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审美阅读的课堂教学策略

来源 :启迪与智慧·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an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阅读课堂是学生精神成长的家园,是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平台,它蕴含着大量的审美信息,既有语言美的表现形式,又有融在文本中的教学审美价值,这在写景和抒情类散文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挖掘写景和抒情类散文本身的内在美,用富有艺术性的审美阅读课堂教学策略,来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在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提高语文审美素养。
  一、关注文本特征,挖掘审美因子
  散文的审美元素涉及文章的方方面面,教师要从多维度去挖掘文本中美的元素,富有价值的审美因子,发现一道道美的风景。
  1.发现语言之美
  语言优美凝练是散文的重要特征。有的生动流畅,有的细腻温婉,有的大气磅礴,有的娓娓道来,用各种语言形式向读者传递自己的情感。这些生动形象的描述总会向读者展示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呼之欲出,跃然纸上。教师在研读文本时要善于捕捉文本中美的语言,润物无声地引领学生去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
  例如人教版四年下册的《乡下人家》,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绘了乡下人家房前屋后清新淡雅的生活场景,乡下人家悠闲恬淡的日常生活画面,语言没有任何雕琢的痕迹,拉家常式的娓娓道来,又不失生动形象,一幅幅唯美的乡村生活画面在眼前呈现,浓浓的诗情画意扑面而来。这就是优美语言的魅力所在。教材中类似这样的文章很多,都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好素材。
  2.发现情感之美
  每一篇散文都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特定的文字都传递着对人文精神的感悟,或蕴含哲理性的美,或蕴含人性的美,或蕴含思辨的美。不同的文章,表达的情感也不一样。每一篇文本,都有它的独特之处,都传递着作者的认知,我们要去理解,去感受文中流动着的鲜活的思想感情。写景抒情类散文,在表达方式上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借物咏怀,我们要透过文本去发现文章蕴含的“景语”,“情语”,理解文章深处的情感。例如人教版六年下册朱自清的《匆匆》,作者在字里行间无不流露着对时光逝去的无奈,无不浸透着对逝去年华的惋惜,唯有珍惜眼前,只争朝夕,不枉时光才能不负青春的情感自然流露,对学生潜移默化地产生影响,自然产生了一種珍惜时光、不负岁月的力量,富有正能量的美的情感不就是这样无声地形成的吗?
  3.发现意境之美
  写景抒情类散文总是有着优美的意境,有的文章通过语言中音韵的变化来展示意境,有的文章借助精妙的修辞来凸显意境,有的文章用诗化的语言呈现意境,这些都靠我们用心灵去捕捉,去发现。
  例如人教版六年上册赵丽宏的《山雨》,作者用诗一般的抒情性语言向我们展现了细致观察、用心倾听的山雨,在悠悠的文字中,借助比喻、拟人、恰到好处的修辞,用富有音韵变化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山林雨景图,展示了雨中的音韵美,雨后的色彩美,空旷幽灵的意境令人久久回味,这都是我们引导学生学习文本时要捕捉到的。
  二、构建审美课堂的实施策略
  1.美读品读策略
  写景抒情类散文,需要借助诵读,才能感受到文章表达的无法言喻的美感,在多种形式的美读中引导学生感知美的语言,体味美的韵味,领悟美的意境,陶冶美的情感。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文本的语言材料,通过多种形式的美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绘景,读中品味。
  以人教版四年上册的《搭石》为例,文中描写村民协调有序走搭石的段落:“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教学中,不要对文本作过于繁琐的分析,聚焦朗读,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试读—教师引读—学生接读—师生共读”的螺旋式诵读练习,感受过搭石的“踏踏”的音韵之美如音乐般流淌,漾漾清波中倒映的绰绰人影如画般在眼前呈现,学生从视觉、听觉上都得到美的熏陶,真切感受到文本传递的美感。
  2.想象体验策略
  把美文通过丰富想象,在大脑中形成一个个生动鲜活的画面,再结合个人的生活经历、切身体验,把个人感受融入其中,把这些画面用文字描述出来,这是一种美的再创造,这是另一层次的审美体验。在愉悦精神的同时,让文本蕴含的美得到进一步拓展提升,融入个人的感性认识,创造出富有个性化的美。教师能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实施想象体验策略,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审美素养的形成。
  以人教版五年上册《小桥流水人家》为例,这篇文章的题目就是非常唯美的三个意象,出自元曲大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让学生读题目想象这三个意象,就能构成一幅清新淡雅恬静的画面。课文一开篇就是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写意画,美妙的文字在纸页流淌,学生细细品读之后,教师引领学生想象:溪水悠悠,清可见底,垂柳依依,轻轻拂动,水波漾漾,水鸟欢唱,流水潺潺,声声入耳……这是一幅幅绝妙的人间仙境啊,仿佛误入世外桃源,令人如痴如醉。学生把文字想象成一幅幅绝美的写意画后,教师再引领学生化身为画中的一员,身临其境,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一幅幅画面作生动的描述,让画面形象地再现出来,这不就是美的拓展,美的再创造吗?学生的审美素养也在悄悄地提升。
  3.积累迁移策略
  教材中选用的文本,一般兼具语言优美、行文规范、构思精巧、表达生动的特点,是学生学习用优美文字表达情感的典范,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读文本后反复诵读积累,并学习迁移运用,实现美的再创造,实现个人富有个性化的审美体验。首先是引导积累,文本中生动细腻、细致入微的的心理刻画;恰当使用拟人、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富有感染力的句段;用借物抒情、情景交融等方式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式;结构精巧、构段方式独特的段落安排等等,都是学习积累的好素材,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积累这些美的语言范本中提升对美的感受力。
  其次是引导仿写迁移,实现美的再创造,也就是引导学生模仿文本的表达方式,把审美视角从文本拓展到个人理解感受,用生动的语言进行仿写表达。语文教材中这样值得仿写的优美句段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叙述。
  阅读课堂是培育学生审美意识、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主阵地。教师要善于发现文本中美的元素,因文而异、恰到好处地实施有效的审美阅读课堂教学策略,就会潜移默化地润泽着学生的审美情趣,孕育着学生的审美意识,让学生善于发现美、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备注:本文为“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2018年开放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审美课堂策略研究》(立项批准号:KC-2018088)”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实验本)《生物)第二册,(本文称新教材)从1991年秋季开始在全国20多个省市进行教学实验,1994年秋季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正式
本文介绍的新工艺制备方法是采用HY型分子筛催化剂,苯酚、异丁烯原料路线,在加压反应釜中进行催化烷基化反应,合成对叔丁基苯酚。试验证明,新工艺方法具有苯酚转化率高,产品选择性高
阔别已久的“胖东来·大胖”如约归来。这次回归,就如它当初暂别时那样“风淡云轻”,没有任何开业典礼。但大胖的低调却挡不住顾客和整个行业对它狂热地追崇!是什么让大胖
高原412(原代号97-412-10)是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生态农业研究中心1992年通过配制杂交组合"(高原602×181)×临汾5309",经多年系统选育、多点鉴定,于1997年出圃的
【目的】研究毛乌素沙地重要野生传粉昆虫海切叶蜂Megachile maritima的筑巢和访花行为对保护其栖息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目测及拍照等方法对海切叶蜂的整个筑巢过
<正>伴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微博成为当前受众最欢迎的媒介产品。微博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得一些微博名誉侵权事件出现在人们面前。针对该现象,微博服务商要加大管理
<正>一、上郑井村的农民集资办起了补习学校 上郑井村位于玉溪市城郊,是属于瓦窑乡的一个村子。全村有100户人家,351人。其中小学毕业46人,初中毕业10人,没有高中和高中以上
是谁培育了祖国的花朵?是辛勤的老师.&#39;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39;。老师,您就像一枝蜡烛,照亮了别人,不惜燃烧自己;老师,您就像一位辛勤的园丁,而我们就是花朵
【摘 要】 水墨画是由水和墨经过调试后,有一定的浓度后所画出来的画,是绘画的一种形式。而在幼儿园中幼儿的水墨画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幼儿的审美、创造能力,与以往不同的是,在幼儿教学过程中选择与以往不同的方式,不选择传统的临摹教学方法,而是根据幼儿的审美特点、对美术散文兴趣上出发,让幼儿认识操作材料、材料的特性,掌握水墨画基本形式,从而大胆自由地创作,从中体验水墨、感受操作的快乐。  【关键词】 美术教
绞车是煤矿生产重要的提升运输设备,用于生产矿井中煤炭、矸石、人员及材料的运送。随着近年来变频器技术的广泛应用,煤矿绞车也逐渐开始采用变频器进行控制,变频绞车虽然具有能