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过程是一个多层次,多要素、多序列的复杂动态的发展过程,其主要矛盾是“教”与“学”的矛盾,并由此推动教学过程的发展。在教学中,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与调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过程。教师运用一定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通过一定的教学组织形式,达到育体和育人的目标。但是,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为基础。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积极练习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目标。
同时,在体育课上,学生是通过大量练习来发展基本活动能力的,是通过自己身体活动的感受而形成动作表象来掌握动作技能的。这些肢体活动,不单纯是一个身体运动形式,而是在大脑统一指挥下的学习活动。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索,激发学生运动器官和思维活动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正是发展基本活动能力和学习动作技能的基础。为此,教师在组织和综合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过程中,需要作出艰苦的劳动,细心的构想、大胆的组合创新将教、学、练融为一体。
1.“教”与“导“
教学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过程,其中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我们的教学对象—学生,是活生生的、完整的、有意识的人。他们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体育能力、生长发育水平、个性特点各不相同,他们能否接受教育,以及接受教育的程度都要由自己意识的支配,一切教学影响不能简单的移植到学生身上,它必须以学生自身的活动作为中介,经过他们内在的矛盾运动,才能被他们接受。因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传统的教学思想认为学生只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被动地进行学习,因此课堂教学程式化、成人化、训练化,学生成了教学中的被动体而严重的影响了体育教育效果,要改变这种状况只有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长期以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讲究细腻的,注重运动技术的,传习式的教学方法,一直承袭了从教师讲解示范开始,然后由学生模仿练习的“再现式“的教学模式,教师怎么讲,学生就怎么做,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低年级的立定跳远,传统的教学是先由教师讲解动作要领,要求先双臂预摆然后起跳,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示范进行练习,由于他们并不了解摆臂的作用,只是机械地模仿,结果往往是摆臂和起跳脱节。如果改变一下,先让学生做摆臂和不摆臂的立定跳远远度比较练习,使他们懂得摆臂的作用,然后在进行立定跳远的练习,那么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能得到较好的发挥。
改变单一的“再现式“教学,提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等于对学生放任自流。既然是教学,就应该包括教和学两个方面,教师就应该在课中体现讲解、示范、组织练习等”教“和”导“的方法。问题是不应该强调以教师为中心,而是应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人翁地位上,在课中教师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引导和启发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如在耐久跑的教学中,有的教师虽然采用了间歇跑的方法,并给学生反复讲怎么呼吸、怎么分配体力,但学生还是越跑越枯燥、越跑越怕。一位有经验的教师就这样组织教学:把全班同学根据运动能力分为红、黄、蓝、绿等八队,每队排头举起代表本队颜色的小旗,利用本校操场的地形,在富有节奏感得音乐伴奏下,开始了耐久跑的练习。每隔一定时间以哨音为信号,由每队排尾的学生跑到排头举起小旗,担任新的领队,同时教师要求:当领队的时候一定要带领好本队所有同学,不使一个同学掉队,并且要充分利用操场地形,进行各种方法和图形的耐久跑。因为每个人都有当领队的机会,因此,个个开动脑经,想方设法当好领队。一堂课上完,虽然人人都跑的精疲力竭,但都感到跑得很高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个教学过程不是学生自己想出来的,而是老师有意安排的,给学生创设了当好了领队的条件和环境,才能使学生主动的进行学习。
2.主动与实践
2.1 诱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兴趣是顺利的进行教学,发展学生智力,技能、形成个性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夸美妞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乐观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现代的体育教学十分强调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只有当学生喜爱体育,才有可能由“被动”向“主动”转化。
2.2 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和参与学习过程。认识到自己既是教学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人;既是受教育的客体,又是自我教育的主体。
2.3 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式的学习,教育学生学会自我监督和管理,学会自我评价和自定目标,并能自觉地去体验体育活动中的乐趣,认识到运动价值所在。
2.4 注重对学生各种体育能力的培养。
应该说这几个方面不是独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是基础,只有产生了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进行探索式的学习。反过来,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认识到自己既是教学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人,并且在学习中学会了自我监督和管理,学会自我评估和自定目标,认识自身的价值,并自觉体会体育活动中的乐趣,就能力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收稿日期:2011-08-22
同时,在体育课上,学生是通过大量练习来发展基本活动能力的,是通过自己身体活动的感受而形成动作表象来掌握动作技能的。这些肢体活动,不单纯是一个身体运动形式,而是在大脑统一指挥下的学习活动。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索,激发学生运动器官和思维活动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正是发展基本活动能力和学习动作技能的基础。为此,教师在组织和综合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过程中,需要作出艰苦的劳动,细心的构想、大胆的组合创新将教、学、练融为一体。
1.“教”与“导“
教学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过程,其中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我们的教学对象—学生,是活生生的、完整的、有意识的人。他们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体育能力、生长发育水平、个性特点各不相同,他们能否接受教育,以及接受教育的程度都要由自己意识的支配,一切教学影响不能简单的移植到学生身上,它必须以学生自身的活动作为中介,经过他们内在的矛盾运动,才能被他们接受。因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传统的教学思想认为学生只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被动地进行学习,因此课堂教学程式化、成人化、训练化,学生成了教学中的被动体而严重的影响了体育教育效果,要改变这种状况只有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长期以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讲究细腻的,注重运动技术的,传习式的教学方法,一直承袭了从教师讲解示范开始,然后由学生模仿练习的“再现式“的教学模式,教师怎么讲,学生就怎么做,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低年级的立定跳远,传统的教学是先由教师讲解动作要领,要求先双臂预摆然后起跳,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示范进行练习,由于他们并不了解摆臂的作用,只是机械地模仿,结果往往是摆臂和起跳脱节。如果改变一下,先让学生做摆臂和不摆臂的立定跳远远度比较练习,使他们懂得摆臂的作用,然后在进行立定跳远的练习,那么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能得到较好的发挥。
改变单一的“再现式“教学,提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等于对学生放任自流。既然是教学,就应该包括教和学两个方面,教师就应该在课中体现讲解、示范、组织练习等”教“和”导“的方法。问题是不应该强调以教师为中心,而是应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人翁地位上,在课中教师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引导和启发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如在耐久跑的教学中,有的教师虽然采用了间歇跑的方法,并给学生反复讲怎么呼吸、怎么分配体力,但学生还是越跑越枯燥、越跑越怕。一位有经验的教师就这样组织教学:把全班同学根据运动能力分为红、黄、蓝、绿等八队,每队排头举起代表本队颜色的小旗,利用本校操场的地形,在富有节奏感得音乐伴奏下,开始了耐久跑的练习。每隔一定时间以哨音为信号,由每队排尾的学生跑到排头举起小旗,担任新的领队,同时教师要求:当领队的时候一定要带领好本队所有同学,不使一个同学掉队,并且要充分利用操场地形,进行各种方法和图形的耐久跑。因为每个人都有当领队的机会,因此,个个开动脑经,想方设法当好领队。一堂课上完,虽然人人都跑的精疲力竭,但都感到跑得很高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个教学过程不是学生自己想出来的,而是老师有意安排的,给学生创设了当好了领队的条件和环境,才能使学生主动的进行学习。
2.主动与实践
2.1 诱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兴趣是顺利的进行教学,发展学生智力,技能、形成个性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夸美妞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乐观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现代的体育教学十分强调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只有当学生喜爱体育,才有可能由“被动”向“主动”转化。
2.2 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和参与学习过程。认识到自己既是教学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人;既是受教育的客体,又是自我教育的主体。
2.3 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式的学习,教育学生学会自我监督和管理,学会自我评价和自定目标,并能自觉地去体验体育活动中的乐趣,认识到运动价值所在。
2.4 注重对学生各种体育能力的培养。
应该说这几个方面不是独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是基础,只有产生了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进行探索式的学习。反过来,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认识到自己既是教学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人,并且在学习中学会了自我监督和管理,学会自我评估和自定目标,认识自身的价值,并自觉体会体育活动中的乐趣,就能力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收稿日期:2011-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