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肿瘤靶向治疗是提高肿瘤治疗效果的一条重要途径。近年来,人们的健康日益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艾滋病、肿瘤成为了人类健康的两大杀手。尤其是肿瘤疾病应经成为了世界上很多人的致病病因。目前,针对肿瘤的问题世界各国已经展开了各种各样的研究,但收效甚微。自从物理靶向治疗面世之后,虽说不能已经完全解决肿瘤问题,但是给肿瘤的治疗开拓了一些新思路。
【关键词】 肿瘤物理靶向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7-0357-01近50年来肿瘤化疗取得重大进展,已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基本手段之一。尤其是最近几十年来,肿瘤已经成为了人类健康的最大威胁之一。为了人类健康考虑,探究物理靶向治疗是很有必要的。可能近年来,随着各种各样的研究和新新技术的发展,人们可能会怀疑物理治疗的作用。但是不可否认,它仍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式。
1 什么是物理靶向治疗
生物治疗则是生物治疗和化学治疗联合应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全新综合治疗模式。放疗新理念的提出、设备的更新与技术的改进促使肿瘤“精确定位、设计和实施”的靶向放疗成为可能。近年来报道较多、疗效较为肯定的有立体定向、三维适形、术中放疗和粒子植入等放射治疗。“靶向治疗”是针对性的瞄准一个靶位,它分为三个层次,第一种是针对某个器官,如某种药物只对某个器官的肿瘤有效,这种叫器官靶向,如靶向化疗、靶向放疗、靶向手术等治疗。
2 目前物理靶向治疗的现状
靶向治疗实际属于病理生理治疗,也就是封闭肿瘤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受体和纠正其病理过程。由于这类药物具有靶向性和非细胞毒性的特点,主要对肿瘤细胞起调节作用和稳定作用,因此,与细胞毒性药物有很大区别,如:药物毒性的作用范围和临床表现不同;Ⅰ期临床研究中无法达到剂量限制性毒性和最大耐受剂量;与常规治疗(化疗、放疗)合用有更好的效果等等。近年来,针对信号转导、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人们正在研发几种新型药物,并且已取得了重要成果。肿瘤靶向治疗技术是指在无创或微创条件下以肿瘤为目标,采用有选择、针对性较强、患者易于接受、反应小的局部或全身治疗,最终达到有效控制肿瘤,减少肿瘤周围正常组织损伤为目的的各种手段的总称。肿瘤靶向治疗是医生与治疗系统共同认知、感知、手术设备控制与执行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信息加工过程。而靶向定
位则是这一过程的核心。在肿瘤治疗中引入靶向定位认知系统,将把医生的认知与机器认知相结合,可实现动态实时的精确靶向定位。
3 肿瘤靶向治疗机理
3.1常用靶向治疗方法
1951年Lars Lek-sell首先提出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tereotactic radiosonde,SRS)概念,其理论根据是半圆弧球心聚焦原理,即单次高能粒子束精确聚焦摧毁颅内靶点,现有设备包括γ-刀、X-刀、Caber-Knife 等。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超声聚焦刀、射频消融(射频多电极高温治疗)、氩氦刀、金属粒子加温治疗、放射性粒子植入内放疗等都属于物理性靶向治疗技术,而单抗、基因治疗等则属于生物性靶向治疗。
3.2常用靶向治疗中的定位及引导方法
目前,常用的肿瘤靶向治疗中定位及引导方法有如下三种。
一是CT模拟定位系统是将专用于放射治疗定位的螺旋CT、激光定位系统和三维立体治疗计划系统三者通过网络连接起来,使之成为集影像诊断、图像传送、肿瘤定位和制定治疗计划为一体的肿瘤定位和治疗计划系统。二、适形照射是通过CT、MRI诊断定位,应用三维立体计划和特制模块、多叶光栏等特殊技术,使高剂量辐射在空间分布上与肿瘤的大小和形状的外轮廓相适应,让肿瘤接受致死性剂量照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周围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三、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系统基本构造由三大部分组成:立体定向系统、三维治疗计划系统、直线加速器及准直器系统。若照射野的形状与病变的投影形状一致,且每个照射野内诸点的输出剂量率能按要求的方式进行调整,被称为三维调强放疗(IMRI)。现在临床上的颅脑X刀、C刀、头体部光子刀都是利用立体定向适形放疗技术而产生的。
4 肿瘤靶向治疗中单抗药物的作用
4.1单抗药物在动物体内的特异性分布
有关生物分布的研究表明,单抗药物在体内显示特异性分布。1959年Hashish首次提出适形放疗概念及其实施方法。近年来有关3-DCRT临床研究表明其疗效显著优于常规放疗,标志着肿瘤放疗进入了“精确定位、计划和实施”时代。单抗与药物的偶联物通常仍保留原来单抗的分布特征,在靶肿瘤的浓度较高。确定单抗或单抗偶联物在体内具有靶向性,为阐明其疗效提供了依据。
4.2单抗药物与靶细胞的特异性结合和内化
免疫电镜观察可见单抗或单抗偶联物能结合到细胞表面,经过受体介导的内化过程进入细胞。结合到抗原性相关的肿瘤靶细胞表面的数量多,到非靶细胞的数量少;进入靶细胞内的数量多,进入非靶细胞内的数量少。这种特异性结合和内化是单抗药物显示选择性作用的依据。
4.3单抗药物对肿瘤相关靶点的特异性作用
特定受体或特定的基因表达蛋白可能作为单抗药物的靶点。Ruritan 是以B细胞CD20分子为靶点的人鼠嵌合抗体,对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有疗效,是第一个获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的单抗。以B细胞CD20分子为靶点的单抗用放射性核素标记后亦对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有疗效。Perceptional是抗HER-2Pneu癌基因编码蛋白的单抗,临床研究对乳腺癌有效,与化疗药物联合有更显著的疗效[6],亦已获批准用于治疗肿瘤。Myelomata是由抗CD33单抗与mechanochemical构成的偶联物,已获批准用于治疗急性复发性髓性白血病。
5结语
肿瘤靶向治疗的目标在于实现最大限度消灭肿瘤的同时,使周围正常组织损伤最小。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严重的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为了能尽快的破解这一科学难题,能使未来肿瘤的发病率降低,各国专家都在全力以赴的进行研究。由于笔者个人能力有限,文中难免会有不准确的地方,还希望各位专家老师多多指正,仅希望能对肿瘤治疗的相关研究能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崔智,张良震,朱淼良.用于放射治疗计划的CT模拟技术研究[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1
[2] 甄永苏.单克隆抗体药物治疗肿瘤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0, 22(1):9-13.
【关键词】 肿瘤物理靶向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7-0357-01近50年来肿瘤化疗取得重大进展,已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基本手段之一。尤其是最近几十年来,肿瘤已经成为了人类健康的最大威胁之一。为了人类健康考虑,探究物理靶向治疗是很有必要的。可能近年来,随着各种各样的研究和新新技术的发展,人们可能会怀疑物理治疗的作用。但是不可否认,它仍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式。
1 什么是物理靶向治疗
生物治疗则是生物治疗和化学治疗联合应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全新综合治疗模式。放疗新理念的提出、设备的更新与技术的改进促使肿瘤“精确定位、设计和实施”的靶向放疗成为可能。近年来报道较多、疗效较为肯定的有立体定向、三维适形、术中放疗和粒子植入等放射治疗。“靶向治疗”是针对性的瞄准一个靶位,它分为三个层次,第一种是针对某个器官,如某种药物只对某个器官的肿瘤有效,这种叫器官靶向,如靶向化疗、靶向放疗、靶向手术等治疗。
2 目前物理靶向治疗的现状
靶向治疗实际属于病理生理治疗,也就是封闭肿瘤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受体和纠正其病理过程。由于这类药物具有靶向性和非细胞毒性的特点,主要对肿瘤细胞起调节作用和稳定作用,因此,与细胞毒性药物有很大区别,如:药物毒性的作用范围和临床表现不同;Ⅰ期临床研究中无法达到剂量限制性毒性和最大耐受剂量;与常规治疗(化疗、放疗)合用有更好的效果等等。近年来,针对信号转导、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人们正在研发几种新型药物,并且已取得了重要成果。肿瘤靶向治疗技术是指在无创或微创条件下以肿瘤为目标,采用有选择、针对性较强、患者易于接受、反应小的局部或全身治疗,最终达到有效控制肿瘤,减少肿瘤周围正常组织损伤为目的的各种手段的总称。肿瘤靶向治疗是医生与治疗系统共同认知、感知、手术设备控制与执行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信息加工过程。而靶向定
位则是这一过程的核心。在肿瘤治疗中引入靶向定位认知系统,将把医生的认知与机器认知相结合,可实现动态实时的精确靶向定位。
3 肿瘤靶向治疗机理
3.1常用靶向治疗方法
1951年Lars Lek-sell首先提出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tereotactic radiosonde,SRS)概念,其理论根据是半圆弧球心聚焦原理,即单次高能粒子束精确聚焦摧毁颅内靶点,现有设备包括γ-刀、X-刀、Caber-Knife 等。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超声聚焦刀、射频消融(射频多电极高温治疗)、氩氦刀、金属粒子加温治疗、放射性粒子植入内放疗等都属于物理性靶向治疗技术,而单抗、基因治疗等则属于生物性靶向治疗。
3.2常用靶向治疗中的定位及引导方法
目前,常用的肿瘤靶向治疗中定位及引导方法有如下三种。
一是CT模拟定位系统是将专用于放射治疗定位的螺旋CT、激光定位系统和三维立体治疗计划系统三者通过网络连接起来,使之成为集影像诊断、图像传送、肿瘤定位和制定治疗计划为一体的肿瘤定位和治疗计划系统。二、适形照射是通过CT、MRI诊断定位,应用三维立体计划和特制模块、多叶光栏等特殊技术,使高剂量辐射在空间分布上与肿瘤的大小和形状的外轮廓相适应,让肿瘤接受致死性剂量照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周围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三、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系统基本构造由三大部分组成:立体定向系统、三维治疗计划系统、直线加速器及准直器系统。若照射野的形状与病变的投影形状一致,且每个照射野内诸点的输出剂量率能按要求的方式进行调整,被称为三维调强放疗(IMRI)。现在临床上的颅脑X刀、C刀、头体部光子刀都是利用立体定向适形放疗技术而产生的。
4 肿瘤靶向治疗中单抗药物的作用
4.1单抗药物在动物体内的特异性分布
有关生物分布的研究表明,单抗药物在体内显示特异性分布。1959年Hashish首次提出适形放疗概念及其实施方法。近年来有关3-DCRT临床研究表明其疗效显著优于常规放疗,标志着肿瘤放疗进入了“精确定位、计划和实施”时代。单抗与药物的偶联物通常仍保留原来单抗的分布特征,在靶肿瘤的浓度较高。确定单抗或单抗偶联物在体内具有靶向性,为阐明其疗效提供了依据。
4.2单抗药物与靶细胞的特异性结合和内化
免疫电镜观察可见单抗或单抗偶联物能结合到细胞表面,经过受体介导的内化过程进入细胞。结合到抗原性相关的肿瘤靶细胞表面的数量多,到非靶细胞的数量少;进入靶细胞内的数量多,进入非靶细胞内的数量少。这种特异性结合和内化是单抗药物显示选择性作用的依据。
4.3单抗药物对肿瘤相关靶点的特异性作用
特定受体或特定的基因表达蛋白可能作为单抗药物的靶点。Ruritan 是以B细胞CD20分子为靶点的人鼠嵌合抗体,对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有疗效,是第一个获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的单抗。以B细胞CD20分子为靶点的单抗用放射性核素标记后亦对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有疗效。Perceptional是抗HER-2Pneu癌基因编码蛋白的单抗,临床研究对乳腺癌有效,与化疗药物联合有更显著的疗效[6],亦已获批准用于治疗肿瘤。Myelomata是由抗CD33单抗与mechanochemical构成的偶联物,已获批准用于治疗急性复发性髓性白血病。
5结语
肿瘤靶向治疗的目标在于实现最大限度消灭肿瘤的同时,使周围正常组织损伤最小。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严重的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为了能尽快的破解这一科学难题,能使未来肿瘤的发病率降低,各国专家都在全力以赴的进行研究。由于笔者个人能力有限,文中难免会有不准确的地方,还希望各位专家老师多多指正,仅希望能对肿瘤治疗的相关研究能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崔智,张良震,朱淼良.用于放射治疗计划的CT模拟技术研究[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1
[2] 甄永苏.单克隆抗体药物治疗肿瘤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0, 22(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