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前史》述评——兼论出版“走出去”占领学术领域话语权

来源 :满族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ian0241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诚如、张玉兴、李治亭、佟悦、李理等清史专家合力撰著的《清朝前史》新近获得第七届中华优秀出版物优秀图书提名奖.该书是一部厚重的清前期历史研究的学术著作,全书以时间为序,以女真的兴起及与中央王朝的关系、民族融合与满族共同体的形成、清(后金)对辽东汉区的统治政策及其作用、明清(后金)之间的战争与明清王朝更替的历史演进为主线,构建起清(后金)从部族到国家并进而入关取明代之的的历史发展过程.全书既继承前人和当代学者的学术成果,同时不囿于旧说,多所创见.对于海内外一些学者的不同论见,亦有所辩驳,其出版推动了清朝前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作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该书驳斥“新清史”学者歪曲中国边疆和民族历史的错误观点,体现了我国学术出版“走出去”占据国际学术话语权的社会担当.
其他文献
满族及其先民,在历史上先后建立了肃慎王国、挹娄王国、勿吉王国、黑水靺鞨部落联盟、渤海郡国等地方王国和政权,并且在公元12世纪入主中原建立了一代王朝的大金帝国,17世纪又建立了统一的大清帝国王朝.肃慎—满族一系是较早融入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北方民族之一,其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
民族主义源自近代的欧洲,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演变过程,对民族构建与维系以及民族国家建构起到关键性作用.同时,无论哪种模式或类型的民族主义都具有两面性,对近代以来的民族、国家乃至世界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当前,由民族主义缔造的当代民族国家世界体系正经历第三次世界民族主义浪潮的冲击.全球化、自由主义、多元文化主义、新国际主义等被西方视作能够消解或遏制此轮民族主义浪潮的主要力量,至今没能取得显著成效;“超民族国家联盟”“世界政府”等政治实践的前景也不甚明朗,至少,20世纪末众多西方学者预言的民族主义颓势尚未出现.
清代广州的驻防旗人在制度上受严格管理限制,但在实际生活中,旗人与民人之间却有诸多来往现象.在居住格局上,旗人与民人并非完全隔离,在经济方面也有诸多来往,有些旗人在身份上则游走在旗民边界之间,这种“旗民杂处”现象使得满汉旗人在不同程度上变得本土化,但族群的社会边界依然在不同程度上继续维持,表现出和而不同的特点.
文章深入挖掘清代典型八旗科举世家——阿桂家族的研究个案,对八旗科举相关的三个问题进行讨论.首先,文章对学界存在争论的八旗科举与旗人入仕问题进行探讨,认为旗人进行科举考试并非容易,且科举也并非八旗科举入仕的主要途径.同时,旗人凭借科举参与文化工程、执掌文化机构、结交文化网络,由此构建起维系家族发展的显性文化权力,这是八旗科举世家形成的重要动因,也是旗人热衷科举的隐性因素.此外,八旗科举从民族文化认同的形成、多族士人圈的交往、以及突破“满汉畛域”举荐人才等方面促进了清代的民族交融.
卡伦作为清代一种特有的军事设施,珲春驻防设置以来,坐卡官兵人数在光绪以前一度占驻防官兵总数的40%左右,始终是珲春防务、边务的重点之一,在清廷维护吉林边境稳定和加强区域管理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囿于汉文文献中相关记载的不足,加之《吉林外纪》、《珲春县志》等史料对珲春境内卡伦的记载存在大量遗漏、错误,以致难以窥其全貌.反之较为详细的记载均来自于满文档案和清代舆图,基于以上文献,对珲春驻防辖区内卡伦的数目、古今位置、语义、设置沿革、管理制度等内容予以考察,兼与前辈学人探讨.
本文章基于相关目录、方志、史料文献以及相关研究成果,结合实地调查,对内蒙古地区清代多体碑刻题名、拓片等诸多信息进行系统全面的统计整理.在此基础上,将统计的15通碑刻按内容分为纪事碑和传记碑两大类,陈述每一通碑的立碑背景,并分析其碑文方位、格式、题名等特点.
本论文以清代满族服饰中的裘皮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对收集到的图片和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对清代满族生活中裘皮服饰的起源、发展以及服饰制度的体现进行了概括性叙述,分析了生活状态和地理环境对裘皮服饰的影响.
本文认为尹湛纳希之所以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还能够坚持创作,最后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是因为尹湛纳希内心有巨大的精神动力,这种精神动力就是责任感、使命感,讲求奉献和热爱国家,即尹湛纳希精神.尹湛纳希精神的产生有着深厚的社会根源和家庭背景,同时尹湛纳希精神的产生也是不同文化交流碰撞的结果,充分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多元通和的历史规律.尹湛纳希精神不仅激励尹湛纳希实现了精彩人生,也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有重要意义.
纳兰性德在其代表作《饮水词》中,主要刻画了两位爱人形象,分别是赌书泼茶的结发妻子与相思相望不相亲的红颜知己.性德笔下的爱人形象,或蕙质兰心温柔体贴,或惊才绝艳满腹诗书,连同词人哀感顽艳的艺术风格与隐忍顺受的作品内核,皆体现一种“弱德之美”.文章通过对这两种爱人形象与作品内核的解读,从新角度阐释纳兰词的魅力.
数字化保护无形文化遗产是当代的全新课题,是满足少数民族同胞精神需求和建设文化共有家园的重点内容,对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积极意义.本文调查了中国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问题和政策,对于数字化技术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运用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数字化技术在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应用方式和范围等方面进行了科学的论证,并借鉴国外许多国家的优秀做法,参考国内各省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功经验,提出了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走保护与展示相结合、记录与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