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今中外,教育激励受到不少教育家的重视,但系统研究教育激励的著作很少见。2008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李祖超教授著的《教育激励论》一书。该书是国内教育理论界首次对教育激励这一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全面系统论述与解释的著作。具有教育激励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内容阐释与体例设计相得益彰、系统性与可读性恰当融合的显著特色。该书不仅对从事教育教学和管理的教师认识和运用教育激励有直接的帮助,对教育研究者探讨教育激励有借鉴意义,而且对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提供了教育激励的系统理论指导。该书具有以下特点。
理论的系统性。该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将古今中外教育理论界关于教育激励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和提炼,从历史、理论和应用的角度,较为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教育激励理论,形成了首个独具特色的教育激励理论体系。该书在对激励与教育激励概念界定和激励理论与教育激励理论的演变历史研究的前提下,用大量的篇幅研究了教育激励的主体、客体、功能、内容、类型、模式、因素、机制、原则、方法、环境、效应等教育激励理论问题,以及教育的正激励、负激励、自我激励和教育激励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等教育激励实践问题。
实践的指导性。该书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实践,在详细分析了我国教育激励的特殊矛盾和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研究了教育个体激励和教育集体激励,提出了对学前幼儿、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的教育激励,以及家庭教育激励、学校教育激励的实际措施,具有强烈的现实指导性。该书指出,教育激励总是处在一定的环境中,环境是教育激励的外在动力源泉,为教育激励的形成提供客观的现实性和可能性,是教育激励的外部条件。该书认为,教育激励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形成和发展的,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对教育激励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内容的可读性。该书运用翔实的资料和朴素的语言,阐述观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言论来加以论证和解释,使得内容更具有可读性。例如:在“表扬的艺术”中运用了著名特级教师王兰的话:“不是聪明的孩子常受表扬,而是表扬会使孩子聪明。”对表扬的作用加以解说。在阐述“寓批评于鼓励中”这一观念时,运用了布鲁诺的话:“一味地挖苦、贬低,会导致孩子的反抗,反对父母,反对学校,或者反对整个世界。”说明即使要批评,也不妨以表扬开头,寓批评于鼓励中,使得这一观念更加直观。在谈到“自我激励的作用”时,运用了德国人力资源开发专家斯普林格的话:“强烈的自我激励是成功的先决条件。”以及美国作家爱默生的话:“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简单清楚地解释了自我激励的重要性。
出版的及时性。近年来,在我们的学校强调赏识教育的时候,一些地方和学校出现了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不敢运用批评学生,放任学生的现象。2009年8月12日,为了进一步加强班主任工作,发挥班主任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明确规定:“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该书的出版正逢其时。批评、惩罚作为教育激励的基本方法,该书站在教育激励这一全景的高度,讨论了批评、惩罚这种教育负激励的作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对于解决我国当今赏识教育中“不敢批评”的现象大有作为。
形式的活泼性。该书跳出一般教育理论著作抽象说理的模式,在讲求理论严谨、论述充分的基础上,力求语言明快、流畅易懂。为了更利于读者理解和掌握该书的思想内涵,书中穿插了许多案例。比如:在讲到自我激励时,作者列举宋代史学家司马光撰写《资治通鉴》时,用圆木做了一个枕头,取名“警枕”,意在警惕自己切莫贪睡。司马光为撰写《资治通鉴》呕心沥血,每天一起床就开始写作,直到深夜,前后历时19年,终于完成《资治通鉴》这部历史巨著。通过穿插这些直观的案例,对启发读者理解教育激励的精髓增了光添了彩。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教育评论研究所)
(责任编辑:张瑞芳)
理论的系统性。该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将古今中外教育理论界关于教育激励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和提炼,从历史、理论和应用的角度,较为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教育激励理论,形成了首个独具特色的教育激励理论体系。该书在对激励与教育激励概念界定和激励理论与教育激励理论的演变历史研究的前提下,用大量的篇幅研究了教育激励的主体、客体、功能、内容、类型、模式、因素、机制、原则、方法、环境、效应等教育激励理论问题,以及教育的正激励、负激励、自我激励和教育激励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等教育激励实践问题。
实践的指导性。该书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实践,在详细分析了我国教育激励的特殊矛盾和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研究了教育个体激励和教育集体激励,提出了对学前幼儿、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的教育激励,以及家庭教育激励、学校教育激励的实际措施,具有强烈的现实指导性。该书指出,教育激励总是处在一定的环境中,环境是教育激励的外在动力源泉,为教育激励的形成提供客观的现实性和可能性,是教育激励的外部条件。该书认为,教育激励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形成和发展的,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对教育激励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内容的可读性。该书运用翔实的资料和朴素的语言,阐述观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言论来加以论证和解释,使得内容更具有可读性。例如:在“表扬的艺术”中运用了著名特级教师王兰的话:“不是聪明的孩子常受表扬,而是表扬会使孩子聪明。”对表扬的作用加以解说。在阐述“寓批评于鼓励中”这一观念时,运用了布鲁诺的话:“一味地挖苦、贬低,会导致孩子的反抗,反对父母,反对学校,或者反对整个世界。”说明即使要批评,也不妨以表扬开头,寓批评于鼓励中,使得这一观念更加直观。在谈到“自我激励的作用”时,运用了德国人力资源开发专家斯普林格的话:“强烈的自我激励是成功的先决条件。”以及美国作家爱默生的话:“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简单清楚地解释了自我激励的重要性。
出版的及时性。近年来,在我们的学校强调赏识教育的时候,一些地方和学校出现了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不敢运用批评学生,放任学生的现象。2009年8月12日,为了进一步加强班主任工作,发挥班主任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明确规定:“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该书的出版正逢其时。批评、惩罚作为教育激励的基本方法,该书站在教育激励这一全景的高度,讨论了批评、惩罚这种教育负激励的作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对于解决我国当今赏识教育中“不敢批评”的现象大有作为。
形式的活泼性。该书跳出一般教育理论著作抽象说理的模式,在讲求理论严谨、论述充分的基础上,力求语言明快、流畅易懂。为了更利于读者理解和掌握该书的思想内涵,书中穿插了许多案例。比如:在讲到自我激励时,作者列举宋代史学家司马光撰写《资治通鉴》时,用圆木做了一个枕头,取名“警枕”,意在警惕自己切莫贪睡。司马光为撰写《资治通鉴》呕心沥血,每天一起床就开始写作,直到深夜,前后历时19年,终于完成《资治通鉴》这部历史巨著。通过穿插这些直观的案例,对启发读者理解教育激励的精髓增了光添了彩。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教育评论研究所)
(责任编辑:张瑞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