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敬畏,方平安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00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往今来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庶民百姓,总有一些人喜欢求神拜佛,让其保佑自己一生平安。然,求过拜过之后,有些人却仍为了私欲而肆无忌惮。结果是该发生的灾祸照样发生。正如明朝思想家洪应明的《菜根谭》所说:“自天子以至庶人,未有无所畏惧而不亡者也。”畏惧什么?子曰:“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意即敬畏天命,敬畏父母、长辈、有道德学问的人,敬畏圣人的话。两千多年来,无论是天子还是庶人,大凡有作为者,都将此作为君王治国、官吏从政、平民处世的金玉良言。时至今日,我们用现代科学的人生观析之,仍有教育意义。
  “畏天命”,按我国古文释义:“天命”即“上天的意志和安排”,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不可“逆天而行”,否则就要遭到惩罚。按现代观点看,“天命”就相当于唯物史观所说的“规律”,即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规律都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任何人违背规律,都要遭到惩罚。譬如,著名的“载舟覆舟”论,它不仅蕴含着自然科学规律,还蕴含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当今社会因为人为的破坏自然规律导致生态失衡而受到惩罚的事例也比比皆是。如肆意砍伐防风固沙的树木,使土壤植被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土质沙化;肆意往河流、土地、天空排放废渣、废水、废气,导致环境严重污染,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可以说尊重客观规律,维护生态平衡,就是“畏天命”的具体表现。
  “畏大人”,按古文释义:“大人”有说指在国家和社会上地位高的人,也有说指父母、长辈、有道德学问的人,而这两类人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法律、法令、制度,代表着社会的公序良俗,需要遵守。特别是法律,当今是法制社会,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不管你地位多高,功劳多大,都必须在法律的约束下。而那些落马的贪官、犯法的平民,所以受到惩处都是对法律缺少敬畏。人犯王法身无主,又如何保平安?
  在现实生活中,交通规则孺妇皆知。可根据有关部门统计,交通事故每年都会发生五六十万起之上,死亡超过十万人,伤者四五十万。原因都是对交通规则缺乏敬畏,血淋淋的教训一再提醒人们,对交通规则无所畏惧,发生事故是早晚的事。
  “畏圣人言”就是要求人们敬畏圣贤的至理名言。南宋著名的思想家朱熹有句名言:“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这里的“天理”既是天之大理,又是物之小理,还是人之道理,“人欲”即人超过节制后的“私欲”,不当有而有的欲求,非分的欲求。朱熹讲“灭人欲”并非是灭绝人的正常正当合理的欲,做禁欲主义的苦行僧,而是在“明天理”的基础上,自觉约束自己非分的欲求,防范个人欲望的过度膨胀,追寻维护社会、道德、政风和民风的和谐与美好。“天理”是公,是大善,是人的仁爱之心,在社会中亦是公众普遍认可的公序良俗、社会公德,普遍认可亦有规范和约束作用。如“曹鼐不可”就是典型范例:明朝时,江西泰和有个典史叫曹鼐。有一次,他抓获了一个年轻貌美的女贼。当時天色已晚,来不及将女贼押解回县衙,他只好带着女贼在一座破庙里过夜。女贼多次以色相诱之,曹鼐感到难以招架时,就写下“曹鼐不可”四字以自警,这样反复写,一直写到天亮,曹鼐终于战胜了美色的诱惑,坚持了自己的操守,传为千古佳话。这个故事对我们今人仍有教育意义,敬畏圣人言,就是“慎独”,就是用社会公德约束自己言行,珍惜自己的名誉,方能事业有成。
  总之,常怀敬畏之心,方保一生平安。
其他文献
有同事戏谑地说,今年好像没有春天,直接从冬天跳到了夏天。听了这话,大家都能会意——天气方面,从严冬凛冽骤然变为高温炎热;更重要的是疫情原因,许多国人在家里“宅”过了整个春天。“宅”在家里,忘记了闹元宵、踏青游春,忘记了二月二、三月三,忘记了春雨惊春清谷天,忘记了情人节、妇女节、愚人节……如果不是《杂文月刊》2020年5月上原创版的《由高考作文题想到的》一文,我几乎忘记了“五一”劳动节。   至今
期刊
网上近期爆出几例“天才”“神童”的旧闻故事,引发广泛关注,网民的关注点惊人一致:是孩子“神童”,还是家长“神通”?  这不是一个问题,而是几个问题——  16岁少女岑某诺,每天可以“写300首词牌”“创作2000首诗”“写15000字小说”……  云南一小学六年级在读学生陈某石,他的一项研究课题——《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斩获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
期刊
这是张树民的一句话。语出《杂文月刊》2020年4月原创版《只为涤荡秽丑尽心力》一文。张树民对杂文的缘分,来自逆反之心。一些人對杂文很不待见,张树民偏要弄清楚那些人为什么“和杂文有切骨之仇”,盖因杂文针砭时弊,涤荡秽丑。张树民“生性倔强,认死理儿,正义感占主流,故尤喜杂文”。   张树民的文章《“言善风”的“里子”》,融古汇今,针砭时弊。“无论喜或忧,喜鹊只报喜,生活的极滋润;乌鸦不善其道,活得便
期刊
我每年总想多挑一些报刊的作品,哪怕某些作品略逊一筹,也会收录一些,以示编者“海纳百川”。其实,这对读者未必是一件好事。作为编者,首先要做的,就是把最好的东西呈现给大家;收录不必在乎其發表园地,见好就收——今年,我大致就是这样做的。   我一直在想,杂文这种文学样式,还会有多大的发展空间呢?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写这类文字的人似乎越来越少了,而刊载这类文字的阵地,也日见稀少。平时没感觉,当着手编这样
期刊
自隋唐举办科举考试始,文昌帝君(即文昌星,俗称文曲星)与魁星是主管科名禄籍的大神,受到天下读书人的欢迎和崇奉,成为读书人的保护神,故文昌祠、文昌阁、魁星楼、魁星阁遍布全国各地。  今日之考生,恐怕知道文昌星与魁星的不一定多,更别提向其祈祷保佑考高分进985大学了。然其祈求高中的心理与古时参加科举考试的士子们并无多大区别,只不过别有所求耳。  全国各地考生及其家长,远赴曲阜孔庙祈求夫子保佑高中者不在
期刊
本文的标题看似有点咬口,似乎在绕口令。“文明养狗”好理解,“养狗的文明”咋说?  何谓“养狗的文明”?溯源此说,还得从近期农业农村部公布的《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谈起。狗向来在畜禽之列,这回第一次从《目录》中移出。也就是说,狗已从畜禽中解放出来了。狗不属畜禽,难道它属野生保护动物?当然不是。据农业农村部“说明”:随着人类文明进步和公众对动物保护的关注和偏爱,狗已经从传统家畜“特化”为“伴侣动物”。
期刊
“文革”初期,当聂元梓窜到上海,极力煽动“打倒常溪萍”时,却遭到华东师大绝大多数师生员工的强烈抵制。时任华东师大党委书记兼副校长的常溪萍,在华东师大有着崇高的威望。这威望,不是前呼后拥的官势官威捧起来的,也不是下级僚属“大树特树”吹起来的,更不是唯上是从,因而得到上级领导的青睐被赐予的。事实上,也从来没有人能凭着这些玩意儿建立起真正的威望。  据后来成为上海师范大学校长的杨德广回忆,那时,常校长“
期刊
电视连续剧《天下粮仓》虽然首播过去十几年了,但很多情节依然让人不能忘怀,心生感慨。  该剧围绕一个“粮”字做文章,以刘统勋为代表的清官与弄虚作假的贪官激烈斗争,扣动着观众的心弦。其中有一个情节记忆颇深,就是地方贪官用双层粮仓欺骗检查的官员。粮仓用隔板分开上下两层,把粮食放在离顶口不到一尺的木板顶上,下边是空的。有方形的,有圆形的,有馒头形的,专门用来应付朝廷的例行检查。那些奉旨下去检查的官员被领到
期刊
从最近一期《瞭望》周刊上获悉,国家统计局在向有关地区和部门反馈2019年统计督察情况时指出,违纪违法干预统计问题,在一些地方、部门仍然存在。督察发现,自2019年6月18日至2020年6月18日,因提供不真实统计资料,处于公示期的严重失信企业达102家,涉及12个省份。其中,商贸、建设等领域,是“数据掺水”的重灾区。与此相对应,多地被查出存在固定资产投资、主营业务收入数据严重造假,山西省应县被检查
期刊
旧时,大城市澡堂浴池入口处有一副木制雕刻的对联。上联:金鸡未唱池先热;下联:云板没敲客早来;横批:勤浴无病勤欲病。  以前的澡堂子开门营业较早,天还没亮池子里的水就烧热了,以热情的服务迎接前来洗澡的顾客;澡堂开门纳客的信号是,由伙计敲响门前高挂的铜制云板。然而,有的浴客为赶池水清亮、热度高,不等云板敲响就迫不及待地不约而至。上下联不但平仄对仗工整,而且形象生动地将澡堂的超前热情服务与浴客的沐浴积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