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的整合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bertrand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技术应用与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正在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产生深刻的影响.课程标准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教学内容,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有机整合.这种做法就是将信息技术融合到数学课程中,在内容上“把算法融入到数学课程的各个相关部分”,这就使得信息技术实质性地成为数学课程教与学的必要工具,掌握信息技术已成为学好或教好数学课程的必要条件.
  一、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基本原则
  1.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应体现数学学习的发现、探索教学过程的原则.它强调利用信息技术对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给学生以展示,强调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强调对数学知识应用;强调对数学知识的迁移.这种整合,是以数学教学的具体任务完成为目的,有意识地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教学.其目的是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始终处于发现问题,用数学的方式提出问题,探寻解决方法、解决问题的自主的、动态的过程中.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让学生做到个性学习与协作和谐统一,以达到数学学习的目标.
  2.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应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原则.要注意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目前流行的教学设计理论主要有“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两大类.由于这两种教学设计理论均有其各自的优势与不足,所以最好是将二者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形成优势互补的“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理论.这种理论正好能支持“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要求.在运用这种理论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注意的是,对于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都不能把它们仅仅看作是辅助教师教课的形象化教学工具,而应当更强调把它们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协作交流工具.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正好能在这方面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3.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体现信息技术作为数学学习的基本工具的原则.信息技术的教育已经不再局限于扮演以往的角色:教育素材的提供者,或是模拟教育者,或是练习机器这样一个相对被动的角色.在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中,应让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数学知识所需信息、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则是一种终身受用的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
  二、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优势
  1.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的融入利用创设新颖的教学环境,教学模式将从教师讲授为主转为从学生动脑、动手自主研究、小组学习讨论交流为主.把数学课堂转为“数学实验室”,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我在上《对数函数及其性质》这节课时,安排学生到机房进行上机操作,学生利用《几何画板》数学软件探究对数函数图像及其性质,通过亲自动手绘制对数函数的图像改变a的大小,认识指数函数的变化规律,总结出了对数函数的性质;还有的学生进一步探究出了指数函数图像与对数函数之间的关系.在此过程中,学生学习积极性非常高,求知欲望非常强.因此可见,信息技术的使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他们主动地学习和发展
  2.借助信息技术发展学生思维,使思维“可视”.
  信息技术可以发展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形成更高效的概念与能力.它能够展示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能够变抽象为具体、变静为动等.学生可以达到传统途径下无法实现的领悟层次,不仅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得到更好的训练,而且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发展思维和直觉思维.例如:笔者在讲《点的轨迹求法》时有这样一题:已知一条定长线段L其两个端点分别在x轴和y轴滑动,求线段中点的轨迹方程.学生们利用《几何画板》作出了图形,探测出中点轨迹并求出了方程.还有的学生进一步探测线段上其他点的轨迹.又如在讲《曲边梯形面积求法》时,有这样一题:已知函数y=9-x2,求在[0,3]上与坐标轴围成面积.笔者利用《几何画板》展示“以直代曲”“逼近”的过程,学生从中体会“分割、近似代替、求和、取极限”是求曲边梯形面积的基本步骤,理解定积分的概念.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传递动态使思维“可视”,为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提供直觉材料,为发展学生数学能力提供了必要的感性准备.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发现、猜想、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计算器和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猜想论证、探索与推理、问题的提出与分析解决、计算与检验等,从加深对数学概念、思想、方法的理解,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互相启迪中磨炼意识,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和良好个性品质.
  3.借助信息技术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讲清一些基本内容的实际背景和应用价值,开展“数学建模”的学习活动,设立一些反映数学应用的专题课程,即把数学应用教学当作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数学的应用自然地融合在平常的数学中.教学中应体现知识的来龙去脉,适当介绍数学内容与其他学科日常生活的联系,通过数学实习、实验、研究性学习等活动引导学生亲自利用数学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知识.而信息技术可以帮助人们在搜集、整理、描述、探索和创造中建立问题的模型,通过研究模型而解决相关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为人们解决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非常有效、简捷、廉价的手段.例如笔者在算法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尽可能上机尝试,上机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算法的兴趣,不但可以检验算法的正确性以及算法的好坏,而且还可以通过改进算法而引起学生对算法的更深入思考;要求学生能够用学过的C语言自编一些实用小程序,体会算法的实际应用.
  总之,信息技术展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与广阔的发展空间.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但是,也不能因此就可以说信息技术是万能的,只有在教学中准确把握,才能使其真正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其他文献
沈家本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法律学家。本书由对沈氏的家庭、个人经历、主持法律改革的主要事迹、融合中西法律、法学,对中国法的发展所作的贡献,作了系统而详尽的
回顾法人制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法人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它不仅随着社会形态的变化而变化,即使在同一社会形态中,也由于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而呈现出显著的差异。因此,在确定法人的条件时,一方面,不能以法人在某一时期所具有的典型特征为依据,来判断在此
生物学是高中课程中一门较为宽泛的学科,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只有在学习中不断建立对生物的兴趣点,才可以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  一、公鸡报晓的生物趣味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关于生物的趣味知识有很多。众所周知,公鸡有“活时钟”的称号,每日清晨时分,总会有大公鸡打鸣啼叫,宣告着新的一天的来临,故自古就有闻鸡起舞的故事。在高中接触生物知识后,通过生物老师的讲解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与生物学
我發现,每次考试结束后,总有些同学会为选择题耗时太多,导致后面的主观题没有時间作答而惋惜不已。究其原因,主要是解题方法不当,习惯用常规方法解题,经常是“小题大做”,耗费宝贵的时间。如果能够抓住题型特点,运用合适的解题策略,不仅可以提高解题速度,也可以保证答案的正确性。下面就以高考选择题为例,归纳几种解题策略供大家参考。
对物理这门课,学生往往只注意记公式,背定律,而对课本的阅读就很不重视,有时即使看书,也往往是和看小说一样读一遍,而对其中精义把握不住,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物理教科书包含着物理这
实验教学是高中化学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通过全面创新实验教学,可以更好地落实化学课程目标、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
随着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的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
期刊
邓小平同志指出:'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解决教育问题,根本问题是教育人。'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也明确提出:'加强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在物理学中是不可取代的。农村中学实验室器材匮乏实验条件简陋,便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实验资源的有效开发,也能解决物理教学中的实验需要。通过使用身边物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