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艺术的三部曲

来源 :世界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世界艺术之都巴黎,有3座最著名的综合性艺术宝库——卢浮宫、奥塞博物馆和蓬皮杜文化中心,经过参观、对比和思考后,我确认它们是展示人类艺术的三部曲。何谓三部曲?《辞海》有释文曰:“泛指三部内容各自独立而又互相联贯的文学作品。”上述三大艺术宝库的内容正是各自独立而又互相联贯的,因此借用“三部曲”以概括它们之间的关系,想必还是合适的。
  卢浮宫最古老, 1190年兴建于市中心塞纳河的右岸,原为存放王室档案和珍宝的城堡。16世纪初陈列王室收藏的艺术品,并在宫中举办展览。法国大革命后,国民议会决定将卢浮宫改为国立美术博物馆,于1793年11月8日起开始向公众开放。现今占地240亩,厅展面积约为138000平方米,收藏艺术品达40万件。
  通过一座小型凯旋门,来到卢浮宫的入口处,就是美籍华人建筑家贝聿铭设计的20米高的玻璃金字塔。走到下面的宽阔而明亮的大厅,举目仰望头顶笼罩的666块玻璃组成的金字塔形穹顶,方可领悟这番设计的奥妙:气势恢弘,古今融合,新颖美观,采光绝好。
  卢浮宫展出的30000件艺术品,属于19世纪以前几千年的古代作品。共分7个部分:1、古代近东美术;2、古代埃及美术;3、古代希腊罗马美术;4、工艺美术;5、雕刻;6、绘画;7、纸底绘画。从巨大的人面狮身像、埃及法老的金棺、国王与王妃的木乃伊到享誉世界的美术名作,应有尽有,琳琅满目。堪称镇馆之宝的有:1820年在希腊米洛岛上出土的石雕《断臂维纳斯》(公元前2世纪);无头有翼的希腊石雕《萨摩屈拉克胜利女神—尼卡》(公元前3世纪);达·芬奇的油画《蒙娜莉莎》(1504)等。历代名画原作都悬挂于金碧辉煌的宫殿四壁,有些作品如《拿破仑一世加冕》等巨幅油画顶天立地,几乎占据了整整一面大墙。为了保护极品文物,不但禁止摄影照相,连厅内的灯光也很柔和,甚至尽量不用。如《蒙娜莉莎》所存放的展厅是不开电灯的,这幅保安级别最高的油画镶嵌在有3层防弹玻璃的镜框里,人们只能在距离3米的护栏外观赏。至于大大小小的雕塑及各种文物、工艺品是容许用闪光灯随意拍摄的。然而,由于游人如潮,此伏彼起,往往是后浪推前浪,要想给那些静止、凝重的人物雕像好好地选个角度照相是很费事的。我曾在婀娜挺立、线条优美的断臂的维纳斯的四周转了好几个圈,把相机高高举在密密麻麻的晃动不停的人头之上,凝神屏息,一连抢拍了好几个镜头,结果洗印出来的大理石塑像还是有点模糊、发虚;不过那毕竟是原作实拍,又有一种雾里看花似的朦胧美,我依然孤芳自赏着。
  号称“万宝之宫”的卢浮宫里的艺术藏品是那样丰富、珍奇、美好,是花几天几夜的时间都看不完的。当年中国留法学美术的后来成为大家的许多人,如徐悲鸿、吴作人、刘海粟、常书鸿、潘玉良、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无不都是把卢浮宫当作最重要、最珍贵的大课堂,几年几月如一日地在这里学习、临摹;我们一般的游览者当然只能用几小时,最多一两天来转悠一圈,说实话,这是连走马观花都算不上的。如果在导游(还须有些艺术修养)的引领下,能把一部分最有名的绘画和雕塑过一下目就不错了。例如:拉斐尔的《园丁圣母》、韦罗内塞的《迦拿的婚宴》、提香的《田园合奏》、大卫的《拿破仑一世加冕》和《贺拉斯兄弟的宣誓》、安格尔的《泉》、席里柯的《梅杜萨之筏》、米开朗基罗的《奴隶》……这些名作生动地反映了各个时期的历史风貌和重大事件,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功能,同时也有独特的认识意义和教化作用,无怪乎卢浮宫被誉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总索引”。比如,其中法国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洛瓦的标志性作品《自由女神领导人民》,就给我们以视觉上的强烈冲击和心灵上的巨大震撼。这幅布上油画宽260cm、长325cm,取材于法国七月革命事件。
  卢浮宫除了以艺术珍品为主,还收藏了欧美国家的古老家具、书籍、珠宝、钱币等历史文物和老古董。而东方包括中国的艺术藏品则大多陈列于巴黎的其他博物馆,如枫丹白露宫里就专门开设了一个中国馆。
  如果称卢浮宫是人类的古代艺术殿堂,那么,奥塞博物馆则是介于古代艺术与现代艺术之间的“过渡性艺术”的汇集地或曰聚宝盆,宛若连接古今文明的一座跨度不长却很壮观的桥梁。颇具隐喻意味的是,奥塞馆与卢浮宫分别耸立于塞纳河两岸,可谓近在咫尺,隔水相望,一桥连通。
  奥塞馆位于左岸视野辽阔、水陆交通便利的黄金地带。馆前的广场纵然没有卢浮宫的宽绰,却别有一道艺术风光线,尤其是其侧面的一排黝黑油亮的人物雕塑,造型逼真,神态生动,非常引人注目。广场上挤满了人,有来自不同国家的不同肤色的参观者,由于场地有限,购票的队伍只得曲曲弯弯打了好几个大折。我足足排了一个半小时,才走近入口处。可见人们对奥塞馆的青睐程度并不逊于卢浮宫。
  这座博物馆是由废弃的奥塞火车站改建而成的。该火车站是为迎接万国博览会,由建筑师维特·拉路设计的,它融合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传统风格(如学院式石拱门等),1900年建成,1840年即停业。1986年年底才正式改为博物馆。法国人对艾菲尔铁塔的设计和保存曾经争议纷纭,而对奥塞馆的“旧为新用”则是众口一词地称赞不已。该馆长140米、宽40米、
  高32米,使用面积57000平方米,展厅面积47000平方米。我一走进展厅,就感到心旷神怡,就被那无比高大、宽阔的长方形空间震住了,真的,有生以来我还从没见过如此巨大的厅堂;尤其是顶部铺盖的35000平方米的弧形玻璃天棚,让自然光毫无遮拦地倾泻直下,把偌大的艺术展厅照耀得通明透亮,加上馆内四壁雪白的底色,更使整个厅堂银光闪闪,晶莹耀目。在露天般的光照下,一切陈列的艺术品都呈现出最美好的本色,尤其是馆内众多的大型人物雕塑是白色的大理石材质,它们比肩媲美,交相辉映,更增添了室内的亮度。因此,人们称誉奥塞馆是“欧洲最美的博物馆”。
  奥塞馆主要陈列1848年至1914年间创作的西方艺术作品,特别是汇集了法国近代文化艺术的精华,它共拥有各种近代藏品四千七百多件,涵盖了绘画、雕塑、建筑、摄影、电影以及家具、手工艺品等艺术形式。按艺术家的年代和流派,展品分别陈列在大厅的底层、中层和顶层。底层展出的是1850年至1870年(即巴黎公社起义前一年)的绘画、雕塑和装饰艺术作品,包括安格尔、德拉克洛瓦、德加、莫奈、罗丹等的名作;其中有些著名艺术家(如安格尔、德拉克洛瓦、德加等)的作品同时也收藏于卢浮宫,而又有许多馆藏画作是从卢浮宫接收过来的。这其实恰好证明奥塞馆的承上启下的特征,证明它与卢浮宫的连通关系。中层陈列的是1870年至1914年(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秋)的作品,其中有第三共和国时期的官方艺术、象征主义、学院派绘画以及新艺术时期的装饰艺术作品。顶层集中展示印象派及后印象派画家的作品,是世界上收藏印象派主要画作最多的场所。如雷诺阿的《加雷特磨房舞会》、莫奈的《睡莲》与凡高自画像等作品都是扛鼎力作。
  顶层设有餐厅、咖啡馆及卫生间,给从早到晚在此参观的人们带来了方便。
  从奥塞博物馆参观出来,越过桥梁来到塞纳河右岸,朝北通过巴黎市政厅广场,就有一个外貌奇特的庞然大物进入视线,那即是“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1969年,法国总统乔治·蓬皮杜决定创建一个现代化的综合性的大型文化艺术中心,为巴黎人设计“一座划时代的地上奇观”,并面向世界征集方案,结果由英国建筑师罗杰斯和意大利建筑师皮亚诺合作设计,于1972年开工,1977年建成。
  这座博物馆的结构特点是,将所有的梁、柱、桁架、拉杆、楼梯、自动扶梯以及一切管线都设置和暴露在外部立面上,各种管线并被涂以不同的颜色:红色的是交通运输设备,蓝色的是空调设备,绿色的是供水、排水管道,黄色的是电气设施和管线。人们置身楼外,就能把建筑内部错综复杂的装备设施一览无余。这种“体外循环”的新思路可使楼内空间不受阻隔。罗杰斯自我解释说:“建筑物应设计得使人在室内和室外都能自由自在地活动。自由和变动的性能就是房屋的艺术表现。”因此,该馆成为现代建筑中重技派的最典型的代表作,尽管有些人至今还在诟病它外表的丑陋和成本的高昂。
  蓬皮杜中心是一座平行四边形的大厦,每一层都有一个长166米、宽44.8米、高7米的庞大空间,其构成内容主要包括4个部分:
  公共图书馆——16000平方米。共分两层,一层是报刊阅览室,二层是图书室。全馆拥有30万册当代书籍和数量可观的期刊、幻灯片、照片、微缩胶卷、唱片、影视片等。还附设了语言学习室,有40个小房间和40种语言的教材、资料,供选学各种语言使用。
  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18000平方米。专门展示20世纪以来的西方各种造型艺术,包括立体派、抽象派、超现实主义派、结构派、概念艺术及流行艺术等各种流派的2000幅作品。本馆藏品的陈列方法也是现代而前卫的:在一条中心线路上,按时间顺序排列着各个艺术流派的代表作品,两侧设立许多小展室,分别介绍某流派、某艺术家的具体作品,这使观众既便于浏览现代西方艺术的总体概貌,又能够对某个流派和艺术家进行深入的探索与研究。最先进的是,馆内设有一种可以自由操作、控制其升降移动的板架,观众只要按动电钮,那些板架就能把自己需要的未展出的藏品输送到眼前来。
  工业创造中心——4000平方米。通过各种展览会和图书资料,向观众介绍有关市政建设、生活环境及各种工艺产品的发明创造情况,以至提供各种日常消费品的资料与咨询。
  音乐和声学研究所——5000平方米。主要功能是利用现代化的设备和技术从事音乐创作,研制新型的乐器和音响设备。为避免噪音干扰,提高艺术工作质量,本所建于大厦南面小广场的地下。难怪我初到中心时,见到一些人钻进路边的几座电话亭式的入口而纷纷从地面“消失”。
  参观过蓬皮杜中心,我深切感受到它的科技含量是相当高的。整个中心全由电子计算机控制和协助管理。故而,它能以最广泛的信息网络给人们尽量繁富的文化知识。例如,在底层一间视听室里,摆放了一台台电视机和一副副耳机,分别标明了各自使用的法、英、中、俄、日、西班牙等语种,我在中文版的电视机桌前的柔软椅子上坐下,戴起耳机一听,啊,配合荧屏上的画面,耳边正响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几位青年教师及学生们的高谈阔论,他们正在针砭艺术类招生及教学工作中的弊病,一个个慷慨激昂、话锋甚健,在遥远的巴黎能见闻到用母语谈论自己熟悉的话题与场景,我自然感到异常亲切,同时也为蓬皮杜中心的广收博取而惊叹不已。
其他文献
摘 要:词汇作为语言系统的一个基本单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词语的意义在某个特定时期相对来说是比较稳定的,但就像物质世界的一切都处于永恒运动和变化之中一样,在经历千百年后也会发生一定程度上的乃至是重大的变化。  关键词:演变;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  作者简介:王琳琳(1993-),女,汉族,山东省东平县,硕士在读,哈尔滨师范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04 [文献标识码]:
小时候读《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总奢望自己能碰到一条金鱼多好。不知不觉间,当读到老太婆“她前面还是那只破木盆”时,“人不能太贪心”便深深地印在了脑海里。  及至长大,才留心诗的作者是普希金,才领悟到作者是通过贪婪的老太婆,要说明的是贵族统治阶级的财富越是增加,地位越是显赫,那么他的傲慢、冷酷、残忍、贪婪就会随之增长。普希金,一个需要仰视的名字。  在俄国,人们一向尊称他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  太
摘 要:丹尼尔·贝尔认为现代文化与现代经济、现代政治之间不再像传统文化那样与传统社会之间保持协调统一的关系,而是相互矛盾、相互对立,因此,现代文化与社会结构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断裂。丹尼尔·贝尔正是发现这种断裂的现象,进而从文化这一独特的领域发起了对当今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试图以文化为切入点从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中找到现代社会危机的根源。  关键词:丹尼尔·贝尔;现代文化;批判  作者简介:王长荣,19
1947年3月14日,比利·克里斯特尔出生于美国纽约。踏入演艺界后,他先后担任了编剧、导演、喜剧演员、主持人等诸多职务,被称为最具才华的艺人之一。他曾8次担任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的主持人。他所出演的影视代表作有《当哈利遇上萨莉》、《城市滑头》、《美国甜心》、《老大靠边闪》、《忘情巴黎》等等。  克里斯特尔的父亲是一名音像商人,经营着一家颇具规模的音像店。父亲一生钟爱喜剧,他认为喜剧就是一剂良药,可
接到她的电话时,已是分手三个多月后.rn那是个秋夜,他正在出差的旅途上.夜半时分,火车停靠在一个不知名的小站上.车厢里静悄悄的,只有某个上铺偶尔传出几声鼾声.
四十岁生日的前一天晚上rn我坐在门廊里吸烟rn那时有一个人和一只骆驼碰巧经过,rn身后一片蓝色.起初,他们没有发出rn一点声音,但当他们漫步到街头rn又走出城的时候,他们两个
2005年2月初,笔者在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下,作为语言学高级访问学者只身来到了澳大利亚堪培拉的堪培拉大学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进行学术访问和研究。尽管我有着在美国学习一年多的“西方文化冲击”经历,但初来乍到堪培拉,从隆冬季节突然置身于炎炎夏日,太阳转到北边,车辆左边行驶,房屋都掩映在绿树丛中,路上只见车辆,不见行人,还是着实令我晕头转向。  堪培拉位于澳大利亚大分水岭的开阔谷地上,这里阳光多,雨水少
唐代是我国书法发展史上的又一个巅峰时代,虽时间较短,但书法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这个时代,书法不再是可望不可及的艺术形式,也会有人对书法不断地进行品评,使得时人对
期刊
在近几年的拍场上,钻石、红蓝宝等传统宝石火热依旧,有一个相对小众的品类——尖晶石特别值得关注,近几年它在拍卖场上的涨幅有目共睹,尖晶石在做红宝石的“备胎”多年后终于
期刊
高效课堂是当今教育的主流,也是全面提高教学成绩和深化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它的开展既减轻了教师负担,又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高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