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起义前的阎锡山(二)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gvf43g43g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从戎习武
  
  乍入省城
  
  年轻人总摆脱不了新奇与繁华的吸引,对于从乡村来的阎锡山来说尤其如此。
  他是前不久才到太原的。当铁轱辘大车滚动到忻州的时候,父亲阎书堂突然像想到什么事情似的,急呼车老板停车,和阎锡山从车上跳下来,说是到忻州要看个朋友,对薄吉福说了些感激的话,便告辞了,向忻州“成钰东”药铺走去。
  阎书堂深知带的盘缠不多,两个人同去太原吃不消那里的巨大花销,就中途变卦,而到忻州歇脚。他和“成钰东”药铺掌柜曾有过交往,就恳求掌柜把阎锡山留下来,在店里帮忙,混口饭吃。然后,自己一人到了太原在柴市巷“荣庆栈”落脚,经同乡介绍,与人搭伙包揽土木工程。过后不久,在巡抚衙门负责管理收发公文的“稿房”谋到了个闲杂差事,有了固定收入,才把儿子阎锡山叫到身边来。
  当时的太原在今天看来,也不过是个中小城市,但在20世纪初期,却是华北的一大重镇,金融商业的一大中心,官僚巨贾的聚集之地,是全国屈指可数的一大都市。那蓝砖包裹的坚固城墙,那巍峨壮观的鼓楼、承恩门(后称首义门,俗称新南门),那雕梁画栋的巡抚衙门大门,以及那绿树成行的丁字街,那相互毗连的热闹店铺,那衣着整洁的簇拥人群,使阎锡山这个乡村青年惊奇得目瞪口呆,留连忘返。新奇的天地在他眼前次第展开,喧嚣的市声搅动了他的心潮。他曾在父亲做事的巡抚衙门前多次徜徉,看那油漆的亮闪闪的木柱,瞧那镂刻精细的檐下装饰,瞅那莹莹放光的琉璃瓦,羡慕得直想进去看看官员们办事的情景,但他当时绝对没有在衙门府里执掌大印、主管全省大事的野心。在当时,他只有羡慕,只有自卑,所想的只是在这座繁华的都市里有件事干,有碗饭吃。他和平常人一样,唯有条件成熟的时候,野心才能滋生,才能膨胀。
  阎书堂看到儿子整天在市里闲逛,不是个办法,便东打听西打听,找到在城里居住的同乡魏老五。魏老五,名仰微,是河边村近邻东冶镇人。他与阎家的交往很深,在他倒运的时候,阎锡山的祖父阎青云曾救过他一命。
  魏老五见阎书堂父子走进家,便热情地让坐,递茶水,问寒暖。当他得知阎家父子落魄的情况后,便不忘旧恩,十分慨然地答应给阎锡山找个营生干。魏老五果然言而有信,自不食言,没几天,便介绍阎锡山到繁华柳巷“裕盛店”上班了,还把阎锡山收为义子。
  “裕盛店”和魏老五的住房在一条巷子里,店铺老板看在魏老五的面子上,对阎锡山的照顾是很周到的。阎锡山也很争气,不仅干活态度严谨认真,而且有在五台县城经商的经验,经过风雨,见过世面,干什么都能干出个样儿,赢得了店铺老板的欢心。
  虽然只是个店里的小伙计,可是由于生活安顿下来了,阎锡山自立的想法便产生出来了。他想在这座大都市里有个立足之地,闯出一条生路,便四处走动,与人交往起来。一天,他走进离“裕盛店”不远的“四海店”,看见两个和自己年龄相仿、十分热情的年轻人,便攀谈起来。交谈中,免不了自我介绍。
  一个说:“我叫黄国梁,字少斋,陕西洋县人。因无事做,从陕西跑到太原,在叔父开的这个店里闲住。”
  一个说:“我是五台县南茹村人,姓名张瑜,字玉堂,和黄国梁是朋友。因想谋条生路,跑来太原,没有住处,只好沾朋友的光,和黄国梁住在一块。”
  阎锡山自我作了详细介绍。
  


  三个人越谈越投机,来往就越来越频繁。后来感情越来越深,产生了“虽不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的深挚情义,就仿照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三个人结拜为换帖兄弟。阎锡山当时从未预想到,这个新的“三结义”会为自己以后执掌权柄起到那么大的作用。
  
  就学于武备学堂
  
  一年的时光在匆忙中不知不觉流逝过去了,年届20岁的阎锡山开始了新一年的忙碌。
  这一年,即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历1902年)对于阎锡山的命运来说,具有特殊意义,因为他从斯年开始进入军界。他在军界里的沉浮胜败,构成了此后一生的荣辱兴衰。
  八国联军的蹂躏和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苦痛,迫使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一方面加紧与帝国主义的勾结,以镇压人民群众的抵抗,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宣布一些新政,以缓和国内的阶级冲突。屈辱卖国的《辛丑条约》之后,所实行的废科举、办学堂、革新军制,就是清王朝为挽救自身的统治而实行的一些新政略。
  新政的实施,对当时僵死、沉闷和没落的封建守旧的社会冲击不小。“废科举”,断了靠“诗云子曰”进入官场的封建知识分子的通道,要想进入仕途,就须学习“新学”。革新军制,停止武科举,裁汰绿营防勇,就打破了靠握长戟大刀进入统治阶层传统武人的饭碗,而要获得新的荣耀,就须操习新式枪炮,编练新式军队,掌握新的战法。尽管不少人或明或暗反对、抵制上述这些皮毛性的变革,但略有文化的青年阎锡山对此却是拥护的。从少年时的孤独生活、青年时躲债的流浪生活以及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所引起的社会动荡中,他不可能不对祖国的安危、民族的兴亡等重大问题有所思考,不可能不对摆脱身处的困境、求得个人的发展以及为祖国为民族的强盛献一腔热忱有所谋划。他想从政,但凭自己从塾师那里学得的那点文化,是进不了培育政治人才的山西大学堂的。上年,即1901年,清廷下诏停止武科举,并下令各省设立武备学堂,以培养新式的“将才”。这道诏令经一年酝酿,终于变成张贴于太原街头的一张山西武备学堂的招生广告。
  1902年,是山西省成立学校较多的一年。先后在太原街头贴出的成立及其招生告示的有山西大学堂,山西农林、法政、武备等学堂。当时想做官的年轻人常常在街头转遛,观看招生广告,选择自己要报考的学堂。阎锡山就是其中的一个。他想起自己在清军里当马夫的那段经历,心里忿忿不平,决心要当一名军官,便选择了武备学堂。
  他回家将自己想报考山西武备学堂一事告诉了父亲,父亲非常赞同。第二天,他又找见了结拜兄弟黄国梁、张瑜商议,这两人也同意一起报考。
  武备学堂是专门培养下级军官的学校,录用条件并不高,只是要求有强健的体格,通晓文字。但入学心切的阎锡山,不怕体格过不了关,只怕文化关难过,仅有三年上私塾的文化底子,万一考不好岂不耽误了前程?因而,他想请人代考。他的父亲阎书堂忽然想起一个人来,此人名叫赵廉佑,代县人,阎书堂在五台县做生意时曾和此人有过交往,见过两次面,如今正在山西大学堂里念书,估计挥笔作文是不会错的。于是买了几盒糕点,带着儿子去了山西大学堂。赵廉佑见熟人求到门下,抹不开情面,就答应冒名顶替,代阎锡山下场应考。
  报名之前,阎父又想到一件要事:儿子进武备学堂,将来是个带兵征战的军官,怎么还能叫阎万喜呢!这乳名虽然叫着亲切,但总不够响亮、气派,不像是个干大事的名字。他想给儿子起个响响亮亮、威威风风的大号,想了半天,因胸中墨水太少,绞尽脑汁,也还是想不出好名字来。他很迷信,想到应该给儿子算算卦,一则算一下儿子能否榜上有名,平步青云,二则给儿子起个好名字,交个好运。第二天,他就跑到一家粗通周易、会批八字的算命馆。馆内这位读书很多、久考不中的老先生,推算了一番万喜的生辰八字,说是五行缺金,并断定能考上武备学堂。经过挑词炼字,再三推敲,取得阎父同意,最后决定给万喜的大号叫做“锡山”。于是,阎锡山不再用乳名行走于社会,随着官位的升高,“锡山”二字渐渐播扬天下了。
  考试这天,阎锡山好生紧张。他担心赵廉佑不能按时应考,早早跑去一看,赵早到了,就重新拜托了一番,他担心进考场不顺当,碰巧学堂新成立,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也不交验照片,赵廉佑很顺利地走了进去。他在考场外听说试题是《韩信将兵多多益善论》,觉得文章不好作,谁知这题对于赵廉佑来说不是难题,好写得很,不多一阵子便写好交了卷,走了出来。
  交了文化卷,接着是口试,阎锡山直接应试。因为他见过点世面,从小顽皮淘气,天不怕地不怕,还有点文化基础,口试题又较普通,所以在主考官面前,沉着自然,腰身笔挺,精神状态极佳,很有点军人风度,回答问题,直率坦然,准确无误,声音宏亮,深得试官们的赏识,没费什么劲就过了关。
  等到发榜那天,阎家父子挤进人群看榜,武备学堂共录取学生120多名,阎锡山名列前茅。他们当时的喜悦之情,自不必言表,对“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枪手”赵廉佑的感激,不光留于口头,在阎锡山后来主持全省之事时期,还给赵廉佑安排了个官做。
  同榜公布的,还有阎锡山的结义兄弟黄国梁、张瑜。干兄干弟三人为同时被录取到同一学堂就读兴奋异常,立即聚在一起,取来酒菜,庆贺了一番。几天之后,便结伴进了武备学堂。
  
  勤奋的学生
  
  新成立的武备学堂设在太原大教场,校舍简陋,学生也只有120多人,分别住在“孝”、“悌”、“忠”、“信”四个斋号里。虽然校舍较差,但学校给学生的照顾是不错的,除供给食宿外,每月还发给一两饷银,成绩优秀者,另外给予奖励。学堂所设的课程有国文、历史、地理、算术、英文、德文、格致。军事课有战术学、筑垒学、地形学、兵器学等。
  阎锡山深知在武备学堂里的学习对于自己今后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在学习上十分用功,对于学科、术科莫不深入钻研,出操、训练都分外用心,对于教官、督练官总是毕恭毕敬,表现得非常驯顺。日子长了,逐渐讨得了老师的欢心,同学的信任,后来竟当上了学生班长。
  此时的阎锡山,对时政也颇为关心,注意吸收新的思想和信息。当时,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已由国外传回国内,上海等地已出现了一些鼓吹反清革命的书刊,带有封建专制臭味的康、梁维新思想已为不少先知先觉者所唾弃,而封闭于娘子关内的太原,因消息闭塞,此时还将康有为、梁启超的思想当作新东西在学习,在研究。阎锡山也是如此,常把康有为公车上书、六君子慷慨就义、“君主立宪”、“变法维新”等,作为经常议论的话题,并被此前自己从未接触过的这些东西所吸引,对戊戌维新运动的倡导者、君主立宪的鼓动者充满仰慕之诚。尽管他仰慕的都是些过时的、落伍的东西,对于一个原先只为个人生活而奔波的流浪者来说,能够放大眼光瞄向政治,毕竟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阎锡山开始注意与同学们交际,和他同时考入学堂的有黄国梁、张瑜、温寿泉、乔煦、姚以价、周望英等,并和张瑜、周望英一起住在“信”字第五号宿舍里。这些人后来对他事业上的发展,都产生过程度不同的影响。
  张瑜,如前所述,字玉堂,五台县南茹村人,1883年生,7岁丧父,幼读私塾,与阎、黄拜为结义兄弟,为老大。1904年入日本士官学校,翌年10月,由黄兴主盟,与阎锡山、温寿泉、乔煦一道加入同盟会,后又成为同盟会内铁血丈夫团成员。1909年毕业回国,经陆军部考试,名列上等,上谕赏给陆军步兵科举人,授予协军校(相当于少尉)的军衔。先任督练公所教官,辛亥山西起义时,任新军八十六标管带(营长),起义后,任山西军政府第四标统兼北路军总司令,攻取代州、雁门关之后随阎锡山北上包头。1913年,为山西都督府参谋长兼教导团团长,第二年任混成旅少将旅长,1915年病逝于太原,葬于原籍,时年31岁。
  黄国梁,字绍斋,陕西洋县人,生于1883年,阎锡山之结义兄弟。1904年起留学日本,先入振武学校,后进陆军士官学校,为第六期生。1909年毕业回国,陆军部于年底举行会试,考列上等,上谕赏给步兵科举人,并授予协军校的军衔。翌年任山西新军第八十五标标统(即团长)。辛亥革命时,曾在自己家里召开决定太原起义的会议。1911年10月28日,奉命率本部南下河东,一、二两营统领到子弹后于29日凌晨起义,黄闻讯后赶回太原,任山西军政府参谋部长,之后又先后任军政司司长、参谋长、第十二混成旅旅长等职。袁世凯派的山西巡按使金永到任后,阎锡山为躲避金永的监视,佯装无能,把军政大事多交黄处理。袁死后,阎复掌军政,觉得黄是一个威胁,便以“不服节制”罪免职,命宪兵司令张达三监视,逼黄离开山西,到京任总统府参议、将军府将军等职。阎于1923年召黄回晋担任第三集团军兵站总监、兵工厂总办、兵器委员会会长等职。1930年中原大战打响后,黄辞掉所有职务。抗战开始后,回汉中避难。新中国成立后,被邀为山西省政协委员。1958年1月4日病逝于北京,终年75岁。
  温寿泉,字静庵,山西洪洞县白石村人,生于1881年,秀才。1904年赴日进振武学校学习,之后入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学习,1905年10月28日入同盟会,后又加入铁血丈夫团。1909年回国,任山西大学堂兵学教员,当年冬赴京参加陆军部举办的留学生会试,考列优等,上谕赏给陆军炮兵科举人,并授给副军校(相当于中尉)的军衔。回省后调任山西督练公所帮办兼陆军小学监督。曾参与辛亥太原起义的准备和决策,起义成功后当选为副都督,并被任命为山西军政府军政部长。11月,任燕晋联军参谋长。12月,清军攻占娘子关,民军按原定计划分兵南北,阎锡山率民军一部撤离太原北上,攻占山西归绥道的包头、萨拉齐等地,并向归化城(今呼和浩特)进军,温率民军一部南下河东,与陕西民军配合,光复运城。鉴于不明都督阎锡山所在位置,遂成立山西军政分府,主持河东三十六州县的军政事宜,派兵攻占绛州,进军平阳(临汾)。翌年南北议和结束,清帝退位,阎锡山回到太原,军政分府当年夏天撤销,温回太原任都督府军政司司长,又调任北京政府陆军部中将参议。1928年,阎锡山把晋察绥冀和北京天津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温任河北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长。中原大战期间,温为阎的总参赞。1932年,与阎锡山、贾景德任山西人民公营事业董事会的督理,温的此一名义一直维持到太原解放。1947年,温被“选”为洪洞县国大代表,第二年出席了选举蒋介石为总统的国民代表大会。由于晋南张士秀、李岐山的反阎而形成的南北隔阂,故温始终得不到阎的重用。1948年,温在北京依附傅作义,任高等顾问,随傅起义。新中国成立后,被聘为北京市文史馆员。1955年逝世,时年74岁。
  乔煦,字子和,太原人,1904年进日本振武学校,后入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学习,在日加入同盟会和铁血丈夫团。1909年毕业回国,在山西督练公所任职,经陆军部会试,考列上等,上谕授给步兵科举人兼授协军校的军衔。1911年,任山西新军第四十三协(相当于旅)第八十六标第一营管带(营长),当时阎锡山是该标的教练官、标统(团长),参加太原起义。山西军政府成立后,任东路军前敌司令,在娘子关御敌。之后任河东军政检阅使,不久病故。
  姚以价,字维藩,号龙门,山西河津西毋庄人,生于1881年,7岁时父母双亡,由叔父抚养,1904年赴日本振武学校、陆军士军学校第六期学习。1909年毕业回国,经陆军部会试,考列上等,上谕授予陆军步兵科举人和协军校的军衔。1911年任山西新军第八十五标二营管带,10月29日,被营内同盟会员杨彭龄、张煌等率领的起义官兵,推举为起义军总司令,遂率起义军攻城,打死巡抚陆锺琦。山西军政府成立后,任东路军总司令,守娘子关,后又参加筹组燕晋联军的会议。12月,清军攻占娘子关,姚赴天津,后又到赣任李烈钧的参谋长。民国元年回晋,因受讥讽,从此之后再未回来。之后,他到云南助蔡锷讨袁,袁世凯死后,回北京在将军府任职。在1924年直奉战争和1930年中原大战中,曾在韩复榘、石友三等处开展反阎活动。抗日战争时期,在陕西邠县居住。1947年病故于西安,享年66岁。
  由此可见,阎锡山交往的上述人员在其后来的发展中都发挥过不小的作用。
  武备学堂的三年生活快要结束了。当阎锡山开始思考毕业后的出路问题时,传来了将从学生中选派人员赴日留学的消息。他欣喜,他焦急,唯恐落选。在他焦躁不安的时候,时光在流逝,选定人员的日子临近了。
  
  1994年7月稿
其他文献
 1999年,武鸣县乡 (镇 )党政领导班子进行换届,在 16个乡 (镇 )中,先后调整变动了 25位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该县党委政府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县级以下党政
目的 为豚鼠耳蜗微窥镜检查选择最佳径路。方法 对 2 0只豚鼠的 2 0耳在开窗术前、术后及开窗修复术后 2周 ,分别作听性脑干反应检查 ,并制作术后 2周耳蜗的光镜和扫描电镜
唐太宗的第八个儿子越王李贞起兵反对武则天,宰相张光辅率军讨伐,平定了叛乱,参与平叛的将士们自恃有战功,经常向地方勒索财物。豫州刺史狄仁杰遇到勒索,坚决予以拒绝。张光
听力保护研究会成立暨首届学术报告会在津召开本刊讯(记者张辉明)经过一年多的酝酿和筹备,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听力保护研究会成立暨首届学术报告会于1997年3月27日至28日
最近人们茶余饭后谈论最多的话题是《舞林争霸》。原以为一档由上海东方卫视打造的舞蹈真人秀节目,会和众多娱乐节目一样,娱以众人,不足为奇。直到在舞台上相继出现各大舞团
6月不期而至,每年这个时候总会不经意间想起自己的高考.仍记得那时酷暑难耐,7月,考场上,在那个没有空调的年代里,一个教室两台吊扇的呼哧呼哧运行中,我们每个人都挥汗如雨.高
从1992年第1期起,本刊每期开辟《农业气象情报》专栏,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农业气象中心撰稿,供有关科研和生产部门参考. Since the first issue in 1992, we published a c
目的 研究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 在葡萄膜炎免疫反应中的作用。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20 只正常眼和54 例葡萄膜炎眼球摘除眼的脉络膜和视网膜组织中ICAM1 的表达。 结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有破竹之势,发展迅猛。在面临产业转型的今天,国家大力扶持发展第三产业。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也是得到飞速发展。外出旅行成为大多数人
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意味着国内市场将扩大对外开放,国外企业和产品势必大量涌入,国内众多行业特别是幼稚产业和敏感领域必然受到巨大冲击。如何合理保护国内相关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