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郁罐法干预慢性疲劳综合征抑郁症状临床应用介绍

来源 :医学概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ui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介绍开郁罐法干预慢性疲劳综合征抑郁症状的操作流程,结合现代医学理论探讨开郁罐法的作用机制,展望开郁罐法的临床应用前景与推广价值。
  关键词:开郁罐法;慢性疲劳综合征;抑郁症状;应用介绍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operation procedure of happy pot method to intervene the depressive symptoms of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discusses the action mechanism of happy pot method combined with modern medical theory, and looks forward to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prospect and promotion value of happy pot method.
  【key words】 happy pot method;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depressive symptoms; Application is introduced
  慢性疲劳综合征[1](CFS)是以疲劳为主要临床表现,且无躯体器质性病变或者是病程反复发作,且在半年以上的躯体功能障碍的症状群。患者常出现疲劳的感觉,或者是伴有抑郁、焦虑、不能集中注意力以及记忆力减退、肌肉疼痛、睡眠障碍等身体和心理功能异常的症候群。在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系列症状中抑郁症状较为常见,并且其发生率在不断的增加,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困扰,且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就目前而言,针对患CFS伴有抑郁症的相关研究并不多,有学者提出患CFS伴有抑郁症状的患者,其抑郁症状对疾病本身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负面的影响,故而不管对于CFS的治疗还是对CFS患者抑郁症状的改善对于患者的身心健康与发展皆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2]。笔者在祖国医学的经络理论和现代医学理论的指导下总结出开郁罐法治疗CFS伴有抑郁症状的患者,其临床疗效较为显著,现将其作用机理及操作方法介绍如下。
  1开郁罐法的作用机理
  笔者认为慢性疲劳综合征抑郁症状是一组以阳气不振,中气失健,气机郁滞,心神敝晦为核心机制,以躯体及情志异常为主要特点的癥候群,临证当以开解郁结,振阳健中为整体治则进行论治。
  罐法的历史悠久,古称之为“角法”,其历史可追溯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其记载: “以小角角之,如熟二斗米顷,而张角”——记载了“角法”的操作工具、方法、时间。随着祖国医学的发展,罐法的临床应用亦逐渐完善,并呈多元化发展多元化趋势的发展,并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工作中[3]。开郁罐法是对背部和腹部进行拔罐治疗。有研究表明,拔罐后局部皮肤出现瘀血,瘀血处出现自溶后释放出组胺、五羟色胺等一系列的神经递质,与此同时可致异常的免疫球蛋白及免疫因子恢复至正常水平,这可能对伴有抑郁症状的CFS患者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对人的机体从整体上进行调节从而发挥其疗效[4]。对背部进行拔罐的部位主要为背俞穴、督脉、膀胱经,这些背部的拔罐部位为脊神经与交感神经聚集之处,其对应的深部即为交感神经节。对上述部位行拔罐法可以刺激其对应的激脊神经,并直接将良性物理刺激信号转化为生物学的有效信息,从而使多种伴随抑郁状态的躯体症状得到改善[5]。背部的穴位与其相应的脏腑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五脏六腑所产生的精微物质输注入相应的背部穴位,故对背部的穴位进行拔罐操作,既可以起到阳气振奋的作用,还可以调节机体机能,使五脏功能趋于正常,从而达到病愈的目的[6]。对腹部的拔罐部位为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四穴。《证治汇补》有云:“治郁之法,多以调中为要者,无他,盖脾胃居中……治宜开发运动,鼓舞中州,则三阴三阳之郁不攻自解矣。”在三焦中,脾胃属于中焦,为人体脏腑气机之枢纽,同时《证治汇补》曾明确提出:“郁病虽多,皆因气不周流,法当顺气为先。
  2 开郁罐疗法的操作
  2.1背部拔罐法:
  (1)闪留罐。患者俯卧于治疗床上,嘱患者全身放松,采用止血钳将95%的酒精棉球夹住,另一手握住罐体,使其罐口往下,将点燃后的棉球伸入罐体并于罐内绕行2-3圈后退出,并迅速将罐扣在背部的肺俞、脾俞、肝俞、肾俞、心俞、膈俞,然后由上而下反复上述操作。直至施术部位皮肤潮红为止。闪留罐的目的使背部的浮络打开,激发背部的经气,同时可使机体之气血汇聚于背部。在每个背俞穴闪罐完成之后可进行留罐,待完成留罐后再进行下一个穴位,如此反复,留罐时间为1-3分钟,短暂的留罐的目的在于留罐后产生的罐印,以便于查看腧穴产生的病理反应,以便接下来的操作。
  (2)震走罐。在罐口和上述背俞穴部位涂药油。用止血钳夹95%酒精棉球,点燃后迅速将罐子叩在应拔的部位上即可。后一手将罐体握住,向周围缓慢的推动,在推动过程中行有节律性的震动,在推罐的过程中略微按压罐体并行节律性的震动称之为补法;反之则为泻法。在皮肤水平线,一边推罐一边做有节率的震动则为平补平泻法。纵向震走罐:其走罐的方向与脊柱相平行。部位为督脉与膀胱经。督脉:在施术部位和玻璃罐口涂上少许药油。首先在大椎穴行闪罐法,沿督脉向下至腰俞,到达尾骶,由上往下推拉和震走数次;膀胱经:将玻璃罐从督脉旋转至膀胱经,沿着肺俞与秩边穴之间来回推拉震走。横向震走罐:走罐方向与脊柱相垂直。五脏俞及膈俞:将罐口移至督脉之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与地面相平行的方向对罐体进行横向的震动推拿,使患者背部出现网状的罐印为佳。拔罐力度的大小,以推拉震走顺手和患者疼痛能忍为度,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拔罐处皮肤颜色的情况,以紫红色尤以局部出现紫色为佳。整个操作时间大约30分钟。结束后直接起罐将药油擦净。背部拔罐结束后,进行腹部拔罐治疗。
  3经典案例
  案例:姓名:李xx,性别:女,年龄:30岁,职业:市场策划
  就诊时间:2020年11月16日。
  主诉:易感疲倦,情绪低落7个月,伴全身肌肉疼痛,情绪低落,精力涣散、注意力不集中,睡眠质量差,精神萎靡,小便正常、大便略溏薄,舌淡、苔薄、脉沉而细。患者自述患病后曾于某省级三甲医院体检,无明确的器质性疾病。此患者为职场女性,工作为市场策划,平素工作繁忙,且压力较大。
  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及发病后的体检结果,西医诊断:慢性疲劳综合征伴抑郁症状;中医诊断:虚劳(脾阳虚衰,气机郁滞)。该病人素体脾阳不足,而至脾运化功能失常,中焦气机郁滞,阳气不得宣散而致。当以开郁散结,振阳健中为治则。以开郁罐法进行治疗。具体操作如上述。治疗结束后嘱患者注意防寒保暖,保持心情愉悦,可减少工作强度。经过2次的治疗后,患者诉疲倦、肌肉疼痛及精力涣散、情绪低落的症状较前略有缓解,余症状同前。治疗有效,效不更方,继续当前的治疗4次后患者诉疲倦、肌肉疼痛及精力涣散、注意力不集中症状较前明显缓解,且情绪低落及睡眠质量、精神状况、大便情况亦较前有了明显好转,嘱患者继续治疗,治疗8次后患者诉睡后疲倦、肌肉疼痛及精力涣散、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症状基本消失,脸色、大便及精神亦较前有了明显改善。
  4总结及展望
  开郁罐法以开解郁结,振阳健中为整体治则,在人体背部督脉、五脏等腧穴上进行操作,能够起到舒筋通络、建中开郁、调和脏腑的功能。以闪留罐、震走罐两种特色手法调理为主,针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抑郁症状的临床疗效确切,操作简便,患者依从性高,但目前尚缺乏该罐法的临床疗效研究,希望接下来能开展对该罐法治疗的机理研究,从而提供循证医学证据,为开郁罐法的临床应用与推广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陈敏,张振贤,周展红,王晓静,张烨,吴丽丽.慢性疲劳综合征与抑郁症、焦虑症患者临床症状的差异[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20(06):576-579.
  [2]赵彩霞.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研究现状[J].菏泽学院学报,2018,40(05):60-64.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觀察药物管理措施对西药临床用药合理性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某医院西医科2019年1-6月药品管理措施实施前收集的134张西药处方作为对照组,并选择2019年7月至12月实施药品管理措施后的134张处方作为观察组,共268张。结果:268张西药处方中不合理处方67张(25.00%);观察组17例(12.69%),对照组50例(37.31%);观察组抗生素滥用、剂量和使用不当、重复给药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讨论宫腔镜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及子宫颈息肉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子宫黏膜下肌瘤及子宫颈息肉20例患者,进行宫腔镜治疗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讨论宫腔镜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及子宫颈息肉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进行宫腔镜治疗的20例所有患者均一次性的完成手术治疗,并且在治疗后没有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治疗位置出血较少,住院时间较短,术后恢复效果良好。结论利
期刊
摘要:目的 对预见性综合保温护理干预在开腹手术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并就临床应用效果展开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5月-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82例开腹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41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预见性综合保温护理干预,对照组则采用常规保温护理, 对临床护理效果展开对比分析。结果 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手术过程平均体温更高,低温导致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牙齿修复中应用牙龈和牙槽脊修整手术的临床作用。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年6月到2021年1月收治的牙齿修复患者80例,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牙齿修复术,观察组40例,给予牙龈和牙槽脊修整手术,比较两种医治手段对牙齿修复患者的价值。结果:观察组(95%)的临床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80%),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龈和牙槽脊修整手术应用
期刊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社区中患有高血压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所产生的疗效,并进行研究。 方法:将在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来我社区就诊的高血压患者50名,分别有男性患者36名,女性患者14名。进行完全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有患者25名,采取单纯的西医疗法治疗高血压患者;实验组有患者25名,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治疗高血压患者。于1个月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患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急诊护理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方法:对我院的护理人员和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并通过问询的方法,询问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遇到这些问题时的解决办法。结果:急诊护理护理过程中存在着急诊护理工作流程的管理不够完善、急诊护理人员业务素质低、急诊护理质量管理机制不健全、急诊护理人员护理观念陈旧,责任心不强等问题。结论:只有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才能有效的解决急诊护理过程中存在的护理问题
期刊
摘要:目的 对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选择医院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46例,并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23例,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23例,采用中医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采用中医内科治疗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西医治疗的患者治疗效果,两组之间差异明显(P<0.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颅脑创伤患者的临床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9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50例老年颅脑创伤患者的病历资料,总结颅脑受伤的原因,并结合每位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诊治。结果:50例老年颅脑创伤患者中,20例(40%)治愈,8例(16%)患者受伤颅脑有效改善,15例(30%)患者死亡。同时5例患者颅内受到感染,占10%。6例患者伤口受到感染,占12%。16例患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腔镜辅助内固定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从近两年于我院收治的多发肋骨骨折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40例,分别予以胸腔镜辅助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手术治疗、胸带加压包扎外固定保守治疗,将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作为两组研究对象的评价指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达到了97.50%,对照组仅有85.00%的患者代表临床总有效率,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在冠心病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的68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接受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并设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早期在我院接诊并单纯接受心血管药物治疗的65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对照组,调查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接受不同治疗的情况下,观察组患者临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08 %,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