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临床分析

来源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zilovenv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的临床及血清学特点.方法 收集SLE患者222例,其中发生AIHA的患者17例,应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未发生AIHA的34例SLE患者作为对照.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等.计最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SLE合并AIHA的发生率为7.6%.AIHA组抗心磷脂抗体IgG的阳性率(71%)与对照组(15%)相比明显升高(x2=15.366,P<0.01),但2组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0,P=1.000).AIHA组关节炎(12%,x2=4.554,P=0.033)、面部红斑(6%,x2=4.443,P=0.033)、白细胞减低(12%,x2=8.061,P=0.005)及淋巴细胞减低(41%,x2=5.075,P=0.024)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IHA组有3例在病程中出现了肺泡出血,而对照组患者均未出现肺泡出血(x2=3.586,P=0.058).结论 SLE合并AIHA患者的抗心磷脂抗体IgG阳性率高,但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的发生率无显著增加.SLE合并AIHA患者关节炎、面部红斑、白细胞减低及淋巴细胞减低的发生率低,但有发生肺泡出血的倾向。

其他文献
迄今为止,如何判断特发性炎性肌病(主要指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临床疾病的活动度及病情的严重程度仍无理想的方法.当前,临床医师主要是依据患者主观症状以及血清肌酶谱水平的变化来评估肌病的活动性和药物疗效等,但这并不能准确反映疾病变化的全貌。
期刊
目的 关节炎急性期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小鼠口服Ⅱ型胶原免疫活性肽段(250-270))[CⅡ(250-270)]和霍乱毒素B亚单位(CTB)的共价复合物,观察其是否能产生免疫耐受。方法 DBA/1小鼠分成Ⅰ、Ⅱ、Ⅲ、Ⅳ组,Ⅰ组为健康对照,Ⅱ、Ⅲ、Ⅳ组小鼠制成CIA。Ⅲ组小鼠于关节炎发病率达到100%后,灌胃CⅡ(250-270 )-CTB共价复合物,Ⅳ组小鼠于初次免疫后第14日灌胃CⅡ(25
目的 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浆趋化因子CXCL13表达,分析CXCL13表达与SLE疾病活动性及脏器受累的关系,探讨CXCL13在SLE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0例SLE患者血浆CXCL13水平,并与21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Mann-Whitney检验,组间计量资料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血浆趋化因子CXCL
目的 探讨重组抗肿瘤坏死因子(TNF)-α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Infliximab)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核因子κB受体因子(RANK)/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L)/骨保护素系统的影响.方法 50例经严格筛选的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2组.一组患者接受Infliximab(3 mg/kg)+甲氨蝶呤治疗;一组患者接受甲氨蝶呤单独治疗作为对照,分别于0、2、6、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炎性关节疾病,B细胞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有关B细胞在炎性骨形成和骨吸收中的作用是有争议的,应用B细胞清除抗体--利妥昔单抗治疗的RA患者为研究B细胞在炎性骨形成和骨吸收中的作用提供了理想的模型.Wheater等学者对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的RA患者进行了调查,发现这类患者的骨转换被显著抑制(Osteoporos Int,2011,4)。
期刊
与健康人群相比,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易出现动脉粥样硬化,且心血管疾病所致的病死率增加,目前认为,持续存在的炎症是导致这些不良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对RA早期血管变化进行的研究结果发现,在RA患者中,可观察到早期的内皮功能障碍、进展迅速的动脉粥样硬化和增加的动脉僵硬度。
期刊
目的 评价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剂量递减联合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DMARDs)治疗外周型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第一阶段,即开始后的头8周,将60例纳入研究的AS患者按年龄、病程、病情、疾病活动性配对,然后随机纳入rhTNFR-Fc正常推荐剂量(25 mg,每周2次×16次,皮下注射)作为对照组和rhTNFR-Fc剂量递减(25
目的 研究辛伐他汀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合成和分泌白细胞介素(IL)-17的作用及对B细胞活化转录因子(BATF)的影响.方法 健康人和RA患者PBMCs在有或无辛伐他汀/甲羟戊酸作用下,予以佛波酯和离子霉素共刺激培养.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分析IL-17 mRNA和BATF mRNA表达水平,以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为内参;采用酶
目的 分析抗血小板生成素(TPO)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作用,并探讨其与SLE伴血小板减少及病情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56例SLE患者中的抗TPO抗体,并与20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及20名健康人对照.同时分析SLE患者临床特点.正态分布的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采用M(Q)表示及Wilcox
目的 探讨在体外环境中,异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Allo-BM-MSCs)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白细胞介素(IL)-1、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分泌的影响。方法 采集健康供者的骨髓标本,经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纯化获得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进行体外培养扩增。同时采集RA患者的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将来源于健康供者的bMSCs分别与来源于RA患者的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