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炭系电热涂料的制备及电热性能研究

来源 :涂料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x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开发出电热性能优良、适用范围较宽、性能稳定的电热涂料,以炭黑、碳纤维、石墨烯为导电填料,丙烯酸乳胶为粘结剂,制备了水性炭系电热涂料.分析了3种导电填料对涂层电热性能的影响,并对涂层的表面温度、体积电阻率、升温速率、附着力、耐热性以及表面形貌进行了测试.结果 表明:在24V电压下,涂层尺寸为60 cm×30 cm,厚度约为0.2mm,炭黑添加量为1.5%,碳纤维添加量为0.6%,石墨烯添加量为2.5%时,涂层具有优良的电热性能,表面温度为108.1℃,体积电阻率为2.2Ω·cm,附着力达到0级,贮存稳定性和耐热性能均较好,初步具有工业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通过热处理获得等轴组织、双态组织和魏氏组织的Ti6321合金,研究不同组织的Ti6321合金在动态压缩下的绝热剪切行为.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试验装置对帽形试样进行强迫剪切加载,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金相显微镜,对其绝热剪切带和微观组织演化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Ti6321合金的绝热剪切敏感性与其组织密切相关,魏氏组织具有最高的绝热剪切敏感性,等轴组织与双态组织的绝热剪切敏感性接近.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双态组织的Ti6321合金初生α相含量降低,绝热剪切敏感性增大.冲击速度也会对Ti632
对大规格TC18钛合金棒材进行了10火次锻造.选取构成“高-低-高-低”一个锻造循环的4个代表性火次,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对棒材中心到边部β相的取向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多火次锻造过程中温度参数和形变参数的配合设置,使得锻造循环完成后中心到边部织构极大弱化,并获得了受力时表现为高强度的有利织构与.950℃对应TC18钛合金棒材锻造时β相的再结晶温度,β相的再结晶织构接近随机织构.在低于950℃锻造时,不同火次下中心区均出现和织构,这是拔长织构和拔长后保留下来的墩粗织构.边部的形变织
通过热模拟压缩试验,研究了等轴组织和魏氏组织Ti80合金在温度850~1000℃、应变速率0.01~10 s-1、变形量20%~60%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及组织演变.结果表明:Ti80合金为温度敏感型和应变速率敏感型材料,两相区变形时软化机制以动态再结晶为主,单相区变形时以动态回复为主.低应变速率条件下(0.01 s-1),等轴组织的流变应力峰值高于魏氏组织,高应变速率条件下(1~10 s-1)则相反.相同变形参数下,原始组织类型对合金显微组织演变有显著影响.在β相变点以下,随着变形温度升高,等轴组织基体中
研究了固溶温度、冷却方式以及时效温度对粉末成形TC4钛合金相组成、微观组织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固溶-时效热处理过程中微观组织变化及析出强化机制.结果表明,在两相区固溶处理,随固溶温度的升高,初生α相含量不断减少;单相区固溶处理后,初生α相全部溶解,析出相呈片层状;固溶时采用水冷可获得α+α′组织,时效过程中马氏体分解形成的次生弥散相实现合金强化.粉末成形TC4钛合金经950℃/1 h/WQ+500℃/4 h/AC热处理后,综合性能匹配良好,抗拉强度为1231 MPa,屈服强度为1126 MPa,延伸
采用球磨工艺将碳化硅颗粒与TC11钛合金粉末混合,通过放电等离子体烧结工艺制备了碳化硅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SiCp/TC11),并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SiCp/TC11复合材料内部无孔洞,烧结致密.碳化硅颗粒与钛基体发生反应,生成碳化钛颗粒.随着碳化硅颗粒含量的增加,SiCp/TC11复合材料的晶粒尺寸逐渐减小,维氏硬度升高.添加0.5%(质量分数)的碳化硅颗粒后,SiCp/TC11复合材料的室温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提高了31.3%和14.1%,500℃高温抗拉强度提高了6.
12月18日,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钛锆铪分会第七届第一次会员大会暨理事会换届会议顺利召开.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原会长陈全训;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常委、副会长段德炳; 宝钛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文生;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稀有稀土金属咨询与协调部主任胡德勇;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员部主任李春超; 中国有色金属报社社长张湘斌;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人事部处长赵文嫣出席会议.会议由胡德勇、段德炳先后主持.会议主会场设在北京, 来自全国各地的70余家企业代表参加了线上会议.
多孔钛有着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耐磨性和耐蚀性,其特有的孔隙结构不仅有利于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还便于将其力学性能调整至与被替换的人体组织相匹配,现已成为重要的人体硬组织替代材料,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为此,总结了国内外关于医用多孔钛制备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了近年来5种新兴的多孔钛制备方法——放电等离子烧结法、带有空间支架的粉末冶金法、选择性激光熔化法、电子束熔融法和激光金属沉积法,讨论了不同制备方法对材料表面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多孔钛用作生物植入物产品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以主链降解型丙烯酸锌树脂为主体树脂,选择吡啶硫酮锌(ZPT)和溴代吡咯腈(Econea)为复配防污剂,硫酸钡和石英砂为填料,制备了一种新型无铜自抛光防污涂料.运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涂料配方中颜料体积溶度(PVC)、填料含量、主防污剂用量和m(ZPT):m(Econea)对自制涂层的防污性能、人工海水/去离子水浸泡后附着力、硬度和耐冲击性的影响.通过综合加权评分法计算得到的最优值分别为41%、5%、40%和1∶1.5.优化获得的无铜防污涂料力学性能良好,经过6个月浅海挂板试验(防污涂层70μm)初步验
氧化铁红涂料在研磨过程中通常会发生色相变化,掌握氧化铁红的研磨稳定性规律对高效生产至关重要.实验研究了氧化铁红不同色相、产品级别和原材料反应工艺与研磨稳定性的关系,首先通过色差和粒径分布来表征产品差异,随后分析氧化铁红在涂料体系中色相随研磨时间延长的变化来表征研磨稳定性.结果 表明:氧化铁红随着粒径增大,色相逐渐偏蓝,而其研磨稳定性逐渐降低,Δb*变化逐渐增大;精细级别的产品的研磨稳定性强于普通级别的产品;以苯胺法工艺合成的氧化铁为原材料而拼混得到的产品的研磨稳定性明显高于彭尼曼法工艺.研磨稳定性的研究对
承接文献《钛合金固态相变的归纳与讨论(Ⅳ)——钛合金热处理的归类》(钛工业进展,2009,26(3):26-29)讨论了钛合金热处理的归类.根据不同热处理工艺的特点和热处理过程中的组织转变原理,对钛合金的热处理进行了梳理和归类,对钛合金不同热处理工艺对应的专业术语进行了规范,并对比解释了不同热处理工艺专业术语的内涵和异同,建立了钛合金热处理工艺术语与显微组织结构变化的约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