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教”与“练”

来源 :当代教育之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dan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过程是一个多层次,多要素、多序列的复杂动态的发展过程,其主要矛盾是“教”与“学”的矛盾,并由此推动教学过程的发展。在教学中,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与调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过程。教师运用一定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通过一定的教学组织形式,达到育体和育人的目标。但是,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为基础。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积极练习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目标。
  同时,在体育课上,学生是通过大量练习来发展基本活动能力的,是通过自己身体活动的感受而形成动作表象来掌握动作技能的。这些肢体活动,不单纯是一个身体运动形式,而是在大脑统一指挥下的学习活动。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索,激发学生运动器官和思维活动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正是发展基本活动能力和学习动作技能的基础。为此,教师在组织和综合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过程中,需要作出艰苦的劳动,细心的构想、大胆的组合创新将教、学、练融为一体。
  1.“教”与“导“
  教学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过程,其中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我们的教学对象—学生,是活生生的、完整的、有意识的人。他们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体育能力、生长发育水平、个性特点各不相同,他们能否接受教育,以及接受教育的程度都要由自己意识的支配,一切教学影响不能简单的移植到学生身上,它必须以学生自身的活动作为中介,经过他们内在的矛盾运动,才能被他们接受。因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传统的教学思想认为学生只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被动地进行学习,因此课堂教学程式化、成人化、训练化,学生成了教学中的被动体而严重的影响了体育教育效果,要改变这种状况只有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长期以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讲究细腻的,注重运动技术的,传习式的教学方法,一直承袭了从教师讲解示范开始,然后由学生模仿练习的“再现式“的教学模式,教师怎么讲,学生就怎么做,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低年级的立定跳远,传统的教学是先由教师讲解动作要领,要求先双臂预摆然后起跳,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示范进行练习,由于他们并不了解摆臂的作用,只是机械地模仿,结果往往是摆臂和起跳脱节。如果改变一下,先让学生做摆臂和不摆臂的立定跳远远度比较练习,使他们懂得摆臂的作用,然后在进行立定跳远的练习,那么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能得到较好的发挥。
  改变单一的“再现式“教学,提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等于对学生放任自流。既然是教学,就应该包括教和学两个方面,教师就应该在课中体现讲解、示范、组织练习等”教“和”导“的方法。问题是不应该强调以教师为中心,而是应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人翁地位上,在课中教师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引导和启发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如在耐久跑的教学中,有的教师虽然采用了间歇跑的方法,并给学生反复讲怎么呼吸、怎么分配体力,但学生还是越跑越枯燥、越跑越怕。一位有经验的教师就这样组织教学:把全班同学根据运动能力分为红、黄、蓝、绿等八队,每队排头举起代表本队颜色的小旗,利用本校操场的地形,在富有节奏感得音乐伴奏下,开始了耐久跑的练习。每隔一定时间以哨音为信号,由每队排尾的学生跑到排头举起小旗,担任新的领队,同时教师要求:当领队的时候一定要带领好本队所有同学,不使一个同学掉队,并且要充分利用操场地形,进行各种方法和图形的耐久跑。因为每个人都有当领队的机会,因此,个个开动脑经,想方设法当好领队。一堂课上完,虽然人人都跑的精疲力竭,但都感到跑得很高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个教学过程不是学生自己想出来的,而是老师有意安排的,给学生创设了当好了领队的条件和环境,才能使学生主动的进行学习。
  2.主动与实践
  2.1 诱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兴趣是顺利的进行教学,发展学生智力,技能、形成个性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夸美妞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乐观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现代的体育教学十分强调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只有当学生喜爱体育,才有可能由“被动”向“主动”转化。
  2.2 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和参与学习过程。认识到自己既是教学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人;既是受教育的客体,又是自我教育的主体。
  2.3 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式的学习,教育学生学会自我监督和管理,学会自我评价和自定目标,并能自觉地去体验体育活动中的乐趣,认识到运动价值所在。
  2.4 注重对学生各种体育能力的培养。
  应该说这几个方面不是独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是基础,只有产生了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进行探索式的学习。反过来,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认识到自己既是教学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人,并且在学习中学会了自我监督和管理,学会自我评估和自定目标,认识自身的价值,并自觉体会体育活动中的乐趣,就能力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收稿日期:2011-08-22
其他文献
当今世界,知识和科技日新月异,正在以人们难以想象的速度不断增加和更新。未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是教育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占据主导地位,在教师和教学资源极度匮乏的年代,为我国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建设培养了大批的专业人才。但是,“应试教育”也给我们的全民素质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因为班额的原因,教师只能把教学目标锁定在中等学生的层面,以便顺利地完成教学
期刊
【摘 要】随着《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进一步落实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校运会的改革以成为21世纪学校体育发展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通过对校运会一年改革实践,结合本校实际,阐述了校运会项目的设置和对提高学生参与率、自觉锻炼积极性以及团队精神的培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小学;校运会;项目;设置     校运会不仅是学校工作的一项大事,而且也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一项大事。近几年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
期刊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有机地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做好这个工作,必须做好以下几点:1. 更新教师观念;2. 提高师生素质;3. 不要全盘否定传统教学;4. 合理使用教学课件。  人类已经迈进高度信息化的21世纪,信息成为构成现实世界不可缺少的三大基本要素之一。为了适应这种发展趋势,我县不仅在中小学普及了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还强调要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介绍中学地理教育改革动态,分析了多媒体技术在地理课程改革中的应用中的主要问题,并展望了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地理课程改革趋势,最后提出笔者对多媒体技术在地理课程改革中的应用的一些认识。  【关键词】中学;多媒体技术;地理课程改革     世界上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目的主要在于提高本国人民的创新能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对提高素质教育、全民教育、终身教育以及课程改革、学生主体
期刊
【摘 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育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真正的体育教学,是从情感体验开始的,从培养兴趣入手的。一、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 二、怎样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1、加强教育、诱导,转变思想、提高对体育课的认识。2、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3、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4、教师的身教及讲解示范。5、适时准确的评价。  【关键词】体育兴趣;激发;培养;
期刊
课堂的有效性是指在一节课教学中教师进行了精心设计、四十分钟得到了充分利用,学生得到了学识的提高、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课堂有效益、效率高、效果好。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既考虑教师教的有效行为,又考虑学生学的有效行为。   1.教师的教学行为是课堂具有有效性的关键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教师来带领这群无忧无虑的孩子,那么,再好的孩子也不过是“一盘散沙”。  1.1
期刊
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深入,在全国各地中学广泛的进行着,并得到了各级领导,教师、学生及家长的积极支持。体育界许多人士对体育教学模式、内容等领域的研究如火如荼,同时出现了快乐体育、终身体育、创意体育等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和发展模式。然而体育教学正面临着从来没有过的机遇,作为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我们体育教师也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体育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怎样才能做好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呢?下面我
期刊
数学作为基础教育学校的一门必需的学科,有着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和意义。用海洋来形容数学,不足以说明它的广袤和深邃。古往今来,数学的神奇魅力, 吸引了无数学者为之毕生奋斗, 因而造就了人们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数学的奇妙规律,导致了众多仁人智士不懈地探索,因而培养了人们知难而进的珍贵品质;数学的特异现象,促使了一代代先贤后智对其本质要义的顽强穷究,因而蕴育了人们实事求是的高尚情操;数学的巨大威力,激
期刊
【摘 要】《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多领域的发展,包括知识、情感、人生观。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认知因素,更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兴趣、学习方式、情感体验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知识通过情感、能力这个媒介更好地为学生接纳和内化。因此,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方式、情感、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从激发兴趣、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实现思想品德的课程标准。  
期刊
跨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十分明确的把艺术教育纳入社会主义教育方针中,使社会主义教育成为一种完全的教育。如果说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涉及不同层面的素质教育,那么,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却可以或可能涉及全面素质教育。就某一层素质教育而言,艺术教育远不及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那样突出、确定、深刻、有力;就全面素质而言,德、智、体、劳动教育又不及艺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