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提高中职体育兴趣教学策略

来源 :当代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tx001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中职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如果长时间不进行体育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会明显下降,会出现体重增加、免疫力降低、消化不良等情况。因此,强化中职学生体能训练具有现实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中职学生日常学习任务繁重,精神长期处于紧绷状态,如果不能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身体极有可能吃不消。体能训练过程中,学生充分活动身体,加速全身血液流动,强化自身心肺功能,提高身体关节的灵活性,促进学生身体素质与身体各项机能的提升。中职体育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系统体能训练,学生可以了解与掌握体能训练的作用,养成长期运动习惯,改善自身精神状态,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缓解学习中的压力,从而可以保持良好的状态进行学习。
  2 影响中职体育运动兴趣的因素分析
  2.1 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落后
  选择正确的体育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前提条件。但在实践教学中,一部分体育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运动兴趣在体育課堂的重要性,忽视了教学方式的选择,认为学生只要完成每日既定的锻炼任务,体育锻炼的目就能够实现。事实上,这样的做法忽视了每一位学生的心理与身体差异情况,会导致体育锻炼成为一种死板教学,课堂毫无活力。在这种方式下,学生并不是真正地喜爱运动、参与运动,大部分学生体会更深的只能是运动锻炼后产生的劳累感。
  2.2 教师教学风格影响
  新课改的持续推进为体育教学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注重把握学生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教学,是提高体育课堂有效性的重要指南。但在实际教学中,一部分体育教师对于符合新课改体育教学工作精神的理解不够,对教材的解读还不够深入,甚至根本没有认真地去分析与研究,因此出现教学方法千篇一律、课堂氛围不活跃等情况。在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上,一部分体育教师的教学风格不符合当前时代的发展,教学观点较为落后,在教学重点的选择上缺乏理论依据,完全凭过去的教学经验进行体育教学,难以实现对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目标。
  2.3 对体育教学缺乏有效评估
  对于体育教学进行全面评估,有利于把握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锻炼情况,为改善与制定体育教学内容提供依据。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学成效的评估体系尚不够完善,甚至只是徒具形式。由于没有充分地基于客观事实做出评价,必然无法帮助体育教师实现教学改进。教师无法做出改变,学生的实际的体育锻炼情况也就无法改善。这样一来,学生越来越不重视体育锻炼,其参与体育运动的可能性也将大大降低。
  3 提高中职体育兴趣教学策略
  3.1 选择合适内容,做好体育课程设计
  首先,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项目内容。拓展训练内容丰富多彩,拓展训练时要选取合适的内容,结合中职学生特点。中职学生年龄偏小,而且部分拓展训练项目难度较大,如攀岩、野外徒步等不适合中职学生。如果简单照搬可行性不强,这就需要两者结合、补充。其次,教师要根据现实条件及学生特点进行选择项目。例如,身体素质、男女比例,借助创新理念推动体育改革,创新拓展训练方法与手段,创新个性化设计。
  再次,教师需要做好体育课程合计。如果仅仅考虑学生选择拓展训练内容并进行课程设计,实施效果不理想。需要考虑体育场地、教学时间、教师等因素,结合体育教学目标。
  最后,教师要保证体育教学目标不变的基础上,结合教学规律与原则,对体育教学进行优化,进一步丰富体育内容,实现对体育课程的完善。
  3.2 教师实施激励措施,选择合适的训练项目
  中职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所以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偶尔会产生矛盾,教师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宽容一点,教师的宽容是教育学生的前提。此外,如果学生自信心低下,那么他们也不会产生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要对学生抱有一定的期望及信任,要时刻关注他们的动态,教师还应该用情去“感化”学生,使他们感受到被教师重视的感觉,这样一来学生都愿意去学习体育课程,学生也会有学习动力并树立起信心。
  3.3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
  若要继续对中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革新,只是确定教学目标根本不够。所以,要做到真正意义上增强中职院校的体育课程教学能力,推动学生的整体素质持续发展,就需要在具体的体育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当前阶段我们国家中职院校重点任务是养成高技术型人才,给我们国家技术型人才的输送、培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所以,在中职院校体育一类的课程教学之中也需要按照中职院校的培养计划,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对学生的职业精神进行重点培养。
  体育教育作为现代中职生的综合教育课程,需要做中职教育的改革军,但现在中职体育教学有着的许多问题却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质量。所以,学校和体育教师要关注体育学习,持续改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要以人为本和以创新为目的,设立拓展训练模式,构建体育社团等,提高中职体育教学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北京市求实职业学校)
其他文献
高考体育统考是对体育生文化素质和体育素质全面考察的过程,更是对学生体育特长的一种检验,所以想要保证体育高考能够取得良好的成绩,就需要切实提升训练的时效性。高中体育生与体育专业训练队员不同,本身的专业能力较差,而在进行体育锻炼时还要加强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所面临的挑战比较多。所以对高中体育生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本文主要针对高考体育训练实效性的提升路径进行探讨,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帮助。  体育
期刊
1 协同学理论  协同学理论是在20世纪70年代由理论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创立。哈肯认为:系统有序结构的形成,是在控制参量达到一定的临界值后,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产生协同现象和相干效应,使系统形成一定功能的自组织才出现的。从而明确将自己的研究转移到系统如何自组织地从无序走向有序的内在机理上并由此创建了协同学。  2 协同学思想下的高校武术教学  2.1 从协同学思想看武术教学中的
期刊
体育教学主要以身体活动为主,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是落实和发展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小学生天性好动,体育课是他们十分喜欢的课程,体育教学注重寓教于乐,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体育课程是针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而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教学活动必须重视这一课程的有效开展,实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教学目的。本文将围绕这一目的,找到良好的体育方法,促进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 
期刊
虽然我并不认同冈仓天心以日本茶道为东方茶道核心的看法,但其批评自明以降中国茶道的世俗化倾向和精神沦落我是赞赏的。清及以后的中国茶道即便有些文人饮茶的传统,但不免充斥着矫情和浅薄。世俗欲望固然使茶有些活泼的生命,但其精神高度和生命追求则远不能承载中国茶道的延续与重振,即便当下的饮茶风尚呈现出一种向荣的趋势,但其本质并未被发掘和继承。因真正\"茶人\"的缺失,眼下的\"复兴\"不过是一种表象的热闹。
\"雨前虽好但嫌新,火气未除莫接唇。藏得深红三倍价,家家卖弄隔年陈。\"这首写于17世纪初的《闽茶曲》,道尽了武夷岩茶的特性:不求新,但求陈。谷雨前就已制好,到上市时,已是隔年的陈茶了。300多年前,隔年陈就能卖出3倍于原价的好价钱,可见消费陈年岩茶是有传统的。众所周知,武夷岩茶素以焙法而著称。茶在刚下焙时,火气炽盛,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退火,才适口。
闽北龙须茶原产于武夷山与建瓯,以武夷山麓八角亭为龙须茶集中产地,且所产品质最优,故又名\"八角亭龙须茶\"。早在清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间,崇安县令陆廷灿在《续茶经》中记载:\"武夷茶在山上者为若茶,水边者为洲茶。洲茶名色有莲子心、白毫、紫毫、龙须、风尾等类。\"并简述其采制方法:\"摘初发之芽一旗未展者,谓之莲子心,连枝二寸,剪下烘焙者,谓之凤尾龙须。\"由此推断,龙须茶至迟在明末清初就有生产,迄今已有300年左右的历史。
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农村的高中体育学科也成为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课程。在农村高中体育课实践期间,老师也渐渐将快乐教学方法融入课堂当中,快乐教学法的教学方式在农村高中时期的体育课中也占据较大部分的内容,其是落实体育教学目标的关键手段。农村的高中体育课所具备的灵活性也决定着课堂教学实践期间需要运用游戏等教学手段,所以,在农村高中体育教学中,老师要以快乐教学的方法来帮学生们达成体育学习的目标,使学生们能
期刊
尽管茶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和药用价值,但茶有别于药,切不可将饮茶等同于吃药。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倡导利学饮茶,助力健康中国》  城市里有一种茶社,比起“来扇馆”就像大辂之于椎轮了。有五色玻璃的窗,有仿西式的红砖砌的墙柱,有红木的桌子,有藤制的几和椅子,有白铜的水烟袋,有洁白而且洒上花露水的熱的公用手巾,有江西产的茶壶茶杯。  ——现代作家、教育家叶圣陶谈苏州茶社  “众妙之门,存乎一心”,再好
在上升国家教育战略的背景下,青少年小学校园足球的教育发展,也得到了教师们越来越多的重视。提升体育核心素养的视域下的小学校园足球,是体育教学重点工作中的综合育人功能,它以实现小学校园体育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任务。目前,因制约小学校园足球的制度,本文针对一些相关问题,提出相应提升校园足球育人教学的功能路径,并作出一些分析,发现教学育人功能中实践载体需有待逐步提高,对于校园统筹联动需要进行完善;对
期刊
在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板鞋竞速运动时,教师应注意为学生讲解板鞋竞速运动的起源,找到合理的板鞋竞速运动训练方法,做好课堂教学知识的讲解,保证身体训练的全面性,提升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板鞋竞速运动的训练效果。  板鞋竞速是一种传统的体育项目,其经过了历史的验证,反映了我国人民的体育意识文化和我国的历史文明发展。对于板鞋竞速这一体育项目进行分析,从思想上提升对于传统体育板鞋竞速的认识,做好课堂教学规划,为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