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色灶具”工程可节省七成以上西气东输一线输量
如果能像推动“绿色照明”那样实施“绿色灶具”工程,我国每年可以节省出73%的西气东输一线输量。
统计数据显示,民用燃烧约占整个天然气和液化气消费量的50%。1月5日在国瑞沃德(北京)低碳经济技术中心召开的低碳环保燃气灶具推广研讨会上,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戴彦德表示:“如果我们不去做(推广环保燃气灶具),那每年将近100亿方的燃气就丢了。”
国家发改委日前公布了《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三批)》,其中囊括了煤炭、电力、钢铁、交通等11个行业共30项高效节能技术,聚能燃烧技术也名列其中。
聚能燃烧技术主要应用范围为燃气灶、燃气热水器、家用采暖炉等家用燃气具产品与设备,以及工业制造中的工业燃烧加热工序。早在“十一五”规划中,能源效率便被列为15年内的重中之重,聚能燃烧技术入选《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标志着国家希望其在全国范围内快速推广。
能耗形成“一消三长”格局
看似不起眼的燃气灶具,其实能量消耗惊人,且有持续上升的趋势。
国瑞沃德(北京)低碳经济技术中心发布的《低碳环保燃气灶具节能潜力分析报告》(下称《报告》)显示,自2004年以来,燃气灶行业产量一直保持增长势头,“即使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也比2007年增长了16.4%。”国瑞沃德(北京)低碳经济技术中心副主任王健夫认为,未来几年里燃气灶具行业将保持每年20%左右的增长。
来自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的数据表明,2008年,我国除采暖外的居民生活总能耗为3.07亿吨标准煤,其中炊事活动燃气总消耗量折标准煤为4127万吨,占民用总能耗的13.4%,“我国目前燃气灶具保有量约1.86亿台。随着国民经济快速稳步增长、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农村市场的逐步开发,炊事燃气消费量将进一步增加。”
戴彦德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未来10年,随着我国经济增速的小幅下调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工业能耗将有所下降,但交通、建筑和民生能耗将迅速增长,形成“一消三长”的格局,“每年的能源需求可能还要增长2亿吨标准煤,未来10年间还要增长20亿吨标准煤。”戴彦德说,“这和前10年的能源需求增长不同,不仅环境承受不了,更重要的是供应无法满足。必须通过节能把总能耗降下来。”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能源资源综合利用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白荣春表示,根据规划,我国将大力发展天然气,未来10年需求量至少将较目前翻一番,可能达到3000亿立方米。在大力发展天然气的同时,一定要高度重视天然气的节约问题,“由于炊事用气在燃气消耗中占有很大比例,炊事用气的节约将在我国节约利用天然气的工作中发挥重大作用。”
灶具成生活能耗大户仅次于采暖
灶具行业在我国经历了从煤到气的转变,30年来,从以前能点着火、安全性差且全部为铸铁制造的单眼、双眼台式灶,到现在各种各样的灶具层出不穷,其技术已经较为稳定。但是,燃气在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其巨大的能源消耗不仅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也给人们健康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报告》指出,在我国,日常生活中厨房已经是碳排放重地,灶具成为我国居民除采暖外生活能耗的最大户。数据显示,平均每台燃气灶每月炊事用气约20立方米,全国每天耗气达9.3吨,相当于每天排放二氧化碳13.4万吨。
2004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中就提出,到2010年,家用燃气灶热效率需达到60%~65%。目前,这一目标并未达到。2008年,我国发布现行产品准入标准,要求嵌入式燃气灶具热效率不小于50%,台式燃气灶具热效率不小于55%。即使按照这一准入标准,2010年4月至9月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开展的抽查结果显示,约有2%的燃气灶具因为散热损失过大而导致热效率不合格。
王健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目前市场上现有的燃气灶具大多存在燃烧效率低、燃气燃烧不充分、散热损失大等问题,使得燃气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一定程度的浪费。同时,燃气在不完全燃烧过程中散发的有害物也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居住环境和身体健康。
专家表示,尽管聚能燃烧技术已经进入《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但节能灶具的未来之路仍然漫长,“制约发展的原因之一是加工成本高昂”。
“消费者会算这样一笔账,普通灶具1200元左右,节能灶具要2400元左右,以每年节约20%的燃气计算,也就200元左右,要6年多才能收回成本,而灶具的寿命也就8年,因此很多消费者并不青睐节能灶具。”王健夫说。
“达到60%的热效率,是国际上通用的节能环保灶具的标准。我国热效率超过60%的燃气灶具比例不到1%。这一现状与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近80%的节能型燃气灶的普及率相比,差距甚远。”王健夫说。
借鉴“绿色照明”推“绿色灶具”
业内有关专家表示,炊事燃气节能确实大有可为,但因事关普通百姓生活,节能产品还须在价格方面与普通产品保持基本一致,并且在使用过程中能帮老百姓省钱,否则在推广上将会出现“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局面。
王健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提及节能产品就认为价格昂贵,实际上是一种惯性思维,“目前国内在节能灶具领域里比较有代表性的红外线多孔陶瓷节能灶,价格从200元~2000元不等,在节能和性价比上都非常具有优势,已经打破了以往节能产品成本高的瓶颈,并且有毒有害气体排放平均降低80%以上。”
他们的《报告》也针对红外线多孔陶瓷节能灶进行了技术测算和节能效果分析,“如果全社会50%的家庭使用红外线节能灶,则每年可节省771亿元燃气费用,还可以节省国内大量缺乏的铜材。”
广州市红日燃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艳春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红外线无焰燃烧技术改变了普通灶具通过对流和热传导传递热量的方式,“热效率最高可达70.1%”。再加上灶具使用陶瓷而非铜材等金属材料作为关键部件,生产过程本身就减少了排放,使用过程中也没有明火,厨具和厨房“更干净了”。
“我们需要高度重视炊事用能的节能工作。”白荣春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炊事用能占民用总能耗的13.4%,而绿色照明也只占民用能源的10%。像推广‘绿色照明’一样,现在也应该提出‘绿色灶具’的口号,同时多借鉴和汲取当初推行‘绿色照明’理念时的做法,尽快制定燃气灶具的能效标准,规范和保证行业的正当竞争,并为实施节能产品补贴提供技术依据。”
如果能像推动“绿色照明”那样实施“绿色灶具”工程,我国每年可以节省出73%的西气东输一线输量。
统计数据显示,民用燃烧约占整个天然气和液化气消费量的50%。1月5日在国瑞沃德(北京)低碳经济技术中心召开的低碳环保燃气灶具推广研讨会上,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戴彦德表示:“如果我们不去做(推广环保燃气灶具),那每年将近100亿方的燃气就丢了。”
国家发改委日前公布了《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三批)》,其中囊括了煤炭、电力、钢铁、交通等11个行业共30项高效节能技术,聚能燃烧技术也名列其中。
聚能燃烧技术主要应用范围为燃气灶、燃气热水器、家用采暖炉等家用燃气具产品与设备,以及工业制造中的工业燃烧加热工序。早在“十一五”规划中,能源效率便被列为15年内的重中之重,聚能燃烧技术入选《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标志着国家希望其在全国范围内快速推广。
能耗形成“一消三长”格局
看似不起眼的燃气灶具,其实能量消耗惊人,且有持续上升的趋势。
国瑞沃德(北京)低碳经济技术中心发布的《低碳环保燃气灶具节能潜力分析报告》(下称《报告》)显示,自2004年以来,燃气灶行业产量一直保持增长势头,“即使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也比2007年增长了16.4%。”国瑞沃德(北京)低碳经济技术中心副主任王健夫认为,未来几年里燃气灶具行业将保持每年20%左右的增长。
来自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的数据表明,2008年,我国除采暖外的居民生活总能耗为3.07亿吨标准煤,其中炊事活动燃气总消耗量折标准煤为4127万吨,占民用总能耗的13.4%,“我国目前燃气灶具保有量约1.86亿台。随着国民经济快速稳步增长、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农村市场的逐步开发,炊事燃气消费量将进一步增加。”
戴彦德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未来10年,随着我国经济增速的小幅下调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工业能耗将有所下降,但交通、建筑和民生能耗将迅速增长,形成“一消三长”的格局,“每年的能源需求可能还要增长2亿吨标准煤,未来10年间还要增长20亿吨标准煤。”戴彦德说,“这和前10年的能源需求增长不同,不仅环境承受不了,更重要的是供应无法满足。必须通过节能把总能耗降下来。”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能源资源综合利用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白荣春表示,根据规划,我国将大力发展天然气,未来10年需求量至少将较目前翻一番,可能达到3000亿立方米。在大力发展天然气的同时,一定要高度重视天然气的节约问题,“由于炊事用气在燃气消耗中占有很大比例,炊事用气的节约将在我国节约利用天然气的工作中发挥重大作用。”
灶具成生活能耗大户仅次于采暖
灶具行业在我国经历了从煤到气的转变,30年来,从以前能点着火、安全性差且全部为铸铁制造的单眼、双眼台式灶,到现在各种各样的灶具层出不穷,其技术已经较为稳定。但是,燃气在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其巨大的能源消耗不仅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也给人们健康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报告》指出,在我国,日常生活中厨房已经是碳排放重地,灶具成为我国居民除采暖外生活能耗的最大户。数据显示,平均每台燃气灶每月炊事用气约20立方米,全国每天耗气达9.3吨,相当于每天排放二氧化碳13.4万吨。
2004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中就提出,到2010年,家用燃气灶热效率需达到60%~65%。目前,这一目标并未达到。2008年,我国发布现行产品准入标准,要求嵌入式燃气灶具热效率不小于50%,台式燃气灶具热效率不小于55%。即使按照这一准入标准,2010年4月至9月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开展的抽查结果显示,约有2%的燃气灶具因为散热损失过大而导致热效率不合格。
王健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目前市场上现有的燃气灶具大多存在燃烧效率低、燃气燃烧不充分、散热损失大等问题,使得燃气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一定程度的浪费。同时,燃气在不完全燃烧过程中散发的有害物也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居住环境和身体健康。
专家表示,尽管聚能燃烧技术已经进入《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但节能灶具的未来之路仍然漫长,“制约发展的原因之一是加工成本高昂”。
“消费者会算这样一笔账,普通灶具1200元左右,节能灶具要2400元左右,以每年节约20%的燃气计算,也就200元左右,要6年多才能收回成本,而灶具的寿命也就8年,因此很多消费者并不青睐节能灶具。”王健夫说。
“达到60%的热效率,是国际上通用的节能环保灶具的标准。我国热效率超过60%的燃气灶具比例不到1%。这一现状与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近80%的节能型燃气灶的普及率相比,差距甚远。”王健夫说。
借鉴“绿色照明”推“绿色灶具”
业内有关专家表示,炊事燃气节能确实大有可为,但因事关普通百姓生活,节能产品还须在价格方面与普通产品保持基本一致,并且在使用过程中能帮老百姓省钱,否则在推广上将会出现“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局面。
王健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提及节能产品就认为价格昂贵,实际上是一种惯性思维,“目前国内在节能灶具领域里比较有代表性的红外线多孔陶瓷节能灶,价格从200元~2000元不等,在节能和性价比上都非常具有优势,已经打破了以往节能产品成本高的瓶颈,并且有毒有害气体排放平均降低80%以上。”
他们的《报告》也针对红外线多孔陶瓷节能灶进行了技术测算和节能效果分析,“如果全社会50%的家庭使用红外线节能灶,则每年可节省771亿元燃气费用,还可以节省国内大量缺乏的铜材。”
广州市红日燃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艳春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红外线无焰燃烧技术改变了普通灶具通过对流和热传导传递热量的方式,“热效率最高可达70.1%”。再加上灶具使用陶瓷而非铜材等金属材料作为关键部件,生产过程本身就减少了排放,使用过程中也没有明火,厨具和厨房“更干净了”。
“我们需要高度重视炊事用能的节能工作。”白荣春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炊事用能占民用总能耗的13.4%,而绿色照明也只占民用能源的10%。像推广‘绿色照明’一样,现在也应该提出‘绿色灶具’的口号,同时多借鉴和汲取当初推行‘绿色照明’理念时的做法,尽快制定燃气灶具的能效标准,规范和保证行业的正当竞争,并为实施节能产品补贴提供技术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