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语文教学语言美,是指教师讲授课内容转化成准确精炼、生动传神、机智幽默、丰富多彩的语言艺术内容,并辅之以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通过扣人心弦,表情达意细腻入微的语言艺术形式——语音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新知识,提高语文水平,同时受到美的陶冶熏染。
从这个意义上讲,语文教学语言需要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如果一个语文教师语言苍白、词汇贫乏,很难想象他能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相反,语言流畅、词汇丰富、音质优美的教师,就会自然地将学生带入语文的艺术殿堂,使他们陶醉其中,乐而忘返。因此,良好的教学语言艺术修养应当成为每个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的自觉追求。
1.语文教学语言美的作用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教师则应“教欲善其事,必先利其言”,教学语言对课堂最佳教学效果的出现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语言美的水平,不但能影响到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效果的优化,而且还能影响到学生素质的提高和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语文教学中,学生读到的都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其中有许多甚至是堪称经典的艺术珍品,它们无不向学生传递着真善美的真谛,可是由于年龄、经历等原因,学生的领会力毕竟有限,这时教师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枯燥乏味的,不规范的语言无法使学生文学作品产生兴趣,更无法使学生与其产生共鸣,进行情感交流。反之,教师运用艺术化的语言营造优美的教学氛围,就会使学生在享受语言美的同时,从作品中汲取丰富的营养,陶冶情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经验、生命体验、情感世界和精神世界,教师应鼓励学生创造性地理解作品,表达思想和情感。这一过程有助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创作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从而使学生体验到语言美带来的身心愉悦。
2.语文教学语言美的特征
古人说:“一言可以定国”,“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充分地强调了语言的力量。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准确、生动、健康的语言来表达思想、交流情感。所以说语文教师的语言美比其他学科的教师有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学不像其他学科,仅把教学语言单纯地作为教学交际的工具,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工具,它更是将之作为自己教学内容。即语文的教学语言,除了传递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外,语言本身对学生的知识迁移,情感的培养,文化熏陶诸方面,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每个有造诣的语言教师,无不在钻研、把握学科内容信息的同时,精心选练在课堂中的教学语言。我认为,语文教学语言美的主要特征应当表现在以下的方面。
2.1 畅达精炼,具有简明性。
精炼性是指教学语言要“丰而不余一言,约而不失一词”,既准确有概括,达到“立片言可以明百意”。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重点,用精粹的语言讲述有较大容量的知识,尽量不重复“拉家常”的“闲言碎语”。对于某些篇幅较长的课文,更不能面面俱到,否则语言就会显得纷繁复杂,使学生不得要领。恩格斯说过:“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就能牢牢记住,变成日语,而这是冗长的论述绝对做不到的。”这种精要简洁的语言能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从而让学生尽快掌握学习的规律和方法。长文如何短教,如何教透。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只有讲得“精”,才能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扩大教学容量,增加信息密度。
2.2 形象生动性。
著名学者朱光潜先生说得好,说话人“对自己所说的话毫无情感,把自己隐藏在幕后,也不理睬听众是谁,不偏不倚、不痛不痒地背诵一些冷冰冰的条条儿,玩弄一些抽象概念,或是罗列一些干巴巴的事实,没有一些人情味,这只是掠过空中楼阁的一种不明来历去向的声响,所谓'耳边风'怎能叫人发生兴趣,感动人,说服人呢?”
朱老先生的这番话让我们明白教学语言要有感情,梁实秋在《讥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中写到:“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到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淚,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还是在这篇课文中,作者说,梁任公讲的一首古诗《箜篌引》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二十余年都难以忘怀。之所以这么令人难忘,就是语言形象生动,而在这形象生动的语言背后就是汹涌澎湃的感情在做强有力的支撑。有情感的语言就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语文教学是一个充满着情感的教学,教师、作品和学生无不具有丰富的情感,语文教师要以亲切热情的教态和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讲解,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把教材、教师和学生的情感有机结合起来,产生共鸣。
3.语文教学语言美提高的途径
毛泽东同志说过:“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夫不可。” 要提高语文教学语言,不但要广泛学习,还得要勤学苦练。若能下番苦功夫,语言的艺术化才能充分显露,教学效果将达到一种最佳状态。
3.1 积累知识。
语文教材涉及面广泛,从古到今,从中到外,从文学作品到科技作品,从政治文论到诗歌剧本。如果一个语文教师要自由驰骋,没有博而专的知识是不可胜任。
储备专业知识。没有深厚的学养,也不可能在课堂上有精到的教学语言。因此,语文教师要多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化文学著作。一个学识渊博的语文教师才能让学生从教材中体验美,在课堂上感受美。确实如此,每次听专家的课堂点评和讲座时,都会敬佩羡慕专家的学识之渊博,激励自己多读书多学习。厚积薄发,在课堂上才能有准确的生动的语言。
加强相关学科的知识。语文是各门学科的基础工具,它与各门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语文教材中涉及的知识广泛,结构复杂。因此,语文教师要通晓文学、历史、地理常识,了解一般的数理化知识,对影视、戏剧、美术和音乐等艺术形式也不应陌生,应具有基本的鉴赏力。积累这些知识有助于教师把语文学科的知识讲深讲透,深入浅出,使学生易听懂,易接受。
3.2 加强教学实践。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师是个经验活儿,语文教师的语言能力也一样,没有多年的三尺讲台的磨练,一切的所谓语言技巧都是空话。所以我们应将这种语言的训练化入日常课堂中。
每一堂课的教案都应根据教材和自己的理解精心设计。从导入到总结,从提问到引导,每个环节都应当设计。每个教学阶段的教学语言要点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一句话可以有多种方式来表达,语文教师要思考哪一种方式更为准确。语言的流畅和激情从哪里来?就得做个有心人,不断地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锻炼自己的语言能力。课堂教学要坚决杜绝脱口而出、随便应付、凭借印象。对于口头禅要有意识地进行克服,努力做到课堂上不说赘话和废话,有意识地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让学生能够在日常课堂中享受到的诵读的魅力。学会如何把握学生的情绪,抓住学生的耳朵。使课堂更加生动活泼。
教师良好的教学语言修养,会使教学艺术锦上添花,更上一层楼;教师教学语言修养不高,就会“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往往直接导致教学艺术的失败。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自觉追求教学语言美的修养,不断提高教学语言美的水平。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既要体现语文学科丰富的内容,更应渗透现代教育理念。如何更有效地实现教师语言的优秀示范作用和熏陶作用,永远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上做进一步的探讨。只有语文教师的教学素养不断提高,才能使语文教学语言艺术大放异彩。
收稿日期:2011-03-04
从这个意义上讲,语文教学语言需要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如果一个语文教师语言苍白、词汇贫乏,很难想象他能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相反,语言流畅、词汇丰富、音质优美的教师,就会自然地将学生带入语文的艺术殿堂,使他们陶醉其中,乐而忘返。因此,良好的教学语言艺术修养应当成为每个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的自觉追求。
1.语文教学语言美的作用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教师则应“教欲善其事,必先利其言”,教学语言对课堂最佳教学效果的出现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语言美的水平,不但能影响到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效果的优化,而且还能影响到学生素质的提高和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语文教学中,学生读到的都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其中有许多甚至是堪称经典的艺术珍品,它们无不向学生传递着真善美的真谛,可是由于年龄、经历等原因,学生的领会力毕竟有限,这时教师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枯燥乏味的,不规范的语言无法使学生文学作品产生兴趣,更无法使学生与其产生共鸣,进行情感交流。反之,教师运用艺术化的语言营造优美的教学氛围,就会使学生在享受语言美的同时,从作品中汲取丰富的营养,陶冶情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经验、生命体验、情感世界和精神世界,教师应鼓励学生创造性地理解作品,表达思想和情感。这一过程有助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创作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从而使学生体验到语言美带来的身心愉悦。
2.语文教学语言美的特征
古人说:“一言可以定国”,“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充分地强调了语言的力量。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准确、生动、健康的语言来表达思想、交流情感。所以说语文教师的语言美比其他学科的教师有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学不像其他学科,仅把教学语言单纯地作为教学交际的工具,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工具,它更是将之作为自己教学内容。即语文的教学语言,除了传递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外,语言本身对学生的知识迁移,情感的培养,文化熏陶诸方面,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每个有造诣的语言教师,无不在钻研、把握学科内容信息的同时,精心选练在课堂中的教学语言。我认为,语文教学语言美的主要特征应当表现在以下的方面。
2.1 畅达精炼,具有简明性。
精炼性是指教学语言要“丰而不余一言,约而不失一词”,既准确有概括,达到“立片言可以明百意”。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重点,用精粹的语言讲述有较大容量的知识,尽量不重复“拉家常”的“闲言碎语”。对于某些篇幅较长的课文,更不能面面俱到,否则语言就会显得纷繁复杂,使学生不得要领。恩格斯说过:“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就能牢牢记住,变成日语,而这是冗长的论述绝对做不到的。”这种精要简洁的语言能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从而让学生尽快掌握学习的规律和方法。长文如何短教,如何教透。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只有讲得“精”,才能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扩大教学容量,增加信息密度。
2.2 形象生动性。
著名学者朱光潜先生说得好,说话人“对自己所说的话毫无情感,把自己隐藏在幕后,也不理睬听众是谁,不偏不倚、不痛不痒地背诵一些冷冰冰的条条儿,玩弄一些抽象概念,或是罗列一些干巴巴的事实,没有一些人情味,这只是掠过空中楼阁的一种不明来历去向的声响,所谓'耳边风'怎能叫人发生兴趣,感动人,说服人呢?”
朱老先生的这番话让我们明白教学语言要有感情,梁实秋在《讥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中写到:“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到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淚,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还是在这篇课文中,作者说,梁任公讲的一首古诗《箜篌引》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二十余年都难以忘怀。之所以这么令人难忘,就是语言形象生动,而在这形象生动的语言背后就是汹涌澎湃的感情在做强有力的支撑。有情感的语言就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语文教学是一个充满着情感的教学,教师、作品和学生无不具有丰富的情感,语文教师要以亲切热情的教态和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讲解,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把教材、教师和学生的情感有机结合起来,产生共鸣。
3.语文教学语言美提高的途径
毛泽东同志说过:“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夫不可。” 要提高语文教学语言,不但要广泛学习,还得要勤学苦练。若能下番苦功夫,语言的艺术化才能充分显露,教学效果将达到一种最佳状态。
3.1 积累知识。
语文教材涉及面广泛,从古到今,从中到外,从文学作品到科技作品,从政治文论到诗歌剧本。如果一个语文教师要自由驰骋,没有博而专的知识是不可胜任。
储备专业知识。没有深厚的学养,也不可能在课堂上有精到的教学语言。因此,语文教师要多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化文学著作。一个学识渊博的语文教师才能让学生从教材中体验美,在课堂上感受美。确实如此,每次听专家的课堂点评和讲座时,都会敬佩羡慕专家的学识之渊博,激励自己多读书多学习。厚积薄发,在课堂上才能有准确的生动的语言。
加强相关学科的知识。语文是各门学科的基础工具,它与各门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语文教材中涉及的知识广泛,结构复杂。因此,语文教师要通晓文学、历史、地理常识,了解一般的数理化知识,对影视、戏剧、美术和音乐等艺术形式也不应陌生,应具有基本的鉴赏力。积累这些知识有助于教师把语文学科的知识讲深讲透,深入浅出,使学生易听懂,易接受。
3.2 加强教学实践。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师是个经验活儿,语文教师的语言能力也一样,没有多年的三尺讲台的磨练,一切的所谓语言技巧都是空话。所以我们应将这种语言的训练化入日常课堂中。
每一堂课的教案都应根据教材和自己的理解精心设计。从导入到总结,从提问到引导,每个环节都应当设计。每个教学阶段的教学语言要点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一句话可以有多种方式来表达,语文教师要思考哪一种方式更为准确。语言的流畅和激情从哪里来?就得做个有心人,不断地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锻炼自己的语言能力。课堂教学要坚决杜绝脱口而出、随便应付、凭借印象。对于口头禅要有意识地进行克服,努力做到课堂上不说赘话和废话,有意识地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让学生能够在日常课堂中享受到的诵读的魅力。学会如何把握学生的情绪,抓住学生的耳朵。使课堂更加生动活泼。
教师良好的教学语言修养,会使教学艺术锦上添花,更上一层楼;教师教学语言修养不高,就会“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往往直接导致教学艺术的失败。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自觉追求教学语言美的修养,不断提高教学语言美的水平。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既要体现语文学科丰富的内容,更应渗透现代教育理念。如何更有效地实现教师语言的优秀示范作用和熏陶作用,永远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上做进一步的探讨。只有语文教师的教学素养不断提高,才能使语文教学语言艺术大放异彩。
收稿日期:2011-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