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将着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德育一直是中学教育比较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先立德才能树人,良好的道德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远大的理想。本文从中学生德育现状分析出发,对中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根据笔者自身教学经验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中学教学;德育教学;教学质量
一、我国中学德育现状分析
一个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决定了这个国家未来的文明程度,我国作为教育大国每一年国家财政在教育领域的投资一直占比较大,但这些投资绝大部分是用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而对于教育软件设施方面的投资却是远远不够的,比如完善德育评价体系;切实帮助教师综合素质提升;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联系等相关政策和措施建设等方面是比较缺乏的。教师教学形式单一、枯燥,方法陈旧;学校迫于升学压力对德育工作不够重视;德育教学目标和内容脱离实际;德育工作的评价体系不够科学,以分数为主的终极性评价极大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材内容没有及时更新,以上种种都是中学德育工作现状,同时也是教育工作者应该为之努力的方向。
二、中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德育素质有待提高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意识是说,作为教师应该以自身端正的品性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典范。凡是教师要求学生做的事情,自己首先应该做到。比如教师要求学生讲文明,懂礼貌,自己私底下随地吐痰,乱丢果皮纸屑,言谈举止有失教师风范。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才学,更要有端正的品性,用自身的一言一行为学生在学习和生活做指导。著名企业家马云,在一次访谈中他谈到,国家应该提高师范类院校的准入,提升教师专业性,让品性端正的精良型人才进入师范类院校。
(二)传统德育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个性化教育
传统的德育教学模式单一,教师枯燥的讲解,学生流于形式的学习成了中学德育教学的现状。在新课改中强调教师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以培养复合型人才。因此,教师积极创新德育教学模式成了现今德育教学的迫切需求。此外教材内容老旧,也是影响个性化教育的原因。比如,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它其实就是想传达一种果断、勇敢的精神,但现代生活中,水缸是什么,很多学生是没有概念的。
(三)家校缺乏协作、沟通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一個人在学生生涯所接触到的最重要的教育,家庭教育又在这其中占有重要比例,甚至有五天的学校教育效果小于两天的家庭教育效果这种说法。可见家庭教育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因此,要想搞好学生道德教育这一块,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形成一股教育鸿力才能将教育的有效性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现实情况是,学校搞学校的教育,家庭按家庭的教,两者很少存在交集的。大部分家长没有专业的知识,对孩子的教育往往是简单粗暴的,不是打就是骂,这样的处理方式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因此需要加强家校合作。
三、提高德育工作的策略
(一)以身作则,提高教师德育素质
好的教师应该拥有严于律己、克己奉公、以身作则、作风优良、注重身教的品质[1]。中学生正处于一个大脑高速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也是他们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正处于矛盾和自我怀疑的困惑中,对于教师的一言一行更是照单全收,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就更加对教师的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教学过程中都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言行合一、言传身教,将德育中的各项品质渗透到行动和教学中,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的将的良好道德品质渗透到教学的各个方面。
(二)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开展个性化德育
每一阶段的学生在身心发展、年龄特征、学习水平、家庭背景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异,需要教育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具体特点设计与之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方案,以便最大化地实现德育教学目标。[2]中学生,个性张扬,乐于模仿,活泼好动,行事不计后果,容易感情用事等等这些特点都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中学生的德育教学要比任何一个阶段的学生的德育教学更具有挑战性。教师应该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结合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告别传统的教师枯燥、乏味、单一的讲解,学生百无聊赖的似听非听。如充分的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将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游戏等元素融入到备课中。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教学实施起来也更容易上手。
(四)家校合作,塑造学生良好品德
首先,了解学生家庭背景是道德教育的基础。教师对学生的家庭教育有所了解,与家长交流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充分利用好家庭、学校的力量提高学生的德育效率。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德育中的关键作用。成立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的德育工作中来。家长参与的好处就是可以给学校的德育工作给予宝贵建议,同时还可以监督学校德育工作的进行,教师指导,解决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无从下手的困境,使家长与学校达成共识,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3] 其次,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共同探讨完善德育教学方法是提升德育教学的途径。家长在监督学校的德育工作时难免会有自己的看法,这个时候学校应该做到的是收集家长们的意见,统一整合并将这些意见纳入到接下来的德育教学工作中,争取将德育工作开展得更好。
德育工作是一个漫长而又艰巨的任务,这个过程中需要各级教育工作者坚定搞好德育加工作的信心,加强学校和家庭的联系,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努力为国家和人民培养合格的时代接班人和建设者。
参考文献
[1] 王凯,在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引文版:教育科学,2015(009):第224页.
[2] 代羽岚,论如何从多方面着手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性. 文教资料,2015(14):第124-125页.
[3] 阮永颖,关于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思考,in 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2019:中国北京. 第 3页.
关键词:中学教学;德育教学;教学质量
一、我国中学德育现状分析
一个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决定了这个国家未来的文明程度,我国作为教育大国每一年国家财政在教育领域的投资一直占比较大,但这些投资绝大部分是用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而对于教育软件设施方面的投资却是远远不够的,比如完善德育评价体系;切实帮助教师综合素质提升;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联系等相关政策和措施建设等方面是比较缺乏的。教师教学形式单一、枯燥,方法陈旧;学校迫于升学压力对德育工作不够重视;德育教学目标和内容脱离实际;德育工作的评价体系不够科学,以分数为主的终极性评价极大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材内容没有及时更新,以上种种都是中学德育工作现状,同时也是教育工作者应该为之努力的方向。
二、中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德育素质有待提高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意识是说,作为教师应该以自身端正的品性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典范。凡是教师要求学生做的事情,自己首先应该做到。比如教师要求学生讲文明,懂礼貌,自己私底下随地吐痰,乱丢果皮纸屑,言谈举止有失教师风范。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才学,更要有端正的品性,用自身的一言一行为学生在学习和生活做指导。著名企业家马云,在一次访谈中他谈到,国家应该提高师范类院校的准入,提升教师专业性,让品性端正的精良型人才进入师范类院校。
(二)传统德育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个性化教育
传统的德育教学模式单一,教师枯燥的讲解,学生流于形式的学习成了中学德育教学的现状。在新课改中强调教师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以培养复合型人才。因此,教师积极创新德育教学模式成了现今德育教学的迫切需求。此外教材内容老旧,也是影响个性化教育的原因。比如,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它其实就是想传达一种果断、勇敢的精神,但现代生活中,水缸是什么,很多学生是没有概念的。
(三)家校缺乏协作、沟通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一個人在学生生涯所接触到的最重要的教育,家庭教育又在这其中占有重要比例,甚至有五天的学校教育效果小于两天的家庭教育效果这种说法。可见家庭教育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因此,要想搞好学生道德教育这一块,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形成一股教育鸿力才能将教育的有效性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现实情况是,学校搞学校的教育,家庭按家庭的教,两者很少存在交集的。大部分家长没有专业的知识,对孩子的教育往往是简单粗暴的,不是打就是骂,这样的处理方式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因此需要加强家校合作。
三、提高德育工作的策略
(一)以身作则,提高教师德育素质
好的教师应该拥有严于律己、克己奉公、以身作则、作风优良、注重身教的品质[1]。中学生正处于一个大脑高速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也是他们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正处于矛盾和自我怀疑的困惑中,对于教师的一言一行更是照单全收,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就更加对教师的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教学过程中都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言行合一、言传身教,将德育中的各项品质渗透到行动和教学中,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的将的良好道德品质渗透到教学的各个方面。
(二)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开展个性化德育
每一阶段的学生在身心发展、年龄特征、学习水平、家庭背景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异,需要教育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具体特点设计与之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方案,以便最大化地实现德育教学目标。[2]中学生,个性张扬,乐于模仿,活泼好动,行事不计后果,容易感情用事等等这些特点都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中学生的德育教学要比任何一个阶段的学生的德育教学更具有挑战性。教师应该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结合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告别传统的教师枯燥、乏味、单一的讲解,学生百无聊赖的似听非听。如充分的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将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游戏等元素融入到备课中。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教学实施起来也更容易上手。
(四)家校合作,塑造学生良好品德
首先,了解学生家庭背景是道德教育的基础。教师对学生的家庭教育有所了解,与家长交流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充分利用好家庭、学校的力量提高学生的德育效率。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德育中的关键作用。成立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的德育工作中来。家长参与的好处就是可以给学校的德育工作给予宝贵建议,同时还可以监督学校德育工作的进行,教师指导,解决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无从下手的困境,使家长与学校达成共识,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3] 其次,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共同探讨完善德育教学方法是提升德育教学的途径。家长在监督学校的德育工作时难免会有自己的看法,这个时候学校应该做到的是收集家长们的意见,统一整合并将这些意见纳入到接下来的德育教学工作中,争取将德育工作开展得更好。
德育工作是一个漫长而又艰巨的任务,这个过程中需要各级教育工作者坚定搞好德育加工作的信心,加强学校和家庭的联系,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努力为国家和人民培养合格的时代接班人和建设者。
参考文献
[1] 王凯,在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引文版:教育科学,2015(009):第224页.
[2] 代羽岚,论如何从多方面着手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性. 文教资料,2015(14):第124-125页.
[3] 阮永颖,关于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思考,in 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2019:中国北京. 第 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