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城里的鲍家街43号,那里遍地都是为音乐而生的文艺青年。如果说每个学音乐的人都是单纯的孩子,每个“文青”都有一颗细腻而纯粹的追梦心,那么这里无疑是一片最纯净的梦想之地了。是的,鲍家街43号,大名鼎鼎的中央音乐学院是这里摇撼不动的最美风景。
说到中央音乐学院,相信即使是普通的学生也会对她怀有几分“敬畏”,而对于那些将多一半青春都掩埋在大把音符中的同学们来说,她更是神圣的音乐殿堂、是让他们魂牵梦萦的最高音乐学府。不用说谁都知道,在这个音乐殿堂里有太多才华横溢的老师和学生、承载了太多音乐学子的梦想和荣耀,不然怎会让一代又一代的学子对她如此眷恋?当年汪峰他们之所以组一个以母校门牌号为名的“鲍家街43号乐队”,想必也是因为母校给了他们意义非凡的荣耀与辉煌吧。
春花烂漫也好,红叶醉人也罢,中央音乐学院最动人的地方终究不是过路人眼中的流光溢彩这么简单,比这更美的,是她一路走来的深厚历史,是狂热追梦人为之付出的热情与虔诚。这些,都让她在音乐人心中变得如此深沉又亲切。她打动人的,从来不是空洞的美景,而是实实在在堆砌起来的艺术之花。作为一个坐落在王府旧址里的音乐集散地,她带着与生俱来的大家风范;作为一个万千学子心中的音乐最高学府,她像是亲切又神秘的人生导师。荣耀于她,仿似更像身外之物,而耕耘与付出,将今日的荣耀发扬光大,创造出更多辉煌,才是这座音乐殿堂的使命。中央音乐学院的过去与未来,始终牵动着追梦人的心。
王府里的音乐殿堂
中央音乐学院成立于1950年,建院初期,中央音乐学院的规模并不大,只有作曲、声乐、钢琴、管弦4个系,在管弦系内又有一个民乐组。之后,学院又筹建了中央音乐学院附属中学和小学。1958年秋天,中央音乐学院从天津迁至北京,坐落在了北京西城区复兴门原清醇王府旧址,这里曾是光绪皇帝的出生地。也许正因为如此,中央音乐学院在很多人心目中也增添了一份神秘与庄重。端庄华贵的王府彰显了这座音乐殿堂与众不同的大家风范,而音乐也让这座几百年历史的没落王府得到了灵魂的升华。
很多人都打趣地说中央音乐学院带着与生俱来的皇家大气风范。曾有初次走进中央音乐学院的同学用下面的这段话描述了他眼中的中央音乐学院的校园:“青砖,木门,红底金字的‘同仁堂’,绕过去,背面一个大大的福字……唯独没有弥漫的中药味。穿过一个拱形石门,抬眼先看到了一尊石像,原来是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立在石像跟前,我竟有些虔诚地鞠了个躬。抬眼看到了走廊,恍惚间,我有种误入了颐和园或者故宫的感觉——一样是绿色的柱子,一样是红色的横梁……”这段感性的文字背后透出的不但是音乐殿堂的大气风范,更是中央音乐学院在学子心的神圣地位。用“虔诚”二字来描述学子们对这所学校的情感,也并不为过。
悠扬乐声里的过去与现在
几十年以来,中央音乐学院不负学子们对她的钦慕,她的快速发展和雄厚的软硬件实力有目共睹。作为一个音乐最高学府,中央音乐学院培养出的教师与学者有着他们的独特品质,他们才华横溢,却从不浮夸炫耀,他们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始终对每个学生保持着最单纯质朴的关爱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中央音乐学院在2000年之前是隶属于文化部的院校,2000年正式归属教育部。在全国所有的艺术院校当中,中央音乐学院是目前唯一一所国家重点高校和“211工程”建设高校。悉数中央音乐的历任院长,你也会发现他们当中有很多都是值得我们敬佩的音乐家,从首任院长马思聪到现任院长王次炤,个个都是响当当的名字。
除了雄厚的师资力量,音乐殿堂不能缺的还有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那些在国际音乐界都非常知名的音乐家都会定期或不定期地来学院访问,举办大师班和演出。因此,大师班和演出也成了中央音乐学院最精彩的生活方式之一。
在专业设置方面,中央音乐学院目前已发展得很成熟。作为一所培养高级专门音乐人才的高等学府,自建院以来学院便已形成了体现教学、科研、艺术实践综合功能的,从附小、附中、大学本科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层次的完整音乐教育体系。
可以说,即使一所学校的硬件设施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甚至全方位的更新,但软件绝不是那么容易在短时间内靠突击便能提升的。而正是宝贵的师资力量让中央音乐学院在软件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这些孜孜奉献的老师和才华横溢的学者为中央音乐学院这座历史悠久的院校不断地注入着鲜活的生命力。
在一代又一代中央音乐学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经久不息的悠扬乐声中,这座音乐殿堂的过去与现在,始终令人瞩目。
一路走来硕果累累
如果你要问,一所高等学府对社会最大的贡献是什么,那自然是它培养出来的莘莘学子。音乐人才是中央音乐学院最丰厚的收获,亦是她对社会最好的贡献。
中央音乐学院的音乐才子们在国内外的各大音乐比赛中崭露头角、夺得种种荣誉自然是不必多说的。自1985年以来,中央音乐学院共取得科研成果奖107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奖81项,多项课程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这对音乐大家典范来说,是殊荣,亦是理所当然的实力证明。
音乐比赛、重要的音乐活动更是来中央音乐学院不可错过的精彩看点。形形色色的精彩音乐活动让中央音乐学院成了学子心中不折不扣的音乐圣殿,徜徉在乐海中,感受音乐、感受学术氛围,是这里特有的生活方式。
也正是这个原因,让中央音乐学院成了全国音乐人才都向往的地方,她吸引了大批有才华的年轻音乐家来院学习。当然,学院也培养了众多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作曲家、音乐学家、音乐教育家和音乐表演艺术家,他们一直是中国音乐事业发展历程中的骨干力量和生力军,许多人在国内外重要音乐机构担任重要职务。
作为国内当之无愧的最高音乐学府,中央音乐学院的硬件设施也是相当优越,各种教学设施功能齐备。大学部教学楼、琴房楼、图书馆、学生公寓、运动中心均一应俱全,校园内有8个大中小型专业演奏厅、歌剧排演厅和学术报告厅。 最不得不说的是大名鼎鼎的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这里是学院乃至全国最重要的专业音乐会演出场所,每年有来自世界各国的著名音乐家举行高水准的音乐演出,许多当代重要作曲家的音乐作品都是在这里首演。中央音乐厅座落于北京复兴门附近原清朝醇王府内,在喧哗的都市中心,唯独这里静谧典雅。伴随成长的音符,众多著名的音乐家从这里相继走向世界,成为国际乐坛上一颗颗耀眼的明星。
狂热的追梦人、一流的软硬件、荣耀与付出、眷恋与钦慕……这一切,于中央音乐学院来说,已足够了。这时,谁还能记得初次踏进校园后为这座学府的“袖珍”而诧异的心情呢?当初的小小诧异怕是早已分解成了浩渺乐海中的一个音符了吧?其实,占地面积的大小与学校本身的实力和知名度又有多少直接的关系呢?不够气派的学院大门,不够宽敞的校园,并没有影响中央音乐学院成为音乐人心中的“大家”。
努力吧,争取进入音乐圣殿
一所你中意的大学足以牵动你努力奋发的心,那所你向往的学校几乎可以说是让你为之付出的最大动力。对于音乐考生来说,中央音乐学院绝对算得上是那个时常激发着梦想的台阶。记住,不管是高等学府也好,音乐圣殿也罢,她们都不是梦想的终点,而是能让你走得更远的台阶。
最后,摘用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王次炤写给广大考生们的一封名为《努力吧,争取进入音乐圣殿》的信送给今年的音乐考生,祝你们的音乐梦想能够绽开绚烂的生命之花。
亲爱的考生:
你们好!
1978年,在你们还没有出生的时候,经历了12年艰苦的知青生活,我在建设兵团听到中央音乐学院招生的消息。从此,中央音乐学院这个每个学音乐的人都向往的圣地成了我梦寐以求的地方。后来,我考上了!考上中央音乐学院成为我人生中最重大的转折点。
那时的中央音乐学院仅有几座红砖楼,我们在很老旧的钢琴上练琴,在地板吱吱嗄嗄响的教室里上课,在图书馆用老78转唱片听世界伟大音乐家的作品,在大礼堂聆听改革开放不久后首批来华访问的世界著名大师讲课,他们有小提琴家梅纽因、斯特恩,钢琴家阿什肯纳奇,指挥家小泽征尔,大提琴家托特里……虽然当时的条件还很艰苦,但是中央音乐学院一下子就把我们这批求知若渴的青年带到了国家最高音乐教育的前沿!
作为文革后的第一批学生,我们当中很多人现已成为音乐界的骨干,有的成为世界著名的作曲家、演奏家、歌唱家、理论家和教育家,有的成为国家级音乐团体和艺术院校的领导人。中央音乐学院成就了我们这代人一生的理想!当然她也使一代代步入这个音乐圣殿的人实现了自己的艺术梦想。
和我当初进校时相比,现在学院条件有了很大变化,钢琴系学生的用琴已经是世界最好品牌的三角钢琴了;同学们可以在世界一流的音乐图书馆中坐在沙发里看DVD,用高保真耳机欣赏音乐,通过网络在电脑上阅读期刊与书籍、听音乐、看录像;高速的校园网能把全球的音乐信息带到面前;学校的大音乐厅与室内音乐厅拥有国内最好的音响效果;学校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家讲学,加上地处北京这个全国文化中心,各种非常频繁的艺术实践与国际音乐文化交流,应接不暇的音乐会、大师班、音乐节、学术会议、艺术展览……在中央音乐学院就学,能使你在丰富的音乐生活与浓厚的学术气氛中成长。目前,不仅许多久负盛名的名牌教授,如吴祖强、杜鸣心、杨儒怀、于润洋、郭淑珍、周广仁、林耀基、林石诚、杨鸿年……依然活跃在中央音乐学院教学一线上,他们标志着学院的传统、实力与水平;新一代教师已经逐渐成长为教学骨干,特别是近年来从国外引进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一流音乐人才,他们将创造中央音乐学院未来的辉煌……
关于中央音乐学院引人自豪与骄傲的优势实在太多太多!她可能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毋庸置疑,她当之无愧地代表着中国最高音乐教育水平;其硬件与软件综合水平在全世界首屈一指,其整体实力跻身世界一流名牌音乐学院。她是大师的摇篮,也是每一个学音乐的人都应该努力争取进入的音乐圣殿!
当然这里会吸引来自全国的优秀考生,入学竞争将会十分激烈,但是我认为,每一个对音乐充满热情的年轻人,不去试一试报考中央音乐学院将是人生中无法挽回的遗憾,因为你可能会因此错过了人生本来可能拥有的辉煌!26年前,我也正是带着一线希望报考的这座音乐殿堂。
说到中央音乐学院,相信即使是普通的学生也会对她怀有几分“敬畏”,而对于那些将多一半青春都掩埋在大把音符中的同学们来说,她更是神圣的音乐殿堂、是让他们魂牵梦萦的最高音乐学府。不用说谁都知道,在这个音乐殿堂里有太多才华横溢的老师和学生、承载了太多音乐学子的梦想和荣耀,不然怎会让一代又一代的学子对她如此眷恋?当年汪峰他们之所以组一个以母校门牌号为名的“鲍家街43号乐队”,想必也是因为母校给了他们意义非凡的荣耀与辉煌吧。
春花烂漫也好,红叶醉人也罢,中央音乐学院最动人的地方终究不是过路人眼中的流光溢彩这么简单,比这更美的,是她一路走来的深厚历史,是狂热追梦人为之付出的热情与虔诚。这些,都让她在音乐人心中变得如此深沉又亲切。她打动人的,从来不是空洞的美景,而是实实在在堆砌起来的艺术之花。作为一个坐落在王府旧址里的音乐集散地,她带着与生俱来的大家风范;作为一个万千学子心中的音乐最高学府,她像是亲切又神秘的人生导师。荣耀于她,仿似更像身外之物,而耕耘与付出,将今日的荣耀发扬光大,创造出更多辉煌,才是这座音乐殿堂的使命。中央音乐学院的过去与未来,始终牵动着追梦人的心。
王府里的音乐殿堂
中央音乐学院成立于1950年,建院初期,中央音乐学院的规模并不大,只有作曲、声乐、钢琴、管弦4个系,在管弦系内又有一个民乐组。之后,学院又筹建了中央音乐学院附属中学和小学。1958年秋天,中央音乐学院从天津迁至北京,坐落在了北京西城区复兴门原清醇王府旧址,这里曾是光绪皇帝的出生地。也许正因为如此,中央音乐学院在很多人心目中也增添了一份神秘与庄重。端庄华贵的王府彰显了这座音乐殿堂与众不同的大家风范,而音乐也让这座几百年历史的没落王府得到了灵魂的升华。
很多人都打趣地说中央音乐学院带着与生俱来的皇家大气风范。曾有初次走进中央音乐学院的同学用下面的这段话描述了他眼中的中央音乐学院的校园:“青砖,木门,红底金字的‘同仁堂’,绕过去,背面一个大大的福字……唯独没有弥漫的中药味。穿过一个拱形石门,抬眼先看到了一尊石像,原来是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立在石像跟前,我竟有些虔诚地鞠了个躬。抬眼看到了走廊,恍惚间,我有种误入了颐和园或者故宫的感觉——一样是绿色的柱子,一样是红色的横梁……”这段感性的文字背后透出的不但是音乐殿堂的大气风范,更是中央音乐学院在学子心的神圣地位。用“虔诚”二字来描述学子们对这所学校的情感,也并不为过。
悠扬乐声里的过去与现在
几十年以来,中央音乐学院不负学子们对她的钦慕,她的快速发展和雄厚的软硬件实力有目共睹。作为一个音乐最高学府,中央音乐学院培养出的教师与学者有着他们的独特品质,他们才华横溢,却从不浮夸炫耀,他们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始终对每个学生保持着最单纯质朴的关爱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中央音乐学院在2000年之前是隶属于文化部的院校,2000年正式归属教育部。在全国所有的艺术院校当中,中央音乐学院是目前唯一一所国家重点高校和“211工程”建设高校。悉数中央音乐的历任院长,你也会发现他们当中有很多都是值得我们敬佩的音乐家,从首任院长马思聪到现任院长王次炤,个个都是响当当的名字。
除了雄厚的师资力量,音乐殿堂不能缺的还有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那些在国际音乐界都非常知名的音乐家都会定期或不定期地来学院访问,举办大师班和演出。因此,大师班和演出也成了中央音乐学院最精彩的生活方式之一。
在专业设置方面,中央音乐学院目前已发展得很成熟。作为一所培养高级专门音乐人才的高等学府,自建院以来学院便已形成了体现教学、科研、艺术实践综合功能的,从附小、附中、大学本科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层次的完整音乐教育体系。
可以说,即使一所学校的硬件设施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甚至全方位的更新,但软件绝不是那么容易在短时间内靠突击便能提升的。而正是宝贵的师资力量让中央音乐学院在软件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这些孜孜奉献的老师和才华横溢的学者为中央音乐学院这座历史悠久的院校不断地注入着鲜活的生命力。
在一代又一代中央音乐学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经久不息的悠扬乐声中,这座音乐殿堂的过去与现在,始终令人瞩目。
一路走来硕果累累
如果你要问,一所高等学府对社会最大的贡献是什么,那自然是它培养出来的莘莘学子。音乐人才是中央音乐学院最丰厚的收获,亦是她对社会最好的贡献。
中央音乐学院的音乐才子们在国内外的各大音乐比赛中崭露头角、夺得种种荣誉自然是不必多说的。自1985年以来,中央音乐学院共取得科研成果奖107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奖81项,多项课程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这对音乐大家典范来说,是殊荣,亦是理所当然的实力证明。
音乐比赛、重要的音乐活动更是来中央音乐学院不可错过的精彩看点。形形色色的精彩音乐活动让中央音乐学院成了学子心中不折不扣的音乐圣殿,徜徉在乐海中,感受音乐、感受学术氛围,是这里特有的生活方式。
也正是这个原因,让中央音乐学院成了全国音乐人才都向往的地方,她吸引了大批有才华的年轻音乐家来院学习。当然,学院也培养了众多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作曲家、音乐学家、音乐教育家和音乐表演艺术家,他们一直是中国音乐事业发展历程中的骨干力量和生力军,许多人在国内外重要音乐机构担任重要职务。
作为国内当之无愧的最高音乐学府,中央音乐学院的硬件设施也是相当优越,各种教学设施功能齐备。大学部教学楼、琴房楼、图书馆、学生公寓、运动中心均一应俱全,校园内有8个大中小型专业演奏厅、歌剧排演厅和学术报告厅。 最不得不说的是大名鼎鼎的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这里是学院乃至全国最重要的专业音乐会演出场所,每年有来自世界各国的著名音乐家举行高水准的音乐演出,许多当代重要作曲家的音乐作品都是在这里首演。中央音乐厅座落于北京复兴门附近原清朝醇王府内,在喧哗的都市中心,唯独这里静谧典雅。伴随成长的音符,众多著名的音乐家从这里相继走向世界,成为国际乐坛上一颗颗耀眼的明星。
狂热的追梦人、一流的软硬件、荣耀与付出、眷恋与钦慕……这一切,于中央音乐学院来说,已足够了。这时,谁还能记得初次踏进校园后为这座学府的“袖珍”而诧异的心情呢?当初的小小诧异怕是早已分解成了浩渺乐海中的一个音符了吧?其实,占地面积的大小与学校本身的实力和知名度又有多少直接的关系呢?不够气派的学院大门,不够宽敞的校园,并没有影响中央音乐学院成为音乐人心中的“大家”。
努力吧,争取进入音乐圣殿
一所你中意的大学足以牵动你努力奋发的心,那所你向往的学校几乎可以说是让你为之付出的最大动力。对于音乐考生来说,中央音乐学院绝对算得上是那个时常激发着梦想的台阶。记住,不管是高等学府也好,音乐圣殿也罢,她们都不是梦想的终点,而是能让你走得更远的台阶。
最后,摘用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王次炤写给广大考生们的一封名为《努力吧,争取进入音乐圣殿》的信送给今年的音乐考生,祝你们的音乐梦想能够绽开绚烂的生命之花。
亲爱的考生:
你们好!
1978年,在你们还没有出生的时候,经历了12年艰苦的知青生活,我在建设兵团听到中央音乐学院招生的消息。从此,中央音乐学院这个每个学音乐的人都向往的圣地成了我梦寐以求的地方。后来,我考上了!考上中央音乐学院成为我人生中最重大的转折点。
那时的中央音乐学院仅有几座红砖楼,我们在很老旧的钢琴上练琴,在地板吱吱嗄嗄响的教室里上课,在图书馆用老78转唱片听世界伟大音乐家的作品,在大礼堂聆听改革开放不久后首批来华访问的世界著名大师讲课,他们有小提琴家梅纽因、斯特恩,钢琴家阿什肯纳奇,指挥家小泽征尔,大提琴家托特里……虽然当时的条件还很艰苦,但是中央音乐学院一下子就把我们这批求知若渴的青年带到了国家最高音乐教育的前沿!
作为文革后的第一批学生,我们当中很多人现已成为音乐界的骨干,有的成为世界著名的作曲家、演奏家、歌唱家、理论家和教育家,有的成为国家级音乐团体和艺术院校的领导人。中央音乐学院成就了我们这代人一生的理想!当然她也使一代代步入这个音乐圣殿的人实现了自己的艺术梦想。
和我当初进校时相比,现在学院条件有了很大变化,钢琴系学生的用琴已经是世界最好品牌的三角钢琴了;同学们可以在世界一流的音乐图书馆中坐在沙发里看DVD,用高保真耳机欣赏音乐,通过网络在电脑上阅读期刊与书籍、听音乐、看录像;高速的校园网能把全球的音乐信息带到面前;学校的大音乐厅与室内音乐厅拥有国内最好的音响效果;学校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家讲学,加上地处北京这个全国文化中心,各种非常频繁的艺术实践与国际音乐文化交流,应接不暇的音乐会、大师班、音乐节、学术会议、艺术展览……在中央音乐学院就学,能使你在丰富的音乐生活与浓厚的学术气氛中成长。目前,不仅许多久负盛名的名牌教授,如吴祖强、杜鸣心、杨儒怀、于润洋、郭淑珍、周广仁、林耀基、林石诚、杨鸿年……依然活跃在中央音乐学院教学一线上,他们标志着学院的传统、实力与水平;新一代教师已经逐渐成长为教学骨干,特别是近年来从国外引进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一流音乐人才,他们将创造中央音乐学院未来的辉煌……
关于中央音乐学院引人自豪与骄傲的优势实在太多太多!她可能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毋庸置疑,她当之无愧地代表着中国最高音乐教育水平;其硬件与软件综合水平在全世界首屈一指,其整体实力跻身世界一流名牌音乐学院。她是大师的摇篮,也是每一个学音乐的人都应该努力争取进入的音乐圣殿!
当然这里会吸引来自全国的优秀考生,入学竞争将会十分激烈,但是我认为,每一个对音乐充满热情的年轻人,不去试一试报考中央音乐学院将是人生中无法挽回的遗憾,因为你可能会因此错过了人生本来可能拥有的辉煌!26年前,我也正是带着一线希望报考的这座音乐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