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龄人正忙着塔罗占卜他已经开始研究宇宙的未来

来源 :北京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lanyi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维加
  1989年12月生,浙江人。出身普通家庭,上学读书没有择校,没有上过补习班、兴趣班……2004年,中考状元。2006年,上高二的他写了一篇很多教授都看不懂的论文--《寒武碰撞性大陆起源与生命进化的研究》,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前三名和“明天小小科学家”称号,2007年,保送北京大学元培学院。本科四年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27篇,其中SCI与EI论文7篇。2011年,北大毕业后跨过研究生,以专业课第一的成绩直升英国牛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拿到了全额奖学金。一年后,又发表了3篇SCI期刊论文。2012年6月,入选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会士。
   BQ=《北京青年》周刊ZH=张维加
  “我上初中的时候喜欢上了物理,那时很多问题想不明白。人们在寻求自己的世界观的时候都有自己的方式,我的方式是刨根问底。在物理世界里能感受生活中感受不到的东西,其实很有趣。觉得自己还蛮文艺的。”
  BQ:看到你当选英国皇家天体学会会士的消息时,国内很多同龄人都纷纷感慨和你的差距。
  ZH:其实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光芒绽放的时候,古代文豪有的是少年有成,比如王勃,也有的是晚年才成名,比如蒲松龄。
  BQ:当时为什么选择地球物理学?
  ZH:北大元培学院比较特殊,学生可以自选专业,先学一年,看自己适合哪个专业。我大一时也试了各种专业,最后发现自己喜欢物理。
  BQ:从小喜欢物理?
  ZH:对,很多男生都对物理感兴趣,我身边的朋友也有很多都是学物理的,当初有的人就是因为从书架上随便拿了一本书,喜欢思考各种问题,对自然界比较好奇,就喜欢上了物理。
  我上初中时就喜欢上了物理,当时还有个小发现,就是物理学、自然学的那些东西好像都没有时间尽头,但为什么是现在这个顺序?
  BQ:你现在都研究什么问题?
  ZH:还是我那时候想的问题,当时想得更多的是宇宙学、量子物理,现在更多的是航天物理。
  BQ:很多文科生都会觉得理科很无聊,理科男也会被认为是书呆子。你会觉得物理很枯燥吗?
  ZH:不会啊!可能因为花的时间比较多,兴趣也比较浓,搞懂了,就不觉得枯燥了。
  BQ:那你对音乐、文学有兴趣吗?
  ZH:对文学还有些兴趣。
  BQ:学术之外的你是个有趣的人吗?
  ZH:我其实还蛮文艺的。呵呵!
  BQ:很多人会觉得物理和我们本人没有直接的关系。你觉得从事物理的乐趣是什么?
  ZH:能够感受一些在生活中感受不到的东西。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你就是你,我就是我,但在量子世界里有个原理,叫“全同粒子不可区分”,在那个小尺度下,每个电子分布在几乎所有地方,电子与电子在波函数重合的情况下就区分不出来,这就是量子世界里比较好玩的地方。小的世界里有让人平时生活中感觉不到的好玩的东西。大的世界里的话,我们在地球上走来走去,会感觉到很强烈的时空观念,如果放到更大的尺度下,时空就会弯曲,时间和空间就会不可分割,就像我们说的三维空间和一维时间,如果你速度快一点、尺度大一点,时空就会融合在一起,就是我们说的“时空旅行”。
  我现在的研究领域包括月球表面的温度、矿物。月球表面温度的起伏有几百度,地球上只有几十度;月球上有些很奇怪的点能够结冰,但就想象不出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还有一个好玩的现象,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过月球的背面,对吧?
  “我上高中的时候就自学了大学化学,上学时总追着老师提问,有的问题想不明白就总感觉别扭,还有一次追了老师200多米。很多老师都被问烦了,有的让我回去背答案,有的还批评我占用教学资源”。
  BQ:你高二的时候写了篇论文《寒武碰撞性大陆起源与生命进化的研究》,很多教授都没看懂。
  ZH: 那是跨学科的缘故,我那篇文章偏偏涉及了化学、物理、天体、地球科学、计算机,所以就没人能够全部看懂。
  那篇文章其实我后来还翻译成英文在国外发表了,我还因此交了不少外国朋友,比如Beny Collery,他也很喜欢探索这些东西,他看到文章后就给我写邮件,说要帮我去找我预言的状体坑,把工作辞了去新西兰、澳大利亚、非洲找,还真的找到了一个挺像的,在澳大利亚的阿德莱德,这篇文章之后其实还有好多故事。
  BQ:我们小时候玩过家家、捉迷藏等游戏的时候你在干什么?是不是已经开始看科普书了?
  ZH:我小时候比较腼腆,不喜欢去外面玩,觉得在家比较有意思,有时候看书,有时自己做模型。
  BQ:据我所知,你初中时的作息时间表也非常另类,17:30睡觉;1点起来做作业;7点洗漱、吃饭、上学,这是一个很奇怪的作息表,谁制定的?
  ZH:我自己定的,那阵子不知道为什么,到了傍晚就想睡了,半夜就起来学习。
  BQ:你没有择校、没有上过培训班、辅导班,也没参加奥数竞赛。
  ZH:我自学能力比较强,有些东西我看过一遍就差不多看懂了。初三的时候就把高一的课程自学完了,高中时把大学的化学学完了。
  BQ:你的老师都说你是一个爱问问题的学生,三墩中学副校长邵建洪说很多老师都被你问怕了。
  ZH:我要有什么东西没想清楚就总感觉别扭。
  BQ:老师会不会有被你问烦的时候?
  ZH:有啊!后来就直接叫我记答案。
  BQ:我们都知道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你觉得是什么?
  ZH:我到了牛津大学之后发现,牛津的教学方式和北大的教学方式差别还是很大的。牛津的教学方式更多的是学生课堂下思考,更像是中国古时候。中国不是没有出过大师,像孔子那时候提倡学和问,这种学和问的传统在牛津发扬光大。我在北大的时候,学数学物理方法这门课,每周4个课时,答疑是2个课时,在牛津恰恰相反。
  BQ:你又是如何保护、激发自己的创造力的?
  ZH:我在北大时就跟国外的课题组在合作,而且在元培学的东西更广。我在本科时研究课题的思路会出乎合作者的意料,可能是跨学科的缘故吧!
  “我以前会有哲学的困惑,就是我们的生命有什么意义?我们人类和其他生命体有什么差别?后来我就通过学物理明白了。”
  BQ:你曾经也思考过“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的哲学命题,你说“有些哲学问题最后都成了物理问题,”什么意思?
  ZH:我以前会有哲学的困惑,就是我们的生命有什么意义?后来我就通过学物理明白了。
  比如,人类的生命体和自然界其他的生命体是不一样的,我们是一个负熵体系。我们形成了一个膜结构,我们跟外界是有边界的,从我们的细胞开始就有细胞膜,人有皮肤体系,我们从外界摄取能量,然后向外界排放出熵,就像分泌系统,这样外界的熵越来越高。而人就会保持一种负熵性。人类越发达,自然界就越混乱。
  BQ:你把自己归为“海森堡学派”?
  ZH:对,因为我对他的文章感兴趣,他的著作我也都读过。而且他不是闷头做物理,他积极参加很多文学创作、艺术创作,他的著作有很多不是科学著作。
  我的有关量子物理、粒子物理的观点和他一样,而且我们是同一天生日,呵呵!
  当然,还有一点,他积极报效祖国,很爱国。我小时候就觉得他是一个呼唤的类型,就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灵魂在休息、在呼唤自己。
  BQ:那你以后会回来报效祖国吗?
  ZH:应该会,但会先积累点工作经验,因为如果学了这么点就回去感觉不够用。
  BQ:对未来有什么规划?理想是什么?
  ZH:像钱学森前辈那样做出科学技术上的贡献。
  BQ:会一直在这一领域发展?
  ZH:对!因为这个领域对我们国家的命运至关重要。回国的话这扇门就被关上了。很多国家对中国“禁密”,就像今年7月份,欧洲登月计划会议在柏林召开,我看到有几个黑头发、黄皮肤的,后来才知道是日本人。
其他文献
悠久的历史,东西方多元文化的熏陶培养,形成了槟城独有的城市气质与建筑风格。而且这些建筑都被完好地保存,穿行于城市街道之间,抬眼处,有可能就是一座有着200年历史的建筑。华人、马来人、印度人几代人在此休养生息,无不将本民族原有的文化与当地文化相结合,赋予了槟城兼容并蓄的人文景观。  圣乔治教堂(St George’s Church)  该教堂建于1818年,是马来西亚最古老的英国教堂。这栋优美的白色
期刊
这是一个凝聚了三代人心血,跨度82年的纪实摄影展览。  黄一鸣的外祖父陈水粦,出生在印度尼西亚,年轻时代就喜欢摄影,曾在印尼拍摄了大量的生活和工作以及风光照片,他从小就是在他的这些影像里熏陶下长大的,并从中了解了家族的发展变迁史、印尼的人文和风土人情,当然,最重要的是,对摄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黄一鸣也从1981年开始正式从事摄影;他的弟弟黄一冰从上世纪90年代成长为一名晚报的摄影记者;女儿黄盈盈对
期刊
走进唐人画廊,像走进了一个巨大的工地。一高一矮的两个未完成的建筑物,被中间一个旋梯连接,这个长15.6米的旋梯如钻头般穿透两个建筑。如同一个无限生长的生命体,意欲穿透这两个钢筋混凝土的骨架。由于电极原因,现场这个作品未能如愿地运转起来,但站在它面前,犹如重现了每日经过的那些工地,轰隆隆的声音随即在脑子中响起。  沈远说,在她的构想中,这一旋梯便是“天梯”,它会慢速运转,如钻头般不断回旋,永远向上攀
期刊
作为奥运会“东道国”的首相,卡梅伦近日却在怀特霍尔大街步行时被一名负责安保的士兵拦下,要求出示证件。虽然有些尴尬,卡梅伦还是称赞了这名军人谨慎严谨的态度。本编很好奇:这位士兵究竟是真不认识首相大人还是秉公执法呢?  第一位非洲黑奴约翰·庞驰  自从奥巴马当选后,家谱学家们就开始饶有兴致地查总统的家谱了。经过多年的调查,发现奥巴马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记录在案的黑奴约翰·庞驰的第11代外孙。庞驰于164
期刊
拍戏中的九九八十一难  虽然首轮《西游记》已经播完,各方评论不一让电视剧的二轮播出更加引人注意。这部戏也将在新加坡、美国等地播出,让世界上的人都可以感受《西游记》的魅力。回想当初,接到孙悟空这个角色,第一反应除了高兴,更多的是惶恐吧,吴樾也不例外。  当时吴樾身上还有一部戏《雾都猎狐》,面对到底舍弃谁左右为难,“我当时的心情就跟何勇在《钟鼓楼》中唱的那句一样:是谁出的题这么难?到处都是正确答案!”
期刊
运动员在竞技场上比拼技艺,计量经济学家也在场外比赛,看谁对奖牌数预测得最准。在过去的几年里,经济学家们使出浑身解数,想找到一种能够预测各国奥运会奖牌数量的可靠模型。先是从人口和人均收入入手,后来又强调“苏联效应”(举国体育模式)的作用,最近则是对难以定量的“东道主优势”做起了分析。达特茅斯商学院的Emily Williams在北京奥运会时以95%的准确率拿下预测大战的金牌,她预测英国将历史性地拿下
期刊
纸媒  1890年代:1896年,现代奥运会开端,人们依靠报纸来了解这一盛事。  电视  1964年:东京奥运会开了利用卫星进行电视直播的先河,有40个国家观看了当年的比赛。  社交媒介  2012年:官方交流网站Olympic Athlete’s Hub崭露头角,粉丝们直接在线与运动员交流。  互联网  1996年:奥运会第一次有了自己独立的网页,上面有新闻、照片、赛事结果和门票销售。  广播 
期刊
年轻时候的查尔斯王子可不是少女们梦想的“白马王子”长相,当年被大众传媒欢呼为是“英伦玫瑰”的戴安娜王妃,整个人简直就像是用玫瑰花瓣做成的,芳香艳丽,流光溢彩,总把身旁的他衬得憔悴。  可是进入了花甲之年,这位英国绅士却全方位地展现出他过人的生活时尚品位和温暖世人心的人品。过去,他被戴妃在媒体上描述成只爱马球不解普通民众生活乐趣的乏味贵族品位代表,而且其酷爱的猎狐的行为也屡屡被大众抨击,其与大众趣味
期刊
由梁朝伟、周迅主演,改编自麦家小说《暗算》的谍战片《听风者》,于8月7日全国上映。一向以警匪片著称的金牌搭档麦兆辉、庄文强,此次把观众目光聚焦到解放初期的一场有关人性博弈的谍战传奇上面。“麦庄”可谓是这两年在内地相当成功的香港导演,有着相当不错的口碑和稳固的投资方,此次接受BQ专访时,记者发现麦兆辉的国语水平比一年多前宣传《关云长》时大有长进。十年前,电影《无间道》第一次被打上了“麦庄”的标签,成
期刊
7月,66只爱马仕著名Birkin古董包汇集摩纳哥拍卖场。其中一只编号为11,估价为2.4万至2.6万欧元的红色鳄鱼皮手袋于27日竟然拍出60900欧元的价格。拍卖行表示这个价格打破世界纪录。拍卖的66个手袋,共有58个找到买家,总价为102万欧元,即平均价约为17000欧元。  记得在2011年的12月,曾经有一款同样是红色鳄鱼纹的配白金钻石Hermes Birkin包包创下Birkin拍卖纪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