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融合美术课堂中教师有效支持的策略

来源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chbluea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中国学前融合教育的发展——支持模式”为理论支撑,浅谈学前融合美术课堂中教师有效支持的方法,从而为探索学前普特幼儿有效融合的艺术课堂提供一些实践经验。
  一、融合美术教育课堂背景
  “融合教育”这个概念是在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組织在《萨拉曼卡宣言》首次提出,其理念是让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入普通教育机构,与普通儿童一起接受教育,融入普通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实现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的共同发展。
  笔者所在幼儿园作为一所融合幼儿园,融合美术教育课堂是建立在每班设置普通幼儿20名左右的基础上增加特需幼儿3—5名共同组成一个融合班级的基础上,对“融合式”美术课程进行实践与探索。通过融合式美术教学,让特殊儿童从事简单艺术创作等手法,采取因材施教、重点辅导、引导和鼓励相结合的原则。将艺术的美和对心灵的安抚作用渐渐发挥,从而减少问题行为。课程采用以“教学内容上的融合,体现形式上的融合”为目标,以“大融合”与“小融合”并存的形式,通过普特合作感受共创之乐。
  二、融合美术课堂中教师有效支持的策略
  作为一线教师在融合课堂里应该清楚地知道并解决教学的三个问题:“为什么要做”,“怎么做”,“做的效果如何”?困扰美术教师的是融合美术活动中,普特幼儿比例不协调、普特教师合力不足,尤其是美术课堂中对普特幼儿的教学支持如何才能发挥作用等问题。
  根据《指南》精神,幼儿艺术教育要强调“感受与表现”,而不是重视“技能训练”,要从习惯于在音乐、美术活动中教艺术技能,转变为用多种途径去引导对美的感受与表现。因此,支持幼儿去学习与感受成为美术教师着重要探寻的问题。《纲要》中也指出:要和幼儿一起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要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感受和欣赏美。我们需要创设让幼儿自主表达与表现的机会和条件,如要提供空间、时间、材料和艺术品,让幼儿有机会自发模仿、自由涂画和随意唱跳。因此,如何提供有效支持成为美术教师值得研究的课题。
  笔者将阐述以下五个方面,也就是无时无刻都应渗透在美术课堂中的四种有效支持方式,就是观察记录、辅助、强化、评量,形成学前融合美术课堂的有效支持模式。
  (一)观察记录,定起点,关注目标构建——有的放矢
  《指南》中关于社会领域的指导要点指出“幼儿主要是通过实际生活和活动中积累有关的经验和体验而学习的”,依靠“以幼儿为本”的理念,合理的制定教学目标尤为重要。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依据幼儿已有的经验和能力,因此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要事先评估预判幼儿的已有经验和能力。这时使用观察记录的方法能有效制定起点。观察记录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观察对象或行为进行考察、记录、分析的一种方法。观察记录贯穿在融合课堂的始终,而且需要大量记录,做好记录,用数据来指引教学。
  观察幼儿的兴趣点。《指南》指出“观察是我们了解幼儿的第一步”,因此,教师在融合活动中先要“善”于观察幼儿,尤其是特殊幼儿的表现。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留意观察特殊幼儿对什么作画内容有兴趣、对画笔有何特殊要求、喜欢什么颜色的画纸等。也要留意普通幼儿在指导特需幼儿时的行为是否恰当,两人有什么共同的爱好,当特需幼儿不愿意画的时候,普通幼儿是怎样对待他们的等等。
  记录幼儿的经验点。真正地了解幼儿还需要对观察记录和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和综合评估。观察记录的目的是为了记录行为,分析行为的功能,为制定教学目标做准备。我们常用功能分析模式,又称ABC模式,记录行为发生的前因、过程及结果。记录这些行为能帮助教师理性分析幼儿的生活经验点在哪里,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考虑如何在教学中巩固提升这些经验,用可操作的策略去探寻新的知识,链接新的经验。
  在融合美术课堂中,观察记录是为了更好地构建教学目标,关注目标构建才能让所有的孩子在不同的目标构建有不同的发展。因此我们设计教案时一般会呈现两个活动目标,会有针对普通孩子设定的认知、技能、情感方面的目标,也会针对特殊孩子制定的个别化的目标、定位。例如我们在中班的一节融合美术活动目标设置上既对普通幼儿作了定位,也对特殊幼儿作了预设。
  (二)辅助支持,重过程,注重方式构建——灵活多变
  “辅助”一词是出自孤独症儿童干预中的教育方法—应用行为分析(ABA)中的概念,是用来保证儿童反应的正确性,使指令与正确反应之间建立联结。在融合美术课堂中,教师会使用大量的辅助来保证特需幼儿信息输入的正确性,包括了肢体辅助、示范辅助、手势辅助、言语辅助、视觉辅助等,另外学习材料的辅助也能起到帮助幼儿学习的作用。
  1、美术个别化材料辅助,促认知
  对于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教师在美术材料的准备上也使用个别化材料的辅助,比如在绘画“动物头像”的课堂中,要教孩子从三角形卡片和圆形卡片中辨认出三角形,可以提供四种辅助支持:①把三角形卡片做得比圆形卡片大;②将三角形卡片摆放在离孩子更近的地方;③在三角形卡片旁边画一个小箭头指向它;④给三角形卡片涂上颜色。“从三角形和圆形中辨认出三角形”这个学习任务,用到的学习材料就是三角形和圆形的纸片。前面四种辅助方式都是通过改变两张纸片的状态进行的。无论是改变大小、位置,还是在三角形旁边画上箭头、给三角形纸片涂上颜色,都是为了突出三角形纸片这个对象,以便于孩子能更容易地指向它。
  2、视觉辅助,助感知
  视觉辅助适用于所有幼儿,但对于自闭症儿童尤其适用。自闭症儿童相对于听觉信息来说更加偏好于视觉信息,他们高度关注细节,对宏观信息的理解困难,而且整合、合并各种概念和想法方面有困难,且注意力困难,容易分心、分散注意力或不易转移注意力。孤独症儿童习惯于通过视觉渠道获取信息。他们能更容易地感知和记忆静态的视觉信息。因此,采用视觉提示的办法,能够帮助大多数幼儿更有效地学习。视觉提示的形式有很多种,如卡片、实物、照片等,所以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使用视频欣赏、图片认识、实物感知的方式都能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也能使孩子更快地达到教学目标。   无论什么手段,只要能起到帮助幼儿达成目标的作用,就都是有效的辅助。当然在应用辅助的手段时方法要适当、辅助要适时、辅助要适度,但所有的辅助支持都是为了最终的辅助撤退,能够使孩子独立完成期望的目标。
  (三)鞏固强化,促持续,突出有效激励——强强联合
  强化理论是行为主义科学家斯金纳提出的,所谓强化,从其最基本的形式来讲,指的是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报酬或惩罚),它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今后是否会重复发生。
  一般在美术课堂上使用辅助会与强化联合。强化的目的是消退不良课堂行为,建立良好课堂行为。代币作为强化物,是一种激发动机的工具,当孩子获得足量的代币后就可以得到奖励。以代币为例,代币是融合课堂上使用的最多的。美术教师发挥专业才能,根据孩子的个别化情况制作代币板,代币板的制作考虑了孩子中长期的使用,包括了照片、学号、姓名、代币贴的选择。根据孩子阶段性的发展选择性地使用。比如能力弱的孩子认识自己的照片,喜欢动画人物贴;能力好的孩子能够认识学号,甚至姓名,喜欢社会性标记贴,比如大拇指、五角星等。三岁以前的幼儿可能对于代币的使用效果不是最好,对于年龄小的宝宝奖励形式最好是及时的,并且这个奖励是与孩子当下的行为改变直接相关的。但对于学龄前的儿童,代币系统可以增加孩子选择的机会从而有效增加了强化物的性质和效果。对学习具有很小的干扰性,代币系统的使用可以增加老师对行为管理方法的选择。
  (四)多元评量,使发展,基于个性需求——动态更新
  特殊教育要培养或教育什么样的幼儿,以及把这些幼儿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对于进入学前融合学习的幼儿而言,教师只知道其入学前的评估结果还是不足以为其制订IEP的,因此在幼儿入学后必需为其进行课程评量,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起点,然后制定IEP。根据上述评估结果以及未来儿童可能的发展方向为儿童制定IEP。为使IEP有科学性,计划的长短期教育目标最好来自于课程评量的结果,教师不可任意决定,这点也是当前特殊教有学校教师制定IEP时特别需要注意的内容。
  美术课程评量来源于:
  1、展示性评量——“最美乐畅”评比
  利用班级、幼儿园宣传栏,翼校通网页、微信公众号等多元展示平台,以普特融合小伙伴和集体的形式,开展“最美乐畅”的各种展示评比,比如一个主题进行创作活动,凸显个性亮点,展示学习成果。
  2、竞赛性评量——“赛一赛,比一比”评比
  通过给出一个主题,进行竞赛形式的评出几个等级的作品,使美术课程的大融合到小融合模式得到最大化的发展,激励幼儿的学习兴趣,保持幼儿的上进心和创新精神。
  为达成IEP的长短期目标要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教学,最后是评鉴。当课程实施到一定阶段,必然要对教学效果进行评鉴,以确定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或者教学进度是否有问题,教学策略是否应该转变等等。所有的评量都是检测教学是否合理,是否满足特殊幼儿的个别化需求。
  融合课堂是实施融合教育最有效的载体,融合课堂内所做的是“资源教学”,强调的是“支持服务”,“融合式”美术课堂通过教师有效支持,幼儿多种体验式操作提升了幼儿的审美和创新能力。在“融合式”美术课堂中,我们看到普通孩子童真灵动、创意飞扬,他们在帮助同伴的过程中享受了美;特殊孩子乐在其中、体验成功,他们在欣赏同伴作品中感受了美。他们都用属于自己的方式去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最终达到双轨共进的目标。
  融合美术教育教师实施有效的教学支持,使得融合教育实施有载体,技术有保障,结果有成效。正所谓“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融合课堂有效支持的目标:“一切为了融合,一个也不能少”。
  参考文献:
  [1]厉才茂.关于融合教育的阐述与思考[J].残疾人研究,2013(1):53-58.
  [2]郭延庆.应用行为分析与儿童行为管理[M].华夏出版社,2013(3):120-149.
  [3]刘晓燕.我国学前随班就读研究的统计与思考[J].潍坊学院学报,2014(5):102-106.
  [4]张莉,周兢.英国学前融合教育“部门间合作模式”及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2007(6):10-19.
  [5]鸟居昭美.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 ( 上下)[M].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2011(01)
  (嘉兴市阳光智障(孤独症)幼儿教育康复中心  浙江嘉兴)
  更正启事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2019年12月号教育研究栏目中《“沐浴”课标 坚守目标的初心——鹅卵石文化在山区学校美术教学中开花结果》学校地区有误,更正为:浙江金华。并向作者和读者表示歉意。
  本刊编辑部
  2020年3月
其他文献
裘樂园作品选
期刊
摘 要:本文旨在通过对教学活动《画毛衣》进行分析,剖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探寻解读中班幼儿线描画的有效方法,通过巧用名称,帮助幼儿认识线描画的表现手法;巧用环境,丰富幼儿积累线描画的生活经验;巧用工具,拓宽幼儿创作线描画的广泛思路;巧用范画,加深幼儿了解线描画的主要特征;巧用评价,夯实幼儿珍藏线描画的喜爱之情等策略来提高中班幼儿线描画水平。  关键词:线描画 指导策略 线描画  儿童的绘画经验是从简单
期刊
呂钇成
期刊
寧波市鄞州区德培小学
期刊
浙江省嘉興市师生抗疫作品展
期刊
摘 要:经典美术是人类在千万年延续的精神历程中产生的,经过岁月的淘汰,有着任何当下流行的新图式、新套路所不可取代的文化蕴含。规律性:经典美术具有审美的规律性,符合人的视觉要求的规律性。全球性:经典美术来自于世界各地,所以它具有世界的共通性,能得到世界各地的认同。永恒性:因为经典作品具有许多共通性,又符合人类的审美规律,所以是永恒的。  关键词:巅峰引领 经典成就精彩 一生受用  通过收集世界名画来
期刊
摘 要:本文关于中班“沥粉画”创意活动的实践与探究,运用多方环境渗透来激发幼儿参与创意沥粉画的活动兴趣,开展丰富的混班、亲子、角色拓展、节日等活动来促进创意沥粉画的研究,从而促使幼儿绘画及创造等能力的提升、教师沥粉画教学能力的提升以及幼儿园美术特色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沥粉画 创意活动 实践探究  中国传统的沥粉画工艺复杂,并不适用于幼儿园的美术活动,更不适用于中班的孩子,因此我们结合本园的美
期刊
摘 要:作为我国优秀传统艺术的水墨画,历代名家的创新构筑了其博大精深的艺术体系,也成为了当下儿童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针对问题,笔者采用“架构课程,捕捉儿童水墨创意学习点”“提炼板块,生长儿童水墨创意思维力”“拓展课型,提升儿童水墨创意表现力”三大策略来逐步提升儿童在水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意识、创意思维和创造表现力。  关键词:捕捉 生长 提升 水墨画创意辅导  作为我国优秀传统艺术的水墨画,
期刊
杭州钱塘书画研究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阮振亚先生,是杭州著名的花鸟画家。他还有中国作协作家书画院浙江分院副院长、浙江现代画院副院长、杭州市老年书画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等近10个头衔。不过,他的低调和勤奋在圈内人均知,并把这不当会事。阮振亚50年代初出生于杭城,少儿时代在杭州度过。他的父亲是杭州二中的一位语文老师,在他小时候就注重他的绘画潜能开发,让他去涌金门的边上的少年科技站绘画班学习绘画技巧。1970年2
期刊
释文:  视之不见曰夷;听之不闻曰希;搏之不得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見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