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气候控制,地表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灰色(如水库)、绿色(如森林)、蓝色(如湖泊)3种基础设施相辅相成,为调控地表水资源时空分布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仍缺乏3种基础设施蓄水能力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规律的研究,制约了水资源协同调控和综合管理.本研究基于最新的大坝、土壤根区蓄水能力、自然湖泊等数据,在流域尺度对比分析了中国九大流域3种水基础设施的空间分布,并研究了三者蓄水能力的时间变化.研究发现:(1)在长江、东南诸河等高强度人类活动的流域,人工灰色蓄水能力已经超过陆地表层自然生态系统;(2)
【机 构】
: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上海200241;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南京210029;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上海200241;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气候控制,地表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灰色(如水库)、绿色(如森林)、蓝色(如湖泊)3种基础设施相辅相成,为调控地表水资源时空分布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仍缺乏3种基础设施蓄水能力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规律的研究,制约了水资源协同调控和综合管理.本研究基于最新的大坝、土壤根区蓄水能力、自然湖泊等数据,在流域尺度对比分析了中国九大流域3种水基础设施的空间分布,并研究了三者蓄水能力的时间变化.研究发现:(1)在长江、东南诸河等高强度人类活动的流域,人工灰色蓄水能力已经超过陆地表层自然生态系统;(2) 1955~2020年中国灰色蓄水能力显著增加,各流域快速增长的时期有所差异;(3)各流域绿色蓄水能力变化较小,松辽、淮河流域略有增加;(4)蓝色蓄水能力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内陆河流域(包括青藏高原内流区)蓄水能力上升明显.本研究厘清了中国主要流域灰-绿-蓝蓄水能力的本底基础信息,揭示了各蓄水能力的时空演变规律,有助于自然-人工水基础设施协同管理,为多维度优化水资源配置提供支撑.
其他文献
人类对蛋白质的认识过程经历了200多年,但大部分研究都在活细胞体之外开展.随着认识生命之手段和方法的不断更新与改进,科学家更加关注生命体内发生的事件.因此,从体外到体内,从定性到定量将成为蛋白质研究领域的新趋势.本文简要总结了活细胞内蛋白质研究的现状以及我们实验室的部分代表性研究成果.首先介绍已经建立的主要方法体系,包括绿色荧光蛋白标记法、活细胞核磁共振波谱法、非天然氨基酸标记法等.之后,重点介绍非天然氨基酸标记方法体系,以及我们实验室对这一技术体系进行的改进,包括:创建用于在目标蛋白质中引入非天然氨基酸
小鼠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C)由小鼠囊胚的内细胞团体外培养获得.小鼠胚胎干细胞可贡献到胚胎的3个胚层,但缺乏形成胚外组织的能力,因此,小鼠胚胎干细胞被认为具有多能性(pluripotent),而不是全能性(totipotent).值得注意的是,小鼠胚胎干细胞中含有少量的亚细胞群(小于1%),其基因表达模式类似2-细胞期胚胎,这一类细胞称为2-细胞期胚胎样细胞(2-cell embryo like cell,2C-like cell).在适当的体外培养条件下,小鼠胚胎干细胞
海马是大脑中最为重要的区域之一,主要参与和负责学习、记忆等功能.近年来,海马各个亚区的结构和功能愈发地受到人们的关注.研究发现,利用高分辨率结构和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能够获得海马各个亚区较为明确的解剖结构及功能连接,不同的海马亚区能够分别执行模式分离(pattern separation)和/或模式完成(pattern comple-tion)等基本计算过程,且具有功能特异性.另一方面,研究发现,许多神经精神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等)与海马内各亚区及其特定环路的异常变化有关.本文以海马亚区的解剖结构及功能连接
丛枝菌根真菌(AM真菌)和菌丝际解磷细菌是土壤中广泛存在的功能类微生物,两者通过合作能帮助植物获取更多磷,改善植物的磷素营养.AM真菌将来自植物的碳水化合物分泌到菌丝际,招募解磷细菌在菌丝际定殖并共同完成土壤难溶性磷的活化利用,但菌丝分泌物吸引解磷细菌向菌丝移动的机制仍不清楚.为了理解解磷细菌向菌丝移动过程中的趋化性作用,本文利用3D打印微流体芯片,研究菌丝分泌物对解磷细菌的趋化作用,揭示解磷细菌在土壤中向菌丝际移动并定殖的过程.试验结果表明,菌丝分泌物存在时解磷细菌的趋化性系数(C/C0)为0.243,
药物筛选是为了发现在疾病治疗层面上的生长抑制剂,或者找到对某一特点表型细胞有杀伤作用的物质.相比传统的药物筛选模型使用的二维细胞培养方法,三维肿瘤模型可根据肿瘤细胞特性,模拟实体组织状态下药物敏感和耐药模式,从而提高标准抗癌药物筛选的精准性.近年来,三维培养系统用于药物筛选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此外,由于微流控技术在组织工程和药物筛选领域的应用不断发展,特别是借助微流控技术构建体外三维肿瘤特征有独特优势.本文结合三维肿瘤微环境研究,阐述肿瘤微环境中的重要组成和功能,重点对近年来基于微流控技术三维肿瘤模型培养
藻类与细菌是海洋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两者间复杂的互作行为在维持共生关系、物质代谢以及协同进化中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以往的研究证实了藻菌关系中多样化的表现,包括互利、共生、拮抗以及互害等.然而,由于藻菌关系的复杂性,传统工具无法充分挖掘暗藏在藻菌之间的深度信息.鉴于全球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和微生物组学的发展,藻菌关系的研究视角也逐渐上升到系统生态学层面.得益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大数据分析能力的建立,藻菌关系的研究迎来了新机遇,其中微生物生态网络就是核心的一环,它影响着共生关系的建立、交互行
青藏高原的径流变化影响着亚洲数十亿人口的水资源供给,而该区域气象和水文观测站点稀少,致使径流和水量平衡估算具有较大的挑战.研究基于8个长时间序列的降水产品开展径流集合模拟,在陆面水文模型中考虑冰川产流过程,探讨青藏高原地区降水、径流,以及径流贡献分量(降雨径流、融冰径流、融雪径流)的时空变化,并识别它们的不确定性.模拟结果表明,在1984~2015年间,青藏高原降水量和径流分别约为423和212 mm/a,且均有增加趋势;降雨、融雪和融冰对总径流的贡献分别为66%、12%和22%;融雪径流较为稳定,但降雨
生物催化以活性高、选择性高、条件温和及底物范围广泛等优势著称,其催化目标氧化还原反应时需消耗氧化还原力.光电化学电池可利用清洁、可持续的光能和电能从水中提取电子并转化为生物催化剂可用的还原力.生物光电化学电池复合系统将生物催化和光电化学电池的优势进行结合,利用光电化学电池为生物催化提供还原力,可实现光电驱动的绿色、可持续的生物催化转化过程.本文基于构成复合系统的功能组件,首先介绍复合系统中光电极的选择策略,随后从酶、微生物两类生物催化剂出发,分别综述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该研究领域的未来发展.
乳化油中微量水分的分离脱除是工业废油净化,实现资源化回用的关键步骤.本研究通过乙二胺四乙酸(EDTA)诱导Mg2+和SO42-结晶,成功合成单分散硫酸镁微米颗粒(MgSO4· 1.25H2O,MSH).该颗粒在脱除乳化水分方面具有优异的性能,针对含10 mg/mL水的乳化变压器油:(1)添加16.0 g/Loil MSH可去除95.56%的水分,提高添加量或分离温度可进一步提高水分去除率至98.74%;(2)颗粒吸水后尺寸从4.1 μm膨胀至40 μm,易于从油中分离,无残留;(3)可循环再利用,初步估算
居高不下的成本已成为车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商业化的最大阻碍.其中,用于阴极氧还原反应的Pt基贵金属催化剂的成本占比最高,降低Pt用量是控制燃料电池成本的关键.然而,一方面,Pt载量的降低会引起阴极氧气传质阻力明显加大,包括催化层纳米孔道内氧气扩散引起的体相传质阻力和氧气跨越Pt表面超薄离子树脂薄膜导致的局域传质阻力,从而引起电池性能的急剧恶化.另一方面,超低Pt膜电极中的质子传导问题也会降低电池的性能.这是由于离子树脂薄膜的限域作用削弱了离子树脂内部的亲疏水相分离,减少了质子的传输通道和传递效率,造成了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