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史第一生:缘分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i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说:“初时,她还是一个采访时略带羞涩的财经记者。现如今,已经顺利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回国后成立了自己的口述历史和传记工作室,破茧而出。”
  新东方创始人徐小平说:“她的面前,摆着的是整个中国商业社会呼之欲出的对高质量文字记载历史的需求,涌来的是因智能手机普及而极度放大了的用户对品质内容饥渴的狂风。只要踏实耕耘,她就有机会在中国开创‘口述历史’的历史。”
  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专业讲师杰瑞 .阿尔巴里说:“虽然她在中国已经卓有成就,却仍然选择口述历史项目,来到美国,从头学习口述历史的研究方法,并体验一个全新的国家、全新的文化。她伶俐得像枚纽扣,默默无闻毫不起眼却华彩昭然。 ”
  她,就是范海涛。 2013年成为第一位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硕士学位的中国人。回国后,她将两年的留学经历著成时下畅销书《就要一场绚丽突围—— 30岁后去留学》。
  “24岁那年我买了车,朋友们可以坐在我的副驾驶位置上和我聊天。那个时候我是一名财经记者,开着车乱跑是我的常态。”犹如书的开篇第一句那般简洁大方,第一次见面,眼前的范海涛,利落的齐耳短发,通身素净的黑色,搭配了水蓝色的丝巾和靛蓝的贝壳双肩包,大气干练。就在不久前,她刚刚相继在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做了非虚构写作和口述历史的讲座,反响不错。
  与口述历史的缘分源于先生
  2009年,还是《中国青年报》一名财经记者的范海涛与谷歌全球副总裁李开复合作撰写了《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一度成为炙手可热的财经作家。那次的成功第一次让她意识到了自己的真正擅长所在。
  好的文字在阅读的过程,就像是身边有个小放映机一样,仿佛能听到放映机“吱吱”的转轴声,范海涛的狂粉形容读她的文字“就像是追剧一样”。伴随着《世界因你不同》的上市, 29岁的范海涛迎来了记者生涯的巅峰一刻,被名声荣誉紧紧地包裹着。可短暂的成就感之后,空虚与迷茫竟然不可遏制地浮出水面。范海涛想去看世界的心火势成燎原:越是在青春的末尾,实现自己“愿望清单”的想法就越强烈。
  第一本书成功后就跑去国外进修?放弃已经可以预见大好的发展光景?对于想要留学进修的反对意见接踵而至,为范海涛现在的新书作序的徐小平,在当时几乎全力反对她去留学,徐小平认为她应该利用当时的机会,成立自己的写作工作室,接着撰写很多重量级的人物传记,占领商业人物写作的制高点。“出国的事儿,可以过几年再说,那时你可以抱着孩子,领着女保姆,打着飞机去留学。”
  放弃现有的一切,摒弃曾经热闹浮夸的社交圈,范海涛最终选择了一条更艰难的路。“在选择进修专业的时候,我先生推荐哥大的口述历史专业,中国现还没有相关专业,哥大是首创,而且在学术上很有意义。我先生是疯狂的口述历史爱好者,他对英文不太擅长,但却是一个很有国际视野的人。”范海涛的先生是她申请美国、申请口述专业忠实的拥护者。“不知道为什么,我就觉得这辈子和口述历史有一种关系,或是某种关联。”就在向哥大口述专业递交就读申请时才恍然大悟,原来冥冥之中,与口述的缘分源于自己的先生。
  另类星球
  2009年12月底,范海涛作为唯一一个大龄“考鸭”坐在了GRE辅导班上,混迹于年轻人的队伍当中。历时15个月,3次 GRE的折磨,终于取得了“真经”。 2011年3月,她拿到了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专业的offer。
  口述历史专业对于语言功底和文学素养的要求可想而知,在美国富有张力而颇戏剧性的课堂上,范海涛承受着语言、文化和性格的种种冲击。“在中国的课堂里,大部分时间是在听。但是在美国的课堂里,主动性比较大。有时候我要对自己的同学进行采访,有时候要做一个音频制作,经常要提交各种项目书。另外,美国课堂上经常会有各种各样的嘉宾,他们都是现实生活中的项目操作者,因此与他们的对话经常让人脑洞大开。”
  在美国的课堂上,范海涛用“释放自己”来形容美国口述历史的教育特点,口述史文学写作课和论文指导课程老师杰瑞 .阿尔巴里要求学生用各种方式展示自己,尝试着去表达,去体会,去挖掘记忆,比如即兴用词汇讲述一则故事,讲一位朋友,甚至是自己的传记。范海涛渐渐开始适应这场心灵开放的旅程,在对往事的挖掘中进行情感释放,“最成功的口述历史采访应该是这样的,采访完毕,被采访者完成了一次记忆旅行,采访者也更深刻地认识了自己。”
  为了能够让口述历史资料更多地在公众面前呈现,口述资料的可展示性是美国课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很多美国口述史已经走进了博物馆,甚至走上了街头。美国最著名的口述历史网站 StorCorps,曾经建立口述历史的小隔间。人们可以走进去,对着话筒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又比如有个口述史项目设在美国的一个社区里,前来的听众会佩戴一个手环,根据手环的设计他们走到某个地方,就会有一个人出来讲述在他小时候这个社区是什么样子,听众也可以提问。走到下一个地方,又会有一个人来给听众朗读一首关于这个社区的诗歌。
  课上课下各种各样的项目,让范海涛体验着做口述历史多彩纷繁的方式。她和同学组成学习小组彼此采访,挖掘细节故事的深意;走上纽约街头,见证占领华尔街运动,拜访财富协会,和毒贩面对面交流;深度采访,挖掘每一个普通美国人关于“9.11”支离破碎的记忆美国口述历史教育将注意力聚焦在万千普通人身上,将他们的记忆挖掘出来。
  主观性是口述历史一个非常大的特点。现在学术界有一个新的争论就是口述历史是一个多重转述的史料集合。大家都承认主观性是口述历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就邀请无数个亲历者的同时接受采访,只有不同的人不同的叙述呈现不同的主观判断才可能最大程度地还原事件的客观性。同时请历史学家、人类学家和其他学者对收集来的口述资料进行甄别,最终汇聚成合理化的时代记忆。这些宝贵的记忆不仅让真实的历史面貌更加完整,也留给下一代,成为他们了解过去、了解历史的工具。
  “我在这里和9.11亲历者交谈,看关塔那摩监狱犯人的采访视频,参与同性恋大游行、看美国普通人在街头痛诉银行家和资本家的贪婪,知道自己以前的眼界还是太小了。”
  顺利突围身兼使命
  三年的海外留学时光,范海涛用她如同小说一般的文字记录下这一路走来的点滴历程,用20万字记录了她从财经记者、作家蜕变成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专业毕业生的绚丽突围。但回国后,范海涛曾经经历过一段迷茫期。国内激情澎湃的创业氛围和各行各业欣欣向荣的发展,曾经让她迷茫是否该继续在从事非虚构写作和推广口述历史这条路上走到黑。可以说,《就要一场绚丽突围—— 30岁后去留学》这本书是海涛的初步尝试,她希望能在为读者提供酣畅淋漓的阅读感的同时,让大家对口述历史学科有一些全新的认识。
  口述历史作为新兴学科在中国还处于萌芽状态,甚至在高校里还未曾设有这个学科,一切都是初始阶段。范海涛将发展中国口述历史教育作为自己的使命,“作为读这个专业的中国人,我希望能够最大程度承担起一个桥梁的作用,传递信息,介绍口述历史这门学科。我写这本书,就是想做极大的信息化大众普及读物,让大家了解口述历史,希望明年有更多的人来报考哥大的口述历史。”
  最近,范海涛正忙着参与更多国内口述历史研究项目,“我在中国,有很多资料在进行整理,但是缺少一个公共的平台去展示”。像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设立的口述历史博物馆,比较完善,也在踏实地海量收集资料,但缺少成果展示。在美国,口述历史的展示方式很接地气,比如开着一辆车到美国50多个州,在各个地方建立书亭子,专门用来讲述口述历史。此外很多网站把口述历史和动漫结合,编排成舞台剧等各种丰富多彩的展示模式。
  “我的使命就是把美国口述史可展示的形式介绍给国内,让那些做中国口述史的人,能通过更多的形式接触到大众。口述历史不只是在挖掘,更重要的是让在档案室里沉睡千年的口述历史采访资料焕发出新的活力,让更多的人触摸得到、看得到、感知得到。”说这话时,范海涛正准备着迎接下一场绚丽的人生突围。
其他文献
由短螺旋天线组成的天线阵是用单个矩形波导馈电的。为了使天线阵元与波导之间满足匹配条件,而在天线阵单元附近插入一些短线。根据传输线理论,确定耦合相位和耦合因数。机械
“无欲则刚”不准确,无欲,则无所谓刚与不刚,只有在更大欲望、更高理想的牵引和支撑下,才会对俗名俗利不屑一顾,才有勇气蔑视本该被蔑视的一切,才可谓之曰“刚”。康晓光说,
前言文艺复兴一词源自意大利语Rinascimento,意为再生或复兴。此词由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和建筑师乔尔乔·瓦萨里(Giorgio Vasari,1511~1574)在其《艺苑名人传》(Le vit
性生活后稍事休息,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小便。正常女性尿道口周围有许多细菌寄居,在性生活过程中由于碰撞挤压,细菌会 A brief rest after sex, the first thing to do is urin
关于投资基金的若干问题──我国投资基金的特点、问题及对策卞志村作者简介:卞志村,1975年生,现在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工作,目前,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以及和证券市场
通常意义上的词汇包含了音、形、意三个维度,有的教师简单地认为教会学生读准发音、记得拼写、会造句就是词汇教学的全部。但作为外语教师,词汇教学的内涵是不容忽视的。Na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