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个不得不思考传统教育的时代。大工业生产强调效率而忽视公平,注重整体而忽视个体。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学生的个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关注和舒展的张扬,创造的冲动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自由的释放。千篇一律、机械练习、考试评价等培养出的“成功者”仅是少数,更多的是“平庸者”。“痛”极思变,对未来的向往与思考也就顺理成章了。
这是一个互联网和现代技术改变世界的时代。基于“互联网 ”的教育,是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和创新应用实现对传统教育的价值重建、结构重组和程序再造,转换教育发展的动力结构,提升教育的内在品质,构建人的全面、自由和个性化发展的现代化教育新常态,从而真正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终身学习型社会。
这是一个信息时代向数据时代转变的时代。信息技术为数据的采集提供了物质基础,数据分析为价值的提升打开了一扇天窗。信息时代需要个性张扬的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正是时代赋予教育的使命。鼓励个性化学习需要精准推送,数据采集分析使精准推送成为可能。搭建这样的教育结构和流程,才能真正实现“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
教育如何迎接未来?未来课堂的教学需要什么?本期“聚焦”就带来了未来课堂的最新成果资讯,以期让教师“教”的行为产生“质”的变革,进而变革学生“学”的行为,使每位学生都拥有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新闻
快讯
“FEG未来教育个性化教与学系统V3.0”
通过中央电教馆鉴定
2017年1月14日,由未來教育集团自主设计并开发的“FEG未来教育个性化教与学系统V3.0”,在北京通过中央电教馆产品鉴定。
鉴定会由中央电教馆组织,中央电教馆研究部主任黄天元主持会议。专家鉴定组由上海教科院蒋鸣和教授担任组长,鉴定专家包括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丁新,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高中与信息化处处长乔玉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美凤,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翟小宁。
经过规范的鉴定流程,专家组一致同意该系统通过鉴定,可向全国推广。
目前,“FEG未来教育个性化教与学系统V3.0”已在重庆、深圳、广州等地学校投入使用,一线教师普遍认为,该系统操作简便,功能强大,从课前到课中再到课后,完全满足教学的需要,课堂变得有机、活化,教学效率得到了提高。
2017未来教育个性化教与学研讨会在深圳召开
“FEG未来教育个性化教与学系统V3.0”正式发布
2017年2月25-26日,“2017未来教育个性化教与学研讨会”在深圳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中部成功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央电化教育馆指导,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主办,深圳市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和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共同承办,深圳市亚太未来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独家支持。来自全国各地教育局、电教馆、高校、教研系统、中小学校、教育科技企业等共计50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本次会议主题为“信息技术促进课堂变革”。会议议题安排了政策解读、专家报告、成果发布、课堂观察、圆桌论坛、应用展示、产品展览、现场考察等八大交流环节,引领与会代表在理性反思与感性体验之间不断深化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发展的理解与认识。
会议正式发布“FEG未来教育个性化教与学系统V3.0”。成果发布仪式上,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社长李维福,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数字教育资源专委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梁锡卿,北京教育学院教授初娜娜,对该成果的研制背景、特色优势进行了全面解读。重庆、深圳等地中小学校一线教师现场演示该系统在基础教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转化成果。
专家
声音
围绕未来课堂、未来教育、个性化教与学等话题,专家们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信息时代的未来课堂结构性变革。
蒋鸣和
上海教科院二级教授
首先,未来教育不再是把重点放在教上,要把技术放在怎样让学生学上。第一步可以让网络化的学习活动进社区,可以基于搜索引擎学习、电子书学习、简单工具学习;第二步是研究大数据。其次,对于建立个性化系统,要做到为每位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课程,云和交互端的切换要流畅。
丁 新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未来课堂是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日趋紧密的人网关系暗示着未来课堂必将与网络融为一体,教师如何从云上调取资源,学生如何使用云上的资源就显得格外重要。未来教育一定在云上,我们要在云上构建整个国家云,要把更多的云及国家云联在一起。
乔玉全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高中与信息化处处长
硬件环境是指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组成的计算机物理系统,是由传播活动所需要的物质条件、有形条件之和构筑而成的环境。目前,中国的硬件环境还是有所限制的,所以教育与技术的融合一定要有深度,要有不同的层次,能支持不同的教学方式,并且还要有开发的空间。
刘美凤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未来课堂上,要将看不见的技术与教学的流动性紧密结合,使教与学变得灵动和活化,使技术应用转化为教与学能力成为现实。未来教学要走向没有边界的教学时空,实现时间和空间上的延展,为学生订制最具个性的学习方式。但学生如何精准地推送学习资源,需要有根据。
翟小宁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教师和学生的定位在转变,教师和学生是学习的共同体。在课堂上,不只是教师一个人在讲,学生要能够形成自己的学习体系,教师也要学习。用技术支撑教育时,不仅要让技术做到能够辨别学生的学习层次,进行分层教学,还要从“教学不仅仅是学习知识,要对每个孩子有情感交流,要关爱孩子”这个方面进行突破。
(以上内容根据“FEG未来教育个性化教与学系统V3.0”产品鉴定会发言整理)
韩骏
中央电教馆副馆长
未来的教育一定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教育,且在网络化方面可能需要给予更多的注意力。信息化社会的教育一定是呈现出一种新的形态的教育,这个概念和教育信息化所强调的内涵会有一些区别。未来教育一定是解决规模教育下的个性化发展的教育。
袁振国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任
信息化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个性化学习,从而使深度学习成为可能。深度学习一定会使未来的教育发生三大变化:一是教育形态从学校教育变为泛在教育;二是教育模式从教师控制、以教定学变为学生自我控制、以学定教;三是教学手段变得多样化。
刘荣青
深圳市罗湖区教育局副局长
未来的课堂将以习为本,包括课前习、课中习、课后习三部分。习本课堂课前习的知识习得大体处在知识的“接受”阶段;课中习主要是知识的“内化”,深度学习的过程;课后习则是知识的“外化”,是为拓展或创新表现。“习本课堂”为翻转课堂注入了一个魂,更切中课堂本质,让翻转更有意义。
(以上内容根据2017未来教育个性化教与学研讨会发言整理)
这是一个互联网和现代技术改变世界的时代。基于“互联网 ”的教育,是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和创新应用实现对传统教育的价值重建、结构重组和程序再造,转换教育发展的动力结构,提升教育的内在品质,构建人的全面、自由和个性化发展的现代化教育新常态,从而真正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终身学习型社会。
这是一个信息时代向数据时代转变的时代。信息技术为数据的采集提供了物质基础,数据分析为价值的提升打开了一扇天窗。信息时代需要个性张扬的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正是时代赋予教育的使命。鼓励个性化学习需要精准推送,数据采集分析使精准推送成为可能。搭建这样的教育结构和流程,才能真正实现“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
教育如何迎接未来?未来课堂的教学需要什么?本期“聚焦”就带来了未来课堂的最新成果资讯,以期让教师“教”的行为产生“质”的变革,进而变革学生“学”的行为,使每位学生都拥有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新闻
快讯
“FEG未来教育个性化教与学系统V3.0”
通过中央电教馆鉴定
2017年1月14日,由未來教育集团自主设计并开发的“FEG未来教育个性化教与学系统V3.0”,在北京通过中央电教馆产品鉴定。
鉴定会由中央电教馆组织,中央电教馆研究部主任黄天元主持会议。专家鉴定组由上海教科院蒋鸣和教授担任组长,鉴定专家包括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丁新,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高中与信息化处处长乔玉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美凤,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翟小宁。
经过规范的鉴定流程,专家组一致同意该系统通过鉴定,可向全国推广。
目前,“FEG未来教育个性化教与学系统V3.0”已在重庆、深圳、广州等地学校投入使用,一线教师普遍认为,该系统操作简便,功能强大,从课前到课中再到课后,完全满足教学的需要,课堂变得有机、活化,教学效率得到了提高。
2017未来教育个性化教与学研讨会在深圳召开
“FEG未来教育个性化教与学系统V3.0”正式发布
2017年2月25-26日,“2017未来教育个性化教与学研讨会”在深圳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中部成功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央电化教育馆指导,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主办,深圳市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和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共同承办,深圳市亚太未来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独家支持。来自全国各地教育局、电教馆、高校、教研系统、中小学校、教育科技企业等共计50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本次会议主题为“信息技术促进课堂变革”。会议议题安排了政策解读、专家报告、成果发布、课堂观察、圆桌论坛、应用展示、产品展览、现场考察等八大交流环节,引领与会代表在理性反思与感性体验之间不断深化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发展的理解与认识。
会议正式发布“FEG未来教育个性化教与学系统V3.0”。成果发布仪式上,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社长李维福,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数字教育资源专委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梁锡卿,北京教育学院教授初娜娜,对该成果的研制背景、特色优势进行了全面解读。重庆、深圳等地中小学校一线教师现场演示该系统在基础教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转化成果。
专家
声音
围绕未来课堂、未来教育、个性化教与学等话题,专家们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信息时代的未来课堂结构性变革。
蒋鸣和
上海教科院二级教授
首先,未来教育不再是把重点放在教上,要把技术放在怎样让学生学上。第一步可以让网络化的学习活动进社区,可以基于搜索引擎学习、电子书学习、简单工具学习;第二步是研究大数据。其次,对于建立个性化系统,要做到为每位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课程,云和交互端的切换要流畅。
丁 新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未来课堂是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日趋紧密的人网关系暗示着未来课堂必将与网络融为一体,教师如何从云上调取资源,学生如何使用云上的资源就显得格外重要。未来教育一定在云上,我们要在云上构建整个国家云,要把更多的云及国家云联在一起。
乔玉全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高中与信息化处处长
硬件环境是指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组成的计算机物理系统,是由传播活动所需要的物质条件、有形条件之和构筑而成的环境。目前,中国的硬件环境还是有所限制的,所以教育与技术的融合一定要有深度,要有不同的层次,能支持不同的教学方式,并且还要有开发的空间。
刘美凤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未来课堂上,要将看不见的技术与教学的流动性紧密结合,使教与学变得灵动和活化,使技术应用转化为教与学能力成为现实。未来教学要走向没有边界的教学时空,实现时间和空间上的延展,为学生订制最具个性的学习方式。但学生如何精准地推送学习资源,需要有根据。
翟小宁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教师和学生的定位在转变,教师和学生是学习的共同体。在课堂上,不只是教师一个人在讲,学生要能够形成自己的学习体系,教师也要学习。用技术支撑教育时,不仅要让技术做到能够辨别学生的学习层次,进行分层教学,还要从“教学不仅仅是学习知识,要对每个孩子有情感交流,要关爱孩子”这个方面进行突破。
(以上内容根据“FEG未来教育个性化教与学系统V3.0”产品鉴定会发言整理)
韩骏
中央电教馆副馆长
未来的教育一定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教育,且在网络化方面可能需要给予更多的注意力。信息化社会的教育一定是呈现出一种新的形态的教育,这个概念和教育信息化所强调的内涵会有一些区别。未来教育一定是解决规模教育下的个性化发展的教育。
袁振国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任
信息化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个性化学习,从而使深度学习成为可能。深度学习一定会使未来的教育发生三大变化:一是教育形态从学校教育变为泛在教育;二是教育模式从教师控制、以教定学变为学生自我控制、以学定教;三是教学手段变得多样化。
刘荣青
深圳市罗湖区教育局副局长
未来的课堂将以习为本,包括课前习、课中习、课后习三部分。习本课堂课前习的知识习得大体处在知识的“接受”阶段;课中习主要是知识的“内化”,深度学习的过程;课后习则是知识的“外化”,是为拓展或创新表现。“习本课堂”为翻转课堂注入了一个魂,更切中课堂本质,让翻转更有意义。
(以上内容根据2017未来教育个性化教与学研讨会发言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