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强先生对中国地磁台网建设的卓越贡献

来源 :国际地震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h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志强先生(1904~1989)是地磁学家,中国现代地磁科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曾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地磁研究室主任,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他参与的几处地磁台站观测记录以及多处野外地磁测量,为编制首幅中国地磁图提供了有价值的地磁数据。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参与制定了中国地磁台网建设和野外测量的远景规划,主持、参与了6个地磁基准台的建设。他以深厚的数理功底和对地磁学的深刻了解,提出了一套适合中国实际的、系统的地磁台建设理论、原则和方法,对中国地磁台网的
其他文献
海洋钻孔数据表明,2011年日本东北地震巨大的切开海沟的破裂是沿着一条薄且软弱的断裂带发生的。在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东北地震中,为什么日本海沟板块边界断层滑动了数十米进
我国地下流体观测数字化改造完成以后,积累了大量高频地下流体观测资料,而高频资料中所含有的丰富的构造信息,能够为我们识别前兆异常及震情跟踪提供有利条件。虽然高频资料异常丰富,但如何从分钟值甚至更高采样频率的观测资料中提取有用的前兆异常信息,成为目前地震地下流体资料分析人员首要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引用概率密度函数分布法对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6.5级地震发生前南北地震带174组水位、水温分钟
祁连山地震带总体上呈北西西向展布,东端与南北地震带相接,西与阿尔金山地震带毗邻,北界在金塔、龙首山,南界进入青海境内。带内活动断裂发育,地震活跃,有利于开展地震活动性和地震预测研究工作。本文通过对祁连山地震带1970年以来M_L4.0地震和祁连山地震带西段2010年以来的M_L4.0地震的M-t图、频度图、震中分布图的细致分析以及相关地震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祁连山地震带1970—2018年M_L
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地震局的支持下,中国地震学会、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学会强震动观测技术与应用专业委员会于2016年10月25日至28日在烟台市联合召开
及时、正确分析宏观异常出现的原因及异常程度,了解正常的变化情况和规律,判断所发生的现象是否属于异常现象,正确地分析所引起异常的原因。近年来,云南小滇西地区地震活动较为活跃。通常,该区域一些宏观点有良好的地震对应情况。
我国地震监测前兆台网有300多个氡测点,测氡仪百余台,这些测氡仪器主要采用加拿大RN-150型与国产FD-3024型氡气氡气固体源进行校准.这种型号固体源大多是20世纪90年代购置的,
中国地震学会强震动观测技术与应用专业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成立会议于2016年11月19—20日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来自中国地震局直属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核工业第二研
大量的地球物理资料表明,大陆内部孕震层底界普遍存在流变层(中下地壳)。除解耦作用外,底界流变层的活动可能对上覆地壳的地震孕育有驱动作用,因此,底界流变层的物理化学状态变化可能对了解地震孕育过程有重要的监测价值。壳内流变层的埋藏深度和性质与火山半固结的岩浆房类似,目前无法对其温度进行直接测量。通过地表喷气孔或热冷泉逸出气体物种
据国家台网中心正式测定,北京时间2017年11月23日17时43分,重庆武隆区发生M_S5.0地震。此次地震最高烈度Ⅵ度,共造成武隆区和彭水县共10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约4 079万元。武隆地震是发生在重庆渝东南地区有仪器记录以来的最大地震,历史上该地区仅发生过2次5级以上地震,最强和最近的地震应追溯到距此次地震震中100 km外的1856年黔江咸丰
监测地壳介质随时间的变化是现代地震学的主要方向之一。相比于波速变化的研究,地震波衰减研究较为滞后。主要原因之一是离散的天然地震波振幅受几何扩散、折射、反射、不均匀散射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反演得到的衰减结果不稳定。利用重复天然地震观测是解决介质衰减结果不稳的非常重要的有效途径。但是重复天然地震源相对少,且严格重复的天然地震更少。主动源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其震源、传播路径、接收台站相对固定,Q值估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