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自由的孩子才能有创造力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turev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造能力有多重要
  2008年经济危机中,澳洲一些大公司削减职位的一条标准是:不需要创造力的工作以及可以被机器取代的工作。再看身边事业成功的朋友,能明显感觉到他们身上迸发出来的创造力。
  创造力也让我们的生活更有趣。我喜欢看澳洲各种广告,平面的立体的,路牌的电视的,各种创意让我惊叹和发笑。电视剧《绝望主妇》,不仅看到作者对世事清晰的洞察,残酷的清醒,充满智力快感的幽默,最让我惊叹的是绝妙的创造力、想像力与世俗生活的完美结合。
  缺乏创造能力的人在生活中看到的是饱和与拥挤,而想像力丰富的人看到处处都是机会。GOOGLE那两个小伙子在搜索引擎很成熟的情况下,还能做出GOOGLE,并让其市值达140亿,除了他们对技术的了解,想像力和创造性应该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心理学家对创造能力的定义是能把人际、程序、社会和环境的各种因素优化结合,从而创造出革新的想法或者产品。现代研究认为,创造力不是天才独有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创造力(从C级到P级),有的学校很重视创造力的培养,专门从学习环境、学习过程、老师角色等来保证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学校对创造能力的定义很直接很实用:敢想敢做。我在家里,希望达到的就是这个目标。
  
  在家庭中培养
  一天,回到家里,听到祺祺叫:“妈咪,快看,我们是两个小超银(人)。”我看到两个披着被单的小男孩在屋里屋外“飞来飞去”,到处是他们用凳子或箱子修建的城堡。
  他们的这种自由来之不易。因为先生很喜欢整洁,无法忍受无序。但我发现男孩们太压抑了,赶紧给先生看了“创造力培养”的资料,也给他看了“自由玩耍很重要”的资料,比如有更多自由玩耍机会的动物有更强的生存和繁殖能力;缺乏玩耍的孩子成人后易焦虑,不容易适应环境。在对美国德克萨斯26个杀人凶手的调查中发现他们有两个共同点:来自有虐待倾向的家庭;从来没有像孩子那样玩耍过。后来,我和先生达成平衡:孩子们可以敢想敢做,自由玩耍,但在玩耍后必须物归原位。
  在这种自由里,孩子们的游戏热情和创造力就迸发出来。把几张电脑椅连接在一起开“火车”,一会说到成都了,一会又来伦敦了;把旧奶瓶收集起来,找了一个足球打“保龄”;把自己裹在被子里,让另一个拖来拖去,这是在“煎热狗”;在黑暗中拿着电筒一开一关,另一个人在光里跳来跳去,这是在放电影⋯⋯
  稍大些,他们游戏中创造力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比如屋顶的星空:在纸盒上按照星象插出许多孔,说是北极星,南十字星,然后用手电筒把他们映在黑暗的屋顶上,就把星空搬到了家里。或者月相运动,用不同的球代表地球和月亮,手电筒是太阳,黑暗中运动起来,就能看到满月或弯月。
  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也显出了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前段时间我为他付了好多钱:国际象棋俱乐部、网球、钢琴,中文学校等。他不认为父母为他付钱是理所当然的,但中国家长哪有不舍得为孩子花钱的,国内国外都一样。有一次,欧欧向我表达他的爱心时,说看见钱一笔一笔地付出去了,他自己受不了,非常感动,便抱住我,说“妈妈,你对我太好了”,他开始表决心了:“我长大后,要带你到最好的川菜餐馆里,把菜单上所有的菜给你点两份。”——天,我难道要吃一份倒一份吗?
  “我每挣100钱,只给自己留下20块,其余的都给你。”——我想他妻子肯定不会同意的。
  “我要给你发明一种车,你只需要躺在里面,告诉它要到哪儿,它就开到哪儿。”——我说过女人本质上是不喜欢开车的,这小家伙就记住了。我告诉他这种车从理论上是可以设计的,用雷达和巡航两种技术……
  他还是不停地说啊说,居然说出20多种如何感恩的行为,我听得目瞪口呆,不是被感动,而是惊讶,被他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
  
  在学习里培养
  我喜欢澳洲学校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他们从小就有各种有关想像力和创造能力的活动,比如艺术课,手工课或自己做各种设计, 还有就是要求写很多想像文,每个年级的作业、以及各种考试,想像文都是很重要的内容。
  一次,一篇想像文的题目是“还有5分钟到12点”,欧欧这样写道:在12点钟有他特别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但12点之前他有7件事情需要做,只有5分钟了,他肯定完不成这7件事情。怎么办呢?他突然想起科学老师教过他们如何制造时间冻结机器,只需要3分钟就可以造好。于是他赶快投入制造这个机器,3分钟后时间冻结机器完成,他按下按钮,这时时间冻结了,他专心而认真地把7件需要做的事情做好了。这时他关上时间冻结机器,时间又往前走了。他松了一口气,时间正好到了12点。于是他高高兴兴轻轻松松地看他12点钟的电视节目。“你想像力太好了,而且故事还有悬念,细节还那么生动。”我告诉他。
  他的这篇创意文章还激起了我和先生的写作热情,我们用这个题目也各自去写了文章,讲出了内心的秘密。
  
  中西家庭的不同看法
  同样是想像力,西方家长可能更加重视。有段时间他们在电台集体呼吁“取消小学的家庭作业,让孩子们去打球,去呼吸新鲜空气,去发挥想像力。”
  不让学生做家庭作业?这可让我们矛盾,华人把孩子的学习抓得很紧,上各种补习学校,让他们名列前茅,但给他们的东西太多,定势太多,难道真没有创造力与想像力的空间?
  我的确看到了一些不同的结果,我们班上的学生写论文,每年得分最高的几个经常是澳洲学生,主要是学术想像力和研究能力非常好。上个月几个澳洲孩子上我家吃火锅,一个研究澳洲土著的中国学者也在,他们谈论了许多关于土著的话题,因为没有我的要求“必须用中文谈”,孩子们用英语交谈,思维全放开了,最后那个学者、我丈夫、我自己都惊呆了,几个大学生谈出了很多东西,很多有意思的观点和角度。学者说他的书稿要改一些东西了,一个孩子赶紧说:“你虽然是英文的书,但一定要立足在中国艺术家的角度上,这样西方人才爱看。”
  两种不同的教育思维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华人背景的孩子通常可以考上好大学和好专业,有好工作,收入优厚而稳定,是传统的循规蹈矩的路子。而好多澳洲背景的孩子,在我看来有点天马行空的感觉,有的上大学前要到海外先去玩一年,有的学着法律又休学了,说到美国学一年媒体制作,一个我特别喜欢的、善良聪明的学法律的女孩,她的理想是毕业后到非洲去做志愿者,一个正学医的孩子现在去了印度,说去做些研究。我其实挺佩服他们,在生活中有选择意识,而且能想像出那么多种选择。看澳洲排名靠前的30岁以下年轻富豪们,几乎都是澳洲本土人,他们的共同点是不拘一格,突发奇想,不走传统的商业思维模式,独辟蹊径,所以能在短时间内致富。
  我想,当我开始看重创造能力的培养时,是不是就开始结合两种教育的优势呢?
其他文献
我有一对双胞胎儿子,今年九岁了。哥俩模样很像,性格却有天壤之别。哥哥不爱说话,见人从不搭腔,喜欢一个人呆着,没什么朋友;弟弟则不停地说话,一句话能重复好几遍,就怕人家听不懂,而且见谁就逮谁说,越不让他说越说,闹得大家都有点烦他,朋友也不多了。急得我们两口子不得了。我们经常教育老大要像弟弟一样有什么就说出来,教育弟弟要像哥哥一样安静,有话说一遍就行了。谁知近来发现哥哥更沉默了,而弟弟则更是说起来没完
期刊
劳动不仅是美德,还是智慧和能力。    中国孩子在国际上越来越声名显赫了:数学奥林匹克大赛,物理奥林匹克大赛,钢琴大赛,绘画大赛拿奖的、夺冠的越来越多。可是,有一样,我们却根本无法跟洋孩子相比,那就是劳动态度。  美国哈佛大学学者曾对波士顿地区的456名儿童做过一项长达20年的跟踪调查。调查发现,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相比,长大以后的失业率为1∶15,犯罪率为1∶10;爱干家务的孩子平均
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潘绥铭认为,中国整个性教育的方向就是错误的。在他的设想中,性教育应该设计成一对一咨询的形式,而不是统一的课程;性教育不应停留在生理的层面,而应该讨论如何恋爱,如何拒绝别人;应该有基本的底线教育——尊重对方,双方自愿。性教育的目的,第一传播性快乐,第二防止性悲剧。要告诉孩子性是正常的,跟炒股一样,爱情也有风险,也得谨慎。  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刘达临认为,中国的性教育对
期刊
在亲子共读时间,一起来看看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吧!    你关注过节气吗?你给孩子讲过“节气”的故事吗?从现在开始,咱每个月都讲讲节气的故事,成吗?2012年的1月既是公历的第一个月,科幻大片《2012》故事发生的年份真正到来了,而这一年恰是中国的龙年。在这个月还有春节。  当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开始被东方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所吸引,作为全世界最早使用历法的民族,我们也许真该为自己的传统文化自豪并且做
期刊
我的女儿挺老实,出门在外,别人拿走她手里的玩具,她不会要,直接就给人家,之后再玩别的;别的小朋友推她一下,她也不还击。我觉得没问题,可是孩子的爷爷奶奶却觉得这样的孩子“熊”,叫女儿和人打架,我觉得不对,可又不知道如何说服他们。之前也是因为爷爷老是追着孩子喂饭,导致了一场家庭大战。我是媳妇,有些话不好说,我希望给点建议,尤其是如何面对一些分歧。其实孩子很平静,她很乐意把东西给别的小朋友玩,当然要是实
期刊
可以让孩子报几天的那种班,不要去报那种几年的班。    李子勋:我想关键是这个焦虑可能是来自于对一个结果的期待。比如说对七八岁的孩子来讲,去报奥数,报一些艺术、美术的班我是支持的,为什么呢?因为这些都是信息,对孩子的刺激总是有好处的,但焦虑可能是来自于对结果的期待,就是希望孩子学了以后变得卓越或者优秀。  比如让他学钢琴,钢琴就要考出九级来;让他去学游泳,游泳就要能够参加比赛拿分。这样追求功效,也
期刊
在没有民主的家里,孩子是不会拿这样的头衔冠在你头上的。    还记得暑假时,我在上班,小女宅在家,我俩交流几乎全靠短信。鉴于我短信巡逻监视的厉害,小女每每给我短信,从来都不是“妈妈”称呼。一会儿“华罗庚婶婶:数学做完了”;一会儿“媒婆大人:你介绍的文章读完”;一会儿“土豆丝教主:你买的土豆歪瓜咧枣,皮不好削”;一会儿“优秀饲养员:带个冰棍回来”。  越来越民主,相处越来越融洽的子女关系上,我们这些
期刊
每个女人都需要一个大肚皮紧紧抱着,如果你不给她你的肚皮,她就会抱着儿子的肚皮不放。    上次到台北讲课,印象最深的是一对夫妇,并非因为他们有什么特别之处,正因为他们并不突出,才成了“典型”。  他们年龄不大,有两个儿子,一个十三岁一个十四岁。兄弟二人十分机灵,说起话来,眼睛溜来溜去,家中的事报告得有板有眼。可谈起学校,立即变得无精打采。很明显,上课不是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这家庭拜访我的原因,就是小
期刊
我们家的经济条件不错,基本上儿子要什么都能满足。最近,我发现他花钱大手大脚,一个月500元的零花钱都撑不到月底,而且非让我给他买1000多元一双的名牌运动鞋,而他平日里并没有参加什么运动项目。我知道这对孩子的成长不好,很想帮他改变。最近,有朋友给我出主意,说让我们装穷,告诉儿子公司破产了,这样他就会约束自己的消费需求,没什么指望,就会把心思用在学习上了。我觉得似乎不太妥当,可是如果有钱不让儿子花,
期刊
女儿15岁,正在上初二,学习一直很好,我们也很省心。前不久学校开家长会,散会的时候,一个男生的父亲叫住了我,说他们悄悄看了儿子的聊天记录,他的儿子经常和我女儿在网上聊天,相互会说喜欢你,还聊一些功课之类的话题。他请我管住自己的女儿,最好能断绝来往。回到家,我们两口就开始旁敲侧击地问女儿,想不到女儿很坦然,说她就是有点儿喜欢那个男生,因为他非常正直。我们提醒她不能早恋,她说你们大人真龌龊。她看起来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