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企业个性化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探索

来源 :职业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yey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制冷与空调专业为例,介绍了基于企业个性化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过程。通过校企合作,开办订单班,根据企业个性化的岗位需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体现企业岗位能力的实践教学平台,采用“师徒制”教学方法,形成了 “四融合、一对接”的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满足了企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企业个性化岗位需求;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平台;四融合;一对接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3-0013-03
  高职制冷空调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诚、毅、勤、朴”的优良品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掌握制冷空调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具备健康的个性品质和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能够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从事大中型制冷空调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中小型空调系统的设计,空调工程的施工管理,制冷空调装置的维修,制冷空调设备的制造、销售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然而,在该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却普遍存在“四个脱节”的现象:(1)学生专业素养、专业能力与制冷工作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需求脱节;(2)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脱节;(3)专业教学内容与现代职业技术脱节;(4)专业教学过程与制冷空调企业的生产实践过程脱节。
  要解决“四个脱节”的问题,需要校企合作,走基于企业个性化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之路。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制冷与空调专业建于1997年,2007年获批江苏省省级示范专业。在近五年的专业建设中,我校遵循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的宗旨,面向企业岗位,探索并实施了基于企业个性化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取得了良好效果。
  开办满足企业个性化岗位需求的订单班
  为了满足企业个性化岗位需求,人才培养必须走校企共育之路。我校2007年首先与南京天加空调设备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天加”)合作,开办“天加班”,按企业要求开展“订单式”培养。“天加班”学生均按个人需求与天加公司签订了准员工的就业协议,在校内重点进行理论课程和基本实践技能教学,在企业开展岗位技能教学,并实现岗位轮转、竞聘上岗,形成了基于个性化岗位需求的教学案例。2009年与三菱重工空调系统(上海)有限公司(下文简称“三菱重工”)合作,成立“三菱班”,并开设了基于岗位需求的课程——“多联机施工与维修”(包括校企合作教材、多媒体课件)。“三菱班”学生均签订了准员工就业协议,安排到16家三菱合作企业顶岗实习。“天加班”与“三菱班”之外的其他学生则根据其自身职业发展需求,分别到南京枫叶能源设备有限公司、南京金溧源空调设备有限公司、南京宁懋空调设备有限公司、南京富龙制冷设备工程公司、清华同方人工环境有限公司等企业的不同岗位进行企业顶岗实践,接受职业技术技能的培养和锻炼。
  根据企业个性化岗位需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在与合作企业开办订单班后,我校根据合作企业对不同岗位员工的技术与技能要求,有针对性地修订了2007~2012年专业实践教学方案,形成了“四融合、一对接”的专业人才培养特色。
  无论是制造、质检、产品维修岗位,还是中小型中央空调工程设计与施工岗位,制冷空调行业对人才需求都存在着明显的淡季与旺季。所以,我校就利用每年的旺季安排学生下企业顶岗、轮岗实习,具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即新人磨炼期,时间安排在二年级暑期(6~8月),学生主要接受企业的技术技能初训,熟悉企业文化,培养守时、吃苦耐劳的精神,并按企业需求在各类岗位上顶岗实习。第二阶段,即轮岗实习期,时间安排在三年级上学期末至下学期(12月至次年6月),学生主要在各类岗位上轮岗实习,从企业的准员工逐渐过渡到正式员工。这样一来,自然打破了传统的学期和寒暑假,需要各企业和学校共同修订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将企业实践教学内容(即顶岗实习课程)写入各订单班的方案中。例如,“天加班”企业实践教学的岗位课程如表1所示。
  修订后的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利用了校企双方不同的资源与环境,发挥了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先进技术和设备的优势,解决了人才培养的“四个脱节”问题,形成了“四融合、一对接”的专业人才培养特色:企业准员工岗位培训方案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融合,生产过程和教学过程相融合,企业岗位能力要求与教学评价相融合,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专业教学内容与企业现代技术对接,有效解决了现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背景下企业岗位要求和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脱节的问题,实现了校企合作办学、共同育人的目标,满足了企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构建体现企业个性化岗位需求的实践教学平台
  几年来,我校通过校企融合,充分发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先进技术、设备和工作环境的优势,把课堂拓展到企业,构建了两个体现制冷空调企业个性化岗位需求的教学平台:天加公司生产区教学平台和三菱重工全资在校内成立的“三菱重工·江苏经贸中央空调培训中心”。这两个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充分凸显了以学生就业岗位为导向的工学结合的特点。在实践教学平台内,由企业培训师、高级技术人员、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组成了岗位教学建设小组,根据合作企业的岗位能力要求进行深度调研、分析,及时把企业岗位技能与学校理论教学互融的案例嵌入到教学中去。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直接参与课程标准的制定以及教材的开发,突出教学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行业企业技术标准相融合;围绕专业能力、专业素质要求,突出应用性、针对性和先进性,形成了极具岗位特色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通过企业导师引领,在企业工作环境下重点培养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结合职业资格证书和企业岗位实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有效解决了高职教育中校内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滞后的问题,实现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动态更新与提高。
  形成教学双导师、学生双身份的“师徒制”教学方法
  学生在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平台内拥有学生和准员工的双重身份;实践教学由企业的培训师和岗位技术能手与校内专业教师相互配合进行,实现了人才培养中的双导师,并由此形成了高职制冷与空调专业独特的“师徒制”教学方法。师徒进行一定时间的共同务实操作,使学生充分领会师傅所拥有的专业素养与能力,同时学会师傅的操作技能技巧(隐性知识技能的传承),具备岗位的独立操作能力。“师徒制”实践教学过程中渗透了现代企业所需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价值观,传播了现代企业文化,使学生全面接受现代企业敬业精神、团队意识、忠诚企业、循规守纪等企业文化的教育,营造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的环境。   总结与思考
  在实施基于企业个性化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如下一些经验。
  第一,要使每年的企业实习都能做到“全员覆盖”,对合作企业的数量是有一定要求的。各企业每年提供的岗位数量可能会出现很大不同,有的年份能接纳30~40人,但第二年可能只需要10人左右。以我校制冷空调专业为例,平均每年学生人数为70~80人,7家合作企业,考虑到每年人数需求的波动,此消彼长,总共需要的岗位数量刚好能满足要求。由于学生人数少,实习时间较长,完全可以实现“以师带徒”,且能保证在企业内轮岗。但对于大专业或人数较多的专业,合作企业数量如果太少,就不能保证“全员覆盖”的效果了。
  第二,要保证每年的企业实习时间,必须打破传统的学期制和寒暑假制,既需要学校管理部门配合,又要获得学生的理解。例如,我校的企业顶岗时间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的“新人磨炼期”安排在二年级的6月至8月,第二阶段的“轮岗实习期”安排在三年级的12月至次年6月。这样一来,学生的寒暑假就没有了,只有正常的双休和节假日。因此,校内的理论教学内容必须做出相应调整。特别是第四学期,校内教学周数必须减少,课时相应压缩。除了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预先做出修订外,如遇特殊情况(如有些企业需要提早上岗或迟后返校等),还需要教务部门配合协调,灵活执行管理政策。此外,学生休息时间减少,难免会有想法和意见,需要提前做好广泛的宣传和动员工作。
  第三,必须配备专业教师随班下企业,负责做好实习记录和学生的思想工作。我校的做法是在寒暑假期间每个企业均安排1~2名专业教师随班下企业挂职。为不增加教师的额外工作,挂职期间等同于完成了一定数量的教学工作,保证了教师的个人利益。挂职期间,专业教师一方面提升自己的实践教学水平、更新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全权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如考勤、实习记录、实习报告等。另外,学生在实习期间经常会出现消极情绪,如怕苦嫌累,不愿加班,要求更换工种、返校甚至提出回家等,教师必须及早发现,并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同时和企业积极协调、沟通,保证企业实习能取得最大成效。
  第四,必须把安全教育工作放在第一位,预防工伤事故。企业实习,最重要的是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工科专业更是如此。因此,在实习前,必须大力加强安全教育工作,除了在校内做好思想动员和安全教育外,一般企业也会在上岗前做好充分的安全培训。企业顶岗期间,随班教师更应该每日提醒学生注意安全生产,一旦发生事故应及时处理。此外,每名学生都应与企业签订实习协议,其中必须有工资待遇、工伤事故等相应条款,并购买保险。安全工作做得越充分,事故发生率就越低。
  总之,解决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矛盾,培养企业欢迎的人才,是专业内涵建设的重心。只有把握住“以人为本”这个核心理念,找准改革方向,在专业内涵建设上下功夫,才能真正做到为企业培养合格的人才。我校在基于企业个性化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实施过程中,将企业准员工岗位培训方案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融合,生产过程和教学过程相融合,企业岗位能力要求与教学评价相融合,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达到专业教学内容与企业现代技术的对接,形成了“四融合、一对接”的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满足了企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魏龙,张国东.高职制冷与空调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J].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2010,31(3):88-90.
  [2]於红梅,李鹏辉,胡双喜.基于企业岗位能力要求的高职专业内涵建设—以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5):50-52.
  [3]朱立,周丽.《制冷与空调》专业人才需求调查报告[J].消费导刊,2009(4):256.
  [4]龙建佑.就业、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三结合的过程管理—以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制冷与空调专业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9(29):46-47.
  [5]何钦波,廖翠玲.关于高职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几点思考—以08级制冷专业学生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3):70-71.
  [6]涂中强.高职制冷专业教学需走校企合作之路[J].中国电力教育,2009(4):76-77.
  [7]崔玫.高职院校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几点思考[J].职教与成教,2009(10):164-165.
  (责任编辑:杨在良)
其他文献
M4A88TD-M EVO主板采用了4+1日供电设计,全固态电容供电,具有不错的稳定性。由于同时配备了EPU节能芯片和TPU智能加速芯片,因此这款产品也属于华硕旗下的“双核主板”产品线,不仅拥有动态节能设计,同时还能够通过TPU实现智能开核、自动侦测、自动调节、自动测试稳定性等功能。这款配备880G+SB850芯片组的产品虽然应对的是主流用户,但在BIOS内部的超频设置也是非常丰富的,扩展性上独立
期刊
近日硕美科推出了人声监听耳机EFi82 Pro,频响范围达到10Hz~28KHz,规格在同类人声监听产品中可以说是独一无二,也正因为如此,这款EFi82 Pro得到音频玩家的广泛关注。这款EFi82 Pro日前已经到达《电脑迷》编辑部,小编抢先试用之后;为大家分享这款耳机的试用结果,看看它有何过人之处。
期刊
摘要:基于工作过程的和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开发,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课题。文章以工作过程和能力本位课程体系开发的基本理念为指导,分析当前高职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的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因素,然后结合珠三角地区房地产行业发展趋势和学校自身优势,以营销策划、房地产估价方向的工作过程为主线,确定了基于专业方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最后对课程体系的具体教学实施方案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教育;房地产经营与估
期刊
桌面键鼠已经进入无线时代,无线键盘、鼠标的价格越来越便宜,让越来越多的用户都能享受到摆脱线缆束缚后的舒适自由感。无线外设市场空前繁荣,无线键鼠已经成为普通用户手中的利器。展示无线新品的特点,帮助用户选择到合适的无线键鼠套装,是《电脑迷》组织此次横向测试的初衷。
期刊
使用迅雷下载文件的确是方便,但很多时候它又是很自作主张,该用它时它出现,不该用它时,它也出现。在现在这迅雷当道的时代,我们有必要教教迅雷,让它学会看脸色行事,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该出手时袖手旁观。
期刊
直观、智能、灵动的多点触控技术为移动鼠标带来创新的操控方式,将手势操控引入鼠标,应用于桌面式电脑或者笔记本电脑,用科技成就生活之美。日前雷柏就推出一款多点触控无线鼠标一一T1,这款鼠标外形颇为时尚,操作方式和传统按键式无线鼠标有所区别,只需轻点或者滑动鼠标,就能完成操作。
期刊
纤薄27英寸:28mm的纤薄机身第一眼便牢牢抓住了小编眼球,外观经典银黑搭配能很好地融入家居生活。内置音箱的银色下边框成为整机外观设计中不错的装饰元素,隐藏式OSD按键则统一设计在机身右侧。AOC V27t菜单设计以易用性为主,纯文字分级菜单简单明了,在图像设置界面用鲜艳、柔和的图像模式代替了LCD产品上常见到的图片、游戏等情景模式。  家用多面手:AOC为V27t配备了电视模式遥控器,较大的按键
期刊
Intel奔腾系列处理器自1993年诞生至今,从来不乏明星产品,近两年的奔腾E2XXX、奔腾E5XXX产品相信给不少读者都留下深刻印象。今天,集成内存控制器和GPU核心、采用LGA 1156接口的新一代奔腾处理器G6950出现在人们面前,你将选择怎样的主板与其搭配呢?
期刊
2010年5月11日,技翥科技在北京的798艺术区举办了“技嘉AMD 8系列主板发布暨媒体及用户品鉴会”。首批多达10款技嘉AMD 8系列芯片组主板全线亮相,技嘉科技主板中国事业群市场总监尹雪美女士、技嘉科技主板事业群创新暨价值中心韧体处协理曾伟文先生、AMD渠道市场项目经理樊晶女士出席了此次发布会。到场媒体与广大技嘉热心会员们一起体验了技嘉8系主板在游戏、高清、超频等方面的应用感受。
期刊
自动超频,功耗不增反降,闲置和满载状态时分别使用不同数量的CPu核心,这就是现阶段我们谈论的CPU智能加速技术。显然智能加速并不是只能加速。它不仅能够给用户带来真正的实用价值,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未来处理器的发展趋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