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脂肪变性7例诊断与治疗

来源 :中国实用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462780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提高对脂肪变性性膀胱炎的认识.方法 对7例膀胱平滑肌脂肪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7例患者均经药物加镜下电切、电灼治疗并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再发膀胱炎次数0~2次,经3~5 d可治愈.结论 对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常规做膀胱镜检及活检是很有必要的,一旦发现变性病灶及时行膀胱病灶电切、电灼术,疗效确切。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ABP)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下骨折(SFF)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32例老年SFF患者采用股骨近端ABP内固定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12.2个月(10~15个月).X线示骨折愈合,愈合时间14~20周,平均15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24例,良8例.无死亡、内固定松动或折断、感染、髋内翻或畸形愈合病例.结论 股骨近端ABP操作简单,治疗老年
卵巢肿瘤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肿瘤.在国内妇科恶性肿瘤中,卵巢肿瘤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和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在国外仅次于子宫颈癌与子宫内膜癌),居第三位.由于卵巢肿瘤深藏于盆腔,病人初期很少有症状,恶性者易扩散,以致于确诊时60%~70%的卵巢恶性肿瘤病人已属晚期,故近20年卵巢癌的5年存活率(25%~30%)无明显改善,因此卵巢癌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以往对卵巢肿瘤的诊断主要依靠二维超声,而近些年迅速发
目的 观察单枚人工髓核PDN~SOLO型假体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2003年3月至2005年6月,我院共施行单枚PDN~SOLO型假体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5~61岁,平均43.1岁;第5腰椎~第1骶椎9例,第4~5腰椎17例,第3~4腰椎2例,第3~4腰椎并第4~5腰椎2例,术前均通过CT或MRI检查证实临床症状是由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均采
小儿心脏瓣膜病主要为先天性病变合并瓣膜病变和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对于小儿心脏瓣膜病首先应考虑瓣膜成形,对于无法修复重建、成形失败或经成形后复发的瓣膜病变应该考虑行瓣膜置换术[1].我院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期间完成8例14岁以下小儿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本文对相关资料总结如下:
目的 观察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对高血压患者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80例高血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无创通气组:经面罩选择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利尿、扩血管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应用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基础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呼吸频率(R)、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平均动脉压(MBP)的变化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无创通气组患者的R、MBP下
自1996年以来,我们实施输精管复通术19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92例,年龄25~56岁,平均(31±15)岁.全部行单侧吻合复通,其中左侧120例,右侧72例.输精管结扎至要求复通时间1~9年,平均4.64年.均持县(区)计划生育委员会证明.所有患者手术前体格检查正常,睾丸体积15~24 ml,输精管结节无明显压痛,附睾无肿大和硬块,精液常规
目的 研究早期快速输注冷沉淀对剖宫产术后大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90例剖宫产术后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输注晶体、血浆、红细胞悬液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输注冷沉淀10 ~20 U,两组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4h分别检测其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闻(APTT)、凝血酶时问(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结果 观察组输
目的 分析小儿肱骨外科骨折的早期手术方法、疗效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本组27例病人均行早期手术治疗.根据骨折移位及外侧关节囊、伸肌筋膜撕裂情况,采用丝线张力带法固定18例,克氏针丝线张力带法固定9例.结果 所有病例均解剖复位,少数病例有轻度鱼尾改变,无一例坏死或骨骺早闭者.结论 对有移位的小儿肱骨外科骨折宜早期手术治疗,尽量做到解剖复位和确切固定.线力固定确切,对骨骺发育影响小,对小儿及损伤较轻者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肾囊肿切除术两种不同手术入路优越性.方法 采用经腹腔及后腹腔入路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治疗肾囊肿39例,其中经由腹腔途径17例,后腹腔途径22例.对两种手术途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中转率以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经腹腔途径:平均手术时间52 min,平均术中出血42 ml,平均引流时间2d,未中转开腹,平均术后住院时间4.8d;后腹腔途径:平均手术时间58 min
目的 将处于高血压前期的患者给予治疗性生活方式综合干预,观察降低高血压患病率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观察患者200例,其中高血压前期干预组100例,对照组100例.结果 经过2年的专科门诊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使高血压前期进展为高血压的相对危险性比对照组降低了57.7%.结论 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措施对预防高血压发生有明显效果(P<0.05),与药物治疗具有同等重要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