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秋之夜,在一轮皓月的陪伴下,“天宫二号”御风踏焰,飞向暗蓝色的深空,开始了中国人在近地轨道建设空间站的征程。
中国的“天宫”,不仅仅是在太空中有了几十上百立方米“中式住宅”那么简单,它是中国人走向外太空漫漫长路中的关键驿站。
人类对宇宙的理解,占主导的观点认为,是由于大约138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爆炸之初,物质以中子、质子、电子等基本粒子形态存在。爆炸之后的不断膨胀导致温度和密度很快下降,逐步形成原子、原子核、分子,并复合成为气体,逐渐凝聚成星云,进一步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和星系,最终成为今天的宇宙。但是,这样的理论仅限于现有条件下的观察力所及以及推测,而与此相反的推测也有不少。这就是为什么人类需要仰望星空,去探寻太空秘密的缘由。
中国人的太空之路起始于1970年4月,“东方红一号”在太空首次发出中国的声音;关键的转折在上世纪90年代,载人航天工程带来了中国航天的飞跃。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航天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原先作为国家任务的航天事业需要直面市场经济的影响;另一方面,航天发展的定位与未来也在不断讨论之中。一个现象是,中国航天在不断寻求国外卫星的发射任务。这既是努力获得国际影响的象征,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当时航天任务不足的表现。中国航天接连接下了多颗国外卫星的发射任务。有喜有忧。
我当时在新民晚报上写过一篇长篇特稿《澳星阈》,记录下了中国航天人为澳大利亚发射澳普图斯通信卫星的甘苦。这当中,有成功,有失利。
1992年3月22日,长征二号捆绑火箭为澳大利亚发射地球同步的澳普图斯通信卫星(B1星)。18时40分,在电视直播下,第三助推器的点火触点因多余铝屑物产生电弧接通了关机触点,造成点火后随即关机,火箭主计算机测得推力不够,所有发动机于7秒后实施了紧急关机,发射失利。经过协商后决定再次发射类似卫星。同年8月14日,中国长征2号E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把B1星成功发射送入预定轨道。12月21日19时20分,再次发射澳普图斯通信卫星B2星,同样使用长征二号捆绑火箭。但是,再次发射失利。升空飞行45秒后火箭整流罩過早分离,卫星进入近地轨道。中方认为,飞行45秒后卫星发生爆炸,使整流罩过早分离,但火箭仍然将卫星残骸准确送入预定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卫星制造商美国休斯公司认为火箭越过环绕发射场四周的群山后,遭遇风切变,因设计欠缺导致整流罩过早分离。最终商定谁也没有责任,再次补射B3星,并获得成功。
比较严重的一次挫折是1996年2月15日,长征三号乙首次发射,运载国际通信卫星708号。午夜时分,电视直播中火箭升空不久一头栽倒,发出剧烈爆炸。
就像好钢历经淬火一样,挫折也是成功之母,中国航天没有在挫折中消沉,而是总结经验,再次奋发出征。
转折就是“921工程”——中国载人航天工程。1992年9月21日,中国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三步走发展战略,掀开了中国航天事业崭新一页。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并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以载人航天工程为牵引,中国航天建立了一整套先进的生产与管理制度,进入了稳定、快速发展的新时期。载人航天进程连战连捷,取得了100%的成功率,带动中国航天事业跨进了崭新境界。
时间来到了2016年中秋佳节,在西北大漠最美的皓月映照下,中国“天宫”一往无前,踏上了又一次太空星辰征程。
中国的“天宫”,不仅仅是在太空中有了几十上百立方米“中式住宅”那么简单,它是中国人走向外太空漫漫长路中的关键驿站。
人类对宇宙的理解,占主导的观点认为,是由于大约138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爆炸之初,物质以中子、质子、电子等基本粒子形态存在。爆炸之后的不断膨胀导致温度和密度很快下降,逐步形成原子、原子核、分子,并复合成为气体,逐渐凝聚成星云,进一步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和星系,最终成为今天的宇宙。但是,这样的理论仅限于现有条件下的观察力所及以及推测,而与此相反的推测也有不少。这就是为什么人类需要仰望星空,去探寻太空秘密的缘由。
中国人的太空之路起始于1970年4月,“东方红一号”在太空首次发出中国的声音;关键的转折在上世纪90年代,载人航天工程带来了中国航天的飞跃。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航天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原先作为国家任务的航天事业需要直面市场经济的影响;另一方面,航天发展的定位与未来也在不断讨论之中。一个现象是,中国航天在不断寻求国外卫星的发射任务。这既是努力获得国际影响的象征,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当时航天任务不足的表现。中国航天接连接下了多颗国外卫星的发射任务。有喜有忧。
我当时在新民晚报上写过一篇长篇特稿《澳星阈》,记录下了中国航天人为澳大利亚发射澳普图斯通信卫星的甘苦。这当中,有成功,有失利。
1992年3月22日,长征二号捆绑火箭为澳大利亚发射地球同步的澳普图斯通信卫星(B1星)。18时40分,在电视直播下,第三助推器的点火触点因多余铝屑物产生电弧接通了关机触点,造成点火后随即关机,火箭主计算机测得推力不够,所有发动机于7秒后实施了紧急关机,发射失利。经过协商后决定再次发射类似卫星。同年8月14日,中国长征2号E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把B1星成功发射送入预定轨道。12月21日19时20分,再次发射澳普图斯通信卫星B2星,同样使用长征二号捆绑火箭。但是,再次发射失利。升空飞行45秒后火箭整流罩過早分离,卫星进入近地轨道。中方认为,飞行45秒后卫星发生爆炸,使整流罩过早分离,但火箭仍然将卫星残骸准确送入预定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卫星制造商美国休斯公司认为火箭越过环绕发射场四周的群山后,遭遇风切变,因设计欠缺导致整流罩过早分离。最终商定谁也没有责任,再次补射B3星,并获得成功。
比较严重的一次挫折是1996年2月15日,长征三号乙首次发射,运载国际通信卫星708号。午夜时分,电视直播中火箭升空不久一头栽倒,发出剧烈爆炸。
就像好钢历经淬火一样,挫折也是成功之母,中国航天没有在挫折中消沉,而是总结经验,再次奋发出征。
转折就是“921工程”——中国载人航天工程。1992年9月21日,中国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三步走发展战略,掀开了中国航天事业崭新一页。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并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以载人航天工程为牵引,中国航天建立了一整套先进的生产与管理制度,进入了稳定、快速发展的新时期。载人航天进程连战连捷,取得了100%的成功率,带动中国航天事业跨进了崭新境界。
时间来到了2016年中秋佳节,在西北大漠最美的皓月映照下,中国“天宫”一往无前,踏上了又一次太空星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