引导学生查阅生僻字,再引导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做到正确、流利。高中语文所涉及的文言文内容较多,教师要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去读,这样才利于课堂中探究活动的开展。
2.再读感悟,理清思路
在文言文教学中,学生通过读解决了字词障碍后,接下来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读了解文言文的内容,理清作者的思路。当然,在读中,学生要了解作品的背景,这对理解作品的内容也有积极作用。
以《师说》为例,韩愈当时为何会写下这样一篇文章,了解背景后就知道该文是为了抨击当时“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错误观念,了解了这一点,再去读文,也就能更好地了解作者的意图。再如《始得西山宴游记》,作者先写始游西山时的心情及对西山景色总的评价,再正面写游西山的情景,抓住这一点,理解文本也就容易多了。
二、让学生多说,说中理解
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会认为文言文难读,教师多讲更利于学生掌握。其实不然,学习是一个主体构建的过程,就文言文而言,要让学生理解文本的含义,弄清作者的观点、情感,还得让学生多去自主探究。提倡让学生多说,目的就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交流中感悟理解,获得知识的构建。
1.立足文本,交流“文”
在文言文教学中,“说”是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交流词汇的意思、用法。如《始得西山宴游记》中“僇人”,可翻译为“受过刑辱的人,罪人”,那么,作者为何会这样说呢?引导学生交流后知道作者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故自称僇人。又如“为之文”中的“为”“之”,“之”指代的是西山之游,“为”则是动词,“之”是“为”的间接宾语。
《师说》中“其可怪也欤”,“其”是“难道”,表反问,而“欤”则是语气词,表感叹。对于这些重点词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翻译中相互交流,增强学生的学习体会。交流中也要引导学生对句式展开分析。如《劝学》中判断句式的“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定语后置的“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抓住脉络,交流“意”
弄清了“文”,那么,接下来就需要引导学生对“意”展开探究。文言文的学习可分为“文”和“意”,文指向的是文言基本知识,而意则指向于作品的内容。抓住作者的脉络,以问题方式来引导学生探究其意,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作品。如《赤壁赋》中对作者情感的探究,在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能体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乐甚、愀然、悲、喜而笑”,然后围绕这些词汇相互交流作者的情感变化,理解其“乐、悲、乐”的感情变化。同样,对景物的探究,先找出“风、月、露、舟”,再对具体景物展开交流。如“月”则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如此,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效果更好。
三、让学生多议,议中掌握
文言文教学,以讲的方式进行,虽然能把书本上的知识以最简便的方式告诉学生,但学生掌握的效果却不够理想。新课改提倡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在过程中构建。就文言文而言,提倡让学生议,就是要让学生多讨论、多交流,在议中更好地掌握文言知识。
1.结合目标,以问促议
在文言文教学中,讨论活动不是随意为之的,相反是要紧扣目标来展开,要让学生通过讨论活动达成预期的目标。如教学《师说》,目标之一是让学生把握该文的论证结构,故而可先设问:“本段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它是什么?”“作者是怎样从理论上对总论点作初步论证的?”“本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述了哪些内容?”由上述三个问题来引导学生结合作品展开交流活动,弄清其论证结构,再结合相应段落展开分析。如第二段的分论点是什么,针对的对象是什么,前后是如何衔接的,论证方式是什么,以问题来引导学生展开探究,由对问题的探究而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2.抓住难点,以议促学
教学不是所有知识点、所有问题都要向学生去阐释,都要让学生去讨论。进入高中后,学生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提高,文言文教学更多的是要结合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去探究,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如本段提出的分论点是什么?答:圣人无常师。第三段与第一段关系怎样?答:这一段是正面论证,用历史事例论证第一段中的论点。第一层:提出分论点“圣人无常师”。第二层:用孔子的言和行两方面的事例论证。作者举出孔子询官于郯子,访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问礼于老聃的事例。孔子言论中的“三”,应理解实指三人:一个自己,一个善者,一个不善者,而“我”却能从其善,改其不善。这样解释才能体现格言的警辟性。最后作者从孔子的事例中推断出“弟子不必不如师,术业有专攻”的结论。
再如《师说》中正反对比论证是一个难点,针对该难点,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找到其论点、论证对象和所采用的论证方法,再引导学生探究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对“不从师”展开对比论证的,由此“今之众人”与“古之圣人”、“为子择师”与“其身则耻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展开讨论活动。
四、让学生多练,练中巩固
文言文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文言作品中所涉及的文言基础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但以往的文言文练习以抄写和背诵为主,学生在练习中的兴趣不高,练习也是被动为之。要让练习更为有效,必须把课内外整合起来,形成有机体。
1.优化课内练习,巩固提升
就课内练习而言,在形式上要多样化。再如对基本文言词汇的翻译,可采用小组竞赛方式进行,学生边比赛边复习,效果就较好。如对文言作品的识记,采用接龙背诵的方式,学生为表现自己,识记中主动性更强。当然,课内练习也要让学生多动笔,如词类活用,采用小组相互出题方式进行,学生为让自己的小组获得胜利,会结合作品找出多个文言词类活用,再想方设法让其他小组去完成,从而达到巩固的目的。课内练习要多让学生参与,激发学生兴趣,这样变被动为主动,练习效果才会更加明显。
2.加强课外练习,拓展应用
文言文课外练习不能限定在对文言作品的背诵上,一是要进行拓展阅读,如学习《始得西山宴游记》后,引导学生读《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等作品,拓展阅读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文言知识,也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应用所学知识。二是要加强针对性训练,在文言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了词类活用,学会了特殊句式,要在练习中加强此类知识的练习。三是要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如特殊句式中的判断句式有哪些,有什么基本特点,文中出现了哪些等。这样,通过练习引导学生拓展应用,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很多学生怕学文言文。“读、说、议、练”能充分发挥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的主体性,让学生多读,读中感悟;让学生多说,说中理解;让学生多议,议中掌握;让学生多练,巩固提升。这样,引导学生抓住“文”而探究“意”,更好地掌握文言知识,如此才能提高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平望中学(215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