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29日,天津市第一中学滨海学校(以下简称“天津一中滨海学校”)承办了天津市滨海新区德育一体化建设成果展示活动,该校育人思想、育人管理、育人实践和育人评价的“四位一体”德育一体化模式得到了与会嘉宾的高度认可,“文化引领,方略践行”的育人路径更是引发全场共鸣。
天津一中滨海学校是一所年轻而富有活力的学校,建校两年来,努力创新育人路径,积极探索实施德育一体化的实践。该校校长王晶介绍,我们继承了天津一中的办学理念,按照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每一个学生的需求与发展创设优质环境,使之逐步形成可持续成功与恒久幸福人生的重要品质。在实践中,我们始终把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育人的价值追求,贯彻落实知行合一的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主动发展,努力实现德育的专业化、规范化和实效化。
找准路径,坚持育人思想一体化
天津一中滨海学校在德育工作中继承了天津一中的优良传统,聚焦立德树人,形成了内涵丰富的育人方略。方略之始是坚定秉持的育人理念,逐步具象为“高尚的品德、健康的身心、出色的能力、服务的精神”的育人目标,“礼貌、诚实、感恩、爱心、责任、自尊、自强、乐群、善学、尚新”的育人内容。
实践中,学校坚持从内容走向内涵,寻找行为共性的研究与概括,对十项育人内容进行内涵解读和层次表达。如礼貌内涵解读:尊重他人,约束自己;感恩层次表达:饮水思源,受施图报。
从内涵研究再到育人实践,坚持阶段性递进发展,并紧密对应育人目标。高一年级重在礼貌、诚实、感恩、爱心、责任教育,塑高尚品德和服务精神;高二年级重在自尊、自强、乐群教育,养健康身心;高三年级面对纷繁复杂的学习任务,善学、尚新成出色能力。育人内容:强理想抱负,重责任担当,倡勤勉创新,与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18个基本要点广泛对应,与社会主義核心价值观公民层面的要求高度契合,培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把握关键,助推育人管理一体化
天津一中滨海学校以文化引领为中心,采用“一室三处”项目中心制扁平化管理运行机制。具体而言,“一室三处”指的是校长办公室、教育处、教学处和总务处。教育处下设学生发展中心、教育管理中心、心理健康与生涯指导中心;教学处下设课程中心、教务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和标准控制中心;总务处下设安全内控中心、后勤内务保障中心和资产管理中心。
以标准控制中心为例,教师们群策群力、集思广益,使学校教学内容标准由问题转化为课题,由理念转化为现实,由思考转化为行动,并让教学内容标准的践行,逐步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副校长苗利军介绍:“《天津一中滨海学校教学标准》是学校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制定的全体教师应该遵守、全体学生始终受益的一套良性规范体系。该标准实现了轻负担、高质量教学本源,形成较高层次的教学质量。”
王晶认为,在育人方略的统筹引领下,“一室三处三中心”的扁平化管理机制为学校全员育人搭建了管理体系。“一室三处”对级部组织管理行使指导、服务、评价职能,级部向“一室三处”提出指导服务的需求,贯彻落实其指导意见,并对结果进行反馈。项目中心负责人发挥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以中心重大项目为载体,集约校内外优质资源,系统规划,科学筹划,推动项目发展。
整合资源,创新育人实践一体化
在德育一体化建设中,天津一中滨海学校始终秉持“学校是核心、家庭是基础、社会为延伸、学生为主体”的育人思想,共同服务于育人理念,促进育人目标的实现。
一方面,学校坚持以能力素养为突破,实现德育课程一体化。学校开设育人课程、法治课程、文化课程,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生涯指导课程和体质锻炼课程,塑造学生健康身心;开设安全教育课程和科技创新课程,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创新精神;开设干部培养课程和“三观”教育课程,让学生真正具备服务的精神。王晶深有感触地说,“学校丰富多彩的课程形成了与地方课程、国家课程互为补充、良性互动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快乐、个性化发展,每个学生在课程中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另一方面,学校围绕十项育人内容开展特色鲜明、内涵广泛、形式多样的育人活动,如模拟法庭的诚信教育、爱心捐赠活动、感恩母校行、清明祭英烈、国旗班交接仪式、校园好声音、心运会、爱心捐助展销会等,引导学生崇德尚美,自主管理,从自律自信走向自主自强,最终从自强走向自如,成长为习惯优良、适应性强的学生。同时,学校利用社会教育的延伸作用拓宽教育渠道,如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走进育人大讲堂,组织学生走进空港文化中心、养老中心志愿服务基地,走进周邓纪念馆、平津战役纪念馆等责任教育活动基地,走进中科院生物研究所和航天五院等科技创新基地,为育人打开广阔的新天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了密切家校互动,学校、级部、班级依次成立了家委会,家校携手产生教育合力,精心栽培,守望成长。班级家委会在会长带领下,积极参与、规划、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每学期都设立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到校听课、参观、座谈,吸纳家长的建议,集中家长的智慧,提升办学水平。班主任、任课教师利用家长群、网络平台,适时和家长交换意见、推荐资源,做到家校教育无缝、高效、及时对接。
知行合一,实现育人评价一体化
为了更好地落实育人目标,依据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和成长规律,学校实施了基于学校学情的学生多维德育评价体系,带动家长和学生的自主参与,使学生主动规范自身道德行为。
独具特色的《我的一中印记》,从新生入学的“坚定起笔”,到毕业“集体照”“师生寄语”,包括学期修习情况记录、综合实践情况记录、多元评价和闪亮足迹收藏夹四个板块,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评价记录。
在“修习情况记录”板块中,学生李思佳将自己的成绩单粘贴在空白处,他分析了自己半个学期以来付出的努力,并查找了个别学科的不足,明确规划,争取更好的成绩。在“综合实践情况”板块中,学生朱传宇将自己在学农社会实践中获得的“训练标兵”和班级“自强之星”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希望自己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得到发展……
通过学校德育一体化建设的育人实践,学子们已然初步具有高尚的品德、健康的身心、出色的能力和服务的精神,推进了学校跨越式发展。家长对孩子取得的进步频频点赞,社会对学校的不懈努力也给予了广泛的赞誉。
(责任编辑
天津一中滨海学校是一所年轻而富有活力的学校,建校两年来,努力创新育人路径,积极探索实施德育一体化的实践。该校校长王晶介绍,我们继承了天津一中的办学理念,按照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每一个学生的需求与发展创设优质环境,使之逐步形成可持续成功与恒久幸福人生的重要品质。在实践中,我们始终把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育人的价值追求,贯彻落实知行合一的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主动发展,努力实现德育的专业化、规范化和实效化。
找准路径,坚持育人思想一体化
天津一中滨海学校在德育工作中继承了天津一中的优良传统,聚焦立德树人,形成了内涵丰富的育人方略。方略之始是坚定秉持的育人理念,逐步具象为“高尚的品德、健康的身心、出色的能力、服务的精神”的育人目标,“礼貌、诚实、感恩、爱心、责任、自尊、自强、乐群、善学、尚新”的育人内容。
实践中,学校坚持从内容走向内涵,寻找行为共性的研究与概括,对十项育人内容进行内涵解读和层次表达。如礼貌内涵解读:尊重他人,约束自己;感恩层次表达:饮水思源,受施图报。
从内涵研究再到育人实践,坚持阶段性递进发展,并紧密对应育人目标。高一年级重在礼貌、诚实、感恩、爱心、责任教育,塑高尚品德和服务精神;高二年级重在自尊、自强、乐群教育,养健康身心;高三年级面对纷繁复杂的学习任务,善学、尚新成出色能力。育人内容:强理想抱负,重责任担当,倡勤勉创新,与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18个基本要点广泛对应,与社会主義核心价值观公民层面的要求高度契合,培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把握关键,助推育人管理一体化
天津一中滨海学校以文化引领为中心,采用“一室三处”项目中心制扁平化管理运行机制。具体而言,“一室三处”指的是校长办公室、教育处、教学处和总务处。教育处下设学生发展中心、教育管理中心、心理健康与生涯指导中心;教学处下设课程中心、教务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和标准控制中心;总务处下设安全内控中心、后勤内务保障中心和资产管理中心。
以标准控制中心为例,教师们群策群力、集思广益,使学校教学内容标准由问题转化为课题,由理念转化为现实,由思考转化为行动,并让教学内容标准的践行,逐步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副校长苗利军介绍:“《天津一中滨海学校教学标准》是学校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制定的全体教师应该遵守、全体学生始终受益的一套良性规范体系。该标准实现了轻负担、高质量教学本源,形成较高层次的教学质量。”
王晶认为,在育人方略的统筹引领下,“一室三处三中心”的扁平化管理机制为学校全员育人搭建了管理体系。“一室三处”对级部组织管理行使指导、服务、评价职能,级部向“一室三处”提出指导服务的需求,贯彻落实其指导意见,并对结果进行反馈。项目中心负责人发挥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以中心重大项目为载体,集约校内外优质资源,系统规划,科学筹划,推动项目发展。
整合资源,创新育人实践一体化
在德育一体化建设中,天津一中滨海学校始终秉持“学校是核心、家庭是基础、社会为延伸、学生为主体”的育人思想,共同服务于育人理念,促进育人目标的实现。
一方面,学校坚持以能力素养为突破,实现德育课程一体化。学校开设育人课程、法治课程、文化课程,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生涯指导课程和体质锻炼课程,塑造学生健康身心;开设安全教育课程和科技创新课程,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创新精神;开设干部培养课程和“三观”教育课程,让学生真正具备服务的精神。王晶深有感触地说,“学校丰富多彩的课程形成了与地方课程、国家课程互为补充、良性互动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快乐、个性化发展,每个学生在课程中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另一方面,学校围绕十项育人内容开展特色鲜明、内涵广泛、形式多样的育人活动,如模拟法庭的诚信教育、爱心捐赠活动、感恩母校行、清明祭英烈、国旗班交接仪式、校园好声音、心运会、爱心捐助展销会等,引导学生崇德尚美,自主管理,从自律自信走向自主自强,最终从自强走向自如,成长为习惯优良、适应性强的学生。同时,学校利用社会教育的延伸作用拓宽教育渠道,如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走进育人大讲堂,组织学生走进空港文化中心、养老中心志愿服务基地,走进周邓纪念馆、平津战役纪念馆等责任教育活动基地,走进中科院生物研究所和航天五院等科技创新基地,为育人打开广阔的新天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了密切家校互动,学校、级部、班级依次成立了家委会,家校携手产生教育合力,精心栽培,守望成长。班级家委会在会长带领下,积极参与、规划、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每学期都设立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到校听课、参观、座谈,吸纳家长的建议,集中家长的智慧,提升办学水平。班主任、任课教师利用家长群、网络平台,适时和家长交换意见、推荐资源,做到家校教育无缝、高效、及时对接。
知行合一,实现育人评价一体化
为了更好地落实育人目标,依据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和成长规律,学校实施了基于学校学情的学生多维德育评价体系,带动家长和学生的自主参与,使学生主动规范自身道德行为。
独具特色的《我的一中印记》,从新生入学的“坚定起笔”,到毕业“集体照”“师生寄语”,包括学期修习情况记录、综合实践情况记录、多元评价和闪亮足迹收藏夹四个板块,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评价记录。
在“修习情况记录”板块中,学生李思佳将自己的成绩单粘贴在空白处,他分析了自己半个学期以来付出的努力,并查找了个别学科的不足,明确规划,争取更好的成绩。在“综合实践情况”板块中,学生朱传宇将自己在学农社会实践中获得的“训练标兵”和班级“自强之星”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希望自己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得到发展……
通过学校德育一体化建设的育人实践,学子们已然初步具有高尚的品德、健康的身心、出色的能力和服务的精神,推进了学校跨越式发展。家长对孩子取得的进步频频点赞,社会对学校的不懈努力也给予了广泛的赞誉。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