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生成课堂,教学“美”的语文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biti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根据学生、教学内容、教师本身的实际,让课堂结构保持平衡,构建教师和学生和谐相处的氛围,如果教师对课堂的把控程度过大,就会导致学生失去自主性。初中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是初中生学习的重点科目之一,为了全面贯彻和落实新课程改革对初中语文教学的要求,教师要注重课堂生成性的构建,运用动态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性,真正实现教学“美”的语文。
   一、强化深度预习,构建开放之美
   生成性课堂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能够真正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要使课堂保持开放性、深度预习是其首要途径。当前的语文教学课堂上,许多教师和学生都忽略了进行课前预习的环节,甚至在一些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也往往只是流于形式。在这样的教学课堂上,由于学生在学习知识点之前没有充分地做好预习,那么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就会显得比较困难,在理解的时候也会显得比较茫然不知所措,长此以往就会让他们逐渐失去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因此也不会主动投入到学习课堂上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就需要充分的重视预习环节,且在学生预习的过程中给他们适当的指导,这样会使他们不再盲目。
   例如,在《济南的冬天》中,教师可以先鼓励学生展开自主预习,并针对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可以这样对学生说:“通过整体阅读文章,请你说出对这篇文章的感受,同时找出文中的好词好句,说明你认为它好在哪里?”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深度预习。有些学生在阅读中就发现了问题:“作者在描写济南的时候为什么这么深情呢?济南在作者心中有什么特别之处吗?”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阅读作者的相关课外读物,了解作者的生平和生活背景,通过对社会背景的了解,就能够更好地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得知,原来作者一直居住在山东,所以对济南有十分深厚的感情,才会在文中深情的描寫济南。学生的情感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了,原来作者心中还蕴藏着这么美好的感情,这更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和思考,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在强化深度预习的过程中,课堂的主动权掌握在学生手中,达到了启动课堂的效果。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凸显思维之美
   生成性课堂是一个动态形成的过程,是基于各种条件构建的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这样的课堂能够让学生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学生通过主动思考,能够有效的活跃思维,展现出语文教学“美”的一面。例如,在开始正式的教学之前,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几分钟的时间来谈一谈自己对于古诗词的理解,或者鼓励学生来开展个人演讲,或者让学生利用分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以《岳阳楼记》为例,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把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来通读课文,利用查字典的形式或者讨论的形式对其中的生僻字进行自主学习,消除阅读中的障碍,在此基础上通读全文,让他们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并且把自己在阅读中没有理解的地方进行梳理。每个小组的讨论过后,可以把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小组之间再进行交流和讨论,把解决不了的问题反馈到课堂上,让教师来帮助学生们一起解决。
   仍然以《济南的冬天》为例,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并且内容难度不大,教师就可以以“审美”为突破点展开课堂教学。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反复朗读中发现问题,随后对学生产生的问题进行诱导,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走进课文中,通过自主学习或者小组讨论探索规律。使学生通过独特的阅读,将具有情感的词描绘出来,这也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比如“有山有水”,“宝地”,“温暖”,“奇迹”这些词,哪一个更适合用来总结济南冬天的特征呢?有的学生说:“济南的冬天不刮风,所以并不冷,可以用奇迹这个词来形容济南的冬天。”还有的学生说:“济南的冬天天气这么适宜,肯定是一块宝地。”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将语文课堂交到了学生手中,让学生在主动思考中培养语文思维。
   三、巧妙处理意外情况,突出活力之美
   初中生整体来说比较活泼,在课堂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意外情况”,面对这些突发事件,教师要冷静沉着处理,运用教育机智巧妙应对,以保证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但是由于受到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教师认为课堂意外情况会让他们措手不及,极大地影响了教学的进度,所以就将这些“意外”全部视为“洪水猛兽”,不加思索就将其一律“斩杀”。这样的教学遏制了学生的提问欲望,同时也磨灭了学生的质疑精神。由此可见,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动态生成和开放性的观点,积极地面对课堂中的突发状况,理智分析各种意外情况,从中捕捉有利于教学的资源,将其转化为生成性课堂内容之一,促进学生学习。
   例如在《范进中举》这一篇文章中,通过对文章的基本了解,有些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这篇课文描述的是真实事件吗?如果我在一次重要的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我也会很激动,但应该不至于疯掉吧。”面对这个问题,教师不能不理不睬,也不能训斥学生,而是要机智面对,让学生把自己带入到当时科举制度的情境之中,再次进行深入的阅读。在学生阅读之后,教师进行提问:“同学们,你们对此有何看法?这个故事到底是不是真实的呢?”有的学生已经找出了问题的答案,并说出了自己的依据:“这是夸张描写,其中的讽刺意味很强,就是要利用当时的社会制度凸显出科举对人们的迫害。”这样既解决了学生的问题,同样也能够使全体同学更加深入地了解文章内容,了解到科举制度对于读书人的迫害,使课堂充满活力,体现出语文教学之“美”。
   四、运用比较联系,实现互联之美
   “互联”是语文教学中最佳的教学状态,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初始的原生态状态之下去阅读文章,尝试在阅读中圈点勾画出重点词,并生成各种碎片化的语言。与此同时,采用比较和类比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在原生态阅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填充到比较模块中,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能够增加初中语文课堂的深度和广度,体现出语文教学中的联系之“美”。
   例如在《背影》这篇文章中,教师先引导学生在原生态的状态下去阅读课文,阅读结束之后开展小组交流活动,每个人都说一说自己阅读的感受。有的学生说:“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很多次都提到了背影,能够看出背影的重要性,但是这会不会显得有些累赘呢?”这疑问的提出引起了学生们的思考,教师也发现学生产生的疑问主要和文章的结构线索有关。因此,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就可以采取互联的方式,让学生尝试探索作品的结构特点。首先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对文章情节的发展进行分析,找出文章的主要线索。学生很快就能够发现,背影就是这篇文章的线索,因为文章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在提背影,作者说自己难忘背影,后来又描写了自己见到背影时的情形,再后来又回忆起了背影。这样的顺序就用“背影”这个线索将文章串联了起来,让读者可以透过背影看出作者对父亲溢于言表的情感。在联系了线索之后,教师还可以将文章的情感分析同这个板块串联在一起,让学生说一说作者从父亲的背影里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感?这样的“互联”方式有利于构建完整的文章框架,能够提高学生对于《背影》这篇课文的深入理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
   五、运用问题的设置,突出研究之美
   生成性课堂的构建要通过问题将课堂串联起来,使语文课堂成为一个研究性的课堂。在当前新课改的理念之下,教师要积极的转变语文教学方式,运用问题的设置,把语文课堂从一言堂转变为多言堂,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这就要求教师要在课前提前设置好问题模型,并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适时提出。在语文课堂进行的过程中,伴随着学生的讨论会产生新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就是生成性的问题,有些学生的问题具有很大的提问意义,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例如在《荆轲刺秦王》一文中,许多学生阅读文章之后,脑海中都会浮现这样的疑问:“既然秦武阳那么胆小,为什么荆轲不向太子丹说明情况,把自己的朋友等来呢?这样接下来的刺杀不就更有把握了吗?”教师可以把这个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从多个层面叙述自己的看法,以便能够让学生对秦武阳,太子丹以及荆轲这些人物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找准人物的情感依据。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小组中找到自己的价值,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也有利于生成性课堂的构建。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灵活运用现代教学模式,为学生构建生成性课堂,充分利用开放性和动态性的生成特点,来优化语文课堂的教学活动,体现语文课堂的“美”。生成性课堂在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但教师同样也要注重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教学活动,利用教学机智灵活处理课堂中的突发状况,让语文课堂动态生成。
  赵伟,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弘文学校教师。
其他文献
为克服常权权重不能精准刻画生态和经济复杂交互关系的缺陷,结合变权理论和DPSIRM因果框架,构建了包含6个子系统、23个具体指标的中国森林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基于2006~2018年
对话理论指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展开对话,鼓励学生展开合作学习,在平等的、具有创造性、批判性的对话中引导学生积极展开自主学习的活动。《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展开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和生本对话,这样才能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在初中语文小说教学中,由于小说具有情节丰富、跌宕起伏,人物形象复杂,主旨深刻等特点,所以学生往往很难深入感悟,若教师能基于对话理论展开教学,给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教育目标,是在学生学会了书本知识内容的基础上,利用知识使自身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以此培养学生使用文字的语言表达能力。基于这一角度,教育市场内多
在素质教育深入人心的二十一世纪,美育早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大学语文课作为公共基础课或者选修课,在大学教学中似乎没有专业课这么重要,但是恰恰是它承载了审美教育的重大责任。原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温儒敏说:“‘大学语文’主要还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也就是对民族语言、文学、文化的兴趣,特别是把以往可能在应试教育中丧失了的兴趣重新激发起来,让学生体味语文之美,人文之美,培养对民族语言文化的亲
深度阅读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升阅读思维能力以及主动探索的精神,促使学生进入阅读的更深层次。要实现深度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精读、细读、品读,促进学生对文本内涵深入挖掘,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进入更深的层次,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走进文本的精神世界,与文本及作者进行深度对话。   一、把握文本立意,深入理解文章   在新的教学背景下,教师要立足文本立意,促進学生深入思考,设计有效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时教师没有把文言文的独特魅力传递给学生,只是机械式地解读字句,又强制学生背诵全文,反而让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对此,根据教学实际着重研究如何有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受到了众多学校和教师的关注,素质教育的有效开展也是我国教育事业中的重要教学目标。在素质教育发展的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实施也需要进一步的调整,教学的重点不仅仅在于学生阅读知识和阅读技能的掌握,更应该引导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拓宽阅读视野,在阶梯式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多方面渐进式发展。阶梯式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帮助学生进行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把握文章的中心思
【教学目标】1.知人论世:了解诗人的相关经历,加深对文章情感的理解;2.披文入情:反复诵读,勾画并理解关键词,分层次提炼作者情感;3.缘文探理:联系生活,学习苏轼用精神的豁达
以杭州市富阳区典型工矿企业附近农田为研究对象,基于单因子指数法及内梅罗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并采用稳定同位素与多元素特征指纹结合多元统计定量解析研
基于2009~2018年中国28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从城市人口规模和产业集聚的综合视角探讨对于人均碳排放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不同城市的人均CO2排放具有显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