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词汇教学即在词汇教学时,先根据教学内容,搭脚手架激活知识储备建立新旧知识的链接;然后创设教学真实语境学习新语言知识;再设置自主探究任务,发散学生思维,巩固语言新内容;最后通过小组合作模式,共享知识的拓展,发展语用能力。笔者以新版PEP4Unit 1 My School Part B Let’s learn一课为教学案例来阐述研究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 小学英语 词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97-02
建构主义理论其核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一、搭脚手架,激活储备,建立新旧链接
“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学生目前已经达到的水平与潜在的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强调以学生的最佳发展区作为教师介入的区域。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必须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搭脚手架,将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引领到另一个更高的水平。
本节课我采用brainstorm 的方式来激活储备导入新课。
1.新课一开始,PPT呈现一幅我们学校前身的老照片,学生观察照片猜猜这是什么地方。
2.在讨论的基础上听一篇有关它的小短文,学生边听边根据所提供的小图片完整小短文,如library, students 等与my school相关的图片。
上海市英语特级教师陈锡麟老师说:我们的教学内容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沉浸生活中,自始至终成为学习内容里的人,才能让学生自然的去运用所学的语言。基于此,笔者搭了今年是学校建校70周年这一真实的脚手架,让学生用所学的语言进行自然真实的交际。在这种含有信息沟的交流活动中,学生表现得非常活跃,从不熟悉的、未知的到熟悉的、已知的,形成了一个自然的过渡。在层层设计推进的过程中,自然地激活并建构了学生关于“school”的语言经验,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搭建了平台。
二、进入情境,学习新知,强化音义形
在实际情景中学习,情境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如果原有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识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学习者就是在不断的“同化”与“顺应”中达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在本教学案例中,教师先整体介绍自己的学校呈现新詞汇,让学生初步预测和感知本课时的内容;然后借用学校平面图、单词卡和几张学校图片随机展开新词汇的学习;最后借用学校平面图运用核心句型和学生真实交流学校各个教室的位置。以此来促使学生达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
1、教师整体介绍现在学校的概况,包括学过的和要学的教室和场馆的名称、位置。学生看PPT听短文。
2. 借用学校平面图、单词卡和几张学校图片展开新词汇的教学。本环节没有预设教学顺序,只看生成,随机教学。
此环节为词汇学习环节,四个单词中,基于“computer room, playground”在本单元前面部分已经理解和感知,本环节就略学,只是强调学生容易读错的单词重音并加强该词音义形的结合。“art room,music room”为重点教学词汇。笔者对两个重点教学词汇的处理方式是: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描述选出图片,听老师发音,然后板书单词,再激励学生尝试用Phonics自主拼读。藉此克服音义形脱节问题。利用教材上的插图和其他相关的图片进行有意义的操练以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同时也对所学的词汇进行音义形的巩固训练,为语言输出做好语言上的铺垫。
3.依托学校真实的平面图,练习key words以及出现过的library、 teachers’ office。
教师利用本课核心句型和学生进行真实交际,要求学生把图片贴到平面图的相应位置。
情境教学激活了小学英语课堂,点燃了学生的智慧,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因此,我们教师要从生活的角度去创设有效的情境,引领学生轻松地走进英语知识的殿堂。
三、独立探索,发散思维,巩固语言新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而且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因此在探索开始前,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启发引导,让学生在学习中分析问题。本案例通过创设对比老学校发现新学校的变化这一情境,进行思维训练,并进一步巩固语言新知。同时帮助学生巩固新词汇音义形统一并突破难点,即介绍学校要用到的核心句型“There is a music room in my school. It’s on the second school…”。
四、协作学习,发展语用,共享知识拓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即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领下,一起参与讨论和交流,共享智慧。通过协商与讨论,学生的语言使用量提高了。在协作学习的基础上达到了对当前所学知识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与运用,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本案例中,笔者让学生讨论:校庆的那一天如何当小向导向来宾介绍学校。学生分成小组,通过讨论与交流,重新经历了知识的学习过程。
1.让学生看学校平面图,充当大厅向导,尝试看着平面图介绍学校整体情况。
2. 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练习并表演:充当小向导,带着宾客在学校参观, 以对话的形式介绍学校。
在经过一系列的知识构建之后,学生对该环节自信满满。以下为学生对话记录:
作品一:
A: Welcome to our school. This way, please.
B: Thank you. Do you have a gym?
A: Oh, sorry. We don’t have a gym. But we have a big playground. Look, this is our playground. We do sports here.
B: Super! Do you have a library?
A: Yes, we have a new library.
B: Where is it?
A: It’s on the second floor. And look, this is our music room and that is our art room.
B: Wow, your school is beautiful.
A: Thank you.
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Dick Allwright说过:如果语言教师能组织一些活动来吸引学生把注意力放在意义上,使用所学的外语通过交流来解决问题,那么,语言学习就会自然发生。基于此,笔者创设了该活动,让学生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以达到意义建构。学生们则在联系与思考中兴趣盎然,他们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进行了知识的意义构建。
在本案例中,笔者始终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贯穿于教学中。 无论是搭脚手架建立新旧知识链接、进入情境构建语言新知、独立探索巩固语言新知,还是协作学习共享知识拓展,都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在统一真实的情境中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发展语言运用能力。教学环节步步深入,一气呵成。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 小学英语 词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97-02
建构主义理论其核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一、搭脚手架,激活储备,建立新旧链接
“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学生目前已经达到的水平与潜在的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强调以学生的最佳发展区作为教师介入的区域。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必须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搭脚手架,将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引领到另一个更高的水平。
本节课我采用brainstorm 的方式来激活储备导入新课。
1.新课一开始,PPT呈现一幅我们学校前身的老照片,学生观察照片猜猜这是什么地方。
2.在讨论的基础上听一篇有关它的小短文,学生边听边根据所提供的小图片完整小短文,如library, students 等与my school相关的图片。
上海市英语特级教师陈锡麟老师说:我们的教学内容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沉浸生活中,自始至终成为学习内容里的人,才能让学生自然的去运用所学的语言。基于此,笔者搭了今年是学校建校70周年这一真实的脚手架,让学生用所学的语言进行自然真实的交际。在这种含有信息沟的交流活动中,学生表现得非常活跃,从不熟悉的、未知的到熟悉的、已知的,形成了一个自然的过渡。在层层设计推进的过程中,自然地激活并建构了学生关于“school”的语言经验,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搭建了平台。
二、进入情境,学习新知,强化音义形
在实际情景中学习,情境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如果原有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识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学习者就是在不断的“同化”与“顺应”中达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在本教学案例中,教师先整体介绍自己的学校呈现新詞汇,让学生初步预测和感知本课时的内容;然后借用学校平面图、单词卡和几张学校图片随机展开新词汇的学习;最后借用学校平面图运用核心句型和学生真实交流学校各个教室的位置。以此来促使学生达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
1、教师整体介绍现在学校的概况,包括学过的和要学的教室和场馆的名称、位置。学生看PPT听短文。
2. 借用学校平面图、单词卡和几张学校图片展开新词汇的教学。本环节没有预设教学顺序,只看生成,随机教学。
此环节为词汇学习环节,四个单词中,基于“computer room, playground”在本单元前面部分已经理解和感知,本环节就略学,只是强调学生容易读错的单词重音并加强该词音义形的结合。“art room,music room”为重点教学词汇。笔者对两个重点教学词汇的处理方式是: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描述选出图片,听老师发音,然后板书单词,再激励学生尝试用Phonics自主拼读。藉此克服音义形脱节问题。利用教材上的插图和其他相关的图片进行有意义的操练以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同时也对所学的词汇进行音义形的巩固训练,为语言输出做好语言上的铺垫。
3.依托学校真实的平面图,练习key words以及出现过的library、 teachers’ office。
教师利用本课核心句型和学生进行真实交际,要求学生把图片贴到平面图的相应位置。
情境教学激活了小学英语课堂,点燃了学生的智慧,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因此,我们教师要从生活的角度去创设有效的情境,引领学生轻松地走进英语知识的殿堂。
三、独立探索,发散思维,巩固语言新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而且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因此在探索开始前,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启发引导,让学生在学习中分析问题。本案例通过创设对比老学校发现新学校的变化这一情境,进行思维训练,并进一步巩固语言新知。同时帮助学生巩固新词汇音义形统一并突破难点,即介绍学校要用到的核心句型“There is a music room in my school. It’s on the second school…”。
四、协作学习,发展语用,共享知识拓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即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领下,一起参与讨论和交流,共享智慧。通过协商与讨论,学生的语言使用量提高了。在协作学习的基础上达到了对当前所学知识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与运用,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本案例中,笔者让学生讨论:校庆的那一天如何当小向导向来宾介绍学校。学生分成小组,通过讨论与交流,重新经历了知识的学习过程。
1.让学生看学校平面图,充当大厅向导,尝试看着平面图介绍学校整体情况。
2. 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练习并表演:充当小向导,带着宾客在学校参观, 以对话的形式介绍学校。
在经过一系列的知识构建之后,学生对该环节自信满满。以下为学生对话记录:
作品一:
A: Welcome to our school. This way, please.
B: Thank you. Do you have a gym?
A: Oh, sorry. We don’t have a gym. But we have a big playground. Look, this is our playground. We do sports here.
B: Super! Do you have a library?
A: Yes, we have a new library.
B: Where is it?
A: It’s on the second floor. And look, this is our music room and that is our art room.
B: Wow, your school is beautiful.
A: Thank you.
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Dick Allwright说过:如果语言教师能组织一些活动来吸引学生把注意力放在意义上,使用所学的外语通过交流来解决问题,那么,语言学习就会自然发生。基于此,笔者创设了该活动,让学生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以达到意义建构。学生们则在联系与思考中兴趣盎然,他们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进行了知识的意义构建。
在本案例中,笔者始终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贯穿于教学中。 无论是搭脚手架建立新旧知识链接、进入情境构建语言新知、独立探索巩固语言新知,还是协作学习共享知识拓展,都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在统一真实的情境中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发展语言运用能力。教学环节步步深入,一气呵成。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