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刘庄灌区是以农业灌溉为主的大(2)型引黄灌区,自2006年实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以来,在改善水利基础设施,改善灌溉面积、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综合经济实力,促进灌区管理体制改革,改善灌区生产、生活环境等方面均成效显著;将成为牡丹区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主产区,对促进牡丹区农业经济综合发展,提高灌区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刘庄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成效显著
一、灌区概况
刘庄灌区位于菏泽市牡丹区境内,包括16个乡、镇、办事处,1159个自然村,总人口80.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2.16万人,土地总面积112.73万亩,设计灌区面积6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52.43万亩,是以农业灌溉为主的大(2)型引黄灌区,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大豆。1980~2009年,年均引黄河水2.69亿m3,为牡丹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了可靠的水源,成为牡丹区农业和粮食生产的命脉,在牡丹区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灌区内现有总干渠、干渠、支渠42条,总长221.839km,干支级建筑物301座。由于灌区工程老化、工程配套差、灌溉水利用系数低、灌溉方式和管理运行机制落后,要维持现有灌溉面积和提高灌溉效率,扩大有效灌溉面积,只有进行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充分利用现有水资源,才能保证灌区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达到“高产、高效、优质”农业生产的目标。2002年刘庄灌区被水利部确定为全国大型灌区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并列入年度投资计划。
二、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的实施情况
牡丹区政府非常重视灌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成立了以牡丹区水务局为主的建设领导机构,开始项目的前期工作,收集灌区基本资料,编制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实施方案,经上级部门批准后进行实施。
2006年国家对刘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进行投资,现在灌区已完成2006年度、2007年度、2008年度、2008年度(新增)投资计划,2010年投资建设项目正在实施,2011年投资计划已经下达,正在进行年度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已完成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正发挥工程效益。目前共完成干渠清基衬砌16.231km,支渠清基衬砌26.8km,改建和维修水闸18座,改建生产桥10座,完成土方109.98万m3,钢筋混凝土及混凝土2.73万m3,砌石1.99万m3,共完成投资5357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85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3507万元。
三、促进灌区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
(一)灌区体制改革
刘庄灌区在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将灌区体制改革放在首位,通过参观学习并结合实际进行改制,努力探索灌区改革之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人事管理制度改革
根据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报告,以“精干、高效、灵活”为原则,实行定编、定岗、定员,压缩机构,精简人员,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前提下,引入竞争机制,调动职工积极性,努力实现灌区人才优化配置,进一步完善人员聘用制度,实行人事动态管理机制,打破“大锅饭”、“铁饭碗”、杜绝“平均主义”现象,逐步建立起合理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2008年月,刘庄灌区制定《刘庄灌区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并获得牡丹区人民政府的批准,为灌区发展作出科学规划。
(2)产权制度改革
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的原则,进行主干渠的确权划界,明晰产权和管理权限。灌区骨干工程是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基础设施,其产权归国家所有,由刘庄灌区管理处代表国家行使管理权,对主干渠的管理范围确权工作正在进行。对由乡镇、村自筹修建的干级以下渠道及建筑物,其产权归乡、镇、村,在灌区统一规划下,做好骨干工程,放开田间工程,实行产权拍卖、承包制度,加强用水户协会管理。
(3)灌区水价制度改革
刘庄灌区执行的水价为菏泽市物价局批准的5.6分/m3的标准,相当于成本价的40%左右,水费入不敷出,长期亏本运行导致工程效益衰减。下一步加快水价改革步伐,制定灌区终端水价,改革按亩收费,推行计量供水,按方收费,建立高效节水新机制。
(二)科技进步
刘庄灌区积极探索推广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办法,在应用先进的技术材料方面狠下功夫,取得了一系列新的科技成果,达到省钱、省力、高效、节能的目的。灌区在节水改造中采用复合土工膜对渠道进行防渗,并采用无纺土工布进行反滤等新材料和技术。在预制板的制作上引进大型的预制机械,保证了工程的质量,对施工缝的处理上,应用PT胶泥进行处理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对于较大的总干渠利用水泥土护底进行防渗取得了丰富的经验。
四、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成效显著
1.改善灌溉面积,提高经济效益
已经实施的续建配套项目共改善灌溉面积23.72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 2246.31万kg,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同时,由于工程条件的改善,每年灌区可节省清淤、护渠等维护、维修费近90万元。
2.缩短灌溉周期,做到作物的适时灌溉
灌区冬小灌溉周期由原来的20天缩短到目前的18天,为灌区农作物充分进行两水灌溉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节水改造改善了渠道安全运行状况,缩短了灌溉周期,增強了农业抗灾能力,保证了正常供水,渠道防渗衬砌为长时间的大流量输水提供了可能,为灌区局部灌溉、特色农业的随机灌溉创造了条件,特别是2010~2011年遇到的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刘庄灌区适时进行抗旱放水,使灌区内冬小麦普浇一通水立下功劳,减少了巨大的损失,同时为牡丹区及其它县的抗旱任务提供了有力支持。
3.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节约水资源
渠道防渗率的提高和建筑物的不断配套,有效提高了渠系水利用系数。项目完成后,项目区内的渠系水利用系数将提高10%~15%,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由0.52提高到0.62, 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47提高到0.56,年节水量719万m3。节水效果显著。
五、结束语
刘庄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项目之所以成效显著,主要得益于各级政府的重视、资金投入、严格的项目管理和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灌区在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后不仅可以改善水利基础设施,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综合经济实力,促进灌区管理体制改革,改善灌区生产、生活环境;而且将成为牡丹区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主产区,对促进牡丹区农业经济综合发展,提高灌区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在国家大力发展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形势下,做好节水改造,使灌区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
关键词:刘庄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成效显著
一、灌区概况
刘庄灌区位于菏泽市牡丹区境内,包括16个乡、镇、办事处,1159个自然村,总人口80.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2.16万人,土地总面积112.73万亩,设计灌区面积6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52.43万亩,是以农业灌溉为主的大(2)型引黄灌区,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大豆。1980~2009年,年均引黄河水2.69亿m3,为牡丹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了可靠的水源,成为牡丹区农业和粮食生产的命脉,在牡丹区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灌区内现有总干渠、干渠、支渠42条,总长221.839km,干支级建筑物301座。由于灌区工程老化、工程配套差、灌溉水利用系数低、灌溉方式和管理运行机制落后,要维持现有灌溉面积和提高灌溉效率,扩大有效灌溉面积,只有进行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充分利用现有水资源,才能保证灌区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达到“高产、高效、优质”农业生产的目标。2002年刘庄灌区被水利部确定为全国大型灌区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并列入年度投资计划。
二、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的实施情况
牡丹区政府非常重视灌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成立了以牡丹区水务局为主的建设领导机构,开始项目的前期工作,收集灌区基本资料,编制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实施方案,经上级部门批准后进行实施。
2006年国家对刘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进行投资,现在灌区已完成2006年度、2007年度、2008年度、2008年度(新增)投资计划,2010年投资建设项目正在实施,2011年投资计划已经下达,正在进行年度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已完成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正发挥工程效益。目前共完成干渠清基衬砌16.231km,支渠清基衬砌26.8km,改建和维修水闸18座,改建生产桥10座,完成土方109.98万m3,钢筋混凝土及混凝土2.73万m3,砌石1.99万m3,共完成投资5357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85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3507万元。
三、促进灌区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
(一)灌区体制改革
刘庄灌区在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将灌区体制改革放在首位,通过参观学习并结合实际进行改制,努力探索灌区改革之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人事管理制度改革
根据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报告,以“精干、高效、灵活”为原则,实行定编、定岗、定员,压缩机构,精简人员,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前提下,引入竞争机制,调动职工积极性,努力实现灌区人才优化配置,进一步完善人员聘用制度,实行人事动态管理机制,打破“大锅饭”、“铁饭碗”、杜绝“平均主义”现象,逐步建立起合理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2008年月,刘庄灌区制定《刘庄灌区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并获得牡丹区人民政府的批准,为灌区发展作出科学规划。
(2)产权制度改革
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的原则,进行主干渠的确权划界,明晰产权和管理权限。灌区骨干工程是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基础设施,其产权归国家所有,由刘庄灌区管理处代表国家行使管理权,对主干渠的管理范围确权工作正在进行。对由乡镇、村自筹修建的干级以下渠道及建筑物,其产权归乡、镇、村,在灌区统一规划下,做好骨干工程,放开田间工程,实行产权拍卖、承包制度,加强用水户协会管理。
(3)灌区水价制度改革
刘庄灌区执行的水价为菏泽市物价局批准的5.6分/m3的标准,相当于成本价的40%左右,水费入不敷出,长期亏本运行导致工程效益衰减。下一步加快水价改革步伐,制定灌区终端水价,改革按亩收费,推行计量供水,按方收费,建立高效节水新机制。
(二)科技进步
刘庄灌区积极探索推广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办法,在应用先进的技术材料方面狠下功夫,取得了一系列新的科技成果,达到省钱、省力、高效、节能的目的。灌区在节水改造中采用复合土工膜对渠道进行防渗,并采用无纺土工布进行反滤等新材料和技术。在预制板的制作上引进大型的预制机械,保证了工程的质量,对施工缝的处理上,应用PT胶泥进行处理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对于较大的总干渠利用水泥土护底进行防渗取得了丰富的经验。
四、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成效显著
1.改善灌溉面积,提高经济效益
已经实施的续建配套项目共改善灌溉面积23.72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 2246.31万kg,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同时,由于工程条件的改善,每年灌区可节省清淤、护渠等维护、维修费近90万元。
2.缩短灌溉周期,做到作物的适时灌溉
灌区冬小灌溉周期由原来的20天缩短到目前的18天,为灌区农作物充分进行两水灌溉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节水改造改善了渠道安全运行状况,缩短了灌溉周期,增強了农业抗灾能力,保证了正常供水,渠道防渗衬砌为长时间的大流量输水提供了可能,为灌区局部灌溉、特色农业的随机灌溉创造了条件,特别是2010~2011年遇到的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刘庄灌区适时进行抗旱放水,使灌区内冬小麦普浇一通水立下功劳,减少了巨大的损失,同时为牡丹区及其它县的抗旱任务提供了有力支持。
3.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节约水资源
渠道防渗率的提高和建筑物的不断配套,有效提高了渠系水利用系数。项目完成后,项目区内的渠系水利用系数将提高10%~15%,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由0.52提高到0.62, 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47提高到0.56,年节水量719万m3。节水效果显著。
五、结束语
刘庄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项目之所以成效显著,主要得益于各级政府的重视、资金投入、严格的项目管理和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灌区在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后不仅可以改善水利基础设施,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综合经济实力,促进灌区管理体制改革,改善灌区生产、生活环境;而且将成为牡丹区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主产区,对促进牡丹区农业经济综合发展,提高灌区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在国家大力发展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形势下,做好节水改造,使灌区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