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力理论指导下的生物学教学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_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元智力理论是影响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理论之一,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新形势下,简述作为教育教学改革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思路的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内涵,并提出同质小组合作、异质小组协助、多元切入等教学策略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多元智力理论 教学策略 生物学教学
  
  一、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内涵
  
  多元智力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在其《智力的结构》中提出的,并在以后的时间里多次加以发展。加德纳认为,我们的智力是多元的,人除了言语/语言智力(verbal/linguistic intelligence)、逻辑/数理智力( 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两种基本智力以外,还有其它七种智力,它们是视觉/空间智力(visual/spatial intelligence)、身体/运动智力(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音乐/节奏智力(musical/rhythmic intelligence)、自我反省智力( 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人际交往智力( 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自然观察智力(naturalist intelligence)和存在智力(existential intelligence)。每个人至少具备以上九项智力,这是人类的最基本的智力,人人都有这些智力潜能,只是各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的表现程度和发挥程度不同。因此,我们的学校里再也不应该有所谓“差生”的存在,而应该是各具智力特点、智力表现形式、学习类型、学习方法和发展方向的可造就人才的聚集。
  
  二、以多元智力理论为基础的生物学教学策略
  
  认真对待人类内部的差异是多元智力理论的核心。在理论层面上,这意味着不能在单一智力的纬度下对所有的个体进行功利性的排列。在实践层面上,这意味着任何统一的教育方法都仅仅是为一小部分儿童提供最佳服务。因此加德纳提出了“为多元智力而教与学”和“以多元智力来教与学”的主张,强调通过合适的教学策略结合学生的学习风格来实现教育的个性化。多元智力理论不仅对美国的教育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它的影响力还遍及世界各地,也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三大理论基础之一,同时也给教师制订适宜的教学策略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依据。
  1.同质小组合作策略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每一个体都有相对而言的优势智力领域,如有的人显露出过人的“音乐天才”,有的则表现出超常的“数学天才”,而每一个体不同优势智力领域的充分发展才能使个体的特殊才能得到充分展示、个性得以充分体现,才能保证个体适应并立足于当今这个极具个性化的时代。同质小组合作策略就是将具有相同优势智力的学生集中起来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以主题单元形式组织课程内容,每个学习小组都有其特定的活动和任务,教师根据情况提供适宜的帮助,引导学生发挥其优势智力。根据生物学课程的特点,可以设置的学习小组有:言语/语言组、实验组、观察组、表演组、制作组等。如言语/语言组集中了具有阅读、写作和使用语言思维优势的学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以听说读写的方式学习生物学。即以故事形式讲述著名生物学家的生平和科学发明的奇闻趣事;将所学生物学知识编成顺口溜、快板,或用音乐、诗歌、谜语、歇后语等方式表达出来;开展与生物学有关的讨论会、演讲会,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课堂中通过讨论,用连贯、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阅读教科书、科普读物、办小报、黑板报、写科技小论文等。又如制作组集中了身体/运动智力占优势的同学,可以让学生尝试制作生物模型,体验建构模型的过程,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通过同质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学生的强项智力将得到最大化的发展,还有助于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异质小组协作策略
  异质小组协作策略是将具有不同优势智力的学生分到同一组,组织最佳智力小组,围绕一个任务进行学习。即小组内的每一位成员都有各自不同的智力强项, 这样的小组通常包括3至4名学生,每位同学具有一种或几种智力,这样的小组作为一个整体就具备了比较完善的智力结构, 小组成员之间可以取长补短, 相互学习, 共同成长。例如“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这一活动就需要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自我反省智力和人际交往智力等各种智力成分的参与。教师根据学生的智力结构特点将学生分成异质4人小组,组内学生再根据自身的智力特点进行分工合作。
  人际交往智力强的学生负责指导本小组的分工合作,模型建构完成后组织小组成员鉴赏各组的制作成果,并开展与其它小组的沟通交流。
  数理/逻辑智力强的学生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根据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由两条脱氧多核苷酸链组成。双螺旋结构外侧的每条长链,是由脱氧核糖与磷酸交互连接形成的,两条长链以反向平行方式向右盘绕成双螺旋,螺旋直径为2nm,螺距为3.4nm;两条长链上对应碱基以氢键连接成对,对应碱基的互补关系为:A-T、C-G ,碱基对位于双螺旋结构内侧,每个螺距有10对碱基,两个相邻碱基对平面的垂直距离为0.34 nm。确定本组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大小(如高度与直径的比例),确定使用的各种材料(如代表脱氧核糖、磷酸、4种碱基的材料——形状、颜色各不相同的塑料片;代替氢键的连接物——订书钉;代替磷酸二酯键的连接物——长度相同的2根粗铁丝)等。最后制定出详细的实验步骤。
  自我反省智力强的学生反思实验方案的优缺点并进行修改。模型建构完成后对制作的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进行检查,适当修补模型的某些缺陷。
  身体/运动智力强的学生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先制作DNA分子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然后将各种脱氧核苷酸整合在一起,逐步完成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制作。
  言语—语言智力强的学生组织文字稿,向其它组的同学介绍制作DNA模型的具体过程、模型的大小和模型中各种材料分别代表DNA分子的哪个结构,并在交流完毕后进行实验小结。
  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既可以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优势智力,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功,又可以让学生学会合作,在合作学习中使自己的弱势智力也得到一定的训练,从而在真正意义上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
  3.关键概念的多元切入策略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不同的智力类型分别代表着不同的思考方式和学习方式。如语言智力较强的人擅长听说读写方式进行学习,身体运动智力较强的人,适用触摸、操作等方式来学习。因此,教学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在班级授课制还不能废弃的今天,教师只有采用多种形式教学,才能更好地为不同智力结构的学生提供丰富、可选择的学习机会。多元切入策略就是从不同角度,通过各种活动,提供同一教学内容的不同呈现方式,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多元切入的具体方式有叙述方式、逻辑方式、量化方式、美学途径等。对于教师来说,应该运用不止一种方式呈现某一学习内容,至于该内容是否涉及某一智力领域以及如何涉及这一领域取决于这一领域是否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并不要求每一个学习内容都涉及九种智力领域。对于学生来说,哪一种方式最合适,都因人而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一种或几种易于理解的方式。例如关于“扩散”的概念,可运用4种不同的方式说明:
  (1)用言语/语言智力定义“扩散”的概念。物质从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运动的现象叫扩散。
  (2)用自然观察智力体验扩散现象。做演示实验:将一滴蓝墨水滴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墨水从中间向四周运动,中间是高浓度处,而四周是低浓度处,即墨水从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运动。一段时间后,整个烧杯中的水呈均匀的蓝色。
  (3)用视觉/空间智力感受扩散现象。利用计算机动态模拟上述演示实验,展示蓝墨水分子从中间向四周运动的微观过程。
  (4)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扩散现象。邻居家炒菜的香味;香水味道;路边的花香等。
  每个学生的智力结构都不一样,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学习风格也各不相同。采用多种不同的呈现方式说明同一概念,向学生展示多方面的智力领域,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智力特点,选择其中一种最容易接受的方式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同时也可以促进部分学生以一种以上方式理解它、表现它,并寻求这些理解、表现方式之间的联系。另外,将不同种智力应用于同一知识的教学也为学生提供了使用各种智力的机会,包括他们最强的和最弱的智力,从而促使学生多方面的智力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霍力岩,《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教育研究》,2000
  [3] Howard Gardner,霍力岩等译,《智力的重构:21世纪的多元智力》[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4] 王翠玲,《多元智能理论与生物教学的整合》[J],《广西轻工业》,2007
  [5] Howard Gardner,沈致隆译,《多元智能新视野》[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其他文献
摘要:创新的核心是思维。创造思维要求打破惯常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将过去的经验重新加以综合,提出新的、发明性的解决办法。但创新的开始,有时只是在思维过程中一瞬间那一点点小小的火花——灵感的出现。因此,在每门课程中,课上或课下,学生对问题的一点点灵感,我们都应该加以保护,并鼓励他们就此点小火花做出大文章,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灵感 激发兴趣 创新    在很多学生和教师的眼里,初中地理是一
期刊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在素质教育中,积极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提高小学教学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我就此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寓乐于教    小学生有猎奇、求异、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等特点。为此,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采取信息刺激手段,力求内容新颖、形式多样、活泼有趣,让学生在兴奋快乐、积极思考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  1.利用有趣的实物,多彩的挂图,即兴的简笔画,刺激学生的感官,
期刊
分类属于统计领域的知识,是最基本的统计活动。分类在教材中分成两个层次:一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按照给定的标准对熟悉的事物进行分类;二是自己确定一个标准对几何体或图形进行分类。笔者要设计的这节课属于第一个层次范围,即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依照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学生认知规律,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和设计本节课: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规律,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
期刊
摘要:谚语,用简单通俗的话来反映深刻的道理。英语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谚语可使课堂气氛活跃,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谚语 英汉互译 跨文化交际    一、英汉谚语与跨文化交际的定义及其关系    英语和汉语一样,都有许多谚语。谚语是社会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过长时间的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固定短语和短句。它是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是文化艺术宝库中绚丽多彩的瑰宝。通过谚语,我
期刊
无庸讳言,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认识自然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从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自然哲学,到伽利略、牛顿时代的经典力学, 直至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普朗克的量子力学等,都是物理学家科学素质、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维的有形体现。鉴于此,利用新教材创设氛围,挖掘教材培养科学素养的潜能,使其成为新课程实施的源头活水,显然有着积极的现
期刊
实施好新课程,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新课程的实施对每一位教师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这需要我们更新教学理念,与时俱进,不断探索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众所周知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做好实验教学尤为重要,现就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做好物理实验的教学,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做好演示实验,促进物理概念的形成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做好演示实验可以使学生获得与物理概念
期刊
摘要:情境教育的好处是把教材演活了,把学教活了,把教学过程的育人功能充分地体现出来了。因此,“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探索。教学是一门艺术,对艺术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经过不断的尝试和革新,情境教学法将会有更多的突破,它的运用将会给历史教学注入持久的活力。  关键词:有效课堂 教学情境 创设 灵动 情境    历史教学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一些学生课外喜欢看一些历史故事,在日常的谈话
期刊
我校学生从初一到初三,每个学生作文确实写了不少篇,可成型的少,滥竽充数的多。很多学生的作文脱离实际,胡编乱造,即使是写真实生活,也是用一些粗糙的语言把事情经过概括的叙述一遍了事,想到那写到哪,想一句写一句,字数不够废话来凑,不会构思,写出的作文平淡无奇,质量也不高,分数低。因此,部分同学对写作文已没有了热情和兴趣,只剩下严重的厌倦。鉴于上述情况,在作文教学中我做了如下几点尝试:    一、激发兴趣
期刊
合作学习既可以是个人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小组讨论和交流,又可以是小组活动基础上的全班交流,都要以小组成员合作学习活动为主要环节。没有独立思考做基础的合作学习犹如空中楼阁,没有经过个体独立思考而展开的交流讨论如无源之水。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长期以来,我们只强调独立思考,忽视了合作学习。作为一名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该怎样组织合作学习呢?    一、要开展好小组合作学习,教师首先要做好前期准备  
期刊
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内容丰富,文字优美,插图漂亮,活动设计多样,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水平,更易于接受。教材改进了,我们的观念、教法也要更新。在思想品德教学改革实践中,我有这样的体会:    一、正确认识课程,端正学习态度    新课标规定本课程的性质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必修课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