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元月5日凌晨2时半左右,寒冬中的湖南省长沙火车站贵宾室里却温暖如春,在这新千年到来之际,一个非常特别的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来自娄底市各条战线的20多人在这里为涟源市金石中学黄世均教师赴广西作换肾手术送行,他们代表娄底400万父老乡亲,为她送上了70100元捐款。同时,从广西南宁传来消息,南宁人民在短短的8天内也为这位好军嫂募捐了10多万元。一位山村教师,一位军嫂,为什么会引起相隔千里的娄底、南宁两市近700万人的热心关注呢?
一个站在长城背后的女人说:“家里有我在,不要你操心。”
32岁的黄世均,1968年8月出生在涟源市荷塘乡。1991年7月,黄世均从湖南师范大学化学系毕业。可她到金石镇学区大桥中学报到时,校长却告诉她,他们学校更缺的是英语老师,刚毕业的黄世均二话没说,就放弃了自己的专业,当起了英语教师。
曾建胜是黄世均高中的同学,涟源市金石镇人,比黄世均大一岁。1986年10月,刚高中毕业的曾建胜应征入伍,成了一名光荣的武警战士。入伍两年,他努力自学,被部队选中送进了武警南宁指挥学校,1991年,曾建胜从指挥学校毕业,担任了排长。1992年,黄世均与曾建胜结了婚。
丈夫远在广西南宁,结婚后的黄世均一肩挑起了事业和家庭两副重担。
1993年,他们夫妻俩有了孩子曾梅,虽然两地分居,但夫妻恩爱,女儿聪明好学,家庭充满了幸福和甜蜜。黄世均和其他女人一样,她深爱着自己的丈夫和孩子,细心地打造着自己的小窝,不久,添了冰箱,买了彩电,办齐了生活中的所有必需品。节假日里,黄世均还可以到丈夫军营——南宁去探亲“旅游”,回到家就尽心尽力地教好书,带好孩子,照顾好已是70岁高龄的婆母,小日子虽然艰辛,但有滋有味。
然而,这样的好日子黄世均没能过多久,一波接一波的家庭不幸,把黄世均和她家人的生活搅得七零八乱。
黄世均结婚才2年,曾建胜的哥哥患肝癌要送医院,丈夫没在身边,又没有其他的亲人能助兄长一臂之力,黄世均倾其所有,毫不犹豫地把自己和丈夫结婚以来辛辛苦苦积蓄下来的1万5千元钱全部给了哥哥治病。然而,医术无力回天,哥哥还是带着遗撼和失望走了。
刚刚悲痛地送走了兄长,侄子曾华又患急病住院,哥哥死了,嫂子嫁了他人,无人关照的小侄,谁来给他温暖,谁来救他摆脱困境呢?这时,黄世均来到了曾华的身边,她带着年仅2岁的女儿,求东家,走西家,硬是凑了1万元钱给侄子治病,直至侄子医治无效死亡,才哭着把事情经过告诉丈夫。
刚过两年,年过70的婆母又患重病住进医院,要做大肠切除手术,仅医药费又要1万元,这时,正值丈夫提拔到一个新的工作岗位,黄世均怕影响丈夫的工作,又亲自四处借钱把婆母送进医院,给婆母做完手术,服侍婆母基本康复出院,才打电话告诉丈夫母亲重病的事。
接二连三的家庭打击,使黄世均心力交瘁,但为了不使丈夫分心,影响部队工作,黄世均咬牙顶着,一个人承担着全部的家庭重担。
丈夫曾建胜面对多事之秋的家庭,看到憔悴的妻子为事业,为家庭操碎了心,想转业到地方工作,这时,黄世均诚恳地劝丈夫说:“只要部队需要你,你还是留在部队干吧,我们都年轻,以后的日子还很长,不要轻易放弃我们挚爱的事业,至于我,不用你担心,家庭的担子我能挺住。”
由于妻子的理解和支持,丈夫曾建胜的工作日益突出,在部队多次立功受奖,还多次被评为优秀机关干部,1998年被南宁市评为“拥政爱民”先进个人。
“去医院急诊前一天,黄老师上完课已走不下楼梯。”
黄世均的爱,不仅给了丈夫、孩子和亲人,还大量给予了她挚爱的学生。
1998年6月,由于工作需要,黄世均调入金石中学任初中毕业班英语教师。黄世均学的专业不是英语,为了提高自己的英语教学水平,已有文凭的黄世均,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自学英语,参加全国英语自学考试,拿英语专业大专、本科文凭,为的是能给学生更多的知识。
学生曾智,家庭经济困难,黄世均像带儿子一样将曾智带养了三年。三年的生活费用,三年的学杂费用,都是黄世均为他操劳。谈起黄老师时,曾智说:“初三面临中考时,学习十分紧张。黄老师为了让我专心学习,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做早饭,晚上从不看电视。衣服脏了,她给我洗,衣服破了,她给我补;在学校上课,碰上下雨天,黄老师都拿着雨伞接我回家。黄老师还教我许多做人的道理,她经常对我说,是对的就做,要敢作敢当,多帮助同学,要宽容,不要太苛刻,太自私,要多替别人着想,多付出一点,自己会感到更快乐。”
在黄世均家庭经济最困难的时候,她得知学生刘超家的父亲死了,母亲又改了嫁,无钱交学费,面临失学。“我要让他把书读下去!”黄世均手中没钱,她便帮刘超家跑学区、镇政府、民政所,为他申请助学费,她跑遍了可以去的单位,可刘超家的学费还差80元,黄世均交待财务:“这80元钱就在我的工资账上扣除垫付。”
近几年,尽管自己家里困难,但黄世均还是经常给家庭经济更困难的学生垫付学费和医药费。
在1999年以前,黄世均一直只觉得吃不下东西,吃了就吐,肚子空空的坚持着上课,带孩子。她曾到过几家医院检查,都说是贫血,并无大碍。可是,坚持了不久,黄世均总是四肢无力,心力衰竭,好几次还晕倒在讲台上。
学校领导做她工作,要她休假治疗,她担心自己的英语课没人上,因为金石学区,有着英语专科学历的教师还只是她一人。黄世均虽然不是英语专业毕业的专业教师,但她对自己的英语教学水平还是很有信心的,她耽心自己走了,会荒了学生的学业,一直没有答应。直到2000年2月的一天,黄世均给学生上完两节课,竟无力从四楼的教室走下楼梯回家,至此,她完全无法坚持上课了,才被迫住进了涟源市人民医院。
爱心与病魔的较量:20万元真是一个跨越不过的坎吗?
不久,曾建胜接到妻子病危通知,从广西南宁赶回娄底,将黄世均送进湖南医科大学湘雅医院。确诊结果出来了,根本不是什么贫血,而是尿毒症,必须马上住院抢救。然而,进湘雅医院,第一笔预交款就要1万元。这时的黄世均家,到哪里去找这1万元钱的医药费呵!
曾建胜立即赶到涟源金石,把家里买来不久的冰箱、彩电及所有值钱的东西都变卖,才筹到了几千块钱。正在曾建胜左右为难之时,金石中学师生、金石学区领导和同事们伸出了援助之手,金石镇人民政府、涟源市民政局、人武部等部门的领导也深表同情,广西武警总队一支队的领导,特别是政委黄及全、副政委尹福堂非常重视,派专人送来捐款表示慰问。
不久,黄世均的病情得到了控制,曾建胜把黄世均带到南宁,在部队的帮助下,送进当地最好的医院治疗。几个月过去,黄世均的病虽然没有根治,但得到了有效控制。
病情刚刚好转的黄世均再也坐不住了,她要求回学校上课,2000年9月,黄世均回到了她心爱的课堂。然而,在她上完新学期第二周课的时候却不得不再次进了湘雅医院。
这次进医院,黄世均只能靠每周两次的透析维持生命。每透析一次500元,一个月仅透析为血液消毒就要4000元。据医生说,随着透析次数的增加,效果将越来越差,每周的透析次数也将递增到3次、4次,这样每月仅透析费就得上万元。医生说:“治尿毒症现在最好的办法是换肾,只要换一个健康的肾,什么问题都解决了。”然而,对黄世均和曾建胜来说,筹换肾所需的20万元谈何容易。
曾建胜所在部队对黄世均的病情非常重视。11月中旬,特批曾建胜回家护理,当部队得知黄世均再次病危,做换肾手术需要大量资金时,12月12日,部队专门委派政治处副主任颜献文前来湖南处理黄世均的医治问题。
面对如此尴尬境地,她的丈夫、她的孩子、她的亲友哭干了眼泪。
一个优秀的军嫂,一个优秀的教师病危,向社会发出呼救的“SOS”!
“救黄老师的命比什么都重要。”
2000年12月23日,《娄底晚报》在头版《特别视点》刊出了关于身患尿毒症的好教师、好军嫂黄世均急盼救援的报道——《20万,让我们合力救一位好教师、好军嫂》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人们看到载有关于黄世均事迹的《娄底晚报》时,有不少读者打电话给《娄底晚报》编辑部和撰文作者要求捐款。
27日,《南宁晚报》以《好军嫂,你不能走》为题报道了黄世均的事迹。报道一推出,在南宁引起了强烈反响。当天下午,在广西武警总队一支队的干部和刚入伍的新兵中掀起了“挽救好军嫂,向黄世均伸出援助之手”的捐款活动。一位曾在这个部队服役、不愿透露姓名的转业军官获悉好军嫂黄世均的情况后,从遥远的深圳赶来捐上500元。到28日上午,仅仅一天,在曾建胜工作的广西武警总队一支队就已募集捐款24万余元。
消息传到曾建胜和他所在的武警广西一支队结对定点扶贫的南宁天桃实验中学和大化瑶族自治县江南中学,闻知好军嫂黄世均的不幸,想起曾建胜叔叔自己处在困境中却资助他们山区的苦孩子读书的事,孩子们抱头痛哭。
在天桃实验中学,师生们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募捐活动:“虽然我们学校和我们的老师学生也并不宽裕,但是为了挽救一位时刻想着他人的好军嫂,我们觉得责无旁贷。”他们硬是你一元,我几角的在一天之内为好军嫂黄世均募捐到14万多元。他们还以全校师生的名义给黄老师写了一封感人至深的信:“黄老师,如果说你是站在长城后面的女人,那么我们就是站在你背后的长城。”
28日下午快下班了,一位74岁定居广西南宁的湖南籍老太太,蹒跚着来到《南宁晚报》社所在的8楼,一角一分的把自己买菜节省下来的500元钱全部捐给了黄世均老师:“家乡姐妹有难,南宁人都积极捐款,我作为她的同乡怎么能袖手旁观呢?”
一件件、一幕幕深深地打动了广西南宁的市民。全国拥军模范,现定居南宁的原山东军嫂韩素云深为黄世均的事迹所感动,她说:“同是军嫂,在我困难的时候,是全国人民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今天,黄老师遭遇困境,我没有理由不助她一臂之力。”她还专门向黄世均写了一封信:好姐妹,让我们共同迎接命运的挑战吧!相信现代医学的进步,一定能把我们的病治好,你要树立信心,积极配合医生作好治疗。
“我们要挽救的不仅仅是一个好教师、好军嫂的生命。”
2000年12月30日,周末。记者和武警部队干部一行向娄底市委值班的副秘书长汇报黄世均的情况,当即引起了市委领导的重视。市委副书记冯长根从近百公里以外的双峰表树坪赶回来接受采访,听取汇报,当即决定,召开民政、教育、宣传、妇联、政府办等部门领导参加的联席会议,专题研究募捐救助好军嫂黄世均。
20世纪的最后一天,娄底市委常委会议室。“我们这次募捐,并不仅仅是为了挽救黄世均一个人的生命,而是要通过这个活动来推动娄底的‘双拥’工作,促进娄底的精神文明建设。”听完部队领导介绍黄世均、曾建胜的情况后,主持会议的冯长根副书记神情严肃,态度明确。出席会议的娄底市民政局领导当即表态:民政系统承诺募捐2万元,10天左右到位。接着,教育局领导也承诺组织募捐1万元。娄底市宣传部、市委办、妇联、全国双拥模范城涟源市的与会领导相继表态将迅速在全市范围内掀起募捐活动。会议刚刚结束,冯副书记第一个从自己口袋里拿出200元钱捐给黄世均,在冯书记的带动下,小会议室气氛顿时活跃起来,200元、100元,参加会议的同志相继走向捐款台,《娄底晚报》总编辑肖洲代表晚报10名编辑、记者捐款1000元,不到10分钟,就收到捐款2200元。
新千年的第二天,广西客人和《娄底晚报》的领导驱车200公里来到长沙政治学院医院,他们为好军嫂黄世均送上了来自社会的第一批捐款。2001年元月5日凌晨2点,寒冬中的长沙火车站贵宾室温暖如春。在这里,一个非常特别的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来自娄底市市委、宣传、民政、教育、妇联等各界的20多人在这里为黄老师赴广西做换肾手术送行。他们代表娄底400万父老乡亲,为好军嫂、好教师黄世均送上了70100元捐款。不久,从广西南宁传来消息,南宁人民在短短的几天内为好军嫂已募捐了近10万元,并为黄老师找到了肾源。
黄世均是不幸的,一场恶病把她的生命推到了死亡的边缘,然而,黄世均又是幸运的,近700多万娄底人和南宁人与她同呼吸共患难。在新世纪的曙光升起的时候,好军嫂黄世均的生命之光也露出了灿烂的微笑。
编辑/杨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