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佳友 党报记者的不变本色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_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完2011年的春节,浙江日报地方新闻中心记者俞佳友挂职浙江青田县万阜乡就满两年了。不过,当了两年的省派农村工作指导员、兼任万阜乡党委副书记和乡长助理,当地没有几个人管俞佳友叫“俞书记”或“俞乡长”,反倒是“俞记者”“老俞”“小俞”叫得格外响亮,他也答应得特别痛快。
  在万阜乡两年,俞佳友早就把自己当成了这里的一员,可是他又那么与众不同——他舍小家为大家,扎根基层,真抓实干,把满腔热情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他有情有义,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始终心系基层群众安危冷暖;他无私奉献,无怨无悔,坚守职业道德,始终保持党报记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保持着一个亲民爱民、情洒山乡的优秀共产党员的忠诚本色。
  
  怀着为民之心当记者
  1992年,18岁的俞佳友光荣入伍,成为海军北海舰队的一名战士。1995年,俞佳友在部队里光荣入党,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对自己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俞佳友从小喜爱写诗歌散文,入伍不久便开始尝试投稿。最初,他写了一百多篇稿件都无缘见报,他很苦恼,但是并未轻言放弃。当年他发表在《解放军报》内刊上的一篇励志文章,标题就是《摔倒了,站起来》。与此同时,他继续加强学习,报名参加了解放军报新闻函授班。功夫不负苦心人,半年之后,他终于在《人民海军报》发表了处女作——《租赁菜园子丰富菜篮子》,从此一发而不可收。用俞佳友自己的话说就是:“当时写稿子写得很兴奋。”
  1996年底,俞佳友转业回地方。他在当兵以及回乡探亲期间所发表的大量稿件,引起了时任县委书记王永革的关注,由此专门作出批示,将其破格调进江西广丰县机关报,先后担任要闻版编辑、首席记者等。在岗位上,俞佳友策划了很多在当地引起较大影响的活动,大型报道“百村行”就是在这个时候组织实施的。
  俞佳友跟很多记者不一样,他不但爱往基层一线钻,一年多的时间里,就走村串户,先后走访了200多个村庄,写出了100多篇来自基层一线的报道,而且总把自己当成“当事人”,采访中发现的实际困难,不仅发稿关注,还要伸手帮一把。1998年江西发生特大洪水,俞佳友直奔抗洪一线采写报道,而且还参与抢险,在齐腰深的洪水中转移被困群众,险些被洪水冲走。在这个深入基层、近距离接触百姓的过程中,他不仅锻炼了坚强的意志,还进一步加深了对三农问题的理解,和农民朋友结下了深厚的情谊。2007年,在“钱江潮狂卷30多人”的事件中,在所有记者全部撤离的情况下,作为青年时报记者的他坚持蹲守两天两夜,写出了6个版的独家稿件。
  2007年9月,俞佳友应聘成为浙报集团《今日早报》公安交警线记者。在这里,善于跑基层的他更加如鱼得水,有事没事就往交警队跑,而且他很少主动问别人新闻线索,全靠两只脚跑新闻找新闻。
  2008年杭州暴雪成灾,城市交通几乎瘫痪。俞佳友早上6点多就从城西的家中出发,整整徒步6个小时,边走路,边采访,一路上还帮别人推车。这一路的所闻所见,浓缩成一组报道,真实记录了一个个来自抗雪一线感人至深的故事。交警部门搞宣传的庄琪和他共事一年多,提起他一脸的肃敬:“俞记者不仅是好记者,还是好老师、好朋友,他在采访的同时还亲自教我们交警写稿子,他认识的一线基层交警比我还多呢。”
  朴实勤奋的俞佳友只是一个普通的记者,但是他何以成为大家交口称赞的对象?对此,《浙江日报》副总编辑陆熙指出,“作为一位来自基层的记者,俞佳友虽然进了省级党报工作,但他没有变成‘网上记者’、‘电话记者’,他始终像他所说的,沉在基层,服务百姓,为底层百姓、困难群众鼓与呼,我们常常讲‘三贴近’,俞佳友真正做到了,正是他的大众情怀,让他赢得了一个党报记者、一个共产党员在群众中的口碑和荣誉。”
  呆得住,融得进,有作为
  2009年2月,报社公开选拔来到万阜乡担任农村工作指导员,兼任乡党委副书记和乡长助理。俞佳友第一个报名。
  当时只想到责任,却忘了自己的妻儿。不过,俞佳友的妻子吴飞梅很理解,“舍小家顾大家,助人为乐,这是丈夫的一贯作风。”当年,吴飞梅正是被丈夫的这种风格所打动。俞佳友和妻子是在火车上认识的,那时候一个还是战士,一个是刚找工作的学生,俞佳友的乐于助人赢得了姑娘的好感。后来,他们频频鸿雁传书,在浙江、江西两地相知相恋,感情非常深。 2001年8月,与妻子吴飞梅分居两地的俞佳友,終于调到了杭州工作,任职《青年时报》。结婚近三年后,他们终于团聚了,此时,他们的女儿俞昕悦都已经满周岁了。
  早春二月,俞佳友告别亲人,从繁华的杭州来到贫瘠的万阜乡当农村指导员,他把对妻子女儿的思念转化为爱民亲民之举。
  万阜乡海拔较高,没有工业,乡民们靠天吃饭,这几年,乡里一直着力打造以高山农业为主的产业,发展高山蔬菜、稻田养鱼等等,却苦于打不开市场,在城里市场能卖到十几元一斤的绿色蔬菜,在这里整筐整筐地喂猪了。“这怎么能致富?”俞佳友来了之后,不等不靠、开动脑筋,推动品牌宣传,主打名人效应(明朝开国大臣刘基就是万阜乡人),积极推进“刘基菜园”商标的公示与注册。2009年12月5日,高山蔬菜品牌“刘基菜园”商标进入公示期,他广找门路积极催办,使浙江省质检局第一时间为村民办好了高山蔬菜进超市所需的条形码。商标注册成功后,乡里的蔬菜一下子打开了销路,同时也掀起了农民的种菜热情。一年下来,全乡有498户种菜农民成了万元户,村民刘保兰去年收入更是高达八万余元,让她乐得合不拢嘴,一个劲地说:“现在有俞记者帮我们的品牌做宣传,地里种的菜都能变成钱了”,“俞记者是省城派下来的好记者、好干部。以前也不知道记者是干什么的,现在大家都说他像我们农民自己的兄弟一样。”于是他也多了一个尊称——“俞师傅”。
  “你可能想不到,在富裕的浙江,尤其在有“侨乡”之称的青田,还有这么一群学生:大冷天,没有手套、没有袜子、没有鞋底,一支铅笔要用一个学期……”2009年12月22日,俞佳友在《今日早报》刊登的《冰冷教室里孩子的鞋没有底》一文中,如是描述当地的场景。这一幕至今提起来令他心痛。报道一经刊播,迅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之后他和同事趁热打铁,连续策划了30多篇报道,很快,学校就陆续收到社会各界捐款捐物70多万元,解决了314名学生的生活困难,并建起了操场、图书馆和电脑室。夏利东才读小学六年级,皮肤黝黑,父母都在温州打工,他在这边与爷爷、弟弟相依为命。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几年前,小利东便开始协助爷爷洗衣、烧饭,同时还要照顾一年级的弟弟。当时俞佳友问他都有什么愿望时,他脱口而出:“我要好好读书”,“学好功课,长大挣钱养家”。其实像小利东这样的学生还有很多,很多孩子都有着辛酸的身世,但是他们在全社会的关爱下,正日益变得坚强和乐观。夏淑贞是一位四年级的小女孩,她学习非常好,还是班里的英语课代表,讲起俞叔叔就像说起自己的亲人,说他常给学校捐款捐物,非常关心他们小朋友的学习和生活,“我自己以后要当一名人民教师,向俞叔叔那样帮助别人,传播知识。”
  俞佳友有一台宝蓝色别克车,在杭州开了3年车才跑了2万多公里,到青田万阜乡2年,就开了7万多公里,轮胎都换了十几个,汽油费、修车费,还有换轮胎的钱,都是他自掏腰包。他最怕的是保险公司,为了不上“黑名单”,续保的时候不被拒绝,一般1000元维修费以下的小刮小擦,他都自己承担了。记者前往俞佳友住处采访时,一位大姐正巧迎面走来,她看见记者就说:“俞记者可是个好干部呢,帮我们办了不少实事。”佳友介绍,“她是房东,就在楼下经营小超市。她儿子前几天刚刚结婚,我还去拍照和开车接送呢。”原来,3月2日是万阜乡新庄村农民朱荣标儿子大喜的日子。婚礼现场一辆扎着大红色喜字的婚车非常抢眼,这辆车大家都认识,是乡党委副书记兼乡长助理俞佳友自己的车。当天,俞佳友既做司机还兼着婚礼摄影,挎着相机忙前忙后,就像自家亲人办喜事一样。其实,自家私车被公用的情况多了去了,俞佳友早已经习惯了。平时,村民们有急事要出大山,就找俞记者借车,山里到县城每天只有一班公交车,只要俞佳友在,他的车随叫随走。乡亲们用多了车,不好意思,要给他钱,他说:“做啥?收钱就是非法营运!”
  2009年,18岁的村民夏明明不幸患上骨癌,家里因无法承担高额的医疗费用一度准备放弃治疗。俞佳友在走访中知道这个情况后,立刻把身上仅有的1500元掏出来给了夏家,又和集团本部联系,在今日早报上作连续报道,发动社会爱心人士为夏明明捐款。正当他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接到了妻子出差、女儿生病发烧的电话。他真想回家一趟。但他清楚,救助夏明明的事刚刚开始,不能半途而废。于是,他狠狠心,打电话请邻居帮忙照顾女儿,自己集中精力连续写出了《妈妈,我想活下去——18岁男孩发出生命的呼唤》、《记者村官和骨癌男孩的故事》等报道。懂事的女儿没有责怪父亲,还把自己的200元压岁钱捐给了骨癌男孩。到2010年年底,夏明明共收到社会各界捐款11万多元。夏明明的妈妈周秀琴一提到俞佳友为她们家忙前忙后眼泪就止不住地流下来:“俞记者是我们一家遇到的贵人。”
  最早发现并发掘这名优秀记者的“伯乐”、浙报集团党群工作部主任许佳文总是感慨“俞佳友会做事,真心做事,他把村民事当成自己事来做,不仅赢得了村民的信任,也感动了整个浙报集团。”俞佳友第二次挂职即将结束之时,浙报集团党委专门下发文件,与万阜乡结成共建关系,这比以前的结对扶贫关系更近一步,获得的资源和投入都将增长,而这些惠民措施的取得离不开俞佳友的付出和努力。
  俞佳友总说:“要与群众真心交友,与群众感同身受,时刻关心群众冷暖和疾苦。因为群众在干部心里的分量有多重,干部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深入一线,扎根基层就是一名记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在万阜乡两年多的时光里,俞佳友成了村民的好朋友好干部,也成了年轻记者学习的榜样。对于这些成绩的取得,俞佳友也坦言:“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亲人的支持,集团的关爱,社会上好心人的帮助,是我工作的强大动力。”
  笔端连接着基层,稿子“广接地气,情暖民心”,俞佳友字里行间都包含着一名共产党员沉甸甸的责任感。
  责任编辑 华南
其他文献
陈海阳在一线巡警岗位上工作至今已15年,从一名普通巡警到厦门市公安局巡逻特警支队思明大队三中队副中队长,责任一直没有变    从松柏大厦出发,经由嘉禾路,到莲坂外图书城,向右拐进湖明路,经过槟榔路酒吧一条街,回到起点。这条路,陈海阳闭着眼都不会走错,长青片区的每条小巷、每个岔道都绘在他的心里。6公里的巡逻线路,他在岗的每小时要走上两到三趟。车子开不进去的地方,就用双脚“丈量”。“哪家小店倒闭,哪里
期刊
吴娜:全国青联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歌舞团青年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曾获得第五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全国声乐大赛金奖,中央电视台第十三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民族唱法金奖。     没有演出任务时,吴娜大多不施粉黛,山泉水一般的干净透亮,好像素来不知晓人世间有忧愁。十四年前考上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的时候,她就是这样的表情,既明亮阳光,又本真率直。入军籍,生平第一次穿上军装,她就迫不及待地在“军艺”门
期刊
她是新中国第一批留苏归国的医学女博士,87岁高龄仍然坚持工作,在传染病防治一线扎根63年    一提到传染病,你会想到什么?会不会敬而远之?  “传染病不可怕。”她坚定的微笑似乎有一种魔力,能让人平和。她慈祥的面容,柔和的话语,让患者忍不住去亲近她,寻求帮助和鼓励。  她是新中国第一批留苏归国的医学女博士,87岁高龄仍然坚持工作,在传染病防治一线扎根63年,准确诊断并成功救治了近60种感染性疾病患
期刊
2011年6月7日至9日,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和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全国青联主席王晓率部分全国青联委员,赴江西井冈山、陕西延安开展学习慰问活动。全国青联志愿者艺术团为老区人民带去了主题为“青春颂歌献给党”的慰问演出。  7日下午,在井冈山红旗广场,陆昊、王晓带领全国青联志愿者艺术团冒雨演出,李杨、冯巩、蒋大为、郁钧剑、刘全利、刘全和、李志强、李进军、解晓东、梦鸽、陈思思、董卿、海琳、沈娟、卢
期刊
又一个火红的七月。在镰刀斧头交相辉映的金色光芒下,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漫漫征途中,中华儿女踏着铿锵有力的步伐,满怀着崇敬与希望,迎来了中国共产党九十华诞。  九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个涟漪,但对于一个政党来说,这九十年却是一部伟大的崛起发展的历史。九十年后的今天,中国共产党已成为一个拥有七千多万党员的大党,已经带领中国人民建成了一个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国家。九十年的历史经验是:只有共产党才能够领
期刊
在人本主义和人文精神的最高境界下,以天下为己任,具备完整高尚的人格,对社会有所建树、有所贡献,并站在历史的高度总揽全局,推动一个企业乃至一个行业发展的人,才能称之为优秀的企业家。  ——杨卓舒    卓达集团创建于1993年7月,现总资产500多亿元,净资产420亿元。企业员工达4000余人,已发展为全国知名的大型城市运营商。  卓达集团以房地产业为龙头,业务涵盖港口建设、市政建设、工业园区、现代
期刊
原北京军区政委、曾任外交部副部长的刘振华,是一位与党同龄的老将军。他虽已高龄,但刚正与果敢的精、气、神儿丝毫没有被岁月洪流所冲淡。走进将军家中不禁愕然,一切陈设简朴自然,如同走进一位普通老工人的家。唯一醒目的是客厅正墙的一幅书法作品,上书两个大字:“正气”,由著名书法家武中奇书赠。“正气”,就始终镌刻在将军的心田里,并伴随他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    战场上彰显正气生死安危置之度外  1949年
期刊
在地下工程领域,黄昌富是名人,因为他是专家;在青年群体中,黄昌富是名人,因为他曾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标兵,是第十一届全国青联委员,是青年人的楷模;在全国的党员中,黄昌富也成了名人,2011年5月,黄昌富被评为全国“时代先锋”,成了党员、群众心目中的榜样。  面对盛名,中铁十六局副总经理黄昌富的解读简单而坚定:“我只是忠于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信仰,完成自己的使命。我们处在新时期,就要努力体现出党员的
期刊
非公企业党建存在一个普通现象:有形覆盖很快,但有效覆盖不够。虽然企业建有较为健全的党组织网络,但在繁杂忙碌的企业事务面前,党建工作却往往难以持续有效地开展,难以实现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的一体化,难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企业中的作用。近年来,我们红豆集团党委经过党的先进性教育、科學发展观学习实践、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努力破解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两张皮”难题,努力实现“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
期刊
首创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是在省委、省政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综合利用精神指导下,由许昌市和中平能化集团精心培育出来的股份制焦化企業。公司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循环经济,培育生态文化,做大做强企业”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理念,依靠广大干部职工,强化经营管理,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在生产、经营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目标,保证了公司和谐健康发展,保持了在同行业中的领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